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雄市國小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雄市國小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

Copied!
13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郭 明 堂 博士. 高雄市國小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與 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 研 究 生:張 麗 真 撰. 中華民國一○二年六月.

(2)

(3) 謝誌 終於結束研究所充實又匆忙的日子,心中滿是感恩!這些日子真是苦樂 相伴啊! 首先,要感恩的是我的指導教授-郭明堂教授,因為有老師的悉心的指 導與督促,提供我許多不同的思考方向,讓我在論文寫作能如期完成,順利 取得碩士學位。也感謝我的論文口試委員-吳宗立教授與蔡銘津教授,在百 忙之中撥冗審查論文,給予許多寶貴的指導和建議,讓我的論文臻於完善。 再來,感謝鄭彩鳳教授、郭丁熒教授、郭明堂教授、吳宗立教授、元庚 鮮校長、廖貴貞主任,協助我研究工具的編製,在問卷內容效度上細心檢核 給予修正意見;亦感謝研究過程中協助我發放問卷的高雄市國小校長、主任、 老師和填答問卷的學生們,因為有你們讓研究得以流暢的進行,心中滿是感 謝。此外,也要感謝研究所同學們在求學期間有大家相伴一起學習、在論文 之路上互相打氣與支持,以及信諭、淑芳和惠芬的經驗分享,讓我在這一條 路上並不孤獨。還要感謝學校同事們的支持與鼓勵、體諒與包容,讓我更順 利的求學。 最後,要感謝親愛的家人-父母在背後默默關懷,公公婆婆細心照顧孩 子,總是在我忙碌於求學與工作中給予我最需要的安慰與支持,更要感謝先 生盡心盡力配合我、支持我,讓我能心無旁騖的讀書學習,無後顧之憂。總 之,有你們真好! 謹以此誌感謝曾經幫助過麗真的人,並將這份喜悅分享給我的家人與朋 友們!. 張麗真. 謹誌 2013.6. I.

(4) 高雄市國小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 摘. 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高雄市國小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的現況與關 係,以及不同背景變項的變異情形。為了達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 查法,並編製「國小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問卷」作為資料蒐集的 工具,以高雄市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為研究對象,總計有效樣本共 430 份。 根據問卷填答結果,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皮爾遜積差相關和多元逐步迴歸等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根據資料分析結果, 茲將研究結論如下。. 一、高雄市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表現現況良好。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新移民子女在自我概念上有顯著差異。 (一)女生在家庭自我和學校自我的表現優於男生。 (二)五年級學童在家庭自我的表現優於六年級。 (三)雙親家庭之學童在整體自我和學校自我的表現優於單親家庭。 三、不同背景變項之新移民子女在人際關係上有顯著差異。 (一)女生在整體人際關係和人際關係各層面的表現均優於男生。 (二)五年級學童在與家人關係的表現優於六年級。 (三)雙親家庭之學童在與同儕關係的表現優於單親家庭。 四、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發展與人際關係的表現有顯著正相關。 五、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對人際關係具有顯著預測力。 最後,根據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以作為學校教師教育與輔導學生及未來 研究者之參考。 關鍵詞:國小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人際關係. II.

(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lf-Concept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of the Immigrants’ Children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Kaohsiung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and the correlation of self-concept and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the immigrants’ children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Kaohsiung and how different they were on personal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order to reach the study purpose, this study chose survey method which used “The Questionnaire of the immigrants’ children’ Self-Concept and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Elementary School” developed by the researcher as a survey tool. The study objects were the immigrants’ children among 5th and 6th grade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Kaohsiung. The effective samples were 430 in total.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e questionnaire, the analysis of data was operat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method, and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in multiple steps. Based on the result of the analyzed data,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were drawn as follows:. 1. The development of self-concept and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for the immigrants’ children among 5th and 6th grade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Kaohsiung was good. 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the self-concept of the immigrants’ children among 5th and 6th grade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Kaohsiung. (1) Female students performed better in family and school self-concept . (2) The 5th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6th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family self-concept . (3) The parents’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single parents’ students in the overall and family self-concept.. III.

(6) 3.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s in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the immigrants’ children among 5th and 6th grade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Kaohsiung. (1) Female students performed better in the overal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2) The 5th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6th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famil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3) The parents’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single parents’ students in the pee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4. There wa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elf-concept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the immigrants’ children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Kaohsiung. 5. The self-concept of the immigrants’ children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Kaohsiung can predict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results of conclusions, this study is to be references for school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Keywords: Immigrants’children ,Self-Concep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V.

(7) 目次 謝誌 .............................................................. Ⅰ 摘要 .............................................................. Ⅲ Abstract .......................................................... Ⅳ 目次 .............................................................. Ⅴ 表次 .............................................................. Ⅶ 圖次 .............................................................. Ⅸ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待答問題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高雄市新移民子女教育現況 ..................................11 第二節 自我概念理論與相關研究 ....................................14 第三節 人際關係理論與相關研究 ....................................27 第四節 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的相關研究 ..............................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9 第二節 研究假設 ..................................................4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5 第五節 研究程序 ..................................................55 第六節. 資料處理 ..................................................5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9 第一節 國小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現況分析 ................59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國小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之差異情形 ..............63.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國小新移民子女人際關係之差異情形 ..............72. 第四節. 國小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相關分析 ................81. 第五節. 國小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對人際關係之預測情形 ................84 V.

(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87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87 第二節. 結論 ......................................................90. 第三節. 建議 ......................................................93. 參考文獻 ......................................................... 97 中文部分 ..........................................................97 西文部分 .........................................................105. 附錄 ............................................................. 106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106 附錄二 專家效度之專家意見回饋整理 ...............................113 附錄三 預式問卷 .................................................117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20 附錄五 授權同意書 ...............................................125. VI.

(9) 表次 表 1-1. 高雄市新移民子女就讀國小學生人數-按學年度別 ...................1. 表 1-2. 高雄市新移民子女就讀國小學生人數-按按縣市別排序 ...............4. 表 2-1. 台灣新移民子女就讀國小學生人數統計-按學年別 ..................11. 表 2-2. 高雄市新移民子女就讀國小學生人數-按年級別 ....................12. 表 2-3. 高雄市新移民子女就讀國小學生人數-依父或母國籍別 ..............12. 表 2-4. 高雄市新移民子女就讀國小學生人數-按年級別和性別 ..............13. 表 2-5. 國內外學者對自我概念的定義 ...................................15. 表 2-6. 自我概念分類 .................................................22. 表 2-7. 國小新移民子女性別與自我概念相關研究 .........................23. 表 2-8. 國小新移民子女年級與自我概念相關研究 .........................24. 表 2-9. 國小新移民子女母親原屬國籍與自我概念相關研究 .................26. 表 2-10 國內外學者對人際關係的定義 ...................................27 表 2-11 人際關係分類 .................................................33 表 2-12 國小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研究 .......................37 表 3-1. 研究母群體分佈統計表 .........................................42. 表 3-2. 正式問卷寄發學校名稱、數量及回收情形一覽表 ...................43. 表 3-3. 正式問卷有效樣本基本資料之次數分配表 .........................44. 表 3-4. 協助審閱問卷專家名單 .........................................47. 表 3-5. 國小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量表內容整理表 .........................48. 表 3-6. 國小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51. 表 3-7. 國小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52. 表 3-8. 國小新移民子女人際關係量表各層面題目分配表 ...................53. 表 3-9. 國小新移民子女人際關係量表因素負荷量及信度摘要表 .............54. 表 4-1.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現況分析摘要表 .............60. 表 4-2.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人際關係現況分析摘要表 .............61. 表 4-3. 不同性別之國小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 t 考驗分析摘要表 .............63. 表 4-4. 不同年級之國小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 t 考驗分析摘要表 .............64. 表 4-5. 不同家中子女數之國小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得分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5. 表 4-6. 不同家庭狀況之國小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6. 表 4-7. 不同母親國籍之國小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7 VII.

(10) 表 4-8. 不同學校規模之國小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8. 表 4-9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情形 ....71 表 4-10 不同性別之國小新移民子女人際關係 t 考驗分析摘要表 .............72 表 4-11 不同年級之國小新移民子女人際關係 t 考驗分析摘要表 .............73 表 4-12 不同家中子女數之國小新移民子女人際關係得分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4 表 4-13 不同家庭狀況之國小新移民子女人際關係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5 表 4-14 不同母親國籍之國小新移民子女人際關係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6 表 4-15 不同學校規模之國小新移民子女人際關係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7 表 4-16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新移民子女人際關係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情形 ...80 表 4-17 國小新移民子女在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相關分析摘要表 ...........81 表 4-18 國小新移民子女在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85. VIII.

(11) 圖次 圖 2-1. Heider P-O-X 模式圖 ..........................................31. 圖 3-1. 研究架構圖 ...................................................39. 圖 3-2. 研究程序 .....................................................55. IX.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章主要的目的是在探討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之自我概念與人際 關係之間的關係。全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 目的;第三節為待答問題;第四節為名詞釋義;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 制。茲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教育部統計處(2012)資料顯示,101學年度就讀高雄市小學外籍配 偶子女人數達到22,596人,這顯現出新移民子女的教育狀況是不能忽視 的,隨著臺灣少子化的趨勢,新移民子女出生比率越來越高,這不但衝 擊台灣人口結構,更影響教育現況。從表1-1可看出近7年來國中、小學 生數自320,849人降為263,795人,惟新移民子女學生數卻自5,947人成長 為19,725人,成長超過4倍之多。 表1-1 高雄市新移民子女就讀國小學生人數-按學年度別 學年度. 總計學生人數. 總計國中小外籍 配偶子女人數. 國小人數. 國小外籍配偶 子女人數. 94. 320,849. 5,947. 211,176. 5,328. 95. 316,733. 7,957. 207,124. 7,111. 96. 311,386. 10,527. 201,264. 9,275. 97. 301,346. 13,196. 191,504. 11,606. 98. 290,172. 15,871. 181,011. 13,718. 99. 277,038. 18,072. 171,774. 15,370. 100. 263,795. 19,725. 164,392. 16,453. 資料來源:依據2011年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統計資料整理. 外籍配偶大多來自於經濟條件較台灣落後的大陸地區及東南亞國 1.

(13) 家,其社經條件、生活環境和與台灣有很大的不同,即使來自相同的國 家,但是她們個別異質性也很高,因而使新移民子女的教育有極大的挑 戰性;同時新移民家庭可能是台灣社會的弱勢者,家庭教育與文化資 本 相對較不足,因此新移民子女的教育面臨更多困難(黃德祥,2006)。可 見新移民家庭已成為台灣人口結構中重要的一環,因此如何幫助新移民 子女在各方面得到改善,是台灣教育刻不容緩的議題,此為本研究動機 之一。 自我概念是一個學習過程,從出生起,我們便開始與周遭的人互動, 而這些點點滴滴的互動經驗,都會記錄在我們的腦海中,因而形成個人 的人格結構(陳皎眉,2004)。Schwartz在1998年指出,對於多重種族 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協助他們發展正面的自我概念;他也說明影響小孩 認同發展的因素包括:個人特質,家庭穩定性、態度及行為和社會學校 的支持(引自何青蓉,2003)。而林永盛(2007)也指出國中和國小階段是自 我概念發展、人格我與社會我發展的重要時期,會引導孩子行為表現和 孩子的人格發展。家庭和學校是孩子最早接觸的學習環境,在兒童階段 的孩子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主觀的解釋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進而形 成自我概念,而自我概念會引導個人的行為,也影響其人格發展。 因此 研究者認為有必要瞭解新移民子女在此階段自我概念的發展情形,此為 本研究動機之二。 李駱遜(1997)認為人際關係的好壞對個人現在和未來的生活具有影 響力,童年期若沒有同伴,或缺乏適當社會技巧與他人維持良好關係, 有些學生會出現攻擊、破壞、退縮或逃避的偏差行為,因而被忽略甚至 被排斥,進而影響其對學習的興趣與態度,成年之後容易成為社會隱憂 份子。黃淑玲(1994)亦指出,若能擁有一個彼此吸引、接納的人際關係, 使其在同儕中建立自信,增進自我認識與了解,對其自我觀念的發展有 很大的幫助。陳美惠(2002)也認為外籍配偶家庭屬於社會的弱勢,其 子女可能會受到其他人的排斥,在生活適應、自我認同方面遭遇到較多 2.

(14) 的困難。另外,劉秀燕(2003)發現新移民女性在台灣面臨許多生活習 慣及人際互動的生活適應困擾,其中最困擾的就是人際關係,甚至會產 生情緒的問題,對其子女的表現會有較負面影響。新移民女性子女與人 互動時,若無法適當表達內在的想法和感受,或是明確的接收他人的訊 息,會造成同儕的排擠,而人際關係的困擾可能導致新移民子女對自我 概念負向的評價,而導致其行為更退縮、自卑,而此行為又成為人際關 係的絆腳石。人與人之間透過關懷、分享、合作來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 會增加成功的經驗,對自己產生正面的評價,進而可以肯定自我、提升 自我概念。所以,自我概念是影響人際關係發展的關鍵(鄭美芳譯, 1987)。 因此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相互影響,其相關因素如何,也是本 研究探討的動機之三。 高雄於一百年縣市合併為大高雄地區,從表1-2中可清楚看到依縣市 排序,國小新移民子女累計前60%依序分布於新北市、桃園縣、高雄市、 臺中市、臺南市、彰化縣等6個縣市;高雄市排名第3。研究者現為高雄 市國小教師,學校位於鳳山區的社區小學,此社區為勞工住宅區;近十 年來,新移民子女不斷增加,學校總人數445人,而外籍配偶子女人數高 達83人。研究者在此任教接觸這些新移民的孩子,發現人際關係不佳的 孩子,通常是缺乏自信、有自卑心態,常會跟同學發生衝突;也有因為 因害羞、自卑而不知如何與人溝通和交往的情形。因此必須了解新移民 子女在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狀況,以幫助新移民子女發展正面的自我 概念與人際關係,此為本研究動機之四。. 3.

(15) 表1-2 100學年度新移民子女就讀國小學生人數-按縣市別排序 縣市別. 總計. 男. 女. 累積學生數. 總計. 158,584. 82,848. 75,736. 新北市. 27,569. 14,419. 13,150. 27,569. 桃園縣. 17,622. 9,227. 8,395. 45,191. 高雄市. 16,453. 8,556. 7,897. 61,644. 臺中市. 16,035. 8,240. 7,795. 77,679. 臺南市. 10,729. 5,662. 5,067. 88,408. 彰化縣. 10,184. 5,305. 4,879. 98,592. 資料來源:依據 2011 年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統計資料整理 綜合上述研究動機,故本研究擬以新移民子女作為研究的對象,藉 由量化研究方法分析高雄市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及人際關係 之情形,以及不同背景的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 情形,進而了解現況,提出未來教育之具體建議。. 4.

(16)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希望能藉由此次研究,進而達成以下目的,茲 將研究目的歸結如下: 一、瞭解高雄市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情形。 二、瞭解高雄市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人際關係情形。 三、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之差異情形。 四、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新移民子女人際關係之差異情形。 五、探討高雄市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關聯。 六、探討高雄市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對人際關係的預測力。. 5.

(17) 第三節. 待答問題. 基於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待答問題如下: 一、高雄市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情形為何? 二、高雄市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人際關係情形為何? 三、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之差異情形 為何? 四、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新移民子女人際關係之差異情形 為何? 五、探討高雄市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相關情形 為何? 六、探討高雄市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對人際關係的預測情 形為何?. 6.

(1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主要名詞釋義如下:. 一、高雄市國小 本研究所稱之高雄市國小,係指一百年縣市合併之高雄市公立國民 小學。. 二、新移民子女 新移民子女是指凡是來自中國大陸及東南亞鄰近國家的移民女性, 其與本國籍男子組成跨國婚姻家庭所生之子女(吳俊憲、吳錦惠,2009)。 而本研究所稱之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為高雄市一百零一學年度下學期 就讀國民小學五、六年級學童,其父親為本國國籍,其母親原屬國籍為 中國大陸(含港澳地區)、東南亞(越南、印尼、泰國、緬甸、寮國、菲 律賓、馬來西亞及柬埔寨等國者)或其他國家。. 三、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指個人對自己多方面知覺的總和,其中包括個人對自己 性格、能力、興趣、慾望的瞭解,個人與別人和環境的關係,個人對於 處理事物的經驗,以及對生活目標的認識與評價等(張春興,2009) 。本 研究中所稱之自我概念為研究者自編之「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量 表」 。將自我概念區分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及學校自我四個 向度。因此,本研究包含四層面: 「生理自我」即個人之外貌和身體健康 等自我認知,包括外貌和身體自我; 「心理自我」即個人之思想、情感等 主觀的自我認知,包括情緒、道德和能力自我; 「家庭自我」即個體與家 人的互動情形,個體所感受到在家庭中的身份地位、價值感受、家人評 價; 「學校自我」包括與學校具有相關性之能力,以及關於個體與同儕互 7.

(19) 動後、所感受到在學校中的身份地位、社交程度、被師長與同儕接納、 了解、信任的自我認知。自我概念量表所得分數愈高,表示其自我概念 愈正向積極;得分愈低,則表示自我概念表現愈差。. 四、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是指人與人交感互動時,存在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張春 興,2009)。黎淑慧(2010)指出,人際關係是兩個人以上的人們在共 同的活動中,為了尋找滿足彼此間各種需要而建立的心理關係。本研究 所稱之人際關係是指夏麗鳳(2009)之「國小高年級學生人際關係量表」 , 包含與家人關係、與同儕關係、與師長關係層面三部分,「與家人關係」 即個人與家中成員,包括父母親、兄弟姐妹與其他家人間互動 的情形; 「與同儕關係」即個人與學校同學、友伴間的互動情形;「與師長關係」 即個人與學校師長間的互動情形。人際關係量表全部為正向題,得分越 高,表示人際關係越好;得分越低,表示人際關係越差。. 8.

(20)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旨在說明本研究範圍與限制,共分為研究範圍和研究限制, 茲分述如下:. 一、研究範圍 依據上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範圍,茲敘述如下:. (一)研究地區 本研究指在了解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之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相 關研究,惟限於研究者個人時間、能力和經濟因素,僅以高雄市公立小 學為取樣範圍。.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以一百零一學年度就讀於高雄市之公立國民小學五、六 年級新移民子女之學童。. (三)研究變項 本研究以新移民子女之性別、年級、家中子女數、家庭狀況、母親 原生國籍和學校規模等六項背景變項來探討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差異 情形。.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之量化研究,以統計分析方式處理所取得之問 卷資料,所得之結果就整體來做了解以及綜合分析,遵循客觀的原則呈 9.

(21) 現研究之完整性。. (二)研究變項的限制 影響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的直接、間接因素 眾多,變項和變項間的關係複雜,因時間與人力有限的因素,並未對影 響自我概念和人際關係的所有相關因素做深入調查分析,故依據文獻探 討本研究僅就部分背景變項加以探究,僅針對性別、年級、家中子女數、 家庭狀況、母親原屬國籍和學校規模等作為國小學童的背景變項,用以 了解高雄市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之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的現況以及相 關性。. 10.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目的在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新移民子女之自我概念與人際 關係的相關理論與研究,因此研究者蒐集兩個變項的相關理論與文獻, 進一步歸納、分析和探討。第一節主要在探討高雄市新移民子女教育現 況;第二節旨在探討自我概念理論和相關研究;第三節則在探討人際關 係理論與相關研究;第四節針對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的相關研究做整理 與歸納。. 第一節 高雄市新移民子女教育現況 一、 新移民子女人數影響臺灣人口結構 以學年來分,據教育部統計處(2011a)資料整理表2-1中,顯示台灣 98學年度新移民子女就讀國小學生人數133,272人,99學年度新移民子女 就讀國小學生人數149,164人,100學年度新移民子女就讀國小學生人數 158,584人,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新移民家庭子女就學人數有越來越多 的傾向。 表2-1 台灣新移民子女就讀國小人數統計-依學年別 學年度. 總計. 五年級. 六年級. 98. 133,272. 16,261. 14,002. 99. 149,164. 20,966. 16,485. 100. 158,584. 26,508. 21,016. 資料來源:依據2011年教育部統計處資料整理. 11.

(23) 以年級來分,據教育部統計處(2011b)資料整理表2-2中,顯示高雄市 98學年度新移民子女就讀國小學生人數6,479人,99學年度新移民子女就 讀國小學生人數7,265人,100學年度新移民子女就讀國小學生人數 16,453人,從數據中我們亦發現高雄市新移民家庭子女就學人數有快速 增加的傾向。 表2-2 高雄市新移民子女就讀國小人數統計-依年級別 學年度. 總計. 五年級. 六年級. 98. 6,479. 889. 737. 99. 7,265. 1,030. 908. 100. 16,453. 2,852. 2,165. 資料來源:依據2011年教育部統計處資料整理 以父或母親國籍來分,據教育部統計處(2011b)資料整理表2-3中, 顯示高雄市近9成的國小新移民子女之父或母原生國籍來自中國大陸、越 南及印尼,以越南人最多,有7366人,占44.77%;中國大陸第二,有6054 人,占36.8%;印尼人第三,占8.41%。 表2-3 高雄市新移民子女就讀國小人數統計-依父或母國籍別 國籍別. 新移民子女人數. 新移民子女百分比. 總計. 16,453. 100.00. 越南. 7,366. 44.77. 中國大陸. 6,054. 36.80. 印尼. 1,384. 8.41. 資料來源:依據2011年教育部統計處資料整理. 12.

(24) 以年級性別來分,據教育部統計處(2011b)資料整理表2-4中,顯示 高雄市國小新移民子女性別分布,男性占52%,女性占48%,100學年度 國小新生人數已開始減少。 表2-4 高雄市新移民子女就讀國小人數統計-依年級別和性別 年級別. 人數. 總計. 男. 女.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16,453. 8,556. 52. 7,897. 48. 六年級. 2,165. 1,148. 53.03. 1,017. 46.97. 五年級. 2,852. 1,486. 52.10. 1,366. 47.90. 四年級. 3,089. 1,612. 52.19. 1,477. 47.81. 三年級. 2,988. 1,581. 52.91. 1,407. 47.09. 二年級. 2,911. 1,488. 51.12. 1,423. 48.88. 一年級. 2,448. 1,241. 50.69. 1,207. 49.31. 資料來源:依據2011年教育部統計處資料整理. 綜上所述,觀察高雄市新移民子女就學概況,顯示新移民子女的人 數持續成長,這群新移民子女將成為教育的一股新勢力,同時也帶來了 一些教育需求和問題。. 二、 新移民子女教育問題 新移民女性來到台灣後面臨許多問題,其子女受到母親的影響,導 致遭受一些教育的問題。林美琪(2011)指出以學校教育來說,新移民 子女接受教育主要在家庭結構與親職教育、課業學習、學校生活適應和 學校教育輔導問題。 翁福元(2006)更歸納整理,一般認為新移民子女在學校的學習或 是接受教育上,比較可能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有無法自我認同,看清自 己,缺乏自信,感到自卑,產生疏離;容易被種族歧視,缺乏自信產生. 13.

(25) 疏離;更受到社區/社會文化隔閡,社交範圍相當有限,子女缺乏和學習 有關的資源與刺激等等。而周美慧 (2006)也指出新台灣之子學童對自我 概念普遍較低,身份認同感易混淆,而產生了自我認同感的危機。 自我概念低落的兒童在團體中有自卑感,容易隱藏自我態度,表現 出焦慮行為,在團體中常受到排斥,人際關係也較差,進而影響對自己 的評價(王柏壽,1985)。因此新移民子女有較低的自我概念,易影響 其自我認同、自我評價的建立,由其是入學後更易產生許多問題。 綜上所述,可發現新移民子女主要的教育問題很廣泛,包括個人、 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層面。 他們 在學校除了面對本身心理、生理發展、 個人的自我認同的問題外,可能還需面對同儕的排擠拒絕,這些情況若 不改善,有可能引發這些兒童未來在行為或人際關係有負面的發展 ,也 會成為社會的問題。. 14.

(26) 第二節. 自我概念理論與相關研究. 自 我 概念 使得人 人成為獨 立個 體,也 是個人 一 生行 為和反 應的方 式;自我概念是個人存在的核心;它是個體對自我的看法(鄭美 芳譯, 1987)。國小高年級學童正進入青春期,其自我概念發展,對其未來人格 建立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以下就自我概念的意義、自我概念的內涵與特 徵、自我概念的發展與分類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進行探討。. 一、自我概念的意義 自我概念一直是教育、心理學、輔導學界所關注的焦點,自我概念 是人格建構的核心,也是心理發展的重要指標。關於「自我概念」的定 義很多,以下就國內外學者所提定義敘述如下:如表2-5。 表2-5 國內外學者對自我概念的定義 研究者 (年代). 對自我概念定義. Cooley (1972). 指出「鏡中自我」(the looking glass-self)的概念說明自我概念,每個人 對他人都是一面鏡子,自我概念是藉由與他人互動,想像他人心目中的 自己形象和他人對此形象的看法,由此產生對自我的情感。. Shavelso n,Hubner &Stanton (1976). 自我概念是個體對自我的感覺,透過個人與外在環境的經驗、與他人之 互動以及對自己表現行為的歸因而形成(引自趙曉美,2001)。. 周佑玲 (2002). 個人往往因為他人對自己的反應、態度和評價而影響自己對自己的知 覺,也就是說自我概念是透過與他人交往,想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自 我形象,同時也想像他人對此形象的評價,進而產生的自我感受。. 翁淑容 (2006). 自我概念是個體與他人長期互動後,對自己產生的看法與評價,也就是 個人對自己所有知覺的綜合觀點。. 張春興 (1996). 自我概念是個人主體自我對客體自我的看法。 續下頁. 15.

(27) 研究者 (年代). 對自我概念定義. 張春興 (1995). 自我概念是個人對自己多方面知覺的綜合,包含個人對自己性格與能力 的了解、個人與他人的關係、個人和環境的關係等,以及對生活目標的 認識和評價。. 許明遠 (2005). 自我概念是個體成長的歷程,藉由他人與自我的互動關係中,透過對自 己的性格、外貌、能力、興趣、情緒等知覺,以及對他人、家庭、學校 、 社會等學習經驗的累積與互動,形成對自己的一種概念及行為上的參考 架構。. 黃德祥 (2000). 自我概念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理念、情感與態度的總合,也就是個人試 圖解釋自己、建立基模,將自己的態度、印象、情 感組織起來,換句話 說,自我概念就是個人對自己的整體看法。. 溫世頌 (2007). 自我概念是對自己能力、性向、興趣、所做的自我評估,而自我概念就 是個人認知世界的一個參照架構。. 楊妙芬 (1995). 自我概念是個人透過與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的對自己的 看法、態度與情感。. 郭為藩 (1996). 自我概念是個人心目中對自己的形象,包括對自身影像的覺知,對個人 身體、能力、性格、態度、思想的評價、看法,而感受到自我的接納。.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所言,本研究認為自我概念具有多種層面,透過個體與重 要他人、社會環境交互作用的歷程,對自己產生的評價之綜合概念,包 含對個體特質的態度,與外界接納的態度,是對自己價值的信念。自我 概念是決定個體行為的重要因素,因此自我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是人生發 展的重要指標。. 二、自我概念的內涵與特徵 (一)自我概念的內涵 自我概念一直是心理學研究上的重要問題,但是心理學家們對自 我概念的建構有許多不同的向度。 James是美國心理學的先驅,在其所著作中指出「自我」的定義是: 「自己所知覺、感受與思想為一個人者。」他認為自我包括兩部份:(一). 16.

(28) 為「主體我」(I),即自我意識,亦是個體本身能夠知覺、想像、經驗、 選擇、經驗和計畫的主體,是思考認知的主體,它是決定行動與適應外 界的心理歷程;(二)為「客體我」(Me),即經驗與意識的客體,也是「所 有一切個人可以稱為屬於他自己的全部東西」,可分為精神我、物質我 和社會我(引自郭為藩,1996)。 1902年社會心理學家Cooley認為個人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想像自 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進而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他人可能對此形象的 看法,在此過程中漸漸的產生自我的看法和評價(引自侯雅齡,1998)。 Mead(1934)則認為自我概念不是天生的實體,而自我是藉由個體與環境 的互動而逐漸形成的,他強調社會互動的重要性,這樣的透過他人反應 的自我知覺逐漸形成個人在該環境下的自我概念,故Mead和Cooley都將 自我視為「客體」,是依據「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和反應來決定。 1951年人文心理學家Rogers對人格提出四個基本的主張,提供了關 於自我概念理論的基礎:(1)自我概念是一個人與環境互動的結果;(2) 自我概念可以合併別人的價值觀;(3)自我概念具有穩定性;(4)自我概念 的改變是成熟和學習的結果(引自趙曉美,2001)。曾端真(2000)也提 出自我是人格發展重要的部分;自我概念與自我控制是影響兒童行為重 要因素。 Schmidt(2000)提出自我概念形成的過程中,會受到個體與家庭、 社會及文化互動的影響,在這過程中,個人會過濾經驗、資訊、傳統、 知識與架構,並融入個人的特有的觀點中,並說明自我概念影響因素的 螺旋圖,依其影響程度排出順序,其重要性依序為家庭、種族認同、文 化認同、心靈、性別、教育、個人成功經驗、健康、友誼、自我價值、 社經地位等。 張春興(1995)認為國內的學生其自我概念可分為與學業成就有關的 自我概念和與學業成就無關的自我概念;接著再細分為一般學業成就、 主要學科成就、特殊學科成就、同儕關係、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和容貌 17.

(29) 健康七類。侯雅齡(1998)提出,自我概念可分為五個向度,分別為外 貌我、身體我、情緒我、家庭我與學校我。而葛倫珮(2007)將自我概 念區分為四個向度: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會自我。 綜上所述,自我概念具有多層面的內涵,本研究將從生理自我、心 理自我、家庭自我、學校自我自我四個方面來了解國小高年級 學童的自 我概念。且本研究對象以國小階段之新移民子女為主,其生活經驗及人 際社交圈以家庭、學校環境為主,且深受其影響,故將與學校具有相關 性之學業、能力及社會面向皆納入學校層面。. (二)自我概念的特徵 要了解自我概念的特徵,才能更清楚瞭解自我概念的全貌。從文獻 中發現 1976 年 Shavelson 等人的觀點,最能說明一個完整的自我概念應 該具備以下七種特徵(引自侯雅齡,1998;趙曉美,2001): 1.有組織性(organization) 個體會將與自己有關之複雜訊息轉成較簡單的形式,並將 此自我概 念以組織、結構的方式儲存於個人認知系統內。 2.多層面性(multifaceted) 自我概念包含很多層面,包括學業、非學業等層面之自我概念。其 中每一特殊層面都與個人之獨特經驗或生活情境有關。 3.有階層性(hierarchy) 自我概念具有縱向階層組織。最底層為「特殊情境下之具體行為」; 其上層面為「各種特殊層面之自我概念」,如:「學業自我概念」與「非 學業自我概念」;而最高層為「一般性自我概念」。 4.穩定性(stable) 自我概念的穩定性是由下往上遞增。即個體之一般性自我概念最穩 定,而愈接近底層之自我概念穩定性低,也愈容易涉及特殊情境而改變。. 18.

(30) 5.發展性(developmental) 幼兒之自我概念是整體的、未分化的,但自我概念會隨著年紀與經 驗的累積,而逐漸分化成不同向度、層面之自我概念。 6.有評價性(evaluation) 自我概念具備自我描述及自己評價之功能。個體會隨著情境發展自 我評價,並感受到自尊和自我接納。 7.可區別性(discrimination) 自我概念本身與其它心理構念是有區別的,而在自我概念內許多構 念彼此間亦能區辨。 因此,自我概念是有組織性、持續穩定性、多面性、階層性及階段 發展性的,且自我概念是經由學習而得來的(葉宗文,1989)。林珮伃 (1994)也指出自我概念具有五點特徵,自我概念是多層面、階層化組 織的、在社會情境中形成、是個體行為的指標以及有自我實現的特性。 而黃德祥(2000)對自我概念的論述提出四個特性,自我概念是具有他 人取向的、是個人自我建構的體系、是自我描述的、是自我認定與自我 形象的總和。 綜上所述,自我概念是一個有組織、多層面、階層性的結構,透過 互動過程得到評價,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分化發展趨於穩定性,進而持續 發展出完整的自我概念。. 三、自我概念的發展與分類 (一)自我概念的發展 郭為藩(1996)認為兒童自我概念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 1.客體期:即「自我中心期」,著重身體我的萌芽,個體對身體我的 意識,大約 3 歲左右才發展成熟。 2.客觀期:著重社會我的發展,約自 3 歲至青春期,是團體意識發 19.

(31) 展的重要時期,亦是社會化的重要階段,個體透過各種情境角色的認定, 而認同自我,而在行為表現上也逐漸符合社會規準;主要發展為反觀能 力、性別角色、家庭角色、學校角色、擁有的觀念等。 3.主觀期:著重心理我的發展,自青春期至身心發展成熟約 10 年的 時間,是個體追求自我認同與表現自我的主要階段,自我概念逐漸成熟, 走向主觀化,表現出自己的風格,成熟邁進「心理我」。 張春興(1996)認為個人自我概念的形成,可分為三個階段: 1.自我認定期:所謂自我認定乃是個人認定自己是誰,通常一歲以 後的幼兒以自我為中心,並具有心理的自我概念。 2.自我評價: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能區別主觀我和客觀我,個人對 自己的價值判斷即為自我評價的階段。 3.自我理想:自我概念發展的最高階段就是自我理想,此階段的建 立多半是經由認同的歷程而來。 Harter於1999年認為兒童的自我概念可分為三個發展階段:一是3-4 歲的幼兒期,二是5-7歲的兒童發展早期到中期,三是8-11歲的兒童發展 中期到後期。其中Harter提出兒童自我概念的發展有五個面向,分別為 主要特質、結構組織、評價的精確性、自然的比較與對他人的敏感性。 國小四到六年級學童約處於Harter的第三階段兒童發展中期到後期,開 始透過自己的行為來歸類自我類型是屬於聰明的或愚笨的,在同儕團體 中,進行全面性的評價與比較,把他人的意見及標準內化成自我領導的 結構。所以兒童自我概念發展除受年齡成熟度影響外,也會受環境中他 人意見看法等相關評價影響(引自林憶芝,2009)。 Hurlock認為個體在不同的時空中,以不同的方式來發展不同形式的 自我。個體最早在家庭生活發展身體我、社會我,其中又以母親的影響 最大。之後隨著年齡增長再受家庭以外的環境,包括老師、同儕等的影 響,這早期的自我概念將是後期發展的基礎(引自許明遠,2005)。 綜上所述,自我概念是在幼兒時期開始發展,隨著個體成長及與他 20.

(32) 人的互動中,由自我中心階段逐漸發展為客觀的評價,進而演化為主觀 性的自我概念。國小階段的孩子大多以家庭和學校為主要的生活經驗, 學童的價值信念受到父母、師長及同儕的影響,受到他人的肯定,可以 幫助兒童發展正面的自我概念,所以輔導兒童認識自我、自我接納,以 發展正向的自我概念是重要的教育課題。. (二)自我概念的分類 自我概念是個體對自己的整體看法,是由很多構面組成的複雜知覺 組合(莊馥華,2012)。 國內近年來自我概念的向度論述大多為多向度分法,如:張春興 (1995)將學生自我概念區分為與學業有關的自我概念,例如:一般學 業成就認知、主要學科成就認知和特殊學科成就認知;以及與學業無關 的自我概念,例如;同儕關係、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和容貌健康認知。 侯雅齡(1998)提出自我概念區分為五個向度,分別為身體我、外貌我、 情緒我、家庭我與學校我。陳彤羚(2007)將自我概念區分為五個向度: 生理我、心理我、家庭我、學校我和道德我。蕭淑穗(2007)將自我概 念區分為五個向度: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學校自我、社會 自我。林信言(2008)將自我概念區分為五個向度:家庭自我、學校自 我、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學業自我。茲將自我概念內涵各論述整理於 表2-6。 綜合以上可知,自我概念面向以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和 學校自我四面向較多,且近年此四面向獲多數研究者認同,故本研究面 向依各研究者分類面向之次數多寡為主要分類依據,並將情緒與道德部 分納入心理自我,再者學生與人互動不外乎家庭與學校,因此 取消社會 自我面向。最後以新移民子女本身個人特質認定之生理自我、心理自我, 以及與環境、他人互動感受之家庭自我、學校自我四個層面作為自我概 念之主要向度,並依此四層面之自我概念量表加以施測,以瞭解高雄市 21.

(33) 國小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現況及相關情形。 表2-6 自我概念分類 研究者. 年代. 生理 自我. 心理 自我. 家庭 自我. 劉慧君. 2006. ν. ν. ν. 陳彤羚. 2007. ν. ν. ν. ν. 蕭淑穗. 2007. ν. ν. ν. ν. 林信言. 2008. ν. ν. ν. ν. 吳姵錚. 2010. ν. ν. ν. ν. 林憶芝. 2009. ν. ν. ν. ν. 鍾佩育. 2009. ν. ν. ν. ν. 7. 7. 7. 6. 總計. 學校 自我. 社會 自我. 道德 自我. 學業 自我. ν ν ν ν. 2. 1. 1.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四、 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 (一)新移民子女性別與自我概念相關研究 國內關於性別與自我概念相關研究很多,研究發現性別不同自我概 念發展是有差異的,如:陳玉玟(2006)、邱禮仁(2006)的研究都顯 示女生自我概念高於男生。至於國小新移民子女之性別與自我概念研究 則多在2005年之後,其研究結果卻略有差異;葛倫珮(2007)和林信言 (2008)指出女生自我概念高於男生;而黃清琇(2006)卻指出男生自 我概念高於女生。也有部分研究指出,自我概念不會因為性別而有所差 異(黃立婷,2006;莊家欣,2005;張舒喬,2010)。故將國小新移民 子女性別與自我概念部分相關研究發現列於表2-7。 以上研究發現,性別與自我概念之關係目前尚無定論,但性別在某 些層面,仍會對自我概念造成影響。以性別與整體自我概念具有顯著差 異來說,大部分是女生高於男生。本研究欲探討高雄市國小新移民子女 不同性別在自我概念是否有顯著差異,故將新移民子女之性別列入個人 22.

(34) 背景變項之一。 表2-7 國小新移民子女性別與自我概念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莊家欣 (2005). 台南縣國小三至六 年級新移民子女. 問卷. 在整體自我概念,不會因性別 不同而有所差異。. 黃清琇 (2006). 嘉義縣國小高年級 及國中新移民子女. 問卷. 男生整體自我概念高於女 生。在自我概念各層面,男生 的表現高於女生。. 黃立婷 (2006). 台北縣國小三至六 年級新移民子女. 問卷調查與半結 構性訪談方法. 性別對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 無顯著差異。. 葛倫珮 (2007). 桃園縣國小高年級 新移民子女. 問卷. 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女生較 男生佳。. 林信言 (2008). 台北市國小高年級 新移民子女. 問卷. 女生在學校自我概念與心理 自我概念顯著高於男生。. 張舒喬 (2010). 彰化縣國小高年級 新移民子女. 問卷. 新住民子女與本國籍子女整 體自我概念的表現沒有差異。. 研究方法. 研究發現.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二)新移民子女年級與自我概念相關研究 國小新移民子女年級與自我概念相關研究,研究發現亦有差異:莊 家欣(2005)、許銘麟(2006)發現年級和自我概念間是有顯著差異, 多數研究結果發現五年級新移民子女之自我概念高於六年級(黃立婷, 2006;葛倫珮,2007);但亦有部分研究發現,自我概念不會因為年級 而有所差異(何緯山,2006;林信言,2008)。故將國小新移民子女年 級與自我概念部分相關研究發現列於表2-8。 由以上研究發現,年級與自我概念之關係具有不同的研究結果,但 年級仍會對自我概念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以年級與整體自我概念具有 顯著差異來說,大部分研究結果顯示年級低者其自我概念表現高於年級 高者,也就是說新移民子女國小學童自我概念程度隨年級遞減,亦有研 23.

(35) 究發現年級與整體自我概念沒有顯著差異。因此,本研究欲探討高雄市 新移民子女不同年級在自我概念上是否有顯著差異,故將年級列入背景 變項之一。 表 2-8 國小新移民子女年級與自我概念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莊家欣 (2005). 台南縣國小三至六 年級新移民子女. 何緯山 (2006). 各縣市一所國小高 年級各一班之移民 子女. 問卷. 新移民子女的自我概念不會 因年級不同而有差異。. 黃立婷 (2006). 台北縣國小三至六 年級新移民子女. 問卷調查與半結 構性訪談方法. 三年級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 較六年級佳。. 許銘麟 (2006). 國小四、六年級新 移民子女. 問卷. 四年級的新移民子女,自我概 念較六年級佳。. 葛倫珮 (2007). 桃園縣國小高年級 新移民子女. 問卷. 五年級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 較六年級佳。. 林信言 (2008). 台北市國小高年級 新移民子女. 問卷. 不同年級之新移民子女在自 我概念各向度均無顯著差異。. 研究方法. 研究發現 三年級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 較六年級佳。. 問卷.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三) 新移民子女家中子女數與自我概念相關研究 在一般兒童之研究中,谷宗芸(2007)研究發現家中有兩名子女的 在外貌、情緒、家庭、能力自我上,比三或四個以上的家中子女數表 現 較好。鍾仁惠(2005)研究指出家中子女數為一個的學童之自我概念表 現高於家中子女數為四個的學童。但在新移民子女方面,與自我概念相 關之研究很少。 目前家中子女數對自我概念發展的影響並無一致性結論,故值得進 一步研究探討。. 24.

(36) (四)新移民子女家庭狀況與自我概念相關研究 許多研究顯示,家庭結構與兒童的自我概念發展是有關的。 一般兒 童之研究中,伍至亮(2001)、胡舜安(2003)、魏瑞謀(2009)研究 發現雙親家庭之自我概念表現高於單親家庭;但在新移民子女方面之研 究較少,吳碧娥(2006)研究結果發現新移民子女之家庭結構對自我概 念無顯著差異存在,因此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表現不會因家庭結構不同 而有所差異。 兒童時期正是自我概念發展的重要階段,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最 重要、也最有影響力的是父母的參與與關愛;在此階段有父母參與兒童 的成長,對自我概念發展是有助益的,因此家庭狀況亦為本研究背景變 項之一。. (五)新移民子女母親原屬國籍與自我概念相關研究 新移民子女母親原屬國籍與自我概念相關論文研究發現較為一致, 王雅慧(2006)、莊家欣(2005)研究發現新移民子女母親原屬國籍與 自我概念間具有顯著相關;但林信言(2008)、王美華(2008)研究結 果發現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不會因母親原屬國籍不同而有所差異。 故將 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與母親原屬國籍部分相關研究發現列於表 2-9。 新移民子女母親原屬國籍與自我概念相關研究發現結果不一致,其 中有部分研究發現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會因為母親原屬國籍不同而有所 差異,但最近研究結果卻發現不同母親國籍之新移民子女在自我概念各 層面無顯著差異。研究者欲探究高雄市不同母親原屬國籍新移民子女自 我概念是否具有顯著差異,故將其母親原屬國籍列入個人背景變項中的 一部分。. 25.

(37) 表2-9 國小新移民子女母親原屬國籍與自我概念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莊家欣 (2005). 台南縣國小三年 級至六年級新移 民子女. 問卷. 母親原屬國籍為印尼、越南及菲律賓 之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較母親原屬 國籍為其它國家者低。. 王雅慧 (2005). 高雄市國小高年 級新移民子女. 問卷. 母親為中國籍、或華人之新移民女性 子女在部分自我概念表現較為理想。. 王美華 (2008). 新竹縣和苗栗縣 市新移民子女. 問卷. 不同母親國籍之新移民子女自我概 念沒有差異。. 林信言 (2008). 台北市國小高年 級新移民子女. 問卷. 不同母親國籍新移民子女在自我概 念各向度均無顯著差異。. 研究方法. 研究發現.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上所述,從自我概念相關因素文獻探討中,可以發現性別、年級、 家中子女數、家庭狀況、母親原屬國籍對自我概念整體或不同層面產生 影響,但因研究對象和研究工具不同,使研究結果尚未有確切結論。因 此本研究以就讀於高雄市101學年度之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為對象,分 別探討這些因素對學童的自我概念影響是否有差異。. 26.

(38) 第三節. 人際關係理論與相關研究. 本節將分成四部分進行探討,一是人際關係的意義;二是人際關係 的理論基礎;三是人際關係的向度;四是新移民子女人際關係之相關研 究。. 一、人際關係的意義 人是社會動物,不能離群索居,而且一出生就處在人群之中,隨著 年齡增長與人的互動越來越多;如何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就更形重要。 關於「人際關係」的定義很多,以下就國內外學者所提定義敘述如下: 如表2-10。 表2-10 國內外學者對人際關係的定義 研究者 (年代). 對人際關係定義. Heiman (2000). 人際關係是建立在有意義的情感交流、願意分享想法、有坦承開放的心 和親密感上(引自莊馥華,2012)。. 林淑華 (2002). 人際關係是指人與人之間的心理交會、情感的溝通以及生命的對話所形 成的一種特殊關係,包括親情、友情、師長、朋友、同學等等之間的互 動關係。. 張春興 (2000). 人與人交感互動時存在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心理 性的,是對兩人或多人都發生影響的一種心理性的連結。. 徐西森 連廷嘉 陳仙子 劉雅瑩. 人際關係是指人和人間互相交往、互相影響的一種狀態,是一種社會化 歷程。廣義的人際關係包含親子關係、手足關係、師生關係等;狹義的 人際關係則指友伴、同事、同儕的互動關係。. (2002) 莊馥華 (2012). 人際關係是人與人間的交流作用,為滿足彼此身心需求或社會目的,透 過各種溝通方式,與他人產生相互影響、依賴而建立出一個變動的關係 歷程。. 熊淑君 (2004). 人際關係是個人與個人間的互動關係,此互動關係指個人與另一個人接 觸而產生情感、思想等心理連結,與行為模式的改變。 續下頁. 27.

(39) 研究者 (年代). 對人際關係定義. 羅華貞 (2008). 人際關係是人與人間透過相互往來,進而互相影響下的一種關係,式亦 種心靈交流的連結,甚至能改變對方行為,以符合某種目的及需求。. 羅佳芬 (2002). 人際關係是人與人交互作用的歷程,也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讓彼此在 關係中有心理的連結。. 黎淑惠 (2008). 人際關係是人與人一連串的互動關係,即兩個以上的人們在共同活動 中,為了找到滿足彼此的需求而建立的心理關係。.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上所述,可知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才有人際關係的形成,所以人際 關係是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作用,是一種透過語言、思想、情感的溝通和 心靈交會的方式,與家人、同儕與師長間產生互動的關係。. 28.

(40) 二、人際關係的理論基礎 人際關係一直是教育、醫學、社會心理學界所關注的議題,研究人 際關係的論點很多,茲整理四個理論如下。. (一)人際需求理論 人際關係的建立,其目的在滿足個人的需求。Schutz(1973)提出人際 需求論即人際關係三向度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人際關係的需求,不同 需求類型的人,會發展不同的人際反應特質,這些需求可從人際間的行 為及感覺上發覺到,而且是影響自我觀念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出人際關 係的需求可以分為三類,即歸屬、控制和情感。王以仁(2007)、羅佳 芬(2002)指出這些需求會隨著時間改變,並具有個別差異,且每一種 類型發展將會形成不同的人際關係特質。茲將三種人際需求分述如下。 1.. 歸屬:歸屬的需求即接納的需求,是指在團體中被愛與關懷的. 感覺,在團體中每個人都有被接納的社會需求,但需求的強度是有差異 的,故歸屬需求過與不及均屬極端,唯有適度的歸屬需求,才能發展出 良好的人際關係。 2.. 情感:情感的需求即愛的需求,是反應個體表達和接受愛的慾. 望。情感需求低,在互動中處於比較被動的狀態,缺乏的人際關係;情 感需求高,在互動中屬於主動表現型,是過度的人際關係。情感需求合 宜的個體較容易表達和接受情感,能與人溝通並建立親密關係。 3.. 控制:控制的需求即支配的需求,是指個體希望成功地影響週. 遭人、事的慾望。控制需求較低,則缺乏主見較不願承擔責任;控制需 求較高,時時想要駕馭他人,則操縱任何人、事,在人際關係中易支配 他人。故擁有合宜控制需求的個體,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際需求理論強調人際關係可以滿足個人在歸屬、情感和控制的需 求,因此當新移民子女在與人溝通上發生困難,導致有些需求在團體中 29.

(41) 得不到滿足,則易發生人際關係的問題。. (二)平衡理論 美國完形理論學家 Fritz Heider 從社會認知的觀點提出 P-O-X 平衡 理論,是解釋在人際關係中的態度改變的原理。Heider 認為人際關係除 了受到彼此的互動影響外,還會受到時間和環境的影響。P-O-X 平衡理 論中(如圖 2-1),P 代表個人、O 代表另一個個人,X 是介在 P 和 O 之間的觀念或事件,這三者之間得認兩者皆有正或負之關係,若三者乘 積為正,表示人際關係屬於和諧平衡狀態;相反若乘積為負,即表 示人 際關係不平衡(引自劉永元,1988)。 人與人在交往的過程,平衡狀態下是喜歡彼此的關係,而當關係處 於不平衡狀態時,則會採取行動使這個關係恢復平衡狀況,例如:改變 自己的態度或是改變對方,甚至經由溝通、協調等方式,希望彼此皆能 感到輕鬆自然、愉快的平衡關係(林清琴,2008)。 平衡理論主要是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吸引,決定於彼此間對他人、事 物或觀點是否一致,否則人際關係會出現不平衡現象(薛國致,2010)。 鍾岱樺(2007)亦指出人際關係的良窳,主要取決於人與人之間對人、 事、物的觀點是否能和諧一致。 因此,平衡理論強調和諧的人際關係是需要互相取得彼此之間觀點 的平衡,當彼此間的關係產生不平衡時,要透過溝通、協調的歷程,使 其平衡以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30.

(42) O. +或-. +或-. P 圖 2-1. X +或-. Heider P-O-X 模式圖 資料來源:徐西森、連廷嘉、陳仙子、劉雅瑩(2002)。人際關係的理 論與實務。臺北:心理。. (三)社會交換理論 社會交換理論是1950年代未期社會學家Homans提出的,Homans從 行為主義心理學和基礎經濟學這兩個領域衍生提出社會交換理論, 認為 人際互動中所展現出來的社會行為是一種心理因素,用來探討人類社會 商品交換行為,其前提是假設個人的行為是為了得到報酬和逃避懲罰, 強調理性交換、公平原則,良好的人際關係就是在這種機制下建立的(徐 西森、連廷嘉、陳仙子、劉雅瑩,2002)。分別說明如下: 在社會交換理論中公平分配是指報酬與代價的平衡,即個人所付出 的代價與所獲得的報酬利益應是相等的,付出愈多報酬也應愈多。當個 體與他人產生互動時即有報酬與代價的進行,報酬與代價相減的結果即 決定雙方互動關係的持續與否,人們會被自己認為有利益的吸引,並在 人際互動過程中比較得失,以維持人際關係的平衡(夏麗鳳,2009)。 除了報酬與代價之外,人際互動的過程還需考慮比較水準。比較水 準是指一個人從此一互動關係期望得到的最低結果。個人認為自己應該 獲得的報酬結果,是與自己過去的人際關係經驗做比較,從以往人際互 31.

(43) 動中得到較多於成功經驗的人,其比較水準較高;相反的,經常得到失 敗經驗的人,其比較水準較低(林淑華,2002)。 社會交換論主張投資報酬率決定了人際關係是否繼續或停止,且過 於將人類的人際行為視為理性模式,更無法依此解釋錯綜複雜的人際互 動行為(引自徐西森徐西森、連廷嘉、陳仙子、劉雅瑩,2002)。 因此,社會交換理論強調個人在人際互動的過程中,衡量報酬與代 價之間的得失,作為平衡人際關係的依據。. (四)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美國心理社會學家 Erikson 認為隨著個人成長,必須不斷的與環境 互動才能發展出健全的人格(林生傳,1994)。 Erikson認為人的發展是持 續得,他將個體的社會發展過程分成8個階段,分別為嬰兒期、幼兒期、 學齡期、兒童期、青少年、成年期、中年期與老年期,個體都需逐步度 過這8個階段,每個階段有其重要的發展任務及危機,若能順利發展完成 每一階段的任務,個人身心日將能順利、健全的發展(引自夏麗鳳,2009) 。 羅華貞(2008)將Erikson的理論歸納出個人在發展過程中主要面對 的人際關係,分成家人、同儕、親密、師生以及職場上的人際關係五種, 這五種人際關係在個體的成長過程中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綜合上述人際關係相關理論,人際關係的功能在於滿足人類的基本 心理需求,良好的人際關係對個體生理與心理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國 小高年級學生大約是在Erikson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的學齡期與青少年期之 間,正值個體心理上產生極端動盪與不平衡,本研究從心裡社會發展的 觀點出發,探討出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人際關係中的重要關係人為家 人、同儕和師長;再從社會交換理論的觀點,探討滿足種種需求的人際 互動會因個人條件的不同而出現差異;再從人際需求的觀點探討受試者 與家人、同儕與師長之間的人際關係,因此愈被他人接納與喜愛,表示 人際關係愈好。 32.

(44) 三、人際關係的向度 人際關係並不是單向度的,它具有不同的類型,即不同的群體;不 同的層次即不同的人際關係,因為對象的不同,就有很多種不同的人際 關係,而這些關係,彼此又可以重複,不停地在變化(陳皎眉、鍾思嘉, 1996)。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高雄市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之人際關係的情 形,因此針對國內以國小學生為對象之相關研究進行分析,將人際關係 向度整理如表2-11: 表2-11 人際關係分類 研究者. 年代. 家人關係. 同儕關係. 師長關係. 林淑華. 2002. ν. ν. ν. 許明遠. 2005. ν. ν. ν. 林砡琝. 2009. ν. ν. ν. 陳玉蘭. 2009. ν. ν. ν. 林秀鳳. 2010. ν. ν. ν. 5. 5. 5. 總計.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上所知,近年來以國小高年級學生為對象所進行的人際關係相關 研究,大多將人際關係的向度分為與家人關係、同儕關係、與師長關係 三個面向,故在本研究中將人際關係的向度界定為與家人關係、與同儕 關係和與師長關係三個面向,探討與家人、同儕與師長之間的人際關係。. 四、新移民子女人際關係的相關研究 (一)新移民子女性別與人際關係相關研究 國小新移民子女性別與人際關係相關研究,研究發現亦有差異:張 惠婷(2009)發現人際關係的差異則因性別不同所造成。林麗玉(2009). 33.

(45) 指出新移民子女四年級女生比六年級有較佳的人際關係;許榮喜(2009) 也對四、五、六年級的新移民子女研究,發現在同儕關係上女生優於男 生。但郭朝慶(2009)則研究發現五、六年級男性新移民子女之人際關 係高於女性新移民子女;那昇華(2007)也發現女生在人際關係表現平 均數低於男生。. (二)新移民子女年級與人際關係相關研究 張美珍(2002)研究指出新移民子女的人際關係方面,在不同年級 部分,七年級的子女優於九年級的子女;林麗玉(2009)更指出新移民 子女四年級的人際關係明顯高於五、六年級。鍾文悌(2005)發現低年 級外籍配偶子女在整體生活適應上表現良好,同儕關係的適應良好及師 生關係的適應尚可;而中、高年級外籍配偶子女在整體生活適應上和人 際關係適應上之表現亦是尚可。此外,林淑華(2002)研就發現不同年 級國小學童在人際關係能力上沒有顯著差異。. (三)新移民子女家中子女數與人際關係相關研究 張美珍(2007)指出新移民子女家中子女人數對其人際關係,在與 同儕的關係、與師長的關係、與父母的關係和與兄弟姐妹的關係上,均 無顯著差異。. (四)新移民子女家庭狀況與人際關係相關研究 吳秀玉(2006)發現不同家庭結構在整體人際關係有顯著差異,雙 親家庭優於非典型家庭;夏麗鳳(2011)也發現家庭結構完整者在與家 人關係、同儕關係顯著高於與父親住的單親家庭;而張琬瑜(2009)也 提出雙親家庭、隔代教養的新移民子女與家人關係高於單親與母親住的 新移民子女。. 34.

(46) (五)新移民子女母親國籍與人際關係相關研究 新移民子女母親國籍與人際關係相關研究很少,僅有熊淑君(2004) 和林麗玉(2009)指出新移民子女不因母親為新移民或本國籍而有顯著 差異。 綜上所述,大多數研究結果指出男、女生在人際關係方面是有差異 的,且大多女生高於男生;但也有部分研究的結果並非如此,其原因可 能是因研究工具、對象、地區不同所造成的差異,因此,本研究擬以高 雄市為研究地區,以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為對象,探討不同性別、年 級在人際關係方面的差異情形。而新移民子女比非新移民子女承受著較 多的衝擊與偏見,人際關係是否因母親國籍的不同造成差異?而探討新 移民子女家中子女數、家庭狀況以及學校規模大小對人際關係之影響的 研究非常少,這些層面對新移民子女的人際關係是否也有影響,亦是本 研究想瞭解的重點。. 35.

(47) 第四節. 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 影響一個人人際關係的最重要因素,是個人的自我概念(鄭美芳譯, 1988)。研究者透過「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中查詢國內有關「新 移民子女」、「國小高年級」和「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作為關鍵字的論 文,茲將相關研究依研究主題、研究區域、研究對象、研究結果,按照 年代順序歸納整理,如表 2─12 所示。 從國內相關研究可知,對不同對象之國小新移民子女的自我概念與 人際關係探究,發現熊淑君(2004)以高年級本國籍和非本國籍 82 人為 研究對象,研究發現彼此有顯著相關;但鍾岱樺(2007)僅以中年級新 移民子女 9 人為對象研究,發現彼此間卻沒有顯著相關。 對於不同背景之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探究, 熊淑君(2004)指出針對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做研究,發現不同社經地位 之新移民女性之子女其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並無顯著差異;鍾岱樺 (2007)實施小團體教學後不同背景變項之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並無顯 著差異。但林麗玉(2008)則針對語文成績、人格特質、父母親教育和 職業等背景研究發現新移民子女在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有顯著差異。 對不同縣市之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的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探究, 發現彼此有顯著相關,如熊淑君(2004)針對台北縣學童的研究、林麗 玉(2008)對高高屏地區學童的研究發現新移民子女在自我概念與人際 關係具有顯著正相關。除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間的相關性外, 花雅芸 (2011)針對彰化縣學童的研究更進一步發現自我概念對人際關係有顯 著的預測力,自我概念越高,其人際關係越好。 綜合上述,可知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具有顯著相關,但彼此間的相 關程度目前尚未有一致性的定論,因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都是由許多層 面建構而成,且國內這方面的研究論文也有限。目前我們可知台灣國小 新移民子女人數不斷的急速增加,且總人數依各縣市排序,高雄市則排 36.

(48) 名在第 3 位;可見高雄市新移民子女之教育問題是不容忽視的,更是刻 不容緩。故研究者針對大高雄市為區域,加入與上述不同背景作為研究 之變項,再以量化的方式,探討高雄市國小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與人際 關係之相關研究。 表 2─12 國內國小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方法. 研究發現. 台北縣高年級本 國籍和新移民子 女各 82 人. 新移民女性之國小高年級子 女的自我概念及人際關係之 研究. 新移民女性之國小高年 級子女的自我概念與人 際關係具顯著相關。. 鍾岱樺 (2007). 宜蘭縣新移民子 女9人. 實施小團體輔導對中年級新 台灣之子自我概念與人際關 係成效之研究。. 不同背景變項的研究對 象在自我概念與人際關 係的各分量表上沒有差 異。. 林麗玉 (2008). 高高屏地區國小 中高年級新移民 子女. 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人際 關係與文化認同之研究. 「 自 我 概 念 」、「 人 際 關 係」與「文化認同」之間 有顯著正相關。. 彰化縣國小高年 級新住民子女. 新住民子女在自我概念親子 互動與同儕關係之研究-以 彰化縣國小高年級為研究對 象. 自我概念、親子互動與同 儕關係之間有正向顯著 相關性。且自我概念與親 子互動對同儕關係具有 顯著預測力。. 熊淑君 (2004). 花雅芸 (2011). 研究對象.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37.

(49) 38.

(5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旨在瞭解新移民子女之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現況,並探討 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兩者之關係。本章將分為六節,依次為研究架構、 研究假設、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研究程序和資料處理。.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主要的研究架構如圖3-1所示,主要變項包含新移民子女之性 別、年級、家中子女數、家庭狀況、母親之國籍和學校規模六個自變項, 及自我概念、人際關係兩個依變項。 自我概念 背景變項. A. 生理自我. 性別. 心理自我. 年級. 家庭自我. 家中子女數. 學校自我. 家庭狀況 母親國籍. C. D. 學校規模 B. 人際關係 與家人關係 與同儕關係 與師長關係. 圖 3-1 研究架構圖. 「學童背景變項」、「自我概念」、「人際關係」之間的關係以A、B、 C、D符號代表,各變項之間關係說明如下: 39.

(51) A 路徑: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國小新移民子女的自我概念是否有差異。 B 路徑: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國小新移民子女的人際關係是否有差異。 C 路徑:探討國小新移民子女的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間的關係。 D 路徑:探討國小新移民子女的自我概念對人際關係之預測情形。. 40.

(52) 第二節. 研究假設. 根據前述的研究架構,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設,茲分述如下: 研究假設一:不同背景變項之高雄市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其自我概 念有顯著差異。 假設1-1:不同性別的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有差異。 假設1-2:不同年級的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有差異。 假設1-3:不同家中子女數的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有差異。 假設1-4:不同家庭狀況的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有差異。 假設1-5:不同母親國籍的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有差異。 假設1-6:不同學校類型的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有差異。 研究假設二:不同背景變項的高雄市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其人際關 係有顯著差異。 假設2-1:不同性別的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人際關係有差異。 假設2-2:不同年級的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人際關係有差異。 假設2-3:不同家中子女數的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人際關係有差異。 假設2-3:不同家庭狀況的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人際關係有差異。 假設2-5:不同母親國籍的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人際關係有差異。 假設2-6:不同學校類型的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人際關係有差異。 研究假設三:高雄市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有顯著 相關。 研究假設四:高雄市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對人際關係有顯著 預測力。. 41.

數據

圖 2-1  Heider P-O-X 模式圖 .......................................... 31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math of high-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s significant related to their SES and the self-concept in math, but is non-related to their

Based on the above concep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local residents’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s tourism development, whom have little or no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situ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ing rol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work enthusiasm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he attitude of the enthusiasm and the effect of the enthusiasm.. In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