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第一章 直線方程式 1-1 直角坐標 直角坐標 1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1)第一章 直線方程式 1-1 直角坐標 直角坐標 1"

Copied!
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章 直線方程式

1-1 直角坐標

直角坐標 1. 點與坐標:

(1) 水平線稱為x軸,向右為正,向左為負。

(2)垂直線稱為y軸,向上為正,向下為負。

(3)x軸與y 軸的交點稱為原點,以O表示。

(4) 若P 點坐標為 ( , )a b ,則

aP 點的x坐標,稱bP 點的y坐標。

2. 象限位置:

判別點所在象限 坐標平面上,點P a b ab( , )在第四象限,則

( 2, )a

Q ab b 在第幾象限?

P a b ab( , )在第四象限

a b 0ab0

a0b0

ab2 0a 0 b

( 2, )a

Q ab b 在第四象限

已知點A a b 在第二象限,則點 (( , ) B a b ab , ) 在第幾象限?

A a b( , )在第二象限

a0b0

a b 0ab0

B a b ab( , )在第三象限

(2)

距離公式

A x y 、( , )1 1 B x y 為坐標平面上相異兩點,則( , )2 2 AB (x2x1)2 (y2y1)2

距離公式 A(4, 4) 、 (1, 6)B  、 ( 1, 3)C   , 試 判 別

ABC為何種三角形。

2 2

(4 1) ( 4 6) 13 AB   

2 2

(1 1) ( 6 3) 13 BC   

2 2

(4 1) ( 4 3) 26 AC   

AB BC AC2 AB2BC2

ABC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A(1,7)B( 2,3) C(1,3),試求ABC 周長。

2 2

(1 2) (7 3) 25 5

AB  

2 2

( 2 1) (3 3) 9 3

BC    

2 2

(1 1) (7 3) 16 4

AC  

ABC之周長為5 3 4 12  

參考 NO.3、NO.4

分點公式、中點公式與重心公式

1.分點公式:

A x y( , )1 1 B x y 為坐標平面上相異兩點, ( , )2 2 P x y 在 AB 上,且 AP :( , ) PB m n P 點坐標為(nx1 mx ny2, 1 my2)

m n m n

(1)內分點公式記憶方法,分母為比之和,分子為交叉相乘之和。

(2)解外分點之題型,只需使用內分點的觀念即可解出。

2. 中點坐標:

A x y( , )1 1 B x y ,若 M 為 AB 之中點,則 M 之坐標為( , )2 2 ( 1 2, 1 2)

2 2

x x y y

3. 平行四邊形頂點的求法:

A x y 、( , )1 1 B x y 、( , )2 2 C x y 、( , )3 3 D x y ,為平行四邊形( , )4 4 ABCD四個頂點,

則利用平行四邊形對角線互相平分的特性:

AC之中點BD之中點

2 2

A C B D

A C B D   1 3 2 4

1 3 2 4

x x x x

y y y y

4. 重心公式:

A x y 、( , )1 1 B x y 、( , )2 2 C x y 為( , )3 3 ABC的三個頂點,

ABC的重心坐標G( 1 2 3, 1 2 3)

3 3

x x x y y y

(3)

分點公式 A( 6,5) B(4, 5) ,若點 ( , )P x y 在 AB 上

AP BP: 2 : 3,求P 點坐標。

2 4 3 ( 6) 2 3 2 x    

 

2 ( 5) 3 5

2 3 1 y    

P點坐標( 2,1)

A(2, 5) 、 ( 1,1)B C x y 三點共線,且 B( , ) 點在A 、C之間,若AB BC: 3 :1,則C 坐標為何?

3 1 2 3 1 1 3 1 ( 5)

3 1 1 x y

   



  

2

3 x y

 

 

C點坐標( 2,3)

參考 NO.5、NO.6、NO.7

中點公式 ABC中,已知三頂點坐標為 A(2,3)

(3, 2)

B  、 ( 5,0)C ,試求:

(1)BC的中點坐標 (2)BC邊上的中線長。

(1)BC中點 3 ( 5) 2 0

( , ) ( 1, 1)

2 2

M        (2)BC邊上的中線長為

2 2

(2 1) (3 1) 25 5

AM  

ABCD為 平 行 四 邊 形 , 已 知 A( 2,5) ( 3, 4)

B C x y 、 (3, 2)( , ) D ,試求x y 之值。

由平行四邊形對角線互相平分性質知:

2 3 3

5 4 2

x y

    

   

2

1 x y

  x y 3

參考 NO.8、NO.9、NO.10

重心公式 ABC中,已知A( 1,1) B(3,3)C x y( , )

三點,且ABC之重心G的坐標為(4, 1) , 試求x y 之值。

重心 1 3 1 3

( , ) (4, 1)

3 3

x y

G     

x10y 7 x y 3

已 知ABC 的 三 頂 點 分 別 為 A( 1, 1)  、 (0, 2)

B C(4,5),試求ABC之重心坐標。

重心 1 0 4 1 2 5

( , ) (1, 2)

3 3

     

(4)

( ) 1. 已知點 (P a b ab , )在坐標平面的第四象限,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 ,A a b 在) 第一象限 (B) ( | | , )a

B ab b 在第二象限 (C) ( ,a )

C b

b  在第三象限 (D) ( ,a ) D b a

b

第四象限。 101 藝】

( ) 2. 在坐標平面上,若a0b0,則點( ,ab b a 在第幾象限內? (A)一 (B)二 )

(C)三 (D)四。 96 商】

( ) 3. 設A(a,1)B(0,2)為坐標平面上的兩點,若AB5a0,則a 之值為何? (A) 1

(B) 2 (C) 3 (D) 4。 105 護】

( ) 4. 設A(4, 4) 為坐標平面上一點,若 P 點在x軸上,且PA2 5,則P 點坐標可能為下 列何者? (A) ( 2,0) (B) (2, 0) (C) (0, 2) (D) (0, 2) 。 102 藝】

( ) 5. 設 (0,0)A B(2, 2)為平面上二點,若點P m n 在線段 AB 上,且( , ) AP PB: 3 :1,則m n 之值為何? (A) 2 (B) 2.5 (C) 3 (D) 3.5。 103 工】

( ) 6. 設平面上有 A 、 B 、C三點共線,且已知點B 在線段AC上。若坐標分別為A a b 、( , ) ( 3,3)

B C(1,1),且 1 2 AB

BC  ,則ab之值為何? (A)a 11b7 (B)a 7 7

b (C)a 5b4 (D)a 4b5 101 藝】

( ) 7. 設直角坐標平面上四點A( 2,1) B b b ,( , )1 2 C c c ,( , )1 2 D(4,3)在同一直線上,依序為 A 、 B 、CD ,且 B 、C兩點將線段AD 三等份,則點C之坐標( , )c c 為何? 1 2 (A) 7

(2, )

3 (B) 2 4 ( , )

3 3 (C) 1 2 ( , )

3 3 (D) 5 (0, )

3 101 商】

( ) 8. 已知ΔABC的三頂點為A(1,2)B(3,3)C(3,1),則AB 邊上的中線長為何?

(A) 2

26 (B) 2

71 (C) 2

101 (D) 26 。 105 商】

( ) 9. 已知 ( ,0)A a B(3, )b 兩點,若線段 AB 的中點為M( 1, 2) ,則點A 到 y 軸的距離與點 B 到x軸的距離之和為何? (A) 9 (B) 10 (C) 11 (D) 12。 100 商】

( ) 10. 已知坐標平面上三點 (2, 3)A  、 ( 5,7)B C(9,11)。試問下列何者可與A 、 B 、C 點連成一平行四邊形? (A)(2, 21) (B) ( 11, 7)  (C) (2,5) (D) (16, 2) 。

103 藝】

( ) 11. 已知三角形三頂點的直角坐標分別為 (3, 5)A  、 ( 1,8)B C(7,6),此三角形的重心 坐標為何? (A) (3,3) (B) (1,3) (C) (2, 4) (D) (3, 2) 。 97 護】

( ) 12. 設 (5,8)A B(7,0)C( 3, 2)  是三角形ABC的三頂點,若D、E、F 分別是 AB、BC CA 的 中 點 , 則 三 角 形 DEF 的 重 心 坐 標 為 下 列 何 者 ? (A) ( 2,3) (B)(2, 3)

(C) (2,3) (D) (3, 2) 。 101 護】

(5)

1-2 直線的斜率與方程式

直線的斜率

1. 斜率的定義:水平方向前進一單位,鉛直方向變化m單位,稱為斜率。以符號m表示。

2. 斜率的求法:設A x y 、( , )1 1 B x y 為直線 L 上相異兩點,則 ( , )2 2 (1)當x1 時, L 的斜率x2 2 1 1 2

2 1 1 2

y y y y m x x x x

(2)當x1 時, L 的斜率x2 m不存在。

3. 斜率的性質:

m0 m0 m0 m 不存在

上坡斜率為正 下坡斜率為負 水平線斜率為0 鉛直線斜率不存在

直線的傾斜程度越大(越陡),則斜率的絕對值越大。

4. 三點共線:ABC三點共線 mAB mBC mAC(任兩點斜率相等) A 、 B 、C 三點共線  A 、 B 、 C 三點無法構成一個三角形。

5. 平行與垂直:設直線L 與1 L 的斜率分別為2 m 與1 m ,則 2 (1)L1//L2 m1m2

(2)L1L2 m m1 2  1

兩點求斜率 試求過下列各組A 、 B 兩點的直線斜率:

(1)A( 4,3) B(3, 1) (2) ( 4,3)A B(4,3) (1) 3 ( 1) 4

4 3 7

m  

 

  (2) 3 3 4 4 0 m

 

試求過下列各組A 、 B 兩點的直線斜率:

(1)A( 2,3) B(2, 3) (2) (2,5)A B(2, 5) 。 (1) 3 3 3

2 ( 2) 2 m    

  (2) 5 5 10

2 2 0 m  

不存在

(6)

兩點求斜率 已知通過P a( 1, 2)Q(2, )a 兩點的直線斜率

5

2,試求a之值。

2 2 5

1 2 1 2

a a

m a a

 

9 a7

已知直線L 通過 (4,0)A B a( , 2)兩點,若直 L 的斜率為 ,試求1 a值。

2 0 1 m 4

a

 

a2

參考 NO.2

三點共線 平面上三點A(3, )k 、 ( 3, 4)B C(2, 1) ,若

A、B、C 三點共線,試求k值。

∵ 三點共線

mAB mBC

4 4 ( 1) 3 ( 3) 3 2

k  

   

k 2

已知平面上A(2,0)B( 3,10) C(4, )k 三點 無法構成一個三角形,試求k值。

三點無法構成一個三角形三點共線

mAB mAC

10 0 0 3 2 4 2

k

 

k  4

參考 NO.3

平行與垂直 A k( 1,3)B k 、 ( 3,1)(1, ) C D( 2, 1)  ,

(1)若AB CD// ,試求k值。

(2)若ABCD,試求k值。

(1)∵ AB CD// mAB mCD

3 1 1

1 ( 1) 2 ( 3) k

k

 

    

3 2 1 k

k

k  3

(2)∵ ABCD mABmCD  1

3 2 1 1 k

k

 

k2

A( 1,7) B(1,3)C(5, 1) 、 (3,D k ,1) (1)若AB CD// ,試求k值。

(2)若ABCD,試求k值。

(1)∵ AB CD// mAB mCD

3 7 1 ( 1) 1 ( 1) 3 5

k  

 

4 2

2 2

k

k 2

(2)∵ ABCD mABmCD  1

4 2 2 2 1

k

 

k  3

參考 NO.4

(7)

直線方程式的求法

求 法 已 知 條 件 直 線 方 程 式

點斜式 ( , )x y ,斜率為0 0 m y y 0 m x x( 0) 兩點式 ( , )x y1 1 ( , )x y2 2 兩點 1 2 1 1

2 1

( )

y y

y y x x

x x

 

斜截式 斜率為my 截距為b y mx b 截距式 x截距為ay 截距為b x y 1

a b 

直線L 與x 軸相交於 ( ,0)a ,與y 軸相交於 (0, )b ,則稱ax截距,by截距,

直線L 與二坐標軸所圍成三角形面積為1

| |

2 a b

點斜式 試求過點P( 3,1) ,斜率為2

3的直線方程式。

1 2( 3) y  3 x

2x3y 9 0

試求過點P(2,1),斜率為 1

 的直線方程式。2 1 1( 2)

y  2 x

x2y 4 0

參考 NO.5

點斜式的應用 P( 3,5) Q(1, 1) ,試求 PQ 的垂直平分線

方程式。

PQ之中點 3 1 5 ( 1)

( , ) ( 1, 2)

2 2

     

1 5 3

1 ( 3) 2 mPQ    

 

 所求直線斜率 2

L 3 m

∴ 所求直線為 2 2( 1) y 3 x

2x3y 8 0

已知ABC中,A(4, 2)B( 4,1) C(1, 3) , 試求BC邊上之高的直線方程式。

3 1 4

1 4 5

mBC    

BC邊上之高的斜率 5

L 4 m

所求直線為 2 5( 4) y  4 x

5x4y12 0

(8)

兩點式及其應用 求過A( 2,5) B(4, 1) 兩點的直線方程式。

5 1 5 ( 2) 4 ( 2) y    x

 

x y  3 0

ABC

中,設A(1,3)B(6, 3) 、 ( 2, 1)C   , 試求BC邊的中線方程式。

BC之中點

6 ( 2) 3 ( 1)

, (2, 2)

2 2

M         由兩點式知:

3 2 3( 1) y   2 1 x

3 5( 1)

y   x 5x y  8 0

參考 NO.7

斜截式 求斜率為 4

 ,且 y 截距為 5 的直線方程式。3 由斜截式知:

4 5

y 3x 3y  4x 15

4x3y15 0

試求斜率為3y 截距為2 的直線方程式。

由斜截式知:

3 2

y  x 3x y  2 0

截距式 設直線L 之 x 截距為3y 截距為2,試求 L 的方程式。

由截距式知:

3 2 1 x  y

2x3y 6 0

設直線L 的x截距為5,y 截距為3,試求L 的方程式。

由截距式知:

5 3 1 x y

3x5y15 0

參考 NO.8

(9)

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圖形

1.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圖形:

abc為實數且b0,則二元一次方程式L ax by c:   稱為直線的一般式, 0

其圖形為一直線,斜率 a

m b 2. 二直線互相垂直:

設直線L a x b y c1: 1 1   與1 0 L a x b y c2: 2 2   互相垂直,則2 0 a a1   2 b b1 2 0 3. 平行垂直已知直線方程式的求法:

設直線L ax by c:   0

(1)若L1//L,可設L 之方程式為1 ax by k  0k c (2)若L2 L,可設L 之方程式為2 bx ay k  0

直線的斜率 試求下列各直線方程式的斜率:

(1)L x1: 3y 8 0 (2)L2: 5y 6 0

(1) 1 1 1

3 3 m a

   b

(2) 2 0

5 0 m   

試求下列各直線方程式的斜率:

(1)L1: 4x y  3 0 (2)L2: 2y 7 0 (1) 1 4

1 4 m a

   b

(2) 2 0

m  2 0

兩直線互相垂直 L1: 2x (k 1)y 與3 L2: (k2)x3y7

互相垂直,試求k值。

L1L2

2(k     2) (k 1) ( 3) 0

2k 4 3k 3 0

k 7

L1: 3x(2k1)y 與3 L2: (k1)x2y1 互相垂直,試求k值。

L1 L2

3(k 1) (2k   1) ( 2) 0

3k 3 4k 2 0

k  1

(10)

平行垂直直線 求過點(3, 2) 且與直線3x2y  平行 4 0

之直線方程式。

設所求直線L x: 3 2y k 0

∵ 過點(3, 2)

3 3 2 ( 2)     k 0 k  13

L x: 3 2y13 0

求過點( 2,3) 且與直線x2y  垂直 4 0 之直線方程式。

設所求直線L: 2x y k  0

∵ 過點( 2,3)

2 ( 2) 3    k 0 k1

L: 2x y  1 0

參考 NO.10

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幾何意義 設兩直線 1 1 1 1

2 2 2 2

: 0

: 0

L a x b y c L a x b y c

 

,則

(1) 1 1

2 2

a b

a b 相交於一點 恰有一組解 相容方程組

(2) 1 1 1

2 2 2

a b c

a b c 重合(L1L2) 無限多組解 相依方程組 (3) 1 1 1

2 2 2

a b c

a b c 平行(L1//L2) 無解 矛盾方程組

兩直線的關係 試判別下列各組兩直線為交於一點、平行或

重合:

(1) 1

2

: 3 2 1 : 6 4 2 L x y L x y

(2) 1

2

: 3 4

: 2 6 8 L x y L x y

 

(1)3 2 1

6 4 2

∴ 二直線重合 (2)1 3 4

2 6 8

∴ 二直線平行

試判別下列各方程組所代表兩直線為交於一 點、平行與重合關係:

(1) 1

2

: 3 2

: 3 9 6 L x y L x y

(2) 1

2

: 3 6 5 : 2 15 L x y L x y

(1)1 3 2 3 9 6

∴ 二直線重合 (2)3 6

1 2

∴ 二直線交於一點

(11)

兩直線的平行與重合 L kx1: 2y3L2: 2x (k 3)y6,若

(1)L1L2 (2)L1//L2,試求k的值。

2

2 3

k

k

k23k 4 0

(k4)(k 1) 0 k 4or1 (1)當k1 1 2 3

2 4 6二直線重合 (2)當k 4 4 2 3

2 1 6

二直線平行

設兩直線L1: 2x ay 4L ax2: 8y8,若 (1)L1L2 (2)L1//L2,試求a的值。

2 8 a

a a2 16  a 4 (1)當a4 2 4 4

4 8 8二直線重合 (2)當a 4 2 4 4

4 8 8

二直線平行

參考 NO.11

點到直線的距離

1. 點到直線的距離:

設點P x y ,直線( , )0 0 L ax by c:   ,則點 P 到直線 L 的距離為0 0 0

2 2

|ax by c|

d a b

2. 兩平行線的距離:

設兩平行線L ax by c1:   與1 0 L ax by c2:   ,則2 0 L 與1 L 的距離為2 1 2

2 2

|c c |

d a b

點至直線的距離 試求點P(2, 3) 到直線 : 5L x12y  的距6 0

離。

2 2

| 5 2 12 ( 3) 6 | ( , )

5 ( 12) d P L     

  4

試求點P( 2, 4) 到直線L x: 3 4y  的距5 0 離。

2 2

| 3 ( 2) 4 4 5 | ( , )

3 4 d P L     

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

一組曲線 F 的垂直軌跡 (orthogonal trajectory) ,是指一條 曲線在與 F 中的曲線相交時,在交點相交的角度為直角。如

第四章 直角座標與二元一次方程式.

第四章 直角座標與二元一次方程式.

(即直角三角形斜邊中點為此三角形的外心。)

如圖,若正方形 ABCD 的邊長為 8 公分,一圓過 A、D 兩點且與 BC 相切,則此圓的直徑為ˉˉ ˉˉ公分。... 如圖,已知圓 O

其交線垂直於軸三角形的底邊。進而,如果截痕的直徑平行於軸三角形的一邊,那麼任一

8.1 Plane Curves and Parametric Equations 8.2 Parametric Equations and Calculus 8.3 Polar Coordinates and Polar Graphs 8.4 Area and Arc Length in Polar Coordinates.. Hung-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