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居民對觀光發展衝擊認知與社區災害回復力之研究-以茂林國家風景區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居民對觀光發展衝擊認知與社區災害回復力之研究-以茂林國家風景區為例"

Copied!
7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 休閒遊憩與創意產業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 居民對觀光發展衝擊認知與社區災害回 復力之研究-以茂林國家風景區為例 The Study for The Community-Based Disaster Resilience and The Impac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n Residents-Maolin National Scenic Area in Taiwan. 指導教授:蔡忠宏. 博士. 研 究 生:陳姿尹.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三 年 七 月.

(2) The Study for The Community-Based Disaster Resilience and The Impac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n ResidentsMaolin National Scenic Area in Taiwan. Advisor: Dr. Chung-Hung Tsai By: Tzu-Yin Chen.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Program of Leisure, Recreation and Creative Business Management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Pingtung Institute of Commerce. Pingtung, Taiwan, R.O.C. July, 2014.

(3)

(4) 摘要 臺灣茂林國家風景區成立於 1999 年,區內因擁有獨特的地質景觀,加上蘊藏豐 沛的溫泉及歷史文化資源,使其成為臺灣南部的重要旅遊地。近年來該旅遊地觀光 發展興盛,卻在經歷兩次風災(2009 年莫拉克颱風、2010 年凡那比颱風)後嚴重受損, 相關地區在災後遭受嚴重擾動與破壞後是否適合繼續發展觀光,又若即使發展觀光 是否能永續經營,相關問題一直困擾著當地政府與居民,更是深處於頻繁災害侵襲 又極力發展觀光的臺灣,極需解決之重要議題。 有鑑於此,本研究試圖瞭解居民對於觀光衝擊認知與社區災害回復力認知間相 互影響關係,並以茂林國家風景區內居民為主要調查對象,使用問卷調查法,有效 問卷共 300 份。結果指出,除了不同性別、教育程度、家庭人數、居住時間之居民 對觀光衝擊認知無顯著差異外,其餘皆有顯著差異。另一方面,除不同性別、婚姻、 有無子女之居民對社區災害回復力無顯著差異外,其餘皆有顯著差異。本研究亦發 現觀光衝擊認知與社區災害回復力之間具顯著關聯。研究結果期望能成為政府部門 及觀光產業經營者擬訂觀光發展與災後觀光地復原策略之參考。. 【關鍵字】:觀光衝擊、回復力、永續觀光. I.

(5) ABSTRACT Taiwan's Maolin National Scenic Area was established in 1999, because of the district owns unique geological landscape and hidden hot springs and abunda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making it to be an important tourist destination in southern Taiwan.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t sightseeing flourished, but in experienced two severe typhoon disasters (2009 Typhoon Morakot, 2010 Typhoon Fanapi) , the relevant areas in the disaster suffered serious damage after the disturbance is fit to continu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ven if they are able to develop sustainable tourism, has been plagued by issues related to local government and residents, it is the frequent disasters in the depth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aiwan has tried and very important issues to be addressed. Therefore, this study reviewed and discussed the impact of tourism awareness for residents, communities resilience and other related theories, and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in the area for residents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explore it between cognition for tourism impact and community-based disaster resilience for the analysis and verification of mutual recognition. We expect outcomes related to management institute available to the national Scenic cum other government agencies to develop tourism related to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disaster resilience strategie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Tourism Impact、Resilience、Sustainable Tourism. II.

(6) 誌謝 入學時,覺得研究所兩年的時間好漫長好難熬,沒想到一眨眼就結束了,而論 文能寫到這一頁,對我來說就是相當值得感謝的一個奇蹟。 能順利取得碩士學位,首先要感謝在我求學階段中的最後一位老師亦是最重要 的貴人,蔡忠宏老師,謝謝老師儘管前一天才改作業改到凌晨,隔天早上卻依然開 著車帶著我上山去發問卷,讓我覺得又慚愧又感謝,哪裡還找的到因為擔心學生安 全而親自帶學生去發問卷的老師呢!也謝謝老師讓我在研究所期間比其他同學多些 機會能到日本參加研討會,增加國際視野。謝謝老師在我犯錯時,總能不厭其煩的 幫助我,使我有面對壓力的勇氣,您時常告訴我們: 「讀完研究所得到的不僅是這本 論文,還是在寫論文的過程中能夠學習到自我表達能力、待人處事以及解決問題的 能力…這才是你真正得到的」 ,這些話讓我有所體悟,受益良多。蔡老師帶給我的敦 敦教誨將永遠放在我心裡,感謝的心真的用三言兩語是無法說完的,感謝休閒系林 勤豐老師、呂江泉老師、黃勝雄老師、童桂馨老師、劉淑娟老師、陳麗娟老師的教 導。特別感謝國立東華大學 吳宗瓊教授時常給予寶貴意見。 口試期間,感謝劉淑娟老師、實踐大學 高秋英教授,細心審閱並於口試論文時 給予諸多指正與寶貴意見,使論文內容更加完整,僅致上無限謝意。 感謝兩年中一起奮鬥的好夥伴,陳姞芳、余書瑾、蔡惠慈、翁信翰、洪堅仁, 謝謝你們陪我一起渡過難關,在我無助的時候拉我一把,沒有你們的陪伴,我就不 可能走到現在,我是真的很愛你們啦!謝謝我的直屬學妹 雅蘋,過程中幫了我好多 好多,真的很謝謝妳,其他同學也都好羨慕我有這麼一個又貼心又善解人意的學妹 喔,也謝謝所有學弟妹們,總在我們瀕臨崩潰的時候給我們歡笑,減輕許多壓力。 最後感謝一路走來所有幫助過我的人,謝謝你們。僅將此成果獻給我最親愛的 父母、家人、好友,感謝你們的支持、關心與鼓勵,使我得以順利完成論文,謝謝 你們。 陳姿尹. III. 謹誌於屏商技休創所 2014.

(7) 目錄 摘要.......................................................................................................................................I 誌謝....................................................................................................................................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研究目的與問題 ................................................................................................ 2 研究範圍與對象 ................................................................................................ 3 研究流程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觀光衝擊 ............................................................................................................ 7 第二節 回復力 .............................................................................................................. 1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17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 17 研究假說 .......................................................................................................... 18 研究變項之定義與衡量 .................................................................................. 19 研究對象及抽樣方法 ...................................................................................... 23 資料分析方法 .................................................................................................. 2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 25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樣本結構分析 .................................................................................................. 25 變項描述性統計分析 ...................................................................................... 30 觀光衝擊知覺、社區災害回復力分析 .......................................................... 37 假設檢驗 .......................................................................................................... 40.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 48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48 第二節 建議 .................................................................................................................. 54 參考文獻 ........................................................................................................................... 58 附件一 問卷 ..................................................................................................................... 62 . IV.

(8) 圖目錄 圖 圖 圖 圖 圖. 1-1 茂林國家風景區地圖.............................................................................................. 3 1-2 交通部觀光局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與六龜服務中心遭大雨沖毀.................. 4 1-3 茂林國家風景區域位置圖...................................................................................... 5 1-4 研究流程.................................................................................................................. 6 3-1 研究架構................................................................................................................ 17. V.

(9) 表目錄 表 1-1 茂林國家風景區近年遊客人數統計(單位:人次) ............................................... 4 表 2-1 常見觀光衝擊架構 .................................................................................................. 8 表 2-2 觀光衝擊經濟層面相關研究文獻整理.................................................................. 9 表 2-3 觀光衝擊社會文化層面相關研究文獻整理........................................................ 10 表 2-4 觀光衝擊環境層面相關研究文獻整理................................................................ 10 表 2-5 觀光衝擊相關研究整理表.................................................................................... 12 表 2-6 國外學者回復力定義之彙整................................................................................ 14 表 2-7 回復力相關研究整理表........................................................................................ 16 表 3-1 觀光衝擊認知變項 ................................................................................................ 19 表 3-2 社區災害回復力變項 ............................................................................................ 21 表 4-1 人口統計變項分析 ................................................................................................ 28 表 4-2 信度分析表 ............................................................................................................ 29 表 4-3 觀光衝擊知覺經濟面描述性統計分析 ................................................................ 30 表 4-4 觀光衝擊知覺社會文化面描述性統計分析 ........................................................ 30 表 4-5 觀光衝擊知覺環境面描述性統計分析 ................................................................ 31 表 4-6 社區災害回復力環境敏感度描述性統計分析 .................................................... 32 表 4-7 社區災害回復力社區依附及參與描述性統計分析 ............................................ 32 表 4-8 社區災害回復力防災意識、觀念及知識技能描述性統計分析 ........................ 33 表 4-9 社區災害回復力調適回應描述性統計分析 ........................................................ 34 表 4-10 曾遭受實質傷害/損失的災難 ............................................................................. 35 表 4-11 災前的應變/防範措施 ......................................................................................... 35 表 4-12 災害的處理措施 .................................................................................................. 35 表 4-13 災後有幫助的協助 .............................................................................................. 36 表 4-14 觀光衝擊認知、社區災害回復力迴歸模式摘要 .............................................. 37 表 4-15 觀光衝擊知覺、社區災害回復力相關分析 ...................................................... 38 表 4-16 性別在觀光衝擊認知之差異 .............................................................................. 40 表 4-17 婚姻狀況在觀光衝擊認知之差異 ...................................................................... 40 表 4-18 有無子女在觀光衝擊認知之差異 ...................................................................... 40 表 4-19 性別在社區災害回復力之差異 .......................................................................... 41 表 4-20 婚姻狀況在社區災害回復力之差異 .................................................................. 41 表 4-21 有無子女在社區災害回復力之差異 .................................................................. 41 表 4-22 不同年齡在觀光衝擊認知之差異 ...................................................................... 42 表 4-23 教育程度在觀光衝擊認知之差異 ...................................................................... 42 表 4-24 月收入在觀光衝擊認知之差異 .......................................................................... 42 表 4-25 職業在觀光衝擊認知之差異 .............................................................................. 43 表 4-26 居住地點在觀光衝擊認知之差異 ...................................................................... 43 VI.

(10) 表 4-27 住宅型態在觀光衝擊認知之差異 ...................................................................... 43 表 4-28 居住時間在觀光衝擊認知之差異 ...................................................................... 43 表 4-29 家庭人數在觀光衝擊認知之差異 ...................................................................... 44 表 4-30 年齡在社區災害回復力之差異 .......................................................................... 44 表 4-31 教育程度在社區災害回復力之差異 .................................................................. 44 表 4-32 月收入在社區災害回復力之差異 ...................................................................... 44 表 4-33 居住地點在社區災害回復力之差異 .................................................................. 45 表 4-34 住宅型態在社區災害回復力之差異 .................................................................. 45 表 4-35 居住時間在社區災害回復力之差異 .................................................................. 45 表 4-36 職業在社區災害回復力之差異 .......................................................................... 45 表 4-37 家庭人數在社區災害回復力之差異 .................................................................. 46 表 5- 1 假設驗證結果表 ................................................................................................... 53. VII.

(1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現今由於國民所得提高、週休二日實施、交通運輸便利、休閒時間增加、傳統 價值觀的改變、休閒意識覺醒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戶外遊憩需求與日俱增,加上經 濟發展之後所伴隨而來的都市化,驅使大量遊客為尋求一個暫時逃離擁擠煩囂都 市、枯燥乏味的生活、規律單調的工作而湧入許多國家風景區、國家公園、自然景 觀區等觀光地區(莊鴻濱、鄧博維、蔡維鈞與張莉汶,2008)。因此近年來隨著觀光經 濟發展,在旅遊地的質量(例如:增加解說活動、戶外活動、增加設施與設備)上, 都大大的提升了,但一昧的追求量的增加,雖在觀光經濟發展上能短暫地帶來很大 的利益,但若未能去檢視其負面品質的低落,常會造成旅遊地的損害,旅遊地也將 無法再永續發展下去(何秉燦、吳宗瓊與蔡欣佑,2010)。 任何開發均可能對當地造成一些衝擊,即使具有「無煙囪工業」的觀光旅遊亦 然,許多學者認為觀光遊憩發展對當地繁榮而言,並非是萬靈丹,其對當地之影響 往往是正負衝擊兼具的(Mathieson & Wall, 1982;Ap & Cromption, 1998;莊鴻濱等 人,2008;李佳玲,2010)。隨著全球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現象經常引發大規模的災 害事件,造成許多居民被迫遷移原居住地,而相關領域研究亦發現,傳統自然科學 方法似乎已經無法有效的掌握與認知,對於日後再次面臨大規模災害時,是否能夠 事先預防並將損害降至最低,並快速的回復其環境狀態,這些問題將會是關鍵,考 驗著當地居民是否能將這些慘痛經驗化為下次災害來臨前的防範基石(鄭仲傑, 2010)。 茂林國家風景區成立於1999年,範圍包括高雄市茂林區、桃源區、六龜區及屏 東縣三地門鄉、霧台鄉、瑪家鄉等六個鄉鎮,區內各具有獨特的地質地形景觀、密 集的溫泉蘊藏量及涵蓋豐富的文化資產,使其為南臺灣的熱門旅遊勝地。然而隨著 觀光經濟的持續發展,大量的遊客湧進當地,也對該旅遊地的社會文化、經濟、環 1.

(12) 境生態等造成影響。且在經歷兩次風災(2009年莫拉克颱風、2010年凡那比颱風)侵襲 後,該旅遊地嚴重受損,相關地區是否適合繼續發展觀光,又若即使要發展觀光, 當再次面臨災害不幸侵襲時,又該如何從災害衝擊中快速回復既有機能,使其能永 續經營,一直是地方政府與觀光產業經營者急欲解決的重要議題之一。 目前國際間對於災害回復力之研究較少,且大多以政府部門角度來思考,較少 從居民及社區角度來探究災害如何影響觀光地的發展即其衝擊後的回復方式,因此 本研究欲針對居民觀光衝擊認知、社區災害回復力等進行探討,並將針對該地區居 民進行問卷調查,探究其對於觀光衝擊認知與社區災害回復力認知間相互影響與驗 證分析,期望能提供相關政府機構及觀光產業經營者擬訂相關觀光發展與災後觀光 地復原策略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期望探討茂林國家風景區中居民對於其觀光發展之態度,是否會因為發 展觀光而讓茂林國家風景區在風災來臨時更容易造成嚴重災損,導致居民對發展觀 光態度改變,並進一步探討居民的災後回復力認知,能否驅使該國家風景區能快速 回復原貌。研究目的彙整如下: 一、了解居民對觀光發展的態度與觀光衝擊認知是否有所差異。 二、了解居民觀光衝擊認知與社區災害回復力認知是否有所差異。 三、了解居民個人社經背景差異對觀光衝擊認知與社區災害回復力認知是否有所關 聯。. 2.

(1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一、位置及範圍 1991年臺灣省旅遊局正式成立茂林風景區管理所,1999年茂林國家風景區正式 成立,2001年從原先茂林鄉(今高雄市茂林區)擴大範圍至高雄縣桃源鄉、六龜鄉 (今高雄市桃源區、六龜區)及屏東縣三地門鄉、霧台鄉及瑪家鄉等6個鄉鎮,全區 地形南北狹長,面積約為59,800公頃,如下圖 1-1所示。. 圖 1-1 茂林國家風景區地圖 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局行政資訊系統網站(2014). 3.

(14) 2009年8月間,莫拉克颱風帶來驚人雨量,對茂林國家風景區造成嚴重衝擊,其 中管理處及六龜遊客服務中心均遭大水沖毀,損失超過1億4000萬元(圖1-2)。2010 年9月間凡那比颱風再次侵襲南臺灣,更讓相關地區再次嚴重受創。. 圖 1-2 交通部觀光局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與六龜服務中心遭大雨沖毀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2009). 據此,茂林國家風景區2009年至2010年之旅遊人次由原有的1,080,509人驟降至 327,793人,雖2011年至2012年旅遊人次有回升,但2013年之旅遊人次依然低於2012 年之旅遊人次如下表1-1,顯現當地災後觀光復甦力道緩慢。 表 1-1 茂林國家風景區近年遊客人數統計(單位:人次) 茂林國家風景區近年遊客人數統計(單位:人次)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茂林風景區 202,167 〈含情人谷、多納溫泉〉. 49,672. 25,509. 48,897. 87,299. 寶來、不老溫泉區. 385,508. 49,231. 52,174. 81,472. 64,303. 六龜服務區. 202,119. 臺灣原住民文化園區. 224,286. 209,787. 273,825. 292,108. 309,267. 賽嘉遊憩區. 13,989. 0. 15,300. 27,568. 28,835. 霧臺遊憩區. 52,440. 19,103. 22,652. 31,679. 75,991. 61,057. 139,455. 128,832. 450,190. 621,179. 694,527. 年份. 瑪家遊客中心 合計. 1,080,509. 327,793. 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局行政資訊系統 (2014) 4.

(15)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茂林國家風景區域內(高雄市茂林區、桃源區、六龜區及屏東縣三地門 鄉、霧台鄉、瑪家鄉等六個鄉鎮)為主要研究範圍,並以當地居民為主要研究對象(圖 1-3)。. 圖 1-3 茂林國家風景區域位置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2014). 5.

(16)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主要調查了解茂林國家風景區內居民對於發展觀光衝擊認知與社區災害 回復力之間的關係,因此本研究首先透過國內外期刊論文、網站等進行次級資料的 收集與研讀,提出研究構想,並確立本研究問題、目的與方法,之後針對研究架構、 研究假說、研究變項之問卷設計內容、抽樣方法等作研擬與說明,後經問卷發放與 統計分析結果,做為結論與建議的立論依據,整體研究流程如圖 1-4 所示。. 提出研究構想. 文獻蒐集與探討. 建立研究方法. 擬定問卷. 居民問卷發放. 問卷統計分析. 分析結果與討論. 結論與建議 圖 1-4 研究流程. 6.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茂林國家風景區中居民對於其觀光發展之態度,是否因觀光 的發展而讓此區在風災來臨時更容易造成嚴重災損,導致居民態度改變,並進一步 探討居民的災後回復力認知。本章共有二節,將依序對觀光衝擊知覺、社區災害回 復力進行文獻回顧,說明如下。. 第一節 觀光衝擊 一、觀光衝擊知覺內涵 文獻指出1960年代,觀光衝擊相關研究多著重於經濟層面與正面影響, 1970 年代,開始有學者對觀光發展提出較具批判性的負面影響,因此這時期的論點是呈 較悲觀的態度,至1980與1990年代才以比較平衡,正負面影響皆具備的觀點去看觀 光衝擊(Ap & Cromption, 1998)。觀光發展所牽涉的層面相當龐大又複雜,對於當地 社區的影響不僅有正面效應,亦包括負面的影響,觀光衝擊(Tourism Iimpacts)即探 討因觀光發展所引發的正負面影響(Pizam, 1978;Mathieson & Wall, 1982;Ap & Cromption, 1998;李佳玲,2010)。 當不同的觀光主題和類型增加時,加上各地觀光發展條件及計畫不同時,也會 產生不同程度的觀光衝擊,當地居民的觀光衝擊知覺也會因此有所差異,此外,相 關因素(如:遊客接觸程度、當地觀光發展程度、居住時間)皆會影響居民觀光衝擊知 覺(林佩蓉,2013)。李佳玲(2010)指出社區居民參與程度與居民基本屬性亦會對於觀 光衝擊認知產生不同的影響。Ap (1992,引自陳美金,2010,頁2)提到居民對當地觀 光發展影響的認知與態度,是觀光發展重要的規劃與政策考量。為了提升當地社區 的福祉而引入觀光遊憩活動的話,就得要考慮社區居民對於觀光客及發展其遊憩活 動的感受(許秉翔、林鴻忠與李久先,2010)。. 7.

(18) 二、觀光衝擊種類 就近期研究而言觀光衝擊經常被分為三大類:經濟衝擊(Economic Impact)、社 會文化衝擊(Social & Cultural Impact)以及環境衝擊(Environmental Impact)三大層面 (Wall & Mathieson, 2006,引自劉清玉,2011,頁2;李佳玲,2010)。許多相關研 究均採用Brougliam & Bulter (1981)、Mathieson et al. (1982)和Landford(陳瑋玲,1992) 之觀光衝擊模式架構作為構面之參考依據,如表2-1。. 表 2-1 常見觀光衝擊架構 常見觀光衝擊架構 學者(年份). Brougliam and Bulter(1981). 內容 研究居民對觀光發展的社會衝擊所產生的態度進行 研究,而觀光衝擊是由當地先決條件、居民以及遊客 所進行的交互作用而產生,因此歸納出居民觀光衝擊 認知會影響觀光發展態度,提供作為居民對觀光發展 態度的標準化衡量工具。 強調某些觀光主要元素,第1.流動元素,包含遊客需. 求與型態;第2.固定元素,包含遊客特質與旅遊地特 質,兩個元素與觀光遊憩區交作用影響,產生壓力與 Mathieson and Wall (1982) 承載量的改變,進而造成第3.結果元素:觀光衝擊, 包含經濟衝擊、社會文化衝擊以及環境衝擊,進而產 生衝擊由管理策略、工程控制…等來降低負面影響。 定義觀光發展的正負面衝擊現象,以及眾多會影響居 民對觀光發展態度之變數(居住時間的長短、居民年 Landford(陳瑋玲,1992) 齡層、居民性別、社區參與程度…等)。檢視這些變 數有助於瞭解居民對觀光發展所抱持的正負面態度 進而反應了觀光發展正負面衝擊的影響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一) 經濟衝擊(Economic Impact) 就觀光衝擊經濟層面而言,正面衝擊影響,包含居民所得提高、生活水準 提高、工作機會增加、公共建設增加、農特產品銷售機會增加、改善經濟上的 投資與發展;負面衝擊影響則包含地價及物價上漲、生活成本增加、增加生活 8.

(19) 與及財產稅、對社區居民所帶來的利益分配不平均、土地及房價提高、使居民 貧富差距拉大(Ko & Stewart, 2002;Gursoy, Juroeski & Uysal, 2002;何秉燦, 2004;Dyer, Gursoy, Sharma & Carter, 2007;莊鴻濱等人,2008;李佳玲,2010; 陳美金,2010)。本研究整理不同研究所提出的觀光衝擊經濟層面影響如下表 2-2。. 表 2-2 觀光衝擊經濟層面相關研究文獻整理 觀光衝擊經濟層面相關研究文獻整理 正面衝擊 居民所得提高 工作機會增加 生活水準提高 公共建設增加 農特產品銷售機會增加 改善經濟上的投資與發展. 負面衝擊. 地價物價上漲 生活成本增加 物品和服務的價格增加 利益不平均 土地及房價提高 增加生活與及財產稅 使居民貧富差距拉大.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 社會文化衝擊(Social and Cultural Impact) 就觀光衝擊社會文化層面而言,正面衝擊影響,包括增近居民對文化的認 同、提升地方形象與知名度、使當地政府更重視社區發展、凝聚社區向心力及 歸屬感、歷史與文化展覽需求增加、社區休閒設施增加、促進當地傳統藝術再 復興與傳承、會促進遊客與居民間文化交流、保護歷史與文化遺產;負面衝擊 影響則包含遊客與居民間產生衝突、居民受到陌生遊客干擾、傳統文化沒落、 社區文化資產的破壞、犯罪問題增加、增加賣淫、酗酒等不良風俗(Ko et al., 2002;何秉燦,2004;Dyer et al., 2007;莊鴻濱等人,2008;李佳玲,2010;陳 美金,2010)。本研究整理不同研究所提出的觀光對經濟衝擊正負面影響如下表 2-3。. 9.

(20) 表 2-3 觀光衝擊社會文化層面相關研究文獻整理 觀光衝擊社會文化層面相關研究文獻整理 正面衝擊 增近居民對文化的認同 提升地方形象與知名度 使當地政府更重視社區發展 凝聚社區向心力及歸屬感 歷史與文化展覽需求增加 社區休閒設施增加 促進遊客與居民間文化交流 促進當地傳統藝術再復興與傳承 保護歷史與文化遺產. 負面衝擊. 增加交通意外 增加犯罪/搶劫/破壞公物 增加酗酒問題/賣淫/性氾濫 增加文化資產的破壞 增加居民與遊客間的衝突 居民受到陌生遊客干擾 傳統文化沒落.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三) 環境衝擊(Environmental Impact) 就觀光衝擊環境層面而言,正面衝擊影響,包含生活公共基礎建設獲得改 善(通訊、水、電)、提升居民的環境意識、交通道路設施獲得改善、使當地 自然資源受到重視及保護;負面衝擊影響,包含會增加公共設施的破壞、增加 環境汙染(如廢棄物、水;空氣和噪音)、生態環境系統遭受破壞、開發設計不當 造成自然環境與地方風貌遭受破壞 (Ko et al., 2002;何秉燦,2004;莊鴻濱等 人,2008;李佳玲,2010;陳美金,2010)。本研究整理不同研究所提出的觀光 對經濟衝擊正負面影響如下表2-4。. 表 2-4 觀光衝擊環境層面相關研究文獻整理 觀光衝擊環境層面相關研究文獻整理 正面衝擊 生活公共基礎建設改善(通訊、 水、電) 使當地自然資源受到重視及保護 提升居民的環境意識 交通道路設施獲得改善. 負面衝擊. 公共設施的破壞 增加環境汙染(如廢棄物、水;空氣和噪音) 生態環境系統遭受破壞 開發設計不當造成自然環境與地方風貌 遭受破壞.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0.

(21) 三、觀光衝擊相關研究 莊鴻濱等人(2008)針對茂林國家風景區內原住民地區居民研究觀光衝擊認知與 觀光發展態度關係,曾進行相關問卷調查,研究結果顯示觀光發展所帶來的觀光衝 擊偏向正面,其中最正面的影響依序為「促進地方經濟繁榮」、「提高居民生活水 準」與「帶動其他觀光相關產業的發展」;在社會文化的衝擊方面:居民感受最深 的正面影響為「使當地傳統文化、藝術獲得保存及傳承」與「對於自己的文化更有 信心」,反之居民認為負面衝擊為「為適應外來語使得原住民語言被遺忘」與「遊 客歧視的眼光使居民感到不自在」;在環境的衝擊方面:居民最認同的就是「改善 對外交通」與「改善基本公共設施」,而「每到假日時就出現交通紊亂擁擠的現象」 與「觀光開發造成水土流失」則是居民較厭惡的。 許秉翔、林鴻忠與李久先(2010)探討社區居民對社區型自然步道之觀光衝擊的認 知,從當地居民的觀點討論遊客對社區的觀光衝擊,採個人訪談法訪談對象包括村 里的耆老、村里與社區組織幹部、參與社區產業的人員…等。發現社區型步道遊憩 對農村經濟轉型有催化劑的正面效果,也因遊客增加導致垃圾量大幅增加、塞車、 遊覽車停車位不足、社區小孩有交通安全等問題,但居民認知的環境負面影響並不 嚴重。遊客對步道造成的環境衝擊以土壤沖蝕比較明顯,水質也因為遊客遊憩行為 造成污染…等。開始產業利益的競爭與分配,導致部分社區內部的衝突加劇。 劉清玉(2011)研究我國民眾對大陸旅客來台之觀光衝擊,發現大多數的受訪者知 覺大陸旅客來台觀光所產生的正面衝擊多於負面。受訪者知覺觀光發展帶來最正面 的衝擊影響是「經濟面」 ,其次為「政治面」 , 「實質環境面」很少被提及。多數受訪 者知覺到「實質環境面」的影響,其次為「社會文化面」 ,反而「經濟面」很少被提 及。也發現若受訪者的「性別」與「居住地」不同,那「負面觀光衝擊」的覺知就 會有顯著差異。 吳宗瓊、莊竣安與藍美珍(2012)探討阿里山地區觀光衝擊及管理,以政府角色與 地方意識之視角解析,利用訪談法與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資料蒐集,對象與相關政 府機關首長及社區發展協會幹部為訪談及問卷調查對象,結果顯示了在觀光衝擊認 11.

(22) 知上,地方意見領袖看法與政府機關的角度大致相同;而觀光衝擊管理策略上,意 見相似度最高為「社會文化面」因應策略,最低為「經濟面」因應策略。該地區居 民對社區觀光發展表示高度支持且對觀光衝擊的認知略偏向正面評價,衝擊管理策 略則較偏向選擇間接衝擊管理策略。 林佩蓉(2013)以社會交換理論為基礎,從效益與成本角度探討澎湖島嶼居民對於 觀光發展之餐與交換原則,並納入觀光依賴程度、觀光資源利用、社區依附和生態 為中心態度等四項影響因素,探討島嶼居民於影響因素、光衝擊知覺與觀光發展態 度之間的關聯性。相關研究彙整如下表 2-5。. 表 2-5 觀光衝擊相關研究整理表 觀光衝擊相關研究整理表 學者. 年份. 莊鴻濱、鄧博維、 蔡維鈞與張莉汶. 2008. 許秉翔、林鴻忠與 李久先. 2010. 劉清玉. 2011. 吳宗瓊、莊竣安與 藍美珍. 2012. 林佩蓉. 2013. 相關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原住民對於觀光發展所帶來的觀光 衝擊偏向正面,其中最正面的影響為「促進地方經 濟繁榮」。 研究發現社區型步道遊憩對農村經濟轉型有催化劑 的正面效果,居民認知的環境負面影響並不嚴重。 我國民眾對大陸旅客來台之觀光衝擊知覺,大多數 的受訪者知覺大陸旅客來台觀光所產生的正面衝擊 多於負面。 研究結果顯示,阿里山地方意見領袖與政府機關在 觀光衝擊認知上的角度相同,居民對社區觀光發展 表示高度支持且對觀光衝擊的認知略偏向正面評 價,衝擊管理策略則較偏向選擇間接衝擊管理策略。 研究發現觀光依賴程度、觀光資源利用、社區依附 和生態為中心態度等四項影響因素正向影響觀光衝 擊效益知覺,觀光衝擊效益知覺對觀光發展態度亦 呈現正向且顯著影響。.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四、小結 綜觀前述文獻討論與相關研究中可看出觀光衝擊架構可歸納為在居民、觀光客 12.

(23) 與觀光地三者交互作用下所產生之衝擊。而觀光衝擊可分為實體環境衝擊、文化衝 擊、經濟衝擊三大面項來進行分析。此外,旅遊地的背景(社區大小、觀光季節性) 與居民性別、年齡、職業等也會影響居民對觀光衝擊知覺的認知。本研究將依據前 述論述作為後續問卷題項發展之參考。. 第二節 回復力 一、回復力發展脈絡與意涵 回復力(Resilience)一詞最早由力學領域所提出。1970年代開始,回復力這個概 念首先從力學被引入生態領域。Holling (1973)認為回復力為系統經過暫時性的外部 擾動後,能夠回到均衡狀態的能力或緩衝力。後續亦被應用於社會科學與環境相關 領域。Timmerman (1981)討論社會對於氣候的回復力,連結回復力與脆弱性,將回 復力定義為系統或系統一部份成受災害事件的衝擊,並從中回復的能力。他認為社 會回復力是人類社會基礎設施受到擾亂時,從中復原或是抵抗外來衝擊的能力,涵 蓋了社會、空間和經濟領域,也需考量到經濟結構、人口結構變化、制度變遷、資 源使用獨立性及財產權。Luthar & Cicchetti (2000)將回復力定義為,雖然個體正經歷 著顯著的災難或困境,卻仍表現出正向適應的動態歷程;說明復原力不僅是種人格 特質,亦是當個體身陷困境時所反映出來的一種正向適應的歷程,此種適應可能來 自於個體內外在因素在環境因素或二者交互作用所產生的結果。「聯合國國際減災 策略組織」(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Disaster Reduction,簡稱UNISDR 或ISDR),該組織於2004年考量自然災害,將回復力定義為系統、社區或社會抵抗或 改變的容量,使其在功能與結構上能達到一種可接受的水準,此由社會系統能夠自 行組織能力、增加學習能力與適應能力(包括從災害中回復的能力)的含量決定;同時 也認為,在面對氣候災害等潛在威脅時,回復力是自然系統與人類系統中相當重要 的特性,有助於減少脆弱性及永續發展(鄭仲傑,2010)。就觀光的範疇而言,Cochrane (2010)認為回復力是適應性的動態型架構,對旅遊地的週期性變化、過度期轉變或是 13.

(24) 更複雜的環境系統,可幫助原結構系統更快速的加強與更新,相較於Bulter於1980 年代所提出的旅遊地生命週期模式對於促進觀光產業的永續發展將更具助益。早期 回復力之意涵僅著重在系統本身的穩定性維持,近年的觀點則與永續性接軌,強調 系統有自我學習和調適之能力,並運用在防災及風險管理上,尤其在社區層級的應 急管理上,有著較好的進展(鄭仲傑,2010)。本研究針對前述內容對於回復力定義之 彙整如下表。. 表 2-6 國外學者回復力定義之彙整 國外學者回復力定義之彙整 學者(年份) Holling (1973). Timmerman (1981) Luthar and Cicchetti (2000). UNISDR (2004). 定義 回復力為系統經過暫時性的外部擾動後,能夠回到均衡 狀態的能力或緩衝力。 討論社會對於氣候的回復力,連結回復力與脆弱性,將 回復力定義為系統或系統一部份成受災害事件的衝 擊,並從中回復的能力。 將復原力定義為,雖然個體正經歷著顯著的災難或困 境,卻仍表現出正向適應的動態歷程。 考量到自然災害,定義回復力為系統、社區或社會抵抗 或改變的容量,使其在功能與結構上能達到一種可接受 的水準,此由社會系統能夠自行組織能力、增加學習能 力與適應能力(包括從災害中回復的能力)的含量決定。.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國內回復力相關研究 楊靜怡(2009)研究台中市、台中縣龍井鄉與東勢鎮颱洪災害回復力之評估,透過 模糊德菲法經由專家篩選出「社會經濟」、「制度體系」、「實質環境」等三項影 響指標,也考慮地方特性與民眾參與,亦針對評估地區,進行居民之回復力評估問 卷抽樣調查,其民眾問卷包含「災害經驗與認知」、「災害事前準備」、「災後調 適措施」,評估此三個地區不同的回復力特性,並進行空間比較分析。 鄭仲傑(2010)進行災後重建社區之脆弱性與回復力研究,並以921震災區重建三 案例為對象,進行專家問卷以及社區訪談,研究結果表示災害敏感區、社區社會網 14.

(25) 絡關係、防救災意識、觀念及知識技能與調適回應(短期:整備、應變措施;長期: 重建、減災計畫)等五項因素同時受到專家與社區居民重視,係構成社區脆弱性與回 復力之重要內涵,此外專家較重視直接影響社區脆弱性與回復力之因素,而社區居 民重視的則是一種內在、自我的關係或本質。 許慧麗(2011)研究災後重建與社區復原力,主要探究民間團體投入八八水災社區 重建的過程,採用內容分析法與深入各別訪談法進行資料搜集,研究結果發現,屏 東縣因莫拉克颱風侵襲,造成因為地理位置及產業、文化等不同的生活區位而形成 農村聚落的農田流失、原鄉部落的家園流失及沿海村落的養殖與果園流失,三種不 同的災難型態。並發現四種重建工作模式:社區營造、社區照顧、社區安全及社區 觀光。也發現培力(Empowerment)是促進公私互動關係優質化的關鍵;所以,社區的 復原裝備應建置儲備、演練並累積能量,而重要的復原歷程因子如鼓勵發展社區願 景、形成社區工作團隊並適切分工、方案操作訓練社區能力…等;而民間團體除對 投入社區工作更需預置社區服務能量;公部門要從認知改變來選擇社區培力工作, 要瞭解社區特性、培力人才及社區,並以走動式接觸讓培力角色發揮。 李維芹(2012)研究宜蘭縣蘇澳鎮六里颱洪災害預警系統與居民調適行為,主要目 的在建構災害預警系統與居民的調適行為關係,並了解調適行為的影響因素與空間 特性。結果顯示共有七項因素對災前調適行為有顯著影響,災前調適行為係數為正 的影響因素有:「為防災社區 」、「災後調適行為」、「職業為商服務業」、「預 期效果」、「淹水風險知覺」;負的則為「語言影響程度」、「災害經驗」等。而 在災後調適行為中,共有六項因素會顯著影響居民採取災後調適行為,災後調適行 為係數為正的影響因素有:「參考他人程度」、「災前調適行為」、「避難行為」、 「教育程度」;而負的影響因素為「為防災社區」、「與土石流潛勢溪流距離 」。 相關研究彙整如下表2-7。. 15.

(26) 表 2-7 回復力相關研究整理表 回復力相關研究整理表 學者. 年份. 楊靜怡. 2009. 鄭仲傑. 2010. 許慧麗. 2011. 李維芹. 2012. 相關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社會經濟、制度體系、實質環境 為社區回復力之影響要素。而災害經驗與認知、 災害事前準備、災後調適措施等則是評估不同地 區居民災害回復力特性的重要因素。 研究發現災害敏感區、社區社會網絡關係、防救 災意識、觀念及知識技能與調適回應等五項因素 同時受到專家與居民重視。 研究結果顯示,社區營造、社區照顧、社區安全 及社區觀光為四種可行的災害重建工作模式。 研究發現,預警系統中警訊所使用的語言以及防 災社區所執行的相關課程或演練,對調適行為有 著顯著性的影響。.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三、小結 綜觀前述文獻討論與相關研究可得知,大都以「災害經驗與認知」、「災害事 前準備」、「災後調適措施」等要素來評估地區不同的回復力特性,除此之外,民 間團體的幫助與政府政策都會對社區居民災後調適有些為幫助。因此,本研究將依 照前述論述作為本研究發展問卷題項之參考。. 16.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目的係在探討居民對茂林國家風景區之觀光衝擊知覺與社區災害回復力 認知,綜觀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及相關文獻回顧,本章將依序說明本研究所 使用的研究架構與假設、研究變項之定義與衡量及資料分析方法,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依據研究目的及文獻探討,本研究將以居住於茂林國家風景區內之居民為研究 對象,探討從人口統計變項、觀光衝擊知覺、社區災害回復力三變項之間之相互影 響關係,故提出本研究架構如下圖3-1所示:. 人口統計變項  性別  年齡  職業  教育程度  月收入  婚姻狀況  有無子女  家庭人數  居住地點  居住時間  住宅型態  家中小於 6 歲孩童  家中大於 65 歲老人. H1. 觀光衝擊知覺  經濟  社會文化  環境. H3 H2 社區災害回復力  環境敏感度  社區依附及參與  防災意識、觀念及知識技能  調適回應  災害衝擊情形. 圖 3-1 研究架構 17.

(28) 第二節 研究假說 依據研究目的及文獻探討,提出本研究之研究問題,並依據這些問題提出研究 假說,分別以人口統計變數、觀光衝擊知覺、社區災害回復力為變項,探討其變數 間之關係。 一、人口統計變項對觀光衝擊認知的影響。 賴欣玫(2009)研究居民之地方依附感、觀光衝擊知覺、發展休閒農業態度、以及 創業精神對休閒農業參與意願之影響-以宜蘭縣冬山鄉為例,結果顯示居民的觀光衝 擊認知會因不同職業、不同居住地而有所差異。李佳玲(2010)社區居民參與程度與居 民屬性不同會對於觀光衝擊認知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本研究參考前述文獻,提 出研究假設H1。 假設H1:人口統計變項對居民之觀光衝擊認知有所差異. 二、人口統計變數對社區災害回復力認知的影響。 楊靜怡(2009)研究顯示民眾的住家為自有時,採取的防災措施比例是較非自有時 來得多。影響低回復力地區的原因,主要是受到老年人口、原住民人口、幼年人口、 低收入戶人口等弱勢人口影響,且儲蓄額與可支配所得的多寡,牽涉到居民恢復災 後環境的立場。高儲蓄額與高所得,可增加民眾投入復原的意願。鄭仲傑(2010)研究 於指標架構中列入弱勢族群因素,建立在「弱勢族群對於社區脆弱性與其回復力可 能有其特殊影響」這樣的認知基礎之上。因此,本研究參考前述文獻,提出研究假 設H2。 假設H2:人口統計變數對社區災害回復力認知有所差異. 三、觀光衝擊認知對社區災害回復力認知的影響。 陳美金(2010)研究顯示社區居民依附程度不同,對於觀光發展衝擊認知及態度也 會有所差異,社區依附程度愈高者,則愈認同觀光發展所帶來的正向影響。鄭仲傑 18.

(29) (2010)指出社區須有充分的自我認知,理解本身的空間、環境特性與社會條件、處境, 預設可能面對的災害情形與影響程度,具備高度的意識足以因應的知識技能,良好 的社區網絡關係不僅是社區發展的關鍵核心,而面對災害與處理防救災事務更需集 體的協力才行,其不僅為災前防範、災時應變與災後重建的主要動力。 因此,本研究參考前述文獻,提出研究假設H3。 假設H3:觀光衝擊認知對社區災害回復力認知有顯著關聯. 第三節 研究變項之定義與衡量 根據本文之研究架構,本研究之研究變項包含觀光衝擊認知、社區災害回復力、 人口統計變數等三項;且根據第二章文獻探討,本研究將針對相關構面之研究變項 給予定義並進行問卷設計,所採用之問卷變項、構面、題項與文獻來源分別說明如 下,其中構面之衡量方式除『災害衝擊情形』構面採複選方式外,其餘均採用李克 特(Likert)五點量表方式,依序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普通、同意、非常同意。 一、觀光衝擊認知變項量表 本研究觀光衝擊量表,主要是參考Ko at al. (2002)、吳宗瓊與何秉燦(2004)、陳 美金(2010)、李佳玲(2010)、林佩蓉(2013),將觀光衝擊認知變項分為『經濟衝擊』、 『社會文化衝擊』與『環境衝擊』等三個構面,並根據地區特性加以修正後選用, 共計20個題項,如表3-1所示。. 表 3-1 觀光衝擊認知變項 觀光衝擊認知變項 衡量構面 經濟. 題號. 衡量題項. 文獻來源. Q1. 您認為發展觀光,會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 Ko at al. (2002) 吳宗瓊、何秉燦 水準。. Q2. 您認為發展觀光,可以增加本地工作機會。. Q3. 您認為發展觀光,會增加投資、開發和公 共建設。. Q4. 您認為發展觀光,會增加當地農產品銷售 19. (2004) 陳美金(2010) 李佳玲(2010) 何秉燦等人.

(30) 衡量構面. 題號. 衡量題項. 文獻來源. Q5. 您認為發展觀光,會使得本地物價上漲。. ( 2010) 林佩蓉(2013). Q6. 您認為發展觀光,會使得生活成本增加。. Q7. 您認為發展觀光,會對社區居民所帶來的 利益不平均。 您認為發展觀光,會增進居民對文化的認 同。 您認為發展觀光,會提升地方形象與知名 度。. 機會。. Q8 Q9. 社會文化. Q10. 您認為發展觀光,會讓當地政府更重視社 區發展。. Q11. 您認為發展觀光,會增加歷史與文化的展 覽需求。. Q12. 您認為發展觀光,會增加居民與遊客之間 的衝突。. Q13. 您認為發展觀光,會增加社區文化資產的 破壞。. Q14. 您認為發展觀光,會增加故意破壞公物/ 偷竊等犯罪事件發生。. Q15. 您認為觀光發展,會提升社區居民的環境 意識。 您認為觀光發展,會使得本地對外交通獲 得改善。 您認為觀光發展,會使得當地自然資源受 到重視及保護。 您認為發展觀光,會增加公共設施的破壞。 您覺得觀光發展,會損害自然環境和景色。 您認為觀光發展,會增加環境汙染與破壞。. Q16 環境. Q17 Q18 Q19 Q2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社區災害回復力變項量表 本研究社區災害回復力量表,主要是參考Williams & Roggenbuck (1989)、Brown & Raymond (2007)、楊靜怡(2009)、鄭仲傑(2010)、許慧麗(2011)、李維芹(2012)、黃 紹忻(2012)、陳威儒(2012),將社區災害回復力變項分為「環境敏感度」、「社區依 附及參與」、「防災意識、觀念及知識技能」、「調適回應」與「災害衝擊情形」 等五個構面,並根據地區特性加以修正後選用,共計30個題項,如表3-2所示。 20.

(31) 表 3-2 社區災害回復力變項 社區災害回復力變項 衡量構面. 環境 敏感度. 社區依附及 參與. 題號 Q1 Q2 Q3. 您認為社區是屬於災害容易發生的地方。 您認為社區存有大量弱勢族群。 (6 歲以下,65 歲以上). Q5. 您感覺社區是您很重要的一部分。. Q6. 生活在此社區,比起其它地方,您得到更 多滿意。. Q7. 您認為您的社區面對災害防治是積極的。. Q8 Q9. 您會積極參與社區所舉辦的各類活動。. Q10. 若災害發生時,您會積極配合各項事物 (如:避難疏散)。 您認為在災前採取相關應變或防範措施, 能有效降低損失或傷害。. 若社區有防災演練,您會積極配合。. Q12. 您會在災前採取相關應變或防範措施。. Q13. 您認為平時觀察社區『戶外環境變化』對 災害防治是有幫助的。 您認為社區要有緊急通報、災害應變與醫 療計畫。 您認為社區若有互助自救系統,對於降低 災害損失能有幫助。 您認為社區居民要定期接受災害緊急應變 訓練。 災害來臨時,您可以清楚掌握相關訊息。. Q14 Q15 Q16. 調適回應. 您認為社區是屬於地形特殊的地方。. Q4. Q11. 防災意識 、觀念及知 識技能. 衡量題項 您認為社區因發展觀光造成土地使用率偏 高。. Q17 Q18. 災害來臨時,您可以清楚知道救災物資與 避難疏散地點。. Q19. 災害來臨時,您可以自己採取應變或相關 防護措施而不需要他人或政府協助。. Q20. 災害來臨時,您會求助他人或團體協助。. Q21. 災害發生後,您接受親友社區支援多過其 它單位。. Q22. 災害發生後,您接受民間(如慈濟等宗教團 體)支援多過其它單位。 21. 文獻來源. 楊靜怡 (2009) 鄭仲傑 (2010) 許慧麗 (2011). Williams & Roggen.(1989) Brown & Raymond (2007) 陳威儒 (2012) 黃紹忻 (2012) 楊靜怡(2009) 鄭仲傑(2010) 許慧麗(2011).

(32) 衡量構面. 題號. 衡量題項. Q23. 災害發生後,您認為政府是讓您恢復生活 的最大支柱。. Q1. 請問下列災難何者曾對您的健康或住家 (附近)造成實質的傷害/損失(可複選). Q2. 請問過去 5 年內的天災,對您產生的傷害/ 損失程度. Q3. 在全球氣候變遷下,您認為未來您的住家. 文獻來源. (或社區)因遭受災害侵襲,而可能造成住 家(或社區)財產損失程度有多高? 災害衝擊 情形. Q4. 在全球氣候變遷下,您認為未來災害可能 對於您個人生命或健康造成的威脅程度有 多高?. Q5. 當您得知災害來臨前,您是否會採取相關 應變或防範措施?. Q6. 當災害發生後,您是否曾採取任何措施以 處理此次災害或面對未來可能災害?. Q7. 當災害發生後,您認為下列那些協助對您 較有幫助? (可複選). 李維芹(2012).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三、基本資料 本研究受訪者基本資料參考 Kotler (1991) 所提出之人口統計變項,並加以修正 選用,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平均月收入、婚姻狀況、有無子女、 家庭人數、居住地、居住時間、住宅型態、家中有大於 65 歲老人、家中有小於 6 歲 孩童等共 13 個問項。. 22.

(33) 第四節 研究對象及抽樣方法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茂林國家風景區域內居民為研究對象,考量受訪對象填答能力,因此 選擇年滿18歲以上之居民為主。 二、 抽樣方式 本研究因研究區域範圍高達59,800公頃,且涵蓋高雄與屏東計6個鄉鎮市,加上 全區地形狹長,交通不易,在考量區域範圍與交通條件因素下,將採「便利抽樣」 方式進行問卷調查。 三、 問卷發放與回收 本研究對於研究範圍內居民進行問卷發放,由於研究範圍甚廣,因此採兩階段 方式施測,初期先至屏東縣三地門鄉、霧台鄉、瑪家鄉進行問卷的發放,後期再針 對高雄地區相關鄉鎮進行問卷發放。屏東地區初試問卷發放時間為民國102年10月16 日至民國102年11月16日間,高雄地區初試問卷發放時間為民國102年12月1日至民國 102年12月30日間,共計發放初試問卷150份,扣除填答不完全與資料遺漏,共回收 有效初試問卷137份,有效回收率91.33%。 正式問卷調查時間為民國103年2月15日至5月10日間,共計發放340份,扣除填 答不完全與資料遺漏,共回收有效正式問卷30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88.23%。.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 本研究主要探討「居民之觀光發展衝擊認知與社區災害回復力之研究-以茂林 國家風景區」為例,根據研究目的、架構與假說進行問卷設計,以問卷調查的方式 蒐集資料,待問卷回收檢查其填寫是否具完整性後,將其編碼,並利用分析工具 SPSS20.0 進行資料分析與驗證,有關本研究之各統計方法說明如下: (一) 描述性統計(Descriptive Statistics) 針對本研究調查之居民個人基本資料,進行樣本分佈的次數分配與有效百分比 23.

(34) 分析,藉以瞭解樣本結構,例如: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職業與居住 地等資料。為確保原始資料之正確性,並利用敘述統計中之平均數、標準差、次數 分配表及百分比等了解樣本結構與相關變項之集中或離散分佈情形。 (二) 信度分析(Reliability Statistics) 信度,即是一致性,本研究採用Cronbach's α值來檢驗問卷題項之間的一致性, 亦可用來了解量 表的可靠程度與穩定性指標。若Cronbach's α係數愈高,則表示各 問項之間的關聯性愈高,問卷的一致性亦愈高。 (三) 相關分析(Correlate Analysis) 用以檢定兩個計量變數之間是否存在顯著差異,以及兩變數間的相關程度,以 相關係數描述了解各變項相關情形,本研究應用Pearson相關來測量兩等距變項之相 關強弱性。 (四) 迴歸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 迴歸分析目的在於了解兩個或多個變數間是否相關、相關方向與強度,並建立 數學模型以便觀察特定變數來預測研究者感興趣的變數,本研究將利用回歸分析檢 測茂林國家風景區居民之觀光衝擊認知與社區災害回復力間是否有所關聯。 (五) T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本研究利用T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檢定母體平均數是否相等,藉以了解 各個區隔的差異。本研究即採用相關方法來檢定不同居民的人口統計變數對觀光衝 擊認知是否會有所不同,以及不同居民的人口統計變數對社區災害回復力認知是否 也會有所不同。. 24.

(3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本章主要針對回收的 300 份有效問卷進行樣本的統計資料分析、變項描述性統 計、信度分析、相關分析、迴歸分析、獨立樣本 T 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資料 處理,各項分析結果說明如下。. 第一節 樣本結構分析 本研究採用現場發放問卷問卷方式收集樣本資料,正式問卷於民國 103 年 2 月 15 日至 5 月 10 日間發放,共計發放 340 份回收 323 份,扣除填答不完全與資料遺 漏 23 份無效問卷後,本研究共回收有效問卷 300 份,有效回收率 88.23%。. 一、人口統計變數分析 本研究問卷基本資料包含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平均月收入、婚姻狀 況、有無子女、家庭人數、居住地、居住時間、住宅型態、家中有大於 65 歲老人、 家中有小於 6 歲孩童等以上共 13 個題項,樣本分佈情形如表 4-1 所示,分別敘述如 下。 (一) 性別 在受測者性別方面,男生受訪者為142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47.3%,女性受 訪者為158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52.7%。因此本問卷有效樣本以女生居多。 (二) 年齡 在受測者年齡方面,18-23歲為52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17.3%,24-30歲為50 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16.7%,31-36歲為44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14.7%, 37-45歲為81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27%,46歲以上為73人,佔總研究樣本人 數的24.3%,因此本問卷有效樣本以37-45歲的人居多。 (三) 教育程度 25.

(36) 在受測者教育程度方面,國中(含)以下為35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11.7%,高 中(職)為131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43.7%,大專院校為121人,佔總研究樣本 人數的43%,研究所以上為13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4.3%,因此本問卷有效 樣本以教育程度為高中(職)的人居多。 (四) 職業 在受測者職業方面,學生共35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11.7%,軍/公/教共43人, 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14.7%,農/林/漁/牧業共23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7.7%, 工/商/服務業共152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50.6%,家管/無/退休共35人,佔總 研究樣本人數的11.7%,職業為其他的共12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3.6%,因此 本問卷有效樣本以職業為工商服務業的人居多。 (五) 平均月收入 在受測者平均月收入方面,2萬元以下共94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31.3%,2 萬至4萬元共144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48%,4萬至6萬元共52人,佔總研究 樣本人數的17.3%,6萬元以上共10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3.3%,因此本問卷 有效樣本以平均月收入為2萬至4萬元的人居多。 (六) 婚姻狀況 在受測者婚姻狀況方面,已婚的人數為173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57.7%,未 婚人數為127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42.3%,因此本問卷有效樣本以已婚人士 居多。 (七) 有無子女 在受測者有無子女方面,有子女的為168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56%,無子女 的為132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44%,因此本問卷有效樣本以有子女的人居多。 (八) 家庭人數 在受測者家庭人數方面,家中有1-5人共207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69.1%,家 中有6-10人為86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28.7%,家中有11-16人共7人,佔總研 究樣本人數的17.3%,因此本問卷有效樣本以家庭人數1-5人的居多。 26.

(37) (九) 居住地點 在受測者居住地點方面,桃源區為14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4.7%,六龜區為 121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40.3%,茂林區為34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11.3%, 三地門鄉為50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16.7%,霧台鄉為35人,佔總研究樣本人 數的11.7%,瑪家鄉為46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15.3%,因此本問卷有效樣本 以居住於六龜區的人為最多。 (十) 居住時間 在受測者居住時間方面,不足1年為25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8.3%,1-5年為 58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19.3%,6-10年為29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9.7%, 11-19為33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11%,20年以上為155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 的51.7%,因此本問卷有效樣本以居住時間為20年以上的人為最多。 (十一) 住宅型態 在受測者住宅型態方面,房子為自有的共238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79.3%, 承租的共46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15.3%,借住的共12人,佔總研究樣本人 數的4%,家管的共4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1.3%,因此本問卷有效樣本以 住宅型態為自有的人為最多。 (十二) 家中有小於6歲孩童 在受測者家中是否有小於6歲孩童方面,家中並無小於6歲孩童的為241人,佔 總研究樣本人數的80.3%,家中有1-3位孩童為56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 18.7%,家中有4-5位孩童的為3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1%,因此本問卷有 效樣本以家中並無小於6歲孩童的家庭為最多。 (十三) 家中有大於65歲老人 在受測者家中是否有大於65歲老人方面,家中並無大於65歲老人的有183人, 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61%,家中有1-2位老人的有112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 37.3%,家中有3-4位老人的有5人,佔總研究樣本人數的1.6%,因此本問卷有 效樣本以家中並無大於65歲老人的家庭為最多。 27.

(38) 表 4-1 人口統計變項分析 人口統計變項分析 變項. 組別. 樣本. 百分比(%) 變項. 男. 142. 47.3. 女. 158. 52.7. 18-23 歲 24-30 歲. 52 50. 17.3 16.7. 年齡 31-36 歲. 44. 14.7. 37-45 歲. 81. 27. 46 歲以上. 73. 24.3. 國中(含)以下. 35. 組別 1-5 人. 樣本. 百分比 (%). 207. 69.1. 86. 28.7. 11-16 人 桃源區. 7 14. 2.3 4.7. 六龜區. 121. 40.3. 茂林區. 34. 11.3. 山地門鄉. 50. 16.7. 11.7. 霧台鄉. 35. 11.7. 131. 43.7. 瑪家鄉. 46. 15.3. 121. 43. 不足 1 年. 25. 8.3. 研究所以上. 13. 4.3. 1-5 年. 58. 19.3. 學生. 35. 11.7. 29. 9.7. 軍公教. 43. 14.7. 11-19 年. 33. 11. 農林漁牧 工/商/服務 家管/無/退休. 23 152 35. 7.7 50.6 11.7. 20 年以上 自有 承租. 155 238 46. 51.7 79.3 15.3. 其他. 12. 12.4. 借住. 12. 4. 2 萬元以下. 94. 31.3. 家管. 4. 1.3. 月收 2 萬至 4 萬元 入 4 萬至 6 萬元. 144. 48. 241. 80.3. 52. 17.3. 56. 18.7. 6 萬元以上 婚姻 已婚 狀況 未婚. 10 173. 3.3 57.7. 家中有小 無 於六歲孩 1-3 個 童 4-5 個 家中有大 無. 3 183. 1 61. 127. 42.3. 112. 37.3. 有無 有 子女 無. 168. 56. 於 65 歲老 1-2 個 人 3-4 個. 5. 1.6. 132. 44. 性別. 教育 高中(職) 程度 大專院校. 職業. 家庭人數 6-10 人. 居住地點. 居住時間 6-10 年. 住宅型態. 小結 根據問卷基本資料調查統計,居民的年齡層大多分布於 37-45 歲,佔總數的 27%,已婚居多佔 57.7%,教育程度為高中(職)的人佔了 43.7%為大多數,職業以工 商服務業居多佔 50.6%,月收入為 2 萬至 4 萬元佔 48%,居住時間為 20 以上為最多 佔 51.7%,且住宅型態以自有 79.3%為多數,居住地為六龜區居多佔 40.3%。 28.

(39) 二、信度分析 問卷信度方面,依照問題樣本之答案,進行對此份問卷的信度分析。在李克特 (Likert)量表中常用的的信度考驗法為「Cronbach‘s α」,信度越高,代表量越穩定。 由表 4-2 可看出,本研究問卷對於觀光衝擊知覺與社區災害回復力二個部份所得到 的 Cronbachα 係數皆大於 0.7,因此顯示此問卷具有極高的信度。 表 4-2 信度分析表 信度分析表 研究構面. 問卷題數. Cronbachα 係數. 觀光衝擊知覺. 20. 0.784. 社區災害回復力. 30. 0.833. 29.

(40) 第二節  變項描述性統計分析  一、觀光衝擊知覺 此部份主要將觀光衝擊知覺量表分為『經濟』、『社會文化』及『環境』等三個 構面,共計 20 題,在經濟方面,七個題目的平均數介於 3.43~4.11 間,標準差在 0.72~0.88 之間,七個題目之間以「會增加當地農產品銷售機會」(M=4.11)得分最高, 次高為「可以增加本地工作機會」(M=4.08),得分最低為「會使得本地物價上漲」 (M=3.43),分析結果如表 4-3 所示。 表 4-3 觀光衝擊知覺經濟面描述性統計分析 觀光衝擊知覺經濟面描述性統計分析 題號 Q4 Q2 Q7 Q3 Q1 Q6 Q5. 題項內容. 平均數 標準差. 會增加當地農產品銷售機會 可以增加本地工作機會 會對社區居民所帶來的利益不平均 會增加投資、開發和公共建設 會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水準 會使得生活成本增加 會使得本地物價上漲. 4.11 4.08 4.01 3.97 3.49 3.47 3.43. 0.725 0.774 0.816 0.722 0.886 0.76 0.837. 排序. 總排序. 1 2 3 4 5 6 7. 1 3 4 5 13 14 16. 在社會文化方面,七個題目的平均數介於 3.17~4.09 之間,標準差在 0.72~0.93 之間,七個題目之間以「會提升地方形象與知名度」(M=4.09)分數為最高,次高為 「會讓當地政府更重視社區發展」(M=3.97),分數最低為「會增加居民與遊客之間 的衝突」(M=3.17),如表 4-4。 表 4-4 觀光衝擊知覺社會文化面描述性統計分析 觀光衝擊知覺社會文化面描述性統計分析 題號. 題項內容. 平均數 標準差 排序 總排序. Q9 Q10 Q11 Q8. 4.09 3.97 3.91 3.74 3.24. 會提升地方形象與知名度 會讓當地政府更重視社區發展 會增加歷史與文化的展覽需求 會增進居民對文化的認同 Q13 會增加社區文化資產的破壞 30. 0.721 0.766 0.798 0.853 0.935. 1 2 3 4 5. 2 5 7 10 18.

(41) 題號. 題項內容. 平均數 標準差 排序 總排序. Q14 會增加故意破壞公物/偷竊等犯罪事件發 生 Q12 會增加居民與遊客之間的衝突. 3.22. 0.876. 6. 19. 3.17. 0.903. 7. 20. 在環境方面,六個題目的平均數介於 3.32~3.9 之間,標準差在 0.78~0.99 之間, 六個題目之間以「會使得本地對外交通獲得改善」(M=3.90)分數最高,次高為「會 提升社區居民的環境意識」(M=3.80),最低分為「會增加公共設施的破壞」(M=3.32), 見下表 4-5。 表 4-5 觀光衝擊知覺環境面描述性統計分析 觀光衝擊知覺環境面描述性統計分析 題號 題項內容 Q16 會使得本地對外交通獲得改善 Q15 會提升社區居民的環境意識 Q17 會使得當地自然資源受到重視及保護 Q20 會增加環境汙染與破壞 Q19 會損害自然環境和景色 Q18 會增加公共設施的破壞. 平均數 標準差 3.9 3.8 3.69 3.58 3.45 3.32. 0.803 0.775 0.877 0.993 0.968 0.903. 排序. 總排序. 1 2 3 4 5 6. 8 9 11 12 15 17. 小結 就觀光衝擊知覺整體來看,以「會增加當地農產品銷售機會」(M=4.11)分數為 最高,次高為「會提升地方形象與知名度」(M=4.09),最低分則為「會增加居民與 遊客之間的衝突」(M=3.1),顯現居民普遍認為該地區發展觀光最能增加當地農產品 銷售機會以及提升地方形象與知名度,並認為不會因觀光發展而增加居民與遊客之 間的衝突。. 31.

(42) 二、社區災害回復力 此部份主要社區災害回復力量表分為『環境敏感度』、『社區依附及參與』、 『防災意識、觀念及知識技能』、『調適回應』與『災害衝擊情形』等五個衡量構 面,共計 30 題(含複選題 4 題)。在『環境敏感度』部分,四個題目的平均數介於 3.16~3.85 之間,標準差在 0.75~0.91 之間,四個題目之間以「社區是屬於地形特殊 的地方」(M=3.85)得分最高,次高為「社區因發展觀光造成土地使用率偏高」 (M=3.62),最低分為「社區是屬於災害容易發地的地方」(M=3.16),分析結果見下 表 4-6。 表 4-6 社區災害回復力環境敏感度描述性統計分析 社區災害回復力環境敏感度描述性統計分析 題號 題項內容 Q2 社區是屬於地形特殊的地方 Q1 社區因發展觀光造成土地使用率偏高 Q4 社區存有大量弱勢族群。 (6 歲以下,65 歲以上) Q3 社區是屬於災害容易發地的地方. 平均數 標準差 排序 總排序 3.85 3.62. 0.837 0.764. 1 2. 10 17. 3.59. 0.755. 3. 20. 3.16. 0.911. 4. 23. 在『社區依附及參與』部分,六個題目的平均數介於 3.58~4.16 間,標準差在 0.71~0.82 之間,六個題目之間以「社區是您很重要的一部分」(M=4.16)為最高,次 高為「若災害發生時,會積極配合各項事物(如:避難疏散)」(M=4.07),最低分為「社 區面對災害防治是積極的」(M=3.58),見下表 4-7。 表 4-7 社區災害回復力社區依附及參與描述性統計分析 社區災害回復力社區依附及參與描述性統計分析 題號 題項內容 平均數 標準差 排序 總排序 Q5 社區是您很重要的一部分 4.16 0.706 1 4 Q10 若災害發生時,會積極配合各項事物(如:避 4.07 0.709 2 8 難疏散) Q6 生活在此社區,比起其它地方,得到更多滿 3.83 0.795 3 11 意 Q9 若社區有防災演練,會積極配合 3.8 0.733 4 12 32.

(43) 題號 題項內容 Q8 會積極參與社區所舉辦的各類活動 Q7 社區面對災害防治是積極的. 平均數 標準差 排序 總排序 3.67 3.58. 0.763 0.872. 5 6. 16 18. 在『防災意識、觀念及知識技能』部份,六個題目的平均數介於 4.1~4.26 間, 標準差在 0.64~0.73 之間,六個題目之間以「社區要有緊急通報、災害應變與醫療計 畫」(M=4.26)分數最高,次高為「社區若有互助自救系統,對於降低災害損失能有 幫助」(M=4.25),得分最低為「平時觀察社區『戶外環境變化』對災害防治是有幫 助的」(M=4.1),如下表 4-8。 表 4-8 社區災害回復力防災意識、觀念及知識技能描述性統計分析 社區災害回復力防災意識、觀念及知識技能描述性統計分析 題號 題項內容 平均數 標準差 排序 總排序 Q14 社區要有緊急通報、災害應變與醫療計畫 4.26 0.638 1 1 Q15 社區若有互助自救系統,對於降低災害損失 4.25 0.654 2 2 能有幫助 Q11 在災前採取相關應變或防範措施,能有效降 4.21 0.722 3 3 低損失或傷害 Q12 在災前採取相關應變或防範措施 4.13 0.689 4 5 Q16 社區居民要定期接受災害緊急應變訓練 4.11 0.73 5 6 Q13 平時觀察社區『戶外環境變化』對災害防治 4.1 0.665 6 7 是有幫助的. 最後在『調適回應』部份,七個題目的平均數介於.26~3.89 間,標準差在 0.70~0.98 之間,七個題目之間以「災害來臨時,會求助他人或團體協助」(M=3.89)分數最高, 次高為「災害來臨時,可以清楚知道救災物資與避難疏散地點」(M=3.8),最低分為 「災害來臨時,可以自己採取應變或相關防護措施而不需要他人或政府協助」 (M=3.26),如下表 4-9。. 33.

(44) 表 4-9 社區災害回復力調適回應描述性統計分析 社區災害回復力調適回應描述性統計分析 題號. 題項內容. 平均數 標準差 排序 總排序. Q20 災害來臨時,會求助他人或團體協助 Q18 災害來臨時,可清楚知道救災物資與避難疏 散地點 Q17 災害來臨時,可清楚掌握相關訊息 Q21 災後,接受親友社區支援多過其它單位 Q22 災後,接受民間(如慈濟等宗教團體)支援多過 其它單位 Q23 災後,認為政府是讓您恢復生活的最大支柱 Q19 災害來臨時,可自己採取應變或相關防護措 施而不需要他人或政府協助. 3.89. 0.697. 1. 9. 3.8. 0.753. 2. 12. 3.74 3.7. 0.757 0.796. 3 4. 14 15. 3.58. 0.816. 5. 18. 3.37. 0.944. 6. 21. 3.26. 0.978. 7. 22. 小結 就社區災害回復力整體而言,以「社區要有緊急通報、災害應變與醫療計畫」 (M=4.26)分數最高,次高為「社區若有互助自救系統,對於降低災害損失能有幫助」 (M=4.25),最低則為「社區是屬於災害容易發地的地方」(M=3.16),由此可看出居 民並不認為自己生活的社區是屬於災害容易發地的地方,但普遍認為社區要有緊急 通報、災害應變與醫療計畫,且認為社區若有建立互助自救系統,對於降低社區災 害損失是有幫助的。. 三、複選題 茂林國家風景區內居民曾遭受實質傷害/損失的災難主要為「莫拉克颱風」 (73.5%);其次為「921 地震」(13.2%),經資料整理及統計分析後如下表 4-10。. 34.

(45) 表 4-10 曾遭受實質傷害/損失的災難 曾遭受實質傷害/損失的災難 曾造成實質傷害/損失. 答案數. 百分比(%). 921 地震. 51. 13.2. 桃芝颱風. 17. 4.4. 莫拉克颱風. 283. 73.5. 凡那比颱風. 34. 8.8. 總答案數. 385. 100. 茂林國家風景區內居民災前的應變/防範措施主要為「儲備糧食」(23.2%);其次 為「自行清理住家附近排水孔的垃圾和堆積物」(20.1%)與「暫時撤離」(19.4%),經 資料整理及統計分析後如下表 4-11。 表 4-11 災前的應變/防範措施 災前的應變/防範措施 災前的應變/防範措施. 答案數. 百分比(%). 暫時撤離. 187. 19.4. 自行清理住家附近排水孔的垃圾和堆積物. 194. 20.1. 堆置沙包. 107. 11.1. 強化或拆除易掉落物品. 142. 14.7. 將車子開往高處. 112. 11.6. 儲備糧食. 224. 23.2. 總答案數. 996. 100. 茂林國家風景區內居民災害的處理措施主要為「要求地方政府單位改善或興建 防災工程」(26%);其次為「強化建築構造或架高房屋」(14.7%),經資料整理及統 計分析後如下表 4-12。 表 4-12 災害的處理措施 災害的處理措施 災後曾採取的處理措施 搬離此地 政府請求賠償 增加儲蓄 35. 答案數. 百分比(%). 70 72 50. 9.2 9.4 6.5.

(46) 災後曾採取的處理措施 購買災害保險 等待政府或民間團體的救援 要求地方政府單位改善或興建防災工程 強化建築構造或架高房屋 低樓層不放置貴重物品 向民意代表反應 其它 總答案數. 答案數. 百分比(%). 45 70 199 112 58 87 1 764. 5.9 9.2 26 14.7 7.6 11.4 0.1 100. 茂林國家風景區內居民認為對於災後有幫助的協助主要為「協助清理善後」 (16.9%);其次為「提供臨時避難或收容處所」(15.7%),經資料整理及統計分析後如 下表 4-13。 表 4-13 災後有幫助的協助 災後有幫助的協助 對於災後有幫助的協助 政府的災害搶救 進行疏散撤離動作 救難物資發放 提供臨時避難或收容處所 政府發放補償費 政府的防災工程措施 協助清理善後 其它 總答案數. 答案數. 百分比(%). 185 179 183 200 126 183 215 2 1273. 14.5 14.1 14.4 15.7 9.9 14.4 16.9 0.2 100. 小結 由此可看出茂林國家風景區內大部分居民都曾遭受莫拉克颱風/八八風災的損 害 (73.5%),也曾在災害來臨前儲備糧食和自行清理住家附近排水孔的垃圾和堆積 物,而在災後曾經要求地方政府單位改善或興建防災工程和強化建築構造或架高房 屋,且多數居民認為協助清理善後是對他們最有幫助的,其次為提供臨時避難或收 容處所。 3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面向東南亞,尋求區域合作的價值與意義。如今當我們面對台灣原住民的「民族數學」研究時,尤其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陳美惠教授帶領的社區林業研究團隊長期深 耕,陪伴墾丁國家公園(台 26 線)及屏北原鄉部落(台 24 線),建立森 林與部落的生態旅遊推動模式,研究成果於 2008

結合 NPO 或 NGO 團體基於組織使命及發展推動文化與教育、觀光與

中國的宏觀經濟 中國政府對經濟 的規劃與調控

本研究將針對 TFT-LCD 產業研發單位主管與研發人員進行 探討,並就主管於研發人員對職能重視程度作差異性分析。因此

研究與發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係指進步的 科學知識或產品(與製程)之創新而言[23]。依據美國國家科學基 金會的報告,顯示在最近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field of eco-museum, traditional settlement, cultural landscape, touring and recreation, and industrial strategic planning to trigger lo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