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藝術概論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藝術概論"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藝術概論 課程講義 授課教師:吳宇棠

應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並不得非法影印

人類視覺藝術的發展史,並非一部技巧的進步史,而一部人類對於圖像觀念與 相關活動背後的需求和觀念,不斷變化重整的結果。

古文明階段:

史前:祈使 兩河:威嚇 埃及:存證 古中國:教化訓誡

△ 埃

一為來生做準備的生活觀、宗教觀

一製作圖像的目的在於保留對現世生活的完整記憶

-為求清晰明確,埃及藝術並不刻畫視覺實際觀察的景象,而是呈現他們所「知 道」的生活樣貌。

△ 兩河文

一保護生命財產的神祇─神與祈神者

-統治者的威權形象─權力及其象徵

△ 古中國

一無明確神格的宗敦觀,對神的理解是抽象的(如「天」)或人格化的(如人死 後成神)。

-器物藝術的功能在於:頌德、約諾、祭祀 一較其他古文明強烈的自然崇拜傾向

一商器宗教性格濃厚,周器偏禮教用途,戰國時期傾向裝飾風格,絹帛繪畫已

現中國特有的飄逸線條。

△ 愛琴海文明 3000-1000B.C.

一且前仍不確定其發展脈絡,各小島的發展也不盡相同,主要考古發現多屬葬

文化;其中以克里特島文明最具代表性,並深刻影響日後的希臘文明。

△ 希臘文明

一約1100B.C 抵達希臘其中兩大集團:Dorian 大多住在半島上,Ionian 則集中

(2)

小島及中亞細亞沿岸。有共同語言、信仰、節日;但為獨立小邦國,不同政 治形式,彼此競爭。

一語言系統精密,能做高層次的抽象觀念思考,崇尚人體美;四 年一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受各邦高度尊崇。

一:古樸期1000-600B.C. 簡單、生澀,受克里特與埃及文明影響

二:古典期600-400B.C.

-熱中於探討「活的狀態」

一重視肉眼觀察與觀察角度

-重視人體結構和均衡構圖(和諧、優雅)

一學會掌握動態,並致力於「感情如何影響動作中的人體」之探討 一美的法則與法則限度內的自由(“idea”;理想化的美)

三:希臘化時期(Helenestic,323-31B.C.)

一偏好戲劇性張力,強烈、激情

一完全解除藝術與法力、宗教間的舊有關係 一藝術收藏風氣盛,人體是最重要的作品題材

△ 羅馬藝術 (1-4 世紀 AD) 一植基於希臘化國度的基礎

-極度重視肖像,要求逼真寫實,與傳統宗教觀有關

一公共工程(建築)技術優秀,如地下水道、公共澡堂皆為後世效法,Mosaïque 藝術發達

一藝術作品以宣揚皇帝凱歌為主,喜歡於背景加入細節裝飾,不若希臘作品只

現人物

△ 秦藝術:

一天下工匠集於咸陽,作品造型嚴謹,工藝難度高

-宣揚帝王威範意味濃厚(兵馬俑)

△ 漢藝術

一重厚葬為歷代之最,地下墓穴保存者極多;但各地之工藝仍維持戰園小邦國

分隔狀態。

(3)

一基本上大型立體雕塑已無法掌握,以中小型陶藝為主,朝廷之青銅器仍有可 觀。

一漢文化由不同元素形成,產生許多不同風格和興趣,宮廷中特設「黃門省」,

招納包括畫工、儒者、占星家、雜技師等。

一秦漢之藝術內容多來自幻想神話傳說,許多古典文獻如淮南子、山海經等,對 漢代藝術中許多神怪主題之解釋,提供了重要資料。

△ 東漢:士族階級興起,黃門下專業人員失去重要性,甚或由士族佔去缺額,

知識階級和文盲技工間距離再度擴大。

△ 六朝

一佛教正式傳入中國,六朝時成為普遍信仰,戰亂中許多知識分子沈醉於音樂、

書法、清談、道家思想之中。

一藝術開始摒除道德考量,出現以美的價值為依據之評論,五世紀末謝赫《古畫 品錄》首度提出藝術評論的觀點,世稱「謝赫六法」:氣韻生動、骨法用筆、

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摹移寫。

一從六朝起,藝術家名字開始見諸史料,如東漢毛延壽、東晉顧愷之、張僧繇 一山水畫開始興起(避世),整體藝術特色為自由、解放

一佛教藝術先後傳入兩大風格:

犍陀羅風格:受希臘化風格影響,衣著皺褶厚重,人物削瘦苦行 笈多風格:圓滿渾厚,衣著薄而較不明顯

△ 唐藝術 :

一貴族藝術(畫院前身),人物畫大興,山水畫亦重

一宮廷系統:閻立德、立本兄弟,李思訓、昭道父子,張萱,周昉 民間風格:吳道子

文人風格:王維

△ 中古歐洲 (5-13 世紀)

--311AD 君士坦丁於羅馬帝國內建立教會後,面臨兩個問題:

A、禮拜的場所: Basilicas

B、禮拜堂的裝飾:1.要略除所有可能使注意力脫離宗教之神聖目的之外的視 覺效果;2.遵循教會含規範;3.明白性(雕像絕對禁止)

一黑暗時期(500-1000AD):不斷遷徙、征戰、騷亂,數百年間沒有一種清楚 一致的風格脫穎而出

一西歐Goths、Vandals、Saxons、Danish、Vikings 各族亦試著將其傳統藝術風

(4)

格融入基督教藝術中,尤以 Celtics 及 Anglo-Saxons 為最

一西羅馬帝國並未完全拋棄希、羅典範,仍有意識地學習拜占廷帝國的傳統形式

△ 1066 年登陸英格蘭的諾曼第人開始發晨新的教堂建築風格,稱為

Romanesque,盛行一百多年,特色為教堂本體採十字造型,內部屋項為圓 拱,並以梁柱支撐,教堂內部開始出現浮離

△ 十二世紀末,法北開始改良 Romanesque,發展出哥德式教堂(Gothic)風格 1.支撐屋頂的圓拱改良為尖拱,可讓教堂內部更為高聳,並讓重量集中於樑柱 2.教堂外部設計飛扶壁,解決教堂支撐的力學問題

3.牆壁不再負擔支撐屋項重量的責任,改以彩繪玻璃窗為裝飾 4.雕刻裝飾益形發達

△ 文藝復興前期 (I400-1550)

1.城鎮商業中心興起,非宗教建築崛起,人的存在價值被重視 2.畫家喬扥(Giotto)重新掌握視覺觀察

3.意大利人希望恢復古代榮光,並因而開始積極研究古代典籍

4.Medicis 家族大力支持文藝活動,並以佛羅倫斯為起點,篷勃的發展 一建築:布倫內列其(Brunelleschi)的創新

一透視學法則的研究與傳授

一波蒂切利(Botticelli)開始描繪古典神話古代典籍、神話成為有教養人士的流 行話題

△ 16 世紀初 -文藝復興高峰期,天才輩出,「全人」教育的具體實現,藝術家的 地位揚昇

文藝復興三傑(佛羅倫斯畫派):一達文西一米開朗基羅一拉斐爾 威尼斯畫派:一提香一丁多列特一委洛內茲

△ Mannerism (矯飾主義)

二十世紀發展之用語,用來說明藝術上的某些現象,特指1520~1600 的義大利,

介於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格間,一種根據知性的先入觀念,而非直接仰賴視覺 的創作觀念。

△五代 907-960,北宋 960-1127,南宋 1127-1279

宋朝在敵對勢力包圍下,文化發展相對內向,競爭中求生存的需要,促使宋人 重新用新奇的眼光來研究周遭事物,而發展出對世界的深刻洞察力。在創造力、

(5)

哲學的深刻直覺及精密的技術發展三者平衡完美。

一史無前例接連出現幾位真正具文化修養的皇帝

一拜印刷術之賜,知識普及,平民知識分子大量參政,並得到朝廷尊重

一理學格物致知:一半運用理智觀察,一半運用直覺體會;畫家對視覺世界有

銳的觀察和深刻體會

一儒教復古和崇古運動,讓宋人對古代藝術產生新興趣

△ 北宋 :理想美的意境

觀察入微,特重意境,追求細節的真實與詩意的提倡 客觀的無我之境

△ 南宋 :小品較多

介於有我與無我之問,仍為典雅的畫院體,但文人畫的風氣漸開

△ 元 :主觀的有我之境(社會變化影響審美趣味)

文人畫正式確立;文學趣昧異常突出,重視主觀意興心緒,對筆墨效果極為 強調,講究筆法,書畫合一

△ 明清 :「形似」的觀念進一步被拋棄,繪畫成為一種文人遣遺興怡情的寄託 主觀之意趣壓倒一切,崇古,擬古,摹古;繪畫猶如一種筆法符號的遊戲 明後期,董其昌倡南北分宗(南:文人畫,北:院體、淅派),文人畫成為 繪畫正統。就藝術形式的開創性而言,中國繪晝趨向保守,僅清初遺老畫家 及清末海上畫派,略有別趣,但整體而言,形式化的矯飾風格仍佔上風。

△ 民 :國畫承清末遺風,西畫由徐悲湯、劉海粟等引入西方學院派風格

△ 1949 :大陸為工農兵美學,藝術為人民大眾服務,至 1986 年後才略改 觀;台灣本省籍畫家多半受日本外光派影響,外省籍畫家以國畫較多。美軍 駐台期問引入抽象畫思潮(五月畫會),外省菁英子弟為主。解嚴後,留學 外國者眾,風氣趨活潑自由,省籍風格差異完全消失。

△ 巴洛克風格 (Baroque)十七世紀起源於義大利,流行於義、法 一原意為奇怪、荒誕、異狀不合邏輯之意

一與天主教復興的保守勢力反撲有關

(6)

一光源強烈,華麗璨爛,筆觸自由富流動性;強調對比效果,喜歡不對稱,運 動狀態的呈現;畫面耀眼,以光線捕捉最戲劇性,最關鍵的故事場景

-魯本斯(Rubens),林布蘭(Rembrandt),委拉斯貴茲(Velasquez)

△ 洛可可風格 (Rococo)十八世紀前半葉,發源於法國,原意為彎曲波浪型的 瑣碎半浮雕裝董飾,比巴洛克風格缺乏立體感。典型的宮廷藝術,具頹廢感。

△ 十八世紀後半至十九世紀上半

新古典主義:反洛可可之頹廢輕放,追求嚴謹的造型和風格,繪畫傾向刻意追 求古希臘雕像般的光潔感;大衛(David)、安格爾(Ingres)

浪漫主義(Romanticism):Romantic 原意為奇幻、多變不定、情感奔流之意 反對新古典主羲過分理智、嚴肅、復古的風格;追求創作者個人感受、情緒之直 接呈現:德拉克洛窪(Delacroix)

△ 十九世紀中葉 一:攝影術

二:自然主義(1850 左右):反對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羲追求幻想中的題材,

吹回歸淳撲自然的田園題材(巴比松畫派)

三:寫實主義:庫爾培(Courbet)反對「美化」的美學,主張直接面對描繪現實 世界

四:印象主義(1874)

1.攝影術的刺激 2.牛頓的光學理論 3.日本浮世繪的影響 4.工業革命後的社會氛圍

主張:走出畫室,直接描繪真實光線 分期:印象派:莫內、畢莎羅、希斯萊

新印象派:秀拉、西涅克

後印象派:梵谷、高更、塞尚、雷諾瓦、羅得列克

五:象徵主義(Symbolism)約 1876-主張藝術需有雋永的成份,強調畫面的

學氛圍,藝術要能承載美和善的特質;畫面傾向艱澀而唯美的謎題 六:新藝術(Art Nouveau)1892-一種裝飾風格,主要應用於建築裝飾及 家具設

計上,喜歡利用花木草蟲的造型、線條,配合多種不同材質並用鑲嵌組合

(7)

七:電影:1895 盧米埃兄弟發明,同年在巴黎首映(工人下班的場景)

八:拿比派(Nabism)1890::受梵谷、高更影響的繪晝風格,強調色彩與線條的 效果,畫面進一步趨向扁平化

△ 二十世 :現代主義的多元嘗試

一、 野獸派(Fauvism)1905,以馬蒂斯為首

故棄潤飾和透視學的手法,回歸繪畫的平面性,熱情積極地在造型和色彩 上採取主動、坦率、直接的手法,強調色彩和形式的張力。之後在德、法延伸 發展為表現主羲(Expressionism)

二:立體派(Cubism)1907~1914

畢卡索和布拉克從塞尚的作品中學習到用簡單的要素組合一件物體的意象 一強調物體結構的可分析性

一強調空間的同時性

一發明拼貼(collage)技法

三:未來派1909~1915

第一個藉由「宣言」主動宣佈成立的畫派,歌頌工業文明的機械美、速度感 與運動狀態

四:構成主義一幾何抽象/抒情抽象 1910~

非形象繪畫;將點線面顏色造型都當作如同音符般,足以構成一和諧的畫 面;強調均衡、韻律、和諧與冥思

五:達達主義(Dadaism)1916~1923 反戰促成反對所有既成美學的風格,利用 拼貼、隨機、現成物等觀念來顛覆、嘲弄舊美學,也因而開創二十世紀多項 藝術風格的起始點

六:超現實主義(Super-realism)1924~

承達達遺緒,受佛洛伊德學說影響,重視潛意識的作用,發展「自動技法」

七:二十世紀建築之國際風格

1919 包浩斯學院成立於德國威瑪,宣揚合乎生活邏輯,材料、空間、時間、

金錢方面皆經濟的設計,重複使用規格化的元素,大量使用鋼筋混凝土和 機器去建築一個新風格

八: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

起源於1920 年代,勃興於第二次大戰前後,於康丁斯基等人及超現實主義

(8)

之自動技法吸取營養,戰後十餘年間成為歐美主流風格,並因而開始形塑 美國當代藝術的主體性。此時紐約儼然取代巴黎的歷史地位。基本上,屬於 一種態度,而非一特定風貌

一誠摯地作心理上的自我表達,視個人行動為自我救贖

九:二次戰後歐洲

省思的年代,與美國藝術發展成平行狀態

十:當代藝術

集合藝術、新達達1950~60:擴張 collage 的概念,以日常生活元素為材料 或對象,作一種新形態的創作美學

普普藝術:融合新達達及現成物的觀念,直接於日常生活之消費機制取材,進

步擴張藝術的定義與範疇

Minimalism1960~70 Happenings

Environments art Earth art

Concept art Body art

八十年代:「後~」(Post~)的年代,前衛不再的年代 Postmodernism

假借、權充、矯飾、雜種 Neo-expressionism libre Figuration libre

Sur-Avantgarde

Joseph Beuys 與社會雕塑的觀念 裝置藝術(Installations art)的全面勝利?

九十年代:積極消解的無主流年代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十二年國教藝術領域強課程統整,「決戰伸展台國際秀」以表演藝術為主,融入視覺藝術及

第四十六條 外國人受聘僱從事本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六

表演 及視 覺藝

表演藝術:1.認識 世界傳統舞蹈類 型實際學習體驗 原民舞蹈與文化 2.實際體驗舞台 與劇場藝術魅 力。3.透過街頭 藝術、國際藝術 節的介紹,體驗

[r]

比較(可與不同時期、不同藝術家,對同類型/主題創 作的處理進行比較。例:Donatello的《David》)、分

從視覺藝術學習發展出來的相關 技能與能力,可以應用於日常生 活與工作上 (藝術為表現世界的知

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通過視覺藝術評賞、視覺藝 術創作和視覺藝術知識 三個學習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