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空間與認同:一個排灣族部落的實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人、空間與認同:一個排灣族部落的實踐"

Copied!
12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Loading

數據

圖 4  平和部落遷徙示意圖 11 說        明:本圖摘錄修改自屏東縣泰武鄉公所網站    下載網址:(http://www.pthg.gov.tw/towntto/Default.aspx)                                                            11   A 路線為民國 34 年(1945)第一批 13 戶的族人遷移至瑪家鄉佳義部落。  B 路線為民國 36 年(1947)30 餘戶的族人,大舉遷移至至潮州第二林班。  C 路線為民國
圖 10  神社祈禱儀式  2.北大武山山頂(圖 11)  歷經將近 40 分鐘走在高山的稜線,忍受高山陣風不斷的吹拂,終於到達了 排灣族人的聖山,標高 3025 公尺的三角點。筆者觀察到要攀爬到北大武山的山 頂,實在是非常的艱辛,尤其是走在只有兩個人能相會的山道上,山上的風勢很 強勁感覺要把人給擋住一樣,越接近峰頂沿途景色更顯壯麗,屹立不搖的鐵杉, 搭配雲霧繚繞的背景,彷彿是置身於仙境般的美麗。一行人終於在 4 月 30 日早 晨 8 點多鐘踏上了傳說中排灣族的聖山。此時每個人的感覺是很興奮的,彷彿完 成
圖 15     Danaumaq 筆者於尋根之旅後,曾針對這樣的敘述再去詢問部落耆老 S1M1,據他表 示:  此珠只能看不能拿回家,會變成普通的石頭。民國 57 年  (1968)遷入新部落時,有一天農忙時,有位婦人曾告訴他,在  新的耕地看過這顆琉璃珠,但當時因為部落裡的人已經信奉基督  宗教,他也並沒有再去注意。  (五)Disalanuludan  ( 圖 16) 一行人結束在 Danaumaq 的活動,順著小徑往上走,來到一棵大樹傾倒的 平台上,部落耆老 S1M1 口述,部落村長 K1M1 翻譯
圖 16   Disalanuludan    (六)Kabar  下午接近四點鐘,進行今日最後一個探查的地點,位於 Disalanuludan 上方的 男子集會所 Kabar,男子集會所的遺址可依稀辨認出牆壁及階梯,平和部落村長 K1M1 表示:  過去平和部落的男子集會所,是由 13 歲以上的男子居住,學  習戰事,保護部落。若是小孩子沒有過來,會去家裡把門拆掉。  在結束一天的部落巡禮之後,大夥一起吃著晚餐,聽著老人家唱唱歌,小朋 友說說故事,結束第一天的活動。  二、 第二天  (一)百步蛇 (圖
+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面向東南亞,尋求區域合作的價值與意義。如今當我們面對台灣原住民的「民族數學」研究時,尤其

說明:本題藉由羅馬史家 Ammianus Marcellinus 描述外族的兩則資料,檢測學生能否觀察

隨著經濟實力的衰退,基輔的 公王越來越沒有影響力,而羅斯人 的文化傳統中,沒有固定的家族繼

隨著經濟實力的衰退,基輔的 公王越來越沒有影響力,而羅斯人 的文化傳統中,沒有固定的家族繼

主觀機率 指一個事件發生的機率由某 人決定,包括設計上的安排 設定,或者根據相信的程度 而猜測。.. 古典機率 假設樣本空間S中的每一個

大多數為洪姓族人。村之前 面只得房屋六間﹐其後則有 房屋二排﹐中隔小巷。在第 三排之西邊則為洪秀全父母

西元 1624 年至西元 1633 年台灣海峽海盜橫行,中國帆船過來台灣的並不 多,同一時間,荷蘭人又因「濱田彌兵衛」事件與在台灣貿易的日本商人發生衝 突,導致在西元

答:臺灣教授的薪水只有香港的三分之一、新加坡的二分之一,以如此少的經費,臺大今年 還能排進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名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