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身心動作教育對輕度腦性麻痺兒童 身體能力改善之個案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身心動作教育對輕度腦性麻痺兒童 身體能力改善之個案研究"

Copied!
2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劉美珠 博士

身心動作教育對輕度腦性麻痺兒童 身體能力改善之個案研究

研 究 生: 吳怡萱 撰

(2)
(3)

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 碩士論文

身心動作教育對輕度腦性麻痺兒童 身體能力改善之個案研究

研 究 生 :吳怡萱 撰 指 導 教 授 :劉美珠 博士

中 華 民 國 107 年 06 月

(4)
(5)
(6)

誌謝

從沒想過完成碩⼠士論⽂文的這⼀一天,想當初第⼀一次與⽼老師 meeting 的時候,只 交出四⾴頁的內容,這初版到現在還留著呢!⾛走過每⼀一步,都會留在⾜足跡,在⽼老師 的耐⼼心指導下,直到⼝口試送印論⽂文的那天才發現,竟然有 200 多⾴頁。︒。回想起來,

每個坐在電腦前,受折磨的時刻,發現……能這樣被磨練著,很幸福。︒。

感謝個案及家⾧長對我的信任與⽀支持,⼀一開始詢問是否願意成為研究的對象,

您們沒有猶豫地⽴立刻答應,謝謝您們,讓我可以順利完成論⽂文,並從個案⾝身上學 習許多;感謝指導教授劉美珠⽼老師,充滿耐⼼心與⽤用⼼心地運⽤用空檔的時間陪我修改

⼀一字⼀一句,⽽而我最喜歡每次 meeting 的時候,在那當下是全⼼心地投⼊入;感謝⼝口試 委員陳瓊華⽼老師及林⼤大豐⽼老師,在計畫⼝口試及⼝口考時,給予研究更完整的建議;

感謝⽂文茹⽼老師對研究的贊助,若沒有您,我不會⾛走向⾝身⼼心動作教育的專業領域;

謝謝詹仲凡⽼老師,答應成為影⽚片分析者,協助評估量表的評分;謝謝曾世杰⽼老師 與陳志軒⽼老師,在選修特教課程時,指導撰寫論⽂文的邏輯與協助釐清研究的問題,

並給予研究更明確的⽅方向。︒。

過程中,能夠戰勝惰性、︑、疲倦、︑、粗⼼心與隨性,規規矩矩地接受訓練,磨練耐

⼼心,並且享受其中,⽽而收穫,不只是完成學位,更包含堅持、︑、精益求精、︑、鞭策⾃自

⼰己的態度,以及熱情。︒。帶著這樣的收穫,完成了⼈人⽣生的⼀一個階段,繼續往下個⽬目 標前進。︒。

吳怡萱 2018.06.28

 

(7)

⾝身⼼心動作教育對輕度腦性⿇麻痺兒童

⾝身體能⼒力改善之個案研究

作者:吳怡萱 國⽴立臺東⼤大學 體育學系

摘要

本研究⽬目的是透過⾝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的練習,改善⼀一位 12 歲有輕度腦性⿇麻 痺之⼥女童⾝身體能⼒力的情形,包含:體會⾝身體結構、︑、學習⾝身體使⽤用及開發⾝身體覺察 能⼒力。︒。藉此設計⼀一套⾝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提供腦性⿇麻痺患者⾃自我探索與⾝身體再教 育的選擇。︒。

採質性與量化並⾏行的個案研究法,進⾏行為期⼀一年三個⽉月的研究;每週 2 次,

每次 1 ⼩小時的課程,課程內容包括:被動式結構調整與放鬆、︑、呼吸覺察、︑、認識結 構、︑、肌⼒力訓練及建⽴立⾝身體關聯性,過程中收集訪談、︑、觀察者紀錄表、︑、教師⽇日誌、︑、

影⽚片及照⽚片作為紀錄,並進⼀一步採⽤用質性的資料分析⽅方法,將訪談、︑、觀察者紀錄 表與教師⽇日誌進⾏行編碼與轉譯,⽽而照⽚片以畫記的⽅方式⽐比較前後之差異,⽽而量化⽅方

⾯面,則以影⽚片分析作為⾏行⾛走評估量表得分的依據,以瞭解改善之效果。︒。

研究結果:

⼀一、︑、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能明顯改善個案⾜足踝結構及下肢結構與使⽤用。︒。

⼆二、︑、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能明顯改善個案的⾏行⾛走能⼒力,尤其在⾏行⾛走的結構排 列、︑、流暢度與穩定度⽅方⾯面。︒。

三、︑、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能夠提升個案的⾝身體覺察能⼒力,特別在對動作的覺 察與對⾝身體感受的表達上。︒。

四、︑、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個案⼼心理⽅方⾯面有正向影響,如:對⾃自我的看法、︑、

與他⼈人的⼈人際關係及⾃自我情緒的控制。︒。

五、︑、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研究者在課程編排、︑、指導語使⽤用、︑、教學策略、︑、⼿手 法增進以及與學習對象的相處之專業能⼒力有明顯提升。︒。

結論:⾝身⼼心動作教育有效改善輕度腦性⿇麻痺兒童的⾝身體結構、︑、⾏行⾛走能⼒力,並 能提升⾝身體的覺察能⼒力,並影響個案的⼼心理層⾯面,研究者在專業能⼒力明顯提升。︒。

關鍵詞:⾝身⼼心學、︑、⾝身⼼心動作教育、︑、腦性⿇麻痺、︑、⾝身體能⼒力

(8)

The Study on a child with mild Cerebral Palsy to improve Physical ability by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Yi- Hsuan Wu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a 12-year-old child with mild cerebral palsy who practicing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ability, including understanding physical structure, learning about body use, and enhancing the ability of awareness.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formulate a set of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course provided for cerebral palsy patients with the options of self-discovery and re-education.

Method: The research adopted case study with both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 and took the one-hour course for fifteen-month, twice a week and 118 sessions in total. The course included: passive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relaxation, breathe awareness, cognitive structure, muscle strength training and body connections. Qualitative data was collected by observer’s record sheets, teacher logs, and interviews, which was further used as coding and translation. The data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was collected by photos and film, and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by drawing on photos; the film was based on the score of the walking assessment scale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improvement.

Result:

1.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foot and ankle and lower limb structure and use.

2.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walking ability, especially in the structural alignment, fluency and stability of walking.

3.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coul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awareness, especially in the movement and awareness of physical feelings.

4.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had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psychological aspects, such as the self-perception, the relationship with others, and self-control.

5.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could improve researcher's profession ability, such as curriculum layout, the use of verbal cue, strategies of teaching, how to use hands-on and get along with the child.

Conclusion: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body

structure and walking ability of children with mild cerebral palsy, and coul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wareness, further affected the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the case, and further enhanced the resear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

Keywords: Somatics、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Cerebral Palsy、Physical ability

(9)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6

第四節 研究的重要性 ... 7

第五節 名詞解釋 ...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3

第⼀一節 腦性⿇麻痺的定義與復健⽅方式的成效之探討 ... 13

第⼆二節 早期療癒與青春期的復健 ... 26

第三節 ⾝身⼼心動作教育在各領域的應⽤用之探討 ... 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3

第⼀一節 個案研究 ... 33

第⼆二節 研究架構 ... 35

第三節 研究流程 ... 36

第四節 研究參與者與場域 ... 38

第五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搜集 ... 47

第六節 課程擬定與規劃 ... 51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86

(10)

第四章 教學活動實施歷程與課程編排及修正 ... 89

第⼀一節 被動式結構調整與放鬆 ... 90

第⼆二節 呼吸覺察 ... 96

第三節 學習放鬆與結構認識 ... 98

第四節 ⾝身體使⽤用與⾝身體關聯性 ... 106

第五節 ⾝身體使⽤用與肌⼒力訓練 ... 117

第六節 輔具的使⽤用與替代⽅方案 ... 126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131

第⼀一節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個案的⾝身體結構改善之情形 ... 132

第⼆二節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個案的⾏行⾛走狀況改善之情形 ... 140

第三節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個案⾝身體的覺察能⼒力改變之情形 ... 154

第四節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個案⼼心理狀態的影響之情形 ... 159

第五節 研究者於實務教學中之省思與專業成⾧長之情形 ... 16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177

第⼀一節 結論 ... 177

第⼆二節 建議 ... 180

參考⽂文獻 ... 183

附錄 ... 187  

       

(11)

表次

表 3-1-1 增進研究確信程度的指標及⽅方法 ... 34

表 3-6-1 課程階段實施表 ... 55

表 3-6-2 課程內容分析表 ... 58

表 3-6-3 課程內容⼤大綱 ... 82

表 3-7-1 資料編碼⽅方式 ... 85

表 4-1-1 修正後的被動式結構調整與放鬆課程內容分析 ... 95

表 4-2-1 修正後的呼吸覺察課程內容分析 ... 97

表 4-3-1 修正後的學習放鬆與結構認識課程內容分析 ... 105

表 4-4-1 修正後的⾝身體使⽤用與⾝身體關聯性課程內容分析 ... 116

表 4-5-1 修正後的⾝身體使⽤用與肌⼒力訓練課程內容分析 ... 125

表 4-6-1 輔具的製作 ... 126

表 4-6-2 替代⽅方案與進⾏行⽅方式 ... 130

表 5-1-1 國中⽣生⾝身⾼高體重表 ... 137

     

(12)

圖次

圖 3-2-1 研究架構圖 ... 35

圖 3-3-1 研究流程 ... 36

圖 3-4-1 個案狀況評估 ... 39

圖 3-4-2 個案狀況評估 ... 39

圖 3-4-3 個案⾝身體情況 ... 39

圖 3-4-4 臺灣⾝身⼼心教育學會教室 ... 42

圖 3-4-5 瑜珈墊 ... 43

圖 3-4-6 迷你弧架 ... 43

圖 3-4-7 張⼒力球 ... 43

圖 3-4-8 痛點球 ... 43

圖 3-4-9 抗⼒力球 ... 43

圖 3-4-10 發泡球 ... 43

圖 3-4-11 椅⼦子 ... 44

圖 3-4-12 彈⼒力帶 ... 44

圖 3-4-13 重量環 ... 44

圖 3-4-14 彼拉提斯改⾰革床 ... 44

圖 3-4-15 彼拉提斯組合椅⼦子 ... 44

圖 3-4-16 按摩床 ... 44

圖 3-4-17 頓壓板 ... 45

圖 3-4-18 關節槍 ... 45

(13)

圖 3-4-19 頓壓床 ... 45

圖 3-4-20 ⾝身⼼心花園場域 ... 46

圖 3-4-21 ⾝身⼼心花園場域 ... 46

圖 3-5-1 照⽚片拍攝⾓角度 ... 48

圖 3-5-2 影⽚片拍攝場地⽰示意圖 ... 48

圖 3-6-1 課程內容架構圖 ... 55

圖 3-6-2 鬆開關節 ... 63

圖 3-6-3 找到⾻骨頭之間的空間 ... 63

圖 3-6-4 擺位頓壓 ... 63

圖 3-6-5 ⽑毛刷刺激正⾯面 ... 64

圖 3-6-6 ⽑毛刷刺激外側 ... 64

圖 3-6-7 背部放鬆 ... 64

圖 3-6-8 肩頸放鬆 ... 64

圖 3-6-9 髂腰肌放鬆位置擺放 ... 65

圖 3-6-10 髂腰肌放鬆配合呼吸 ... 65

圖 3-6-11 右側發泡球呼吸 ... 66

圖 3-6-12 左側發泡球呼吸 ... 66

圖 3-6-13 ⽑毛⼱巾交叉 ... 67

圖 3-6-14 ⽑毛⼱巾擴張與拉緊 ... 67

圖 3-6-15 捲背活動⼩小⾻骨頭⽰示範 ... 68

圖 3-6-16 捲背動作體驗 ... 68

(14)

圖 3-6-18 側⾝身坐起動作體驗 ... 69

圖 3-6-19 ⾜足部的⾝身體構圖黏⼟土修正 ... 69

圖 3-6-20 ⾜足部的⾝身體構圖黏⼟土完成 ... 69

圖 3-6-21 重⼼心向前送 ... 70

圖 3-6-22 頭與尾椎的關係 ... 70

圖 3-6-23 痛點球輔助 ... 71

圖 3-6-24 ⾻骨盆的前後傾 ... 71

圖 3-6-25 坐⾻骨⾛走路重⼼心轉移 ... 71

圖 3-6-26 坐⾻骨⾛走路換邊 ... 71

圖 3-6-27 ⾻骨盆前傾與後傾 ... 72

圖 3-6-28 ⾻骨盆左右傾倒 ... 72

圖 3-6-29 發泡球放薦椎下 ... 72

圖 3-6-30 上下彈動 ... 72

圖 3-6-31 左右扭動 ... 73

圖 3-6-32 左右平移 ... 73

圖 3-6-33 ⼿手腳離地 ... 74

圖 3-6-34 ⾝身體反射 ... 74

圖 3-6-35 俯臥平衡 ... 74

圖 3-6-36 坐姿彈動 ... 74

圖 3-6-37 ⾛走路練習頂沙包 ... 75

圖 3-6-38 ⾛走路練習倒退⾛走 ... 75

(15)

圖 3-6-40 脊椎⾛走路分解 ... 76

圖 3-6-41 搔癢遊戲 ... 76

圖 3-6-42 搔癢遊戲 ... 76

圖 3-6-43 髖關節外旋 ... 77

圖 3-6-44 連結⾄至坐⾻骨送出 ... 77

圖 3-6-45 攀岩 ... 77

圖 3-6-46 迷你弧架平衡 ... 78

圖 3-6-47 雙腳蹲 ... 78

圖 3-6-48 第五條線刺激腳跟 ... 78

圖 3-6-49 第五條線⼒力量送出 ... 78

圖 3-6-50 雙腳蹬板 ... 79

圖 3-6-51 單腳蹬板 ... 79

圖 3-6-52 彼拉提斯組合椅⼦子坐姿 ... 80

圖 3-6-53 彼拉提斯組合椅⼦子站姿 ... 80

圖 3-6-54 橋式 ... 80

圖 3-6-55 蝗蟲式 ... 81

圖 3-6-56 ⼿手與肩胛⾻骨向上延伸 ... 82

圖 3-6-57 胸⼝口提離開地⾯面 ... 82

圖 4-1-1 ⾜足踝撥開空間⼿手法 ... 90

圖 4-1-2 ⾜足踝撥開空間⼿手法 ... 90

圖 4-1-3 腳跟刺激 ... 90

圖 4-1-4 頓壓板調整 ... 91

(16)

圖 4-1-5 頓壓床調整 ... 92

圖 4-1-6 關節槍調整 ... 92

圖 4-1-7 ⽑毛刷刺激 ... 93

圖 4-1-8 產⽣生勾腳動作 ... 93

圖 4-1-9 肩胛⾻骨的活動與放鬆 ... 93

圖 4-1-10 ⾜足底肌⾁肉放鬆 ... 94

圖 4-2-1 抗⼒力球俯臥呼吸 ... 96

圖 4-2-2 ⽑毛⼱巾呼吸 ... 97

圖 4-3-1 髖關節的坐和起動作 ... 99

圖 4-3-2 痛點球引導 ... 100

圖 4-3-3 坐⾻骨⾛走路 ... 101

圖 4-3-4 痛點球引導⾻骨盆扭轉 ... 102

圖 4-3-5 彈⼒力帶輔助 ... 103

圖 4-3-6 繃腳的協助⼿手法 ... 103

圖 4-3-7 勾腳的協助⼿手法 ... 103

圖 4-3-8 坐姿的⾜足底刺激 ... 104

圖 4-4-1 抗⼒力球的俯臥平衡 ... 106

圖 4-4-2 頂沙包⾛走路練習 ... 107

圖 4-4-3 ⼩小球刺激腳跟 ... 108

圖 4-4-4 重⼼心轉換 ... 108

圖 4-4-5 ⾛走路練習加上左⼿手上舉 ... 109

圖 4-4-6 ⾛走路練習閉眼 ... 109

(17)

圖 4-4-7 股⾻骨螺旋的體會 ... 115

圖 4-5-1 ⾜足部動作練習的協助⼿手法 ... 118

圖 4-5-2 彼拉提斯組合椅⼦子 ... 119

圖 4-5-3 橋式加腿離地 ... 120

圖 4-5-4 蝗蟲式 ... 121

圖 4-5-5 ⼈人⾯面獅⾝身 ... 122

圖 4-5-6 彈⼒力帶與枕頭輔助 ... 122

圖 4-5-7 左右側倒加抗⼒力球 ... 123

圖 4-5-8 半弧圓筒 ... 123

圖 4-5-9 墊腳尖 ... 124

圖 4-5-10 屈膝提腳 ... 125

圖 4-6-1 運動貼布的貼紮 ... 128

圖 4-6-2 穿著平底鞋 ... 129

圖 5-1-1 屈膝蹲抱 ... 133

圖 5-1-2 研究前⾜足踝結構排列 ... 135

圖 5-1-3 研究後⾜足踝結構排列 ... 135

圖 5-2-1 ⾜足部的結構評分圖 ... 142

圖 5-2-2 腳著地部位評分圖 ... 143

圖 5-2-3 軀幹穩定評分圖 ... 146

圖 5-2-4 起步評分圖 ... 147

圖 5-2-5 抬腳⾼高度評分圖 ... 148

圖 5-2-6 步⾧長評分圖 ... 148

(18)

圖 5-2-7 步⾧長的對稱性評分圖 ... 149

圖 5-2-8 步伐連續性評分圖 ... 149

圖 5-2-9 ⾏行⾛走速度評分圖 ... 150

圖 5-2-10 ⼿手臂擺動評分圖 ... 150

圖 5-2-11 ⾏行⾛走評估平均圖 ... 152  

 

(19)

⾝身⼼心動作教育對輕度腦性⿇麻痺兒童

⾝身體能⼒力改善之個案研究

第⼀一章 緒 論

⾝身⼼心動作教育源⾃自於⾝身⼼心學(Somatics)研究領域,強調回到⾝身體為原點,

藉由⼈人體動作(movement)或⼿手觸技巧(hands-on bodywork)來開發⾝身⼼心覺察 的教育過程(劉美珠,2010)。︒。本研究將⾝身⼼心動作教育運⽤用在輕度腦性⿇麻痺兒童,

以質量並⾏行的研究⽅方式做資料的收集,深⼊入探討個案在⾝身體能⼒力的改變。︒。

本章共分為五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與問題、︑、研究範圍與限制、︑、名詞解釋、︑、

研究的重要性分項說明。︒。

第⼀一節 研究背景

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最保守的估計,⽬目前國內腦性痲痺的⼈人⼝口尚無正確統 計數據,其出現率約為⼈人⼝口的千分之⼆二,以此推斷,國內腦性痲痺⼈人⼝口約四萬⼈人 之多。︒。廖華芳、︑、吳淑瓊、︑、鄭素芳、︑、王本榮、︑、李素菁、︑、周⽂文博(1997)指出在接受 各項復健醫療中以物理治療為最多,但 73%主要照顧者認為所接受之復健醫療仍 不夠。︒。因此,研究者想探討腦性⿇麻痺患者在復健及治療上,是否有其他的可能性。︒。

⽬目前,運⽤用於腦性⿇麻痺患者的休閒運動治療⽅方法,包含:互動式電腦遊戲,

以電腦遊戲或是虛擬實境的技術,透過影像介⾯面產⽣生互動。︒。謝協君(2014)提出 虛擬實境動作復健機(簡稱復健機)操作之互動遊戲對腦性⿇麻痺兒童慣⽤用⼿手之動

(20)

作訓練具有效果,且能誘發上肢動作發展。︒。劉⽂文瑜、︑、蔡意茹、︑、⿈黃美⽉月、︑、林燕慧、︑、

許智欽、︑、達恆裕(2009)指出 Wii Fit 電⼦子遊戲配合物理治療師個別化設計,可 能可以做為提升腦性⿇麻痺兒童的部份前置性姿勢調整之訓練輔助⼯工具。︒。⾺馬術治療,

透過騎在⾺馬背上,搖動所產⽣生三度空間的感覺刺激,可以促進平衡、︑、增加肌⾁肉⼒力 量、︑、增加關節活動度、︑、促進動作協調性以及使肌⾁肉張⼒力接近正常,研究顯⽰示治療 性⾺馬術訓練在台灣是腦性⿇麻痺兒童喜愛且可⾏行之休閒與訓練活動(廖華芳、︑、王儷 穎、︑、劉⽂文瑜、︑、陳麗秋、︑、⿈黃靄雯,2016)。︒。陳⽂文喜(2015)發現痙攣型腦性⿇麻痺的

⾺馬術治療參與動機最⾼高,⾺馬術治療成效滿意度也最⾼高。︒。地板滾球是⼀一項結合肢體、︑、

智⼒力、︑、情緒、︑、團體適應、︑、娛樂和競技等功能的活動,對⾝身⼼心障礙者及重度肢障之 腦性⿇麻痺者,具有多重的功能。︒。陳⾔言劼、︑、鄭溫暖、︑、廖盈姿(2013)於研究中發現,

地板滾球介⼊入對腦性⿇麻痺者主觀感受之休閒效益有所提升,尤其是社交效益與⾃自 我表現效益最為明顯,且家⾧長對課程內容、︑、教學品質及其相關效益皆給予滿意之 回饋,⼗十週的介⼊入課程,對⾝身、︑、⼼心、︑、社交及運動能⼒力上均具成效,因此地板滾球 是⼀一項適合腦性⿇麻痺者之休閒運動。︒。鄭⽵竹君、︑、陳⼜又禎、︑、林毓晨、︑、吳柱⿓龍(2015)

提出⽔水中運動或游泳,運⽤用⽔水的物理特性,如:⽔水的阻⼒力、︑、⽔水的浮⼒力、︑、⽔水的壓⼒力,

增加肌⼒力、︑、耐⼒力、︑、⾝身體柔軟度及⼼心肺功能。︒。藉由漸進式的⽔水中運動治療課程設計,

讓個案不僅在⽔水中技能的提升,在⾃自信⼼心及對於游泳的興趣及運動的熱誠⼤大幅提 升,也證實⽔水中運動對於特殊族群是個⾮非常好的治療及運動模式(鄭⽵竹君、︑、陳⼜又 禎、︑、林毓晨、︑、吳柱⿓龍,2015)。︒。跑步機訓練與懸吊帶之運⽤用,合併跑步機與⽀支撐 體重懸吊系統,這種合併⽅方式讓腦性⿇麻痺患者可以在跑步機上訓練⼼心肺功能、︑、⾛走 路平衡及跑步功能,配合懸吊系統,使患者可以減輕下肢的載重,完成完整的步

(21)

態規律(廖華芳等⼈人,2016)。︒。

上述之治療⽅方式皆以兒童的年齡層為主要對象,因此,鄭曉倩、︑、⿈黃維彬、︑、劉

⽂文瑜(2011)指出腦性⿇麻痺多著重於早期療育的⿈黃⾦金時期,進⼊入學齡階段時,常 有家⾧長抱怨,此階段的兒童,因學校課業壓⼒力增加,⽽而減少物理治療訓練頻率與 時間,使其動作功能表現變差,活動量減少。︒。李淑貞、︑、郭俐纓、︑、蔡美⽂文(2012)

成⾧長發育的過程中,青春期的⾝身體組成表現有較⼤大的轉變,然⽽而青春前期兒童之

⾝身體組成異常,也是健康的重要議題。︒。本研究的受試者正處於第⼆二性徵的發育期,

對於青少年的成⾧長階段,賀爾蒙的改變、︑、成熟的轉變及⼼心理狀態,是否對個案的 改善狀況有所影響,將進⾏行深⼊入的探討。︒。

雖然有研究發現腦性⿇麻痺者如能在傳統的運動處⽅方中,如能同時加以肌電的

⽣生物回饋式訓練(EMG, biofeedback training),更能有效地改善腦性⿇麻痺者的直 部屈肌張⼒力、︑、腳踝關節的活動關節⾓角度和步態的功能性表現(Dursun, Dursan, &

Alican, 2004),不過複雜及昂貴的儀器對⼀一般腦性⿇麻痺者平常在實施運動訓練時,

仍有落實的困難度存在(蔡佳良、︑、⿈黃啟煌、︑、吳昇光,2005)。︒。想要提升⾝身⼼心障礙 者的⽣生理機能,必須針對個⼈人的失能程度、︑、可動的關節活動⾓角度、︑、特殊的⽣生理條 件及代謝功能等,設計個別化的運動處⽅方,才能真正達到運動復健的⽬目標(蔡佳 良、︑、⿈黃啟煌、︑、吳昇光,2005)。︒。因此,相對於使⽤用昂貴的器材進⾏行復健,本研究

以個案研究法的⽅方式,透過⾝身⼼心動作教育的介⼊入,設計個別化的課程,讓個案可 以無需器材設備,也能在家練習所學的動作,藉此深⼊入的紀錄及⽐比較受試者前後 改變之情形,並探討不同於醫療體系的復健⽅方式介⼊入於腦性⿇麻痺患者的改善效果 為何?

(22)

劉美珠(2013)⾝身⼼心動作教育與醫療體系之復健⽅方式的差異在於,以第⼀一⼈人 稱的觀點,進⾏行⾃自我內在反省、︑、⾃自我觀察⾝身⼼心現象的過程,這種探究,可提供⼈人 類在⾃自我認知上絕然不同的訊息,並已完全不同的⾯面向和經驗呈現出來。︒。⽽而西⽅方 科學研究的⾓角度來看待⼈人體現象時,常要求研究的規格化、︑、標準化和客觀化,亦 即盡量減低或完全不涉及第⼀一⼈人稱的觀點,相反,強調以第三⼈人稱客觀的、︑、有系 統的科學⾓角度來分析、︑、檢測,對個⼈人主觀的感受、︑、體會和經驗則是盡量避⽽而不談,

以追求絕對的真理。︒。本研究以⾝身⼼心學為概念,透過動作教育的引導,讓個案能清 楚每個動作的⽬目的及使⽤用⽅方式,並從中認識⾝身體、︑、瞭解⾝身體,培養個案⾃自我學習 及⾃自我練習的觀念,進⽽而改善個案的⾝身體能⼒力。︒。

研究者在⼤大學時期學習⾝身⼼心動作教育的專業領域,運⽤用本⾝身的訓練投⼊入個案 與團體課程的教學,從教學的過程累積經驗,在腦性⿇麻痺、︑、脊椎側彎及腰背疼痛 等個案,看到⾝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的成效,⽽而在⼀一次的機緣下,⽼老師將本研究的個 案交給研究者執⾏行,後續在 1 ⾄至 2 次的課程後,發現課程內容對個案很有幫助,

且家⾧長對於課程相當肯定,研究者希望可以找到適合腦型⿇麻痺患者的復健⽅方法,

將所學運⽤用在不同症狀的學⽣生⾝身上,進⽽而增加⾝身⼼心動作教育領域的施⾏行⾯面向。︒。

(2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透過⾝身⼼心動作教育改善輕度腦性⿇麻痺兒童的⾝身體能⼒力,從 課程中,瞭解⾝身體的結構、︑、學習⾝身體使⽤用(⾏行⾛走狀況)及開發對⾝身體的覺察能⼒力,

並經由放鬆調整、︑、肌⼒力訓練並找到⾝身體連結,進⽽而改善個案因腦性⿇麻痺⽽而造成的

⾝身體問題。︒。

⼆二、︑、 研究問題

依據上述之研究⽬目的,擬出下列五個研究的待答問題。︒。

(⼀一)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是否能改善個案的⾝身體結構?

(⼆二)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是否能改善個案的⾝身體使⽤用(⾏行⾛走狀況)?

(三)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是否能增加個案對⾝身體的覺察能⼒力?

(四)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個案⼼心理狀態的影響為何?

(五) 研究者於實務教學中之省思與專業成⾧長為何?

(2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 研究範圍

(⼀一) 課程實施的環境

本研究課程實施之環境,是借⽤用「臺灣⾝身⼼心教育學會」的教室,該學會 以推廣⾝身⼼心動作教育為主軸,因此,在教室的設備及器材⽅方⾯面有⾜足夠的資源,

進⾏行此研究的課程。︒。

(⼆二) 課程的內容

課程內容的編排是以研究者在⼤大學期間,接受⾝身⼼心學的專業培育所學習 之課程內容為主,包含:⾝身⼼心學導論、︑、經驗解剖學、︑、太極拳、︑、彼拉提斯、︑、⾝身

⼼心瑜珈、︑、養⽣生與氣功、︑、⾝身⼼心適能及多⾯面向肌張⼒力平衡技法等,因此,課程設 計是依上述的專業領域為主軸。︒。

(三) 課程實施的期程

過程中,由於家⾧長的⽀支持與配合,課程的安排於2016年12⽉月⾄至2018年03⽉月 進⾏行,基本安排每週2次且每次1⼩小時的課程,若遇到節⽇日及重要因素的影響,

將視情況⽽而調整課程的安排。︒。

(25)

⼆二、︑、研究限制

(⼀一) 個體的獨特性

個案本⾝身有輕度的腦性⿇麻痺,在動作及狀態上等,有其差異及不穩定性 存在;個性上,⾃自我肯定及愈想恢復⾝身體能⼒力的動機較無法掌控。︒。

(⼆二) 成熟因⼦子

個案在⽣生理成熟的因素上,可能成為影響改善效果的原因。︒。

(三) ⽇日常⽣生活中的活動

平⽇日,個案騎腳踏⾞車上學的過程與在學校進⾏行課程的內容,較無法掌控 個案使⽤用⾝身體的情形。︒。假⽇日,家⾧長會帶個案⾛走鐵道,其⾛走路的⽅方式也無法掌 握正確性。︒。

第四節 研究的重要性

有特殊⼩小孩的家庭無論是負擔或是擔憂都⽐比⼀一般家庭來的更多更複雜,若 在復健的路途中能夠給予他們⼀一個良好的⽅方式,或許就不會錯過太多的時間,花 費無謂的精⼒力及⾦金錢。︒。因研究者本⾝身投⼊入⾝身⼼心學的獲益良多,進⽽而投⼊入練習與教 學的區塊,近幾年,指導不同的個案,看到許多的可能性及改變,但所⾯面臨之個 案皆為後天不當使⽤用⽽而產⽣生疼痛等症狀是做為預防醫學概念之⽤用,不過,運⽤用在 先天或⽣生產時所造成的腦性⿇麻痺案例鮮少,因此,研究者想探討⾝身⼼心動作教育對 腦性⿇麻痺兒童改善之效果。︒。其本研究的重要性包含以下:

(26)

⼀一、︑、 提供腦性⿇麻痺患者⾃自我探索及⾝身體再教育的⽅方法

腦性⿇麻痺通常為不明病因,可能因早產、︑、感染、︑、發炎及凝⾎血病變等導致腦部 損傷及腦性⿇麻痺的因素。︒。早期發現腦性⿇麻痺可以執⾏行早期介⼊入並篩選相關併發症。︒。

⼀一旦確定診斷後,就需要完整的復健團隊介⼊入評估此嬰兒或是兒童,可能的團隊 成員包含:⼀一般醫⽣生、︑、兒科醫師、︑、⾻骨科醫師、︑、神經科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 療師、︑、語⾔言病理師、︑、創意治療專家、︑、輔具裝具師、︑、⼼心理師、︑、社會⼯工作⼈人員及營養 師,所提供的治療包含:牽拉、︑、肌⼒力訓練、︑、部分體重⽀支撐跑步機訓練、︑、制動誘發 動作治療、︑、電刺激、︑、語⾔言治療、︑、化學性去神經、︑、⼝口服藥物、︑、腦脊髓膜內、︑、選擇性 脊椎背根切除術、︑、裝具、︑、輔具及其他治療等,雖然上述的治療選擇性很多,但缺 乏科學實驗結果作為治療的決策的基礎(徐中盈,2013)。︒。不過,在許多⽂文獻上,

都證明各治療⽅方式的效果性存在,但以上皆是被動式的治療為主,病⼈人被動的接 受藥物、︑、電刺激、︑、⼿手術、︑、牽拉等,若能在此從⾝身⼼心學的⾓角度提供不同的復健策略,

以主動的⽅方式,透過動作改善⾝身體能⼒力,並培養⾃自⼰己對⾝身體負責的態度,進⽽而增 加選擇的⾯面向及豐富的視野,相信在復健的過程中,可以更完整。︒。

⾝身⼼心動作教育,不同於醫療體系的復健⽅方式,以第⼀一⼈人稱的⾓角度,將⼈人視為

⼀一個有機體,強調主動經驗每個過程、︑、瞭解⾝身體的使⽤用及開發⾝身體的覺察,有意 識地進⾏行每個動作,建構⾃自我的概念及⾃自我存在的意識。︒。

(27)

⼆二、︑、 增加⾝身⼼心動作教育運⽤用的研究層⾯面

⾝身⼼心動作教育已運⽤用在開發⾝身體覺察、︑、呼吸放鬆、︑、改善⾝身體疼痛及⾃自我放鬆 的研究上,但實⾏行於腦性⿇麻痺的相關案例之研究,在國內僅有陳英叡(2010)點 出超越運動訓練的⾝身⼼心覺察課程,提及個案在接受復健的⾟辛苦過程及其效果,研 究者以⼀一位導師的⽴立場建議家⾧長選擇不同的復健⽅方式,讓個案可以更有效率地達 到成果。︒。在⽐比較醫療體系與⾝身⼼心動作教育之差異後,發現⾝身⼼心覺察課程歸屬於教 育的範疇,與物理治療的觀點⼤大相逕庭。︒。但此篇⽂文獻的課程設計與編排並沒有詳 細的說明,因此,研究者在本研究將琢磨於課程的規劃及編擬,清楚的呈現內容 的歸納與編排,未來,若有相關的個案,可以⽤用此課程驗證之有效性。︒。

希望透過本研究,不僅可以讓⼤大眾對⾝身⼼心動作教育介⼊入腦性⿇麻痺兒童之成效 有進⼀一步瞭解,更可以多⼀一項復健⽅方式的選擇,讓此學⾨門的專業推廣⾄至各領域,

且增加研究上不同的⾯面向,提供給有類似情況的⼈人參考,也可以給予需要的⼈人⼀一 個完整且有效率的教育過程。︒。

三、︑、 提升研究者的臨床經驗

透過實務的操作,將理論運⽤用在現實的狀況,累積⾝身⼼心動作教育的教學經驗,

提升與個案相處、︑、磨合的應對⽅方式,嘗試與青春期的兒童溝通,瞭解她的想法,

且在研究過程中,與指導教授在專業技能上的對話,反覆省思、︑、釐清問題,不僅 提升研究者⾃自⼰己的專業能⼒力,進⽽而擴展⾝身⼼心動作教育應⽤用的層⾯面。︒。

(28)

第五節 名詞解釋

⼀一、︑、 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簡稱C.P.

以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多重性障礙,發⽣生在⼤大腦在發育未成熟前,為⼀一 種⾮非進⾏行性的腦部病變,神經的問題並不會隨著時間⽽而變差,有時傷害也會影響 到控制動作以外的其他腦部區域,⽽而合併成視覺、︑、聽覺、︑、語⾔言溝通及智能與學習 發展上的多重障礙(陳嘉玲,2006)。︒。

(⼀一) 依神經肌⾁肉系統被牽連的部位分:雙邊⿇麻痺型、︑、四肢⿇麻痺型、︑、半邊偏 癱、︑、單肢⿇麻痹、︑、下肢⿇麻痺與三肢⿇麻痺。︒。

(⼆二) 依神經肌⾁肉系統被牽連的型式分:痙攣型、︑、運動困難型、︑、運動失調型、︑、

低張⼒力型、︑、僵直型與混合型。︒。

(三) 依神經肌⾁肉系統被牽連的程度分:輕度:病⼈人沒有語⾔言障礙,可以⾃自

⼰己照顧⾃自⼰己,不需輔具亦可步⾏行,從事⽇日常⽣生活的動作。︒。中度:病⼈人 有輕度語⾔言及步⾏行障礙,需使⽤用輔具才能⾃自⾏行移動和獨⽴立⽣生活。︒。重度:

無法⾃自⾏行打理⽇日常⽣生活和獨⾃自移動能⼒力,完全需要仰賴他⼈人協助。︒。

本研究之受試者為下肢的單肢⿇麻痺,輕度痙攣型。︒。

(29)

⼆二、︑、 ⾝身⼼心動作教育

以⾝身⼼心學的理念為基礎,透過⾝身體動作來開發⾝身⼼心覺察能⼒力的教育過程(林

⼤大豐、︑、劉美珠,2003)。︒。著重在活⽣生⽣生的經驗、︑、覺察和意識過程中,檢驗個體的 結構與功能,探索⾃自我的本能動作,進⽽而改善⾝身⼼心狀態的全⼈人教育領域(Linden, 1994: 16)。︒。依其向內在經驗與反省的精神,透過各種⾝身體活動的型態或不同的⾝身

⼼心技法所整合⽽而成的動作課程,進⽽而延伸與應⽤用到⾝身體教育領域的新典範(劉美 珠,2013)。︒。

本研究依研究者個⼈人所學習之⾝身⼼心技法,以彼拉提斯技巧與 Body-Mind Centering®的技法為主軸,依照個案的能⼒力提供適當的動作探索課程。︒。

(30)

三、︑、 ⾝身體能⼒力

⼀一般性的⾝身體能⼒力之界定都以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的定義,可視為⾝身 體適應⽣生活、︑、運動與環境 (例如:溫度、︑、氣候變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綜合能⼒力。︒。

其包括:⼼心肺耐⼒力、︑、肌⼒力與肌耐⼒力、︑、柔軟度及體重控制。︒。體適能較好的⼈人在⽇日常

⽣生活或⼯工作中,從事體⼒力性活動或運動皆有較佳的活⼒力及適應能⼒力,⽽而不會輕易 產⽣生疲勞或⼒力不從⼼心的感覺。︒。

本研究的⾝身體能⼒力是指:瞭解⾝身體結構、︑、⾝身體使⽤用(⾏行⾛走狀況)、︑、⾝身體覺察 及⼼心理狀態,分別說明:

(⼀一) 瞭解⾝身體結構:指對⾝身體結構的認識,以及修正⾜足踝結構的排列關係和 下肢的結構與使⽤用。︒。

(⼆二) ⾝身體使⽤用(⾏行⾛走狀況):指⾏行⾛走時腳掌能夠踩在正確的位置;⾏行⾛走的穩 定性,使⽤用代償模式的情形,及對⾝身體的控制⼒力;⾏行⾛走的流暢性,起步 的順暢性、︑、腿抬的⾼高度、︑、跨步的步⾧長及對稱性、︑、步伐的連續性、︑、⾏行⾛走的 速度以及⼿手臂的擺動。︒。

(三) ⾝身體覺察:指對⾝身體動作的覺察以及對⾝身體感受的覺察。︒。

(四) ⼼心理狀態:指個案對⾃自我看法、︑、與他⼈人的⼈人際關係及情緒的控制。︒。

(3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身⼼心動作教育對輕度腦性⿇麻痺兒童⾝身體能⼒力的改善效果,所 以會針對腦性⿇麻痺的症狀釐清定義與分類,並整理不同的復健⽅方式的效果,再提 出不同時期進⾏行復健的觀點,以及⾝身⼼心動作教育在各領域的應⽤用情況。︒。

本章共分為三節,⾸首先為腦性⿇麻痺的定義與復健⽅方式的成效之探討,再來是 早期療癒與青春期的復健,最後是⾝身⼼心動作教育在各領域的應⽤用之探討。︒。

第⼀一節 腦性⿇麻痺的定義與復健⽅方式的成效之探討

本研究的對象為輕度腦性⿇麻痺兒童,因此將本節分為腦性⿇麻痺的定義、︑、腦性

⿇麻痺的病因、︑、腦性⿇麻痺的分類及腦性⿇麻痺的復健⽅方式與成效來探討。︒。

⼀一、︑、 腦性⿇麻痺的定義

由於腦性⿇麻痺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疾病,世界各國在不同時期對腦性⿇麻痺的定 義有所差異,但臨床醫⽣生診斷時,必須符合發育性、︑、⾮非進⾏行性及永久性等三個要 素(盧慶春,2003)。︒。

發育性是指腦性⿇麻痺是腦組織在⽣生⾧長發育未成熟之前受到損壞或是發⽣生病 變(陳嘉玲,2006),⽽而⾮非在已發育成熟的腦組織上。︒。且規定從受孕到出⽣生後四 週,任何原因作⽤用在發育中的腦組織,所造成的損傷(盧慶春,2003)。︒。⾮非進⾏行 性是指腦性⿇麻痺是腦部⼀一種⾮非進⾏行性的損傷,神經的問題本⾝身並不會隨著時間⽽而 變差,若孩童有暫時性的動作問題,或神經問題是隨時間⽽而愈來愈差,則不算腦

(32)

性⿇麻痺(陳嘉玲,2006)。︒。因此,盧慶春(2003)Bobath 認為腦性⿇麻痺的臨床症 狀⾄至少在青春期前是進⾏行性的。︒。永久性則是指腦性⿇麻痺不是⼀一種過性疾病,⽽而是 永久存在的中樞性運動功能障礙性疾病。︒。如果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症狀可以 減輕,但由於⼩小兒神經系統發育的特點,早期診斷腦性⿇麻痺是很困難的(盧慶春,

2003)。︒。

⼆二、︑、 腦性⿇麻痺的病因

⼀一般⽽而⾔言,腦性⿇麻痺發⽣生的原因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生產前、︑、⽣生產時和出⽣生 後(蔡佳良、︑、⿈黃啟煌、︑、吳昇光,2005)。︒。以⽣生產期因素最多,占 70 - 80%,其次 是⽣生產前因素,占 20 - 30%,出⽣生後因素最少,占 10 - 20%(盧慶春,2003)。︒。

⽣生產前的原因包含:懷孕時母體受到病毒感染,或孕婦本⾝身有內分泌異常問 題(蔡佳良、︑、⿈黃啟煌、︑、吳昇光,2005),亦或是⽗父母吸菸、︑、酗酒、︑、先兆流產、︑、妊 娠⽤用藥、︑、接觸毒物、︑、外傷、︑、⾵風濕症、︑、梅毒、︑、糖尿病、︑、⼸弓形體病、︑、胎盤功能不良等

(盧慶春,2003)。︒。⽣生產時產⽣生的病因包含:早產或⽣生產過程中發⽣生難產、︑、缺氧,

造成腦部神經受損(蔡佳良、︑、⿈黃啟煌、︑、吳昇光,2005),如:產鉗分娩、︑、臀位分 娩、︑、產程過⾧長或急產、︑、⽣生後窒息、︑、早產兒、︑、雙胎或多胎、︑、核⿈黃疸等(盧慶春,2003)。︒。

⽽而出⽣生後可能產⽣生的原因包含:腦部受到感染,例如:腦炎、︑、腦膜炎、︑、⿈黃疸過⾼高、︑、

頭部外傷、︑、⾼高燒所引起的腦缺氧……等(蔡佳良、︑、⿈黃啟煌、︑、吳昇光,2005)。︒。

盧慶春(2003)Vojta 認為最有代表性的腦性⿇麻痺⾼高危因素是早產未熟兒、︑、

窒息、︑、重症新⽣生兒⿈黃疸極低出⽣生體重兒(分娩 1 ⼩小時內,體重⼩小於 2500 g 者)。︒。

新⽣生兒的產程窒息以⾜足⽉月兒的典型症狀表徵有酸中毒、︑、⼼心跳過慢或新⽣生兒腦部病

(33)

變(徐中盈,2013)。︒。⽽而出⽣生前的窒息情況包含:因臍帶脫垂打結、︑、臍帶繞頸、︑、

胎盤早剝、︑、前置胎盤;分娩時,因胎位不正、︑、兒頭過⼤大、︑、使⽤用嗎啡抑制呼吸;產 後則是因呼吸中樞發育不成熟、︑、吸⼊入⽺羊⽔水阻塞呼吸道、︑、感染影響呼吸(盧慶春,

2003)。︒。

腦組織缺氧可使腦損傷,最容易侵犯的部位是⼤大腦⽪皮質、︑、腦幹及⼤大腦基底神 經節,如⼤大腦⽪皮質受侵犯,則出現智能障礙與痙攣,如基底神經節與腦幹受損,

依部位及程度的不同,會表現出不同的肌張⼒力增強與不隨意動作、︑、痙攣型腦性⿇麻 痺或⼿手⾜足徐動型腦性⿇麻痺(盧慶春,2003)。︒。另外,早產兒是指不⾜足 37 周的嬰兒,

較⾜足⽉月兒更容易成為腦性⿇麻痺(徐中盈,2013)。︒。早產原因包含:妊娠中毒症、︑、

感染、︑、內分泌功能失調、︑、外商、︑、⼦子宮畸形、︑、雙胎等,早成腦損傷的原因是腦出⾎血,

主要因分娩時的擠壓,腦部⾎血管最容易撕裂,多在腦室周圍。︒。發⽣生腦性⿇麻痺多為 痙攣型,上肢輕,下肢重的痙攣性雙癱(盧慶春,2003)。︒。⽽而核⿈黃疸是病理性⿈黃 疸,指未結合膽紅素升⾼高時,通過⾎血-腦屏障,導致的膽紅素腦病。︒。主要損害基 底神經結、︑、⼩小腦,以及與聽覺有關的神經核,此類⼤大腦⽪皮質損害輕,故徐動型的 患兒智⼒力較好(盧慶春,2003)。︒。

本研究的個案屬於早產,在預產前兩週,因不明原因⽽而胎動停⽌止,進⾏行緊急 剖產且當時有貧⾎血及缺氧的情形。︒。

(34)

三、︑、 腦性⿇麻痺的分類

腦性⿇麻痺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中樞神經性運動功能障礙,由於損傷的部位不同、︑、

程度不同,臨床表現⼗十分複雜,所以準確的對腦性⿇麻痺進⾏行分類並不容易,⾄至今 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際通⽤用的標準分類(盧慶春,2003)。︒。以下為美國腦性⿇麻痺 協會(A.A.C.P.)於 1950 年,從 5 個⽅方⾯面進⾏行⾮非常精緻的分類為例,也是⽬目前世 界上最全⾯面、︑、最系統的分類⽅方法,因⽽而被世界各國廣泛採⽤用。︒。

(⼀一)⽣生理學分類

1. 痙攣型腦性⿇麻痺:主要病變在⼤大腦運動⽪皮質(cerebral cortex)的錐體 系,是最常⾒見的腦性⿇麻痺類型,特徵是肌⾁肉過度收縮或太緊,常由過 度敏感的「牽張反射」(stretch reflexes)所引起(曾進興,1999)。︒。

2. ⼿手⾜足徐動型腦性⿇麻痺:主要病變在錐體外系,主要特徵為不隨意運動

(曾進興,1999)。︒。隨著年齡增⾧長肌緊張逐漸增強,精神緊張或有意識 動作時,不隨意動作運動增多,但安靜時,不隨意運動減少,⼊入睡後 消失,其中⼜又可細分為:緊張型腦性⿇麻痺、︑、⾮非緊張型腦性⿇麻痺、︑、張⼒力 障礙型腦性⿇麻痺,⼜又稱異常緊張型腦性⿇麻痺(盧慶春,2003)。︒。

3. 強直型腦性⿇麻痺:⼜又稱剛強型,主要病變在錐體外系損傷。︒。最⼤大特點 是肌緊張增強,被動運動時有抵抗,肢體伸展、︑、屈曲兩⽅方向都有相同 的抵抗,緩慢運動時,抵抗最⼤大,腱反射不亢進(盧慶春,2003)。︒。

4. 共濟失調型腦性⿇麻痺:主要在⼩小腦損傷引起,步態蹣跚、︑、運動感覺薄 弱,肌⾁肉常是張⼒力不⾜足或是處於弛緩狀態,對知覺深度、︑、平衡感、︑、肌

⾁肉在空間的位置及運動⽅方向、︑、幅度與正確性上有缺陷(曾進興,1999)。︒。

(35)

5. 震顫型腦性⿇麻痺:主要病變在錐體外系及⼩小腦損傷引起,以不隨意地 往復運動,常被稱為發抖(曾進興,1999)。︒。「不隨意型」的顫抖發⽣生於 靜⽌止時,在隨意運動時則消失(Darley et al., 1975)。︒。

6. 肌張⼒力低下型腦性⿇麻痺(⼜又稱弛緩型):較為少⾒見,主要表現為缺乏抗 重⼒力伸展的能⼒力,⾃自主運動功能低下,抬頭、︑、坐位都很困難,多為痙 攣型或⼿手⾜足徐動型腦性⿇麻痺的早期表現(盧慶春,2003)。︒。

7. 混合型腦性⿇麻痺:同時具有兩種類型以上腦性⿇麻痺的特點。︒。最多⾒見於 痙攣型與⼿手⾜足徐動型的混合型腦性⿇麻痺(盧慶春,2003)。︒。

8. 分類不明型腦性⿇麻痺:不符合以上各種腦性⿇麻痺特點,但臨床上並不 多⾒見(盧慶春,2003)。︒。

(⼆二)癱瘓部位分類

單癱、︑、兩下肢癱、︑、三肢癱、︑、四肢癱、︑、偏癱是指⼀一側上、︑、下肢的癱瘓;雙癱 是指兩下肢重於兩上肢的四肢型癱瘓,多為痙攣型腦性⿇麻痺;兩側雙癱是指兩 側上肢重逾兩側下肢的⼀一種四肢型癱瘓,多為⼿手⾜足徐動型腦性⿇麻痺(盧慶春,

2003)。︒。

(三)病因分類

出⽣生前多是遺傳病及宮內的問題,⽽而在周產期則是缺氧症、︑、損傷與出⾎血為 主,出⽣生後以損傷、︑、感染、︑、中毒、︑、⾎血管意外、︑、缺氧症與發育缺陷為病因(盧慶 春,2003)。︒。

(四)輔助分類包括

智⼒力評價、︑、⾝身體狀態(體格發育、︑、發育⽔水平、︑、育齡)、︑、痙攣發作、︑、姿勢⾏行

(36)

為、︑、⼿手眼協調(⽀支配眼、︑、眼運動、︑、眼位、︑、凝視、︑、聚合、︑、抓握⽅方法、︑、抓、︑、操作法、︑、

⽀支配⼿手)、︑、視覺狀態(感覺:弱視、︑、視野缺損,運動:同向偏斜、︑、注視缺陷、︑、

痙攣、︑、斜視、︑、內斜視、︑、外斜視、︑、上斜視、︑、下斜視、︑、眼球震顫、︑、假性⿇麻痺)、︑、聽 覺狀態(⾳音調、︑、分⾙貝障礙)與語⾔言障礙等(盧慶春,2003)。︒。

(五)神經解剖分類

以功能⽅方⾯面分為⼀一⾄至四級,分別為⾏行動不受限制、︑、⾏行動輕度或中度受限制、︑、

⾏行動中度到重度受限及⾏行動完全受限。︒。⽽而治療⽅方⾯面分為⼀一⾄至四級,分別為不需 要治療、︑、需要輕微的矯形器治療、︑、需要矯形器,需要進⾏行治療及必要的服務到 需要⾧長期住院治療(盧慶春,2003)。︒。

(37)

四、︑、 腦性⿇麻痺的復健⽅方式及成效

廖華芳等⼈人(1997)指出在復健醫療⽅方⾯面,共有398位(95%)腦性⿇麻痺兒童 曾經接受復健醫療,其種以復健⾨門診為最多數,計314位(81%),其次為物理治 療,共282位(66%),再其次為職能治療,共146位(37%),語⾔言治療131位(34%),

裝具輔具100位(26%)。︒。

以下針對職能治療、︑、物理治療與其他復健⽅方式的類型整理如下:

(⼀一)職能治療

李棟洲(2017)職能治療師針對腦性⿇麻痺兒童會作的治療項⽬目包括:頭 部、︑、軀幹以及肩膀姿勢的⾃自我控制、︑、基本⼿手功能的訓練、︑、⾃自我照顧能⼒力訓練、︑、

溝通與進⾷食技巧訓練知覺功能的訓練、︑、感覺統合的訓練、︑、輔具與環境改造。︒。

(⼆二)物理治療

張欣如、︑、廖華芳(2007)提出物理治療對痙攣型的復健⽅方式包含:誘發 術、︑、傳統治療、︑、⽣生物回饋法、︑、電刺激或儀器、︑、輔具等。︒。以下分別陳述其成效:

1. 誘發及抑制是玻巴斯治療:⼜又稱為神經發展治療(Neurodevelopmental

treatment, 簡稱 NDT)。︒。主要治療⽬目標是抑制不正常反射活動,並進⽽而 誘發正常的動作發展,但在停⽌止介⼊入後,會退步到原本的基點上,因 此,⽬目前對於玻巴斯治療的成效仍有爭議(張欣如、︑、廖華芳,2007)。︒。

2. 以家庭為中⼼心之功能性訓練:張欣如、︑、廖華芳(2007)讓專⼀一的⽬目標 能夠增加個案及家⾧長療癒的動機,使個案從原本的被動接受治療,變 成主動的問題解決者,家屬和照顧者的參與不可或缺,Ahl 和 Ketelaar 為⾸首的兩群⼈人,分別在 2005 年和 2001 年針對功能性訓練做研究,結

(38)

果顯⽰示功能性訓練對腦性⿇麻痺兒童之功能性的能⼒力較有療效。︒。

3. 牽拉和擺位:作⽤用機制是由於肌梭外纖維的⾧長時間牽拉,進⽽而降低肌 梭內纖維的活動程度,但機制仍未有⾜足夠證據⽀支持(張欣如、︑、廖華芳,

2007)。︒。

4. 肌⼒力訓練:張欣如、︑、廖華芳(2007)對於傳統的單⼀一關節肌⼒力訓練能 否增進功能性活動還有存疑,但近年來,功能性肌⼒力訓練都顯⽰示可有 效促進痙攣型雙邊腦性⿇麻痺之肌⼒力與功能性活動,研究也證實肌⼒力訓 練不會惡化痙攣程度。︒。

5. ⽣生物回饋法:Dursun 等⼈人在 2004 年以控制組進⾏行 2.5 ⼩小時的傳統物理 治療,實驗組進⾏行 30 分鐘⽣生物回饋訓練再加上物理治療直到 2 ⼩小時,

結果發現兩組都能夠增加⾏行⾛走速度、︑、步頻和步⾧長,但⽣生物回饋在痙攣 程度和關節⾓角度更優於傳統物理治療(張欣如、︑、廖華芳,2007)。︒。

6. 電刺激:張欣如、︑、廖華芳(2007)指出在步速、︑、步頻與步⾧長皆無明顯 改變,⽽而電刺激時⾏行⾛走之衝⼒力會明顯增加,⾧長短期療效尚有待進⼀一步 研究,電刺激對痙攣之效果也不⼗十分清楚。︒。

(三)其他的復健⽅方式

周柏宏、︑、洪偉欽、︑、成和正、︑、王崇懋(2008)研究發現⾺馬術模擬訓練對痙 攣型腦性⿇麻痺者粗動作功能有顯著效果。︒。⽽而洪偉欽(2011)將⾺馬術模擬機與 球池遊戲訓練作為活動的介⼊入,進⾏行⼋八週的運動訓練,對於痙攣型腦性⿇麻痺 者在參與及增加活動⽅方⾯面,有積極⽽而正⾯面的效果,在粗⼤大動作功能評估量表 (GMFM)皆有顯著效果。︒。但⾺馬術模擬機組與球池組的腦性⿇麻痺類型分配不均,

(39)

⽽而腦性⿇麻痺的差異性較⼤大,因此,可作為未來討論的⽅方向。︒。於⾺馬術治療⽅方⾯面,

陳⽂文喜(2015)發現痙攣型腦性⿇麻痺的兒童在⾺馬術治療的參與動機最⾼高,⾺馬 術治療成效滿意度也最⾼高。︒。但在取樣的腦性⿇麻痺患者中,其年齡層包含3歲 以下⾄至21歲以上,以兒童⼀一詞作為題⽬目的研究對象,較不恰當。︒。張⽟玉麟、︑、⿈黃 于芳、︑、王挽華(2002)發現⾺馬術治療的預期效果包含⽣生理⽅方⾯面及⼼心理與社會 功能⽅方⾯面皆有效益。︒。汪⼦子瑄(2011)研究發現⾺馬術治療對學齡前腦性⿇麻痺兒 童在⽣生活⾃自理上有明顯進步。︒。劉⾦金枝、︑、劉蔚萍、︑、莊璧菁等(2012)研究發現 家⾧長對⾺馬術治療團隊的服務成效有很⾼高的滿意度。︒。但研究者並未提及此研究 與上述⽂文獻的發現有何不同之處。︒。

除了⾺馬術模擬機及⾺馬術治療之外,鄭⽵竹君、︑、陳⼜又禎、︑、林毓晨、︑、吳柱⿓龍(2015)

藉由漸進式的⽔水中運動治療,以個別化的⽅方式設計課程,讓個案不僅在⽔水中 技能的提升,在⾃自信⼼心及對於游泳的興趣及運動的熱誠⼤大幅提升,也證實⽔水 中運動對於特殊族群是個⾮非常好的治療及運動模式。︒。本篇研究僅以研究者的

⾓角度描述個案在介⼊入後的學習歷程分享,若能增加對個案的深⼊入訪談內容,

更能瞭解此研究對個案本⾝身的影響。︒。

謝協君(2014)提出虛擬實境動作復健機(簡稱復健機)操作之互動遊

戲對腦性⿇麻痺兒童慣⽤用⼿手之動作訓練具有效果,且能誘發上肢動作發展。︒。但,

⽂文中發現受試者除了上肢功能有障礙之外,⼤大部分在下肢功能也有障礙,亦 有部分在坐姿維持上有困難,在軀幹控制能⼒力尚未建構穩定之前,訓練上肢 功能的動作能⼒力,是否影響成效及⾝身體使⽤用的⽅方式,其原因及⽬目的還需進⼀一 步解釋。︒。劉⽂文瑜、︑、蔡意茹、︑、⿈黃美涓、︑、林燕慧、︑、許智欽、︑、達恆裕(2009)指出

(40)

Wii Fit 電⼦子遊戲配合物理治療師個別化設計,可能可以做為提升腦性⿇麻痺 兒童的部份前置性姿勢調整之訓練輔助⼯工具。︒。此研究的前後測內容為「伸⼿手 向前取球的前貴性姿勢調整實驗量測」,與實際訓練:靜態站⽴立、︑、側彎、︑、⼸弓 箭步、︑、單腳站、︑、呼拉圈等動作訓練⽬目的不符,結果的準確性有待進⼀一步確認。︒。

陳⾔言劼、︑、鄭溫暖、︑、廖盈姿(2013)於研究中發現,地板滾球介⼊入對腦性

⿇麻痺者主觀感受之休閒效益有所提升,尤其是社交效益與⾃自我表現效益最為 明顯,且家⾧長對課程內容、︑、教學品質及其相關效益皆給予滿意之回饋,⼗十週 的介⼊入課程,對⾝身、︑、⼼心、︑、社交及運動能⼒力上均具成效,因此地板滾球是⼀一項 適合腦性⿇麻痺者之休閒運動。︒。研究的期程為每週 1 次,每次 3 ⼩小時,腦性⿇麻 痺者的專注⼒力及消耗體⼒力的程度較⼀一般⼈人差,設計每週⼀一次⾧長時間的課程⽬目 的及原因,若能在⽂文中更進⼀一步解釋,可以清楚整體課程的時間規劃與設計 思維。︒。

跑步機訓練與懸吊代之運⽤用,合併跑步機與⽀支撐體重懸吊系統,劉娟妃、︑、

成戎珠(2004)運⽤用於各類神經疾患之步⾏行訓練,初步的研究結果顯⽰示此⽅方 法具有不錯的療效,它強調功能性對動作學習重要性,主要以動作學習

(motor learning)理論於臨床神經科病患的動作復原治療,藉由機器傳動⽽而 提供⼀一個動態環境,不僅可以達到重複練習的⽬目的,更因為有交替的動作可 提供不同的本體感覺刺激。︒。

在沒有正確的⾝身體使⽤用觀念,重複的練習可能會產⽣生新的代償作⽤用,卸 下機器給予的⽀支持,需要再學習與地⼼心引⼒力之間的關係。︒。

(41)

四、︑、藥物及⼿手術治療

張欣如、︑、廖華芳(2007)提出⼝口服藥物、︑、脊髓腔內注射肌⾁肉鬆弛劑、︑、選擇 性脊椎背根切除術、︑、⾁肉毒桿菌注射、︑、⾻骨科⼿手術等。︒。以下分別陳述其成效:

(⼀一)⼝口服藥物

常⽤用「重氮異胺」(Diazepam)被認為是⼀一種便宜且有效的藥物,適⽤用於 全⾝身性或廣泛性的肌⾁肉痙攣(Tilton, 2004),最⼤大限制在於這些抗痙攣藥物的 作⽤用,都會造成不可抗拒的鎮靜作⽤用,且持續效果的時間短(Mooney JF, Koman

LA, Smith BP, 2003)。︒。

(⼆二)脊髓腔內注射肌⾁肉鬆弛劑(Intrathecal Baclofen, 簡稱 ITB)

適⽤用於全⾝身張⼒力⾼高,無法以⼝口服藥物或其他保守治療⽅方式成功改善者(徐 中盈,2013)。︒。ITB 配合物理治療都能夠有效的解決痙攣的問題,但年紀⼤大於 18 歲或是兒童功能障礙評估量表(Pediatric Evaluation of Disability Inventory, 簡稱 PEDI)移動能⼒力原始分數低於 15 分的個案,在功能上就沒有顯著進步(張 欣如、︑、廖華芳,2007)。︒。

(三)選擇性脊椎背根切除術

因為神經根的切除,⼿手術之後常會出現髖關節發育不良、︑、脊柱變形、︑、感覺 異常等,且約莫 5 到 10 年,痙攣⼜又會慢慢回復(Miller, 2005)。︒。陳嘉玲、︑、⿈黃美 涓、︑、洪維憲、︑、陳協慶、︑、鄧復旦、︑、雷⼤大雅(1998)發現利⽤用連續性⾜足底壓步態分 析儀(computer dynography, CDG)評估受試者步⾏行時⾜足底作⽤用⼒力變化的情形,

在選擇性被神經根切斷術後,時間與空間特性有關的步態數上,如速度、︑、步頻、︑、

單腳及雙腳⽀支撐期時間等沒有明顯改善,但由於促使⾜足底壓重新分布,使得與

(42)

⾜足底負荷有關的參數上有明顯的進步。︒。

(四)⾁肉毒桿菌注射

其作⽤用機制是阻斷神經傳導物質穿過突觸,使得突觸無法釋放傳導物,肌

⾁肉失去神經控制,慢慢地神經會有分⽀支的產⽣生,再重新⽀支配此處的肌⾁肉,痙攣 便會再次出現(張欣如、︑、廖華芳,2007)。︒。曾怡真、︑、蘇瑞雲、︑、林裕晴(2008)

研究發現結合 A 型⾁肉毒桿菌毒素注射與改良式侷限誘發動作治療於九歲三個

⽉月的痙攣型半側偏癱腦性⿇麻痺兒童,可提升痙攣型半側偏癱腦性⿇麻痺兒童的上 肢動作功能。︒。

(五)⾻骨科⼿手術

⼿手術⽬目標是讓收縮時序發⽣生功能障礙的肌⾁肉變弱,進⽽而減少發⽣生痙攣的可 能及痙攣,最常需要接受⼿手術的肌⾁肉為跨兩關節的肌⾁肉(徐中盈,2013)。︒。Saraph 等⼈人於 2002 年發現⾻骨科⼿手術後,經由物理治療,發現個案在步速和步⾧長上都 有顯著進步。︒。也能有效增加髖、︑、膝、︑、踝關節的主動動作,以及增加其肌⾁肉的柔 軟度(張欣如、︑、廖華芳,2007)。︒。

(43)

五、︑、⼩小結

各領域依照各⾃自的專業不斷更新對腦性⿇麻痺的復健⽅方式,也因為腦性⿇麻痺的 差異性極⼤大,若以群體為單位進⾏行復健課程,有其困難性存在,雖然投⼊入個別化 的課程設計,相較於團體來說,有較好的品質,但因⼈人⼒力資源的不⾜足,無法給予 全⾯面性的⽀支援。︒。

本研究的個案在醫療體系的復健,曾投⼊入職能治療及物理治療的復健,⽽而職 能治療較無顯著的成效,在家⾧長與醫⽣生的討論後,停⽌止該課程的進⾏行。︒。物理治療

⽅方⾯面,曾有牽拉與擺位、︑、肌⼒力訓練、︑、及電療等療程,不過家⾧長認為其模式較為常 態,無法做適應的調整,⽽而醫療的模式較難給予⼀一套在家可以練習的動作。︒。隨著 年齡的成⾧長,醫療⼈人員的不⾜足與投⼊入關照的程度逐漸減少,且復健次數從 2 次調 整為 1 次,其效果較不明顯,因⽽而停⽌止所有醫療體系的復健課程。︒。

(44)

第⼆二節 早期療育與青春期的復健趨勢

⼈人類發展的各階段中,⽣生理發育的速度不盡相同,其中有兩個時期處於增⾧長 速度的⾼高峰期(peak period),其⼀一為出⽣生後的第⼀一年,另⼀一則為青少年期(劉

⾦金花,1999)。︒。此階段無論在⽣生理、︑、情緒、︑、認知、︑、社會發展,亦或是⾏行為表現上,

都會有很⼤大的轉變。︒。不同階段在投⼊入復健的觀念及效果為何?以下分為三個部分 作為探討⽅方向:早期療育的趨勢、︑、青春期後的復健情形、︑、青春期持續投⼊入復健的 重要性。︒。

⼀一、︑、早期療育的趨勢

本研究個案處在青春期的成⾧長階段,但許多⽂文獻皆提及早期療育的重要性,

如:蔡佳良、︑、侯宏志(2003)整理國外的研究發現,外國研究的重點⼤大多針對孩 童或青少年,因為無論是先天或後天造成⾝身體機能的損傷,如能在早期就獲得適 當的復健治療,就越能有效的改善肌⾁肉⾻骨骼的發育,在動作表現上也能更完美。︒。

廖華芳等⼈人(1997)調查顯⽰示,年齡在3歲以下者有87%接受復健醫療,9⾄至12歲 則只有33%接受復健醫療。︒。早期療育的概念在臺灣執⾏行普及的原因,廖華芳等⼈人

(1997)指出年齡愈低則接受復健醫療的⽐比率愈⾼高,可能原因是台灣社會家⾧長已 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概念,⽽而護理⼈人員也認為年齡愈⼩小,治療效果愈好。︒。

(45)

⼆二、︑、青春期後的復健情形

研究發現,進⼊入學齡階段的兒童,從事治療的次數逐漸減少,也相對產⽣生出

⼀一些問題,如:鄭曉倩、︑、⿈黃維彬、︑、劉⽂文瑜(2011)學齡腦性⿇麻痺兒童進⼊入國⼩小就 學後,因學校課業壓⼒力增加,減少物理治療訓練頻率與時間,常有家⾧長抱怨兒童 進⼊入國⼩小階段後,其動作功能表現變差,活動量減少,甚⾄至常有肥胖的情形出現。︒。

可能產⽣生上述結果的原因,廖華芳等⼈人(1997)指出以佔多數之痙攣型的腦性⿇麻 痺兒童⽽而⾔言,其動作發展到 5-7 歲時會趨向⽔水平的狀況,50%~75%腦性⿇麻痺兒童 已擁有獨⽴立⾏行⾛走能⼒力,且達學齡階段,需要到學校上課,因此沒有時間再到醫院 接受治療,所以 6 歲之後接受治療的頻率就⽐比較少⼀一些。︒。

三、︑、青春期持續投⼊入復健的重要性

但,成⾧長發育過程中,青春期的⾝身體組成表現有較⼤大的轉變(李淑貞、︑、郭俐 纓、︑、蔡美⽂文,2012)。︒。陳靜怡、︑、林靜君、︑、康峻宏(2013)腦性⿇麻痺是⼀一種終⽣生的 疾病,患者⾧長⼤大之後雖然較不需要積極的團隊復健治療,但是給予定期的維持性 復健應仍然有其價值。︒。因此,進⼊入青春期應繼續投⼊入復健,早期療育強調⾝身體的 可塑性,青春期介⼊入可以藉由個體逐漸成熟的思維與動作,以主動的⽅方式給予課 程訓練,重新教育⾝身體是使⽤用的概念。︒。

(46)

四、︑、⼩小結

進⼊入學齡階段的復健次數減少,是因為學業的關係,亦或是醫療⼈人員的不⾜足,

若沒有健康的⾝身體,如何⽀支持個體從事任何任務,進⽽而達成⽬目標?早期療育實⾏行 的成效有其重要性,若能在青春期階段再投⼊入⼀一些⾝身體再教育的課程,協助個體 在⽣生理成⾧長階段,提升對⾝身體的認知層⾯面,相信對未來的⾝身體使⽤用上會有更多的 幫助。︒。

本研究的個案在醫療體系的復健次數,由早期療育階段的每週 2 次,隨著年 齡的成⾧長漸漸調整成1次,⽽而醫療⼈人員從⼀一對⼀一的課程,逐漸變成⼀一對⼆二的狀態,

對個案的關注⼒力上變得沒有那麼密切,其復健成效也漸漸降低,且個案在幼兒及 兒童時期,對復健的動機較無主動性,也沒有想要改善⾝身體狀態的想法,⽽而醫療 體系的復健為被動性治療居多,因此個案對於復健的動作處於較無意識性的跟隨,

這顯⽰示個案在早療時期與早療之後復健情形,醫療體系的介⼊入有明顯的落差。︒。

(47)

第三節 ⾝身⼼心動作教育在各領域應⽤用之探討

本章節以⾝身⼼心動教育的發展及理論基礎、︑、⾝身⼼心動作教育應⽤用於疼痛療癒及特 殊教育上的研究為主題,收集並整理⽂文獻再依序說明。︒。

ㄧ、︑、⾝身⼼心動作教育的發展與理論

⾝身⼼心學(Somatics)研究領域,在因⼈人⽽而異的體驗探索下,已發展出許多不 同的系統⽅方法,通稱為⾝身⼼心技巧(somatic approach or somatic technique)。︒。⽽而「⾝身

⼼心教育」以⾝身⼼心學為基礎,以⾝身⼼心技巧為⼿手段,是⼀一個強調回到⾝身體為原點,藉 由⼈人體動作或⼿手觸技巧等各種活動設計,來體悟⾝身體⼼心靈及開發⾝身⼼心覺察的教育 過程(劉美珠,2010)。︒。從⾃自我⾝身體為起始點出發,透過⼀一系列⾝身⼼心教育活動,

來開發⾝身體覺察的能⼒力與認識⾃自我⾝身體的結構、︑、功能及體察⾝身體當下的經驗,並 重新教育⾝身體與重新學習對⾝身體的尊重和傾聽(劉美珠,2003) 。︒。

⾝身⼼心動作教育的理論基礎,歸納其論述如下:

(一) 主張身心合一

(二) 提出身體是一個活生生的有機動作體

(三) 以第一人稱來觀察人體現象,強調內在的自我覺察,開發身心覺 察能力。

(四) 重視過程導向,而非目標導向。

(五) 強調「體知」的學習而非僅是「認知」的學習。

(六) 提出「學習」即是一連串覺察、選擇與改變的過程。

(七) 重視接觸與習慣動作的重塑,並強調其對於「身體再教育」的重 要性。

(八) 學習尊重與體會身體智慧。

(九) 除了自我內在的探索外,更要求致力於自我與外在環境之人、事 、物的和諧相處。

(引自劉美珠,2013:109)

(48)

⼆二、︑、⾝身⼼心動作教育運⽤用在疼痛療癒上的研究

透過⾝身⼼心動作的⾃自我練習來放鬆肌⾁肉及降低疼痛的指數,以肢體的動作與呼 吸的配合,加上專注的意念,由內⽽而外的體會與感覺⾝身體的狀態,參與者必須負 起⾃自我療癒的責任,並學習接受與⾯面對⾃自⼰己⾝身體的情形(劉美珠,2013)。︒。本段 落收集的⽂文獻以⾮非⾝身體使⽤用錯誤⽽而因其他原因產⽣生疼痛的情形,皆為個案研究的 形式進⾏行,透過訪談、︑、教學⽇日誌的繕寫及個案⼼心得的撰寫等質性的⽅方式分析內容,

研究顯⽰示⾝身⼼心動作教育能緩解疼痛、︑、增加覺察能⼒力,並達到舒緩放鬆的效果。︒。

⽑毛奕棻(2010)以⾝身⼼心技法應⽤用於乳房及淋巴腺切除的乳癌患者的術後復健,

研究結果顯⽰示,⾝身⼼心技法復健課程練習能有效改善乳癌患者術後⽣生理、︑、⼼心理的狀 態,開發乳癌患者⾃自我覺察的能⼒力。︒。與上述研究相同使⽤用⾝身⼼心動作教育與結構放 鬆練習(so-tai 技巧),賴佩鈴(2012)運⽤用在⼀一位罹癌⼆二⼗十年的乳癌末期病患 疼痛的舒緩,研究結果顯⽰示,⾝身⼼心動作教育能有效舒緩乳癌末期疼痛、︑、改善睡眠 品質、︑、增進覺察能⼒力,並使個案學會⾃自我放鬆舒緩疼痛。︒。由此可知,雖然在課程 設計上有不同之處,如:前者配合意向法練習與肌膜練習,後者使⽤用⾃自然動作覺 察練習,但⾝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乳癌患者在舒緩及術後復健皆有其成效。︒。

王麗惠(2013)將⾝身⼼心動作教育運⽤用於舒緩僵直性脊椎炎疼痛與睡眠品質之 改善,以⼀一位38歲男性病患為個案,實施為期10週,每週3次,每次80分鐘,共 30次。︒。⽽而不同於課程頻率的安排,拉⾧長課程週次,縮短課程頻率,張嘉家(2017)

以⾝身⼼心動作教育課程來改善單側偏癱者的⾝身體使⽤用,以⼀一名七年前因腦動脈瘤致 單側偏癱、︑、攣縮的五⼗十四歲⼥女性為研究對象,設計為期12週,每週2次,每次90 分鐘,共計24堂。︒。其結果顯⽰示,⾝身⼼心動作教育能有效舒緩僵直性脊椎炎疼痛、︑、改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衷誠合作 互相信任

衷誠合作 衷誠合作 衷誠合作 衷誠合作 互相信任 互相信任 互相信任 互相信任 保護幼弱 保護幼弱 保護幼弱 保護幼弱 造福兒童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 (TEACCH).

Biases in Pricing Continuously Monitored Options with Monte Carlo (continued).. • If all of the sampled prices are below the barrier, this sample path pays max(S(t n ) −

This thesis studies how to improve the alignment accuracy between LD and ball le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upling efficiency of a TOSA device.. We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