• 沒有找到結果。

新高中視覺藝術科(智障學生) 課程:研究、發展與實施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新高中視覺藝術科(智障學生) 課程:研究、發展與實施"

Copied!
4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新高中視覺藝術科(智障學生)

課程:研究、發展與實施

譚祥安博士

劉仲嚴博士

香港教育學院

(2)

1.

計畫背景

2.

計畫目標

3.

計畫對象、過程及施行方法

4.

研究結果

「新高中視覺藝術科(智障學生)課

程發展與實施研究計畫」的實踐

(3)

1.

計畫背景

 推行《為智障學生而設的視覺藝 術課程及評估補充指引(中四至 中六)》

 新課程較著重藝術評賞,非藝術 創作和技巧主導

 此計畫分為兩部份:專業支援及 研

「新高中視覺藝術科(智障學生)課

程發展與實施研究計畫」的實踐

(4)

「新高中視覺藝術科(智障學生)課 程發展與實施研究計畫」的實踐

2.

計畫目標

 為發展及改善新課程搜集數據

 探討及識別有效的課程規劃、教學及評估方法

 為參與學校提供專業支援

 出版結集研究結果

 識別可供未來研究的範疇

(5)

「新高中視覺藝術科(智障學生)課 程發展與實施研究計畫」的實踐

3.

計畫對象、過程及施行方法

 專業支援部份

• 研討會

• 校本課程規劃支援

(6)

「新高中視覺藝術科(智障學生)課 程發展與實施研究計畫」的實踐

 研究部份

• 研究問題

a) 特殊學校教師在教授高中智障學生視覺藝術時一 般情況是怎樣的?

b) 特殊學校教師在教授新高中視覺藝術課程時遇到 甚麼問題、困難和挑戰?

c) 有甚麼有效的教學策略可用作教授智障學生新高

中視覺藝術課程?

(7)

「新高中視覺藝術科(智障學生)課 程發展與實施研究計畫」的實踐

• 搜集資料方法

a) 教師訪談(一)

b) 問卷調查 c) 觀課

d) 學生訪談

e) 教師訪談(二)

(8)

「新高中視覺藝術科(智障學生)課 程發展與實施研究計畫」的實踐

研究焦點 研究對象 資料搜集方法

• 教授智障學生高 中視覺藝術的一 般情況

• 參與本計畫的五位教師 • 教師訪談一

• 教授智障學生新 高中視覺藝術課 程的問題、困難 和挑戰

• 所有特殊學校的視覺藝

• 術科教師參與本計畫的五位教師

• 問卷調查

• 觀課及教師 訪談二

• 教授智障學生新 高中視覺藝術課 程的有效教學策 略

• 參與本計畫的五位教師

• 參與本計畫五位教師的 學生

• 觀課及教師

• 訪談二學生訪談

(9)

「新高中視覺藝術科(智障學生)課 程發展與實施研究計畫」的實踐

• 分析方法

a) 詮釋現象學分析

b) t 檢驗

c) 教學策略分析

d) 主題分析

(10)

「新高中視覺藝術科(智障學生)課 程發展與實施研究計畫」的實踐

• 研究限制

a) 量性研究只能辨別教學的困難程度,未能提供深 入的了解

b) 質性研究不能概括地引伸至所有特殊學校

c) 質性研究的客觀性較量性研究為低

(11)

「新高中視覺藝術科(智障學生)課 程發展與實施研究計畫」的實踐

4.

研究結果

 問卷調查

 觀課、學生訪談及教師訪談

(12)

1.

評賞教學的困難

2.

教授藝術評賞的建議

3.

有效的教學策略

4.

教師分享

藝術評賞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13)

1.

評賞教學的困難

 培養智障學生的評賞能力

• 教師不知應從何入手

• 智障學生的學習能力較低

• 智障學生的語言能力較差

藝術評賞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14)

 學生欠缺詮釋的能力

• 學生答案較單一性、線性

• 評賞的層次輕低,只停留於描述

• 甚至未能對作品提供表述

藝術評賞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15)

 評賞的定義模糊

• 教師對「甚麼是評賞」產生疑惑

• 評賞的定義非常廣泛

 學生的表達能力有限

• 學生無法透過語言或文字表達心中所想

• 教師應否把教學重點轉向先培養學生的表達 能力

藝術評賞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16)

2.

教授藝術評賞的建議

 著重評賞與生活的聯繫

• 從作品的視覺特質(形式)或所誘發的情感

(表現)引導學生評賞

• 生活環境(情景)是智障學生較為容易掌握 的

• 拉近學生與作品的距離為目標(不論寫實或 抽象作品)

藝術評賞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17)

 製造更多詮釋作品的機會

• 「詮釋」是推測作品的意義,並為這些推測 作出解釋

• 詮釋性的提問並無對或錯的答案

• 教師可提供適當助,但避免養成學生倚賴的 習慣

藝術評賞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18)

 多鼓勵少質疑

• 教師要多聆聽學生的需要及要求,提供協助

• 把評估的重點放在學生能夠做到而非做不到 的東西

• 學生未能回答所要求的答案,教師可作出適 度的提問,讓學生反思

藝術評賞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19)

 考慮語言以外的評賞活動

• 教師應將探索活動建構於評賞教學中

• 學生可以肢體動作,以至用圖像、創作等作 出反應

• 視覺的刺激較語言的刺激更具體

藝術評賞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20)

 帶出作品的視覺效果及形象的意義

• 視覺特質:色彩、線條、明暗、光影變化、

質感、構圖等

• 讓學生討論形象的意義

• 形象上的意義並沒有特定的答案

• 教師應鼓勵學生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

藝術評賞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21)

 引導學生從個人情境詮釋作品

• 個人情境在藝術評賞中同樣重要

• 教師可進一步引導學生說出藝術作品如何聯 繫到自己

• 個人情境遠較歷史、文化等因素更易掌握

• 然後才循序漸進推展至其他角度,如形式、

美感等

藝術評賞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22)

3.

有效的教學策略

 著重評賞與生活的聯繫

• 具體地引導學生觀賞作品的造形

• 將重點引申至創作時應注意的地方

• 創作時重申在觀賞作品時所帶出的要點

• 評賞與創作能有機地結合

藝術評賞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23)

 將日常生活例子融入評賞

• 以學生熟識的生活經驗穿插作為例子

• 將較艱深的概念化繁為簡

• 增加了學習的趣味

• 學生亦能於短時間掌握

藝術評賞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24)

 有耐性地以多重的提問取得學生的反應

• 從大範圍的提問入手,再漸漸收窄範圍

• 適用於嚴重智障的學生

• 教師對學生的各方面有相當的了解

藝術評賞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25)

 以身體力行的方法進行評賞

• 語言或文字並非唯一的表達工具

• 將評賞的反應化為一些參與性的活動

• 讓學生選取代表他們心意的圖像本回答問題

• 進行角色扮演

• 讓學生透過肢體活動表達對作品的意見

藝術評賞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26)

 以具體的提問引導學生改善作品

• 以具體的提問與學生討論作品的視覺效果

• 問題由簡單到複雜,由表面到深層意義

• 培養學生有系統的評論自己和同學的作品

藝術評賞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27)

藝術評賞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基本資料:

教師:鄺嘉亮老師 級別:中五

學生人數: 6 人

單元名稱:家庭與我 課題:人物表情

教節時數: 40 分鐘 學習目標:

1. 以達文西的《蒙羅麗莎的微笑》,認識人像畫構成的特色 2. 以口頭描述人的特徵,包括人的表情、五官等,留意面部表

情變化

3. 扮演畫中的蒙羅麗莎,讓同學作評賞 4. 完成一幅人像拼貼畫

5. 以同學的拼貼作品刺激感官,並說出感受

4.

教師分享

 匡智松嶺第二校

(28)

藝術評賞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教學程序:

時間 教學過程 / 方法 / 策略

5 分鐘  展示達文西的《蒙羅麗莎的微笑》

5 分鐘  展示兩張人物照片,讓學生指出畫中一些明顯差 異之處

13 分鐘  同學扮演蒙羅麗莎

 同學展扮演不同的表情,讓其他同學輪流猜

3 分鐘  展示一個網上互動遊戲,以電腦模擬蒙及改變蒙 羅麗莎的表情

12 分鐘  教師示範拼貼眼睛及嘴巴在蒙羅麗莎的圖片上

 學生拼貼

2 分鐘  總結:同學要留心蒙羅麗莎畫中的人物的表情,

還要留意畫作的背景

(29)

藝術評賞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 沙田公立學校

基本資料:

教師:何少霞老師

級別:中四、中五及中六 ( 混合班 ) 學生人數: 9 人

單元名稱:名人大會

課題:普普藝術之我與你 教節時數: 70 分鐘

學習目標:

1. 評賞普普藝術家安廸.沃荷的作品,並認識其作品風格 2. 探索色彩的組合所表達的強烈對比感覺

3. 能利用不同組合的顏色表達自我:互補、對比及近似色 4. 評賞同學的照片作品,並說出對作品的感受。

(30)

藝術評賞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教學程序:

時間 教學過程 / 方法 / 策略

5 分鐘  展示不同色卡,讓學生說出顏色的名稱及感覺 10 分鐘  學生進行試驗活動,嘗試找出不同顏色組合

 教師選取互補色及近似色作品,讓同學分析 10 分鐘  講述普普藝術的特色

 重點介紹兩幅安廸.沃荷的版畫作品 5 分鐘  學生於四張自己黑白的影印照片上填色

 應用互補色或近似色

 教師作示範 20 分鐘  學生進行創作

7 分鐘  抽取各學生其中一張完成作品貼在黑板上

3 分鐘  總結:利用普普藝術的創作手法,可以將自己的 情感以色彩表現出來

(31)

藝術評賞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 香港紅十字會瑪嘉烈戴麟趾學校

基本資料:

教師:黎可欣老師

級別:中四、中五及中六 ( 混合班 ) 學生人數: 6 人

單元名稱:發展與保育 課題:個別化的字體 教節時數: 60 分鐘 學習目標:

1. 將個人的說話習慣,以個別化的書寫模式 / 字體創作一結合 字體與畫圖的設計

2. 學習不同的文字或圖案排列,以及色彩的運用如何影響字體 與圖像的視覺效果

3. 評賞個人及其他同學的作品

(32)

藝術評賞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教學程序:

時間 教學過程 / 方法 / 策略

10 分鐘  展示曾灶財、阿虫及麥兜的書法

 教師展示上一課以攝錄機為學生所作的紀錄

6 分鐘  學生將上一課所表達過的說話、字詞或圖像,以 書寫或印刷的方法把文字及圖案繪畫在月宮殿紙 上

10 分鐘  教師將整個創作過程示範一次 20 分鐘  學生進行書法 / 字體設計創作

10 分鐘  教師展示學生完成作品,與同學互相分享及評賞

4 分鐘  總結:字體或圖案都可以代表一個人的性格和習 慣

(33)

整合藝術評賞及創作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1.

整合藝術評賞與創 作的困難

2.

整合藝術評賞與創 作的建議

3.

有效的教學策略

4.

教師分享

(34)

整合藝術評賞及創作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1.

整合藝術評賞與創作的困難

 難以令學生專注學習

• 令學生專注是整個課程成功的關鍵

• 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技巧並不覺有新鮮感

• 學生的評賞專注力和創作的專注力並非一致

(35)

整合藝術評賞及創作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 教具與教材的欠缺高質素的視覺效果

• 高品質的教材和教具能讓學生專注學習

• 智障學生需要更多的視覺剌激和時間去領受 訊息、消化和作出回應

• 評賞和創作的教材以西方主流藝術為主,較

少本土例子

(36)

整合藝術評賞及創作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 創作過程過於工序化

• 過度著重跟從式或工藝性的操作模式

• 可運用視覺藝術以外的其他方法進行教學

• 資源上的整合和協同製作

(37)

整合藝術評賞及創作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 教師對評賞和創作觀念和知識的更新

• 當代藝術的表現模式非常多元

• 創作過程本身會較最後成品更為重要

• 教師對藝術的表現特色及內容有待加強

(38)

整合藝術評賞及創作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 評賞和創作未能有機結合

• 仍然運用較為單一、而傳統的評賞和創作二 分法

• 學生回應的方式亦較為單一

• 評賞和創作兩者之間的關係薄弱

(39)

整合藝術評賞及創作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 教師在評賞和創作中的提問技巧

• 提問的方式欠缺連續性

• 應重新組織問題,把問題分為不同階段

• 應把握追問技巧,發掘學生回應提問後再加

追問

(40)

整合藝術評賞及創作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2.

整合藝術評賞與創作的建議

 提升教材和教具的視覺品質

• 宜注意教材和教具的設計能否吸引學生

• 教學材料本身能否反映一定的審美層次和貫 穿評賞和創作的內容

• 應注意所選取材料與課程本身的適合程度

(41)

整合藝術評賞及創作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 考慮運用和綜合不同互動式的教學方法

• 可考慮多元化地結合其他教學方法於評賞和 創作中

• 使學生投入藝術的學習場境

• 使學生扮演藝術創造者和參與者

(42)

整合藝術評賞及創作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 協同備課和教學

• 評賞和創作的教學宜由教師團隊共同來實踐

• 可補充單一教師在教學時忽略其他學生的需 要

 增加對藝術評賞和創作的觀念和知識

• 撰寫教材時宜篩選過濾和編輯合適教材

• 評賞與創作的整合會經過一內化的過程

(43)

整合藝術評賞及創作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3.

有效的教學策略

 協同教學是有效教學策略實踐之基石

 教師增加學生回應藝術的機會

 教師採用綜合藝術的教學策略,如運用劇場的 技巧作視覺藝術評賞和創作教學的策略基礎

 給學生提供親身經驗的學習機會

(44)

整合藝術評賞及創作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 教師考慮師生之間的互動性

 以藝術作為中心的跨學科學習

 加強對藝術知識的認識,包括藝術家、創作風 格特色和表現技巧等

 思考把這些知識發展為教材的可能性

 增加本土藝術的教材

(45)

基本資料:

教師:趙文成老師

級別:中四、中五及中六 ( 混合班 ) 學生人數: 10 人

單元名稱:碟古巴特 (Decoupage) 藝術

課題:認識碟古巴特藝術 教節時數: 105 分鐘 學習目標:

1. 認識碟古巴特藝術創作的技巧

2. 以碟古巴特藝術創作的技巧完成一個盒子 3. 觀察碟古巴特藝術在台灣的創作活動

4. 欣賞台灣碟古巴特藝術作品及同學的作品

整合藝術評賞及創作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4.

教師分享

 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陳南昌紀念學校

(46)

教學程序:

時間 教學過程 / 方法 / 策略 10 分鐘  重溫碟古巴特的製作過程

10 分鐘  以短片展示台灣藝術家如何將舊家具變成具碟古 巴特藝術創作

5 分鐘  從色彩、圖案剪裁及拼貼技巧討論各同學的半完 成作品

30 分鐘  學生在盒身填色,使盒子看上去有古典的色彩 40 分鐘  用白膠漿將名畫(複製品)貼在盒蓋上

 用橫直掃的方法使紋理和質感像油畫般

10 分鐘  教師展示學生的完成作品,讓學生評賞其它同學 的作品及自評。

整合藝術評賞及創作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47)

基本資料:

教師:張樂雯老師

級別:中四、中五及中六 ( 混合 班 )

學生人數: 10 人

單元名稱:食物狂想 / 紙 黏土創作

課題:食物狂想

教節時數: 105 分鐘 學習目標:

1. 認識各國具特色的食物

2. 以口頭描述輕黏土食物作品的造形特色

3. 分組討論與設計「我是大廚師」為主題的「菜單」

4. 利用紙黏土及輔助工具創作食物黏土模型 5. 掌握食物的外形、比例和質感

整合藝術評賞及創作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 才俊學校

(48)

教學程序:

時間 教學過程 / 方法 / 策略

6 分鐘  播放一段短片,介紹香港地道食物

 學生分享品嚐本港街頭美食的經驗

10 分鐘  以簡報展示三款食物款式圖片﹕港式、日式和美 式

10 分鐘  展示雞腿、壽司和意粉的圖片

 學生嘗試製作以上的食物

 教師說明工具的用途和獨有的功能

3 分鐘  學生分組選擇一款特色飲食,設計菜單 8 分鐘  全班討論菜單的設計

8 分鐘  各組就全班討論結果決定創作哪一種款式。

 同組決定如何分工及選擇創作黏土食物的次序

整合藝術評賞及創作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49)

教學程序:

時間 教學過程 / 方法 / 策略

20 分鐘  學生就討論結果,把紙黏土手捏成立體作品 4 分鐘  教師選取部份已完成的作品,給予意見

18 分鐘  學生繼續分組完成食物黏土的創作 10 分鐘  教師展示學生完成作品,讓同學評賞

5 分鐘  總結:展示有關現時流行懷舊小吃,並著學生留 意黏土的大小及像真度

整合藝術評賞及創作的教學建議及策略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承接視覺藝術科作為高中課程的 選修科,並繼續推動本科課程的 發展,教育局於2020/21學年開

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 數學教育組.

為配合中學中國語 文課程的實施,教育局課 程發展處邀請教師、學者 推薦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材

目的 ^ 材料 ^ 步驟 ^ 結果/結論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岑紹基博士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岑紹基博士

香港教育大學 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 聯席總監

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 藝術教育組.. 你的生活

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博士,現 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通過視覺藝術評賞、視覺藝 術創作和視覺藝術知識 三個學習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