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内容提要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内容提要"

Copied!
1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内容提要

本书是海淀区五位教师共同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撰写而成。

全书通过八个专题论述并研究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规律,对教 学中难以处理的问题提出了看法和论述。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作者尽 可能地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成理。本书是中学物理 教师改进物理教学的有益读物,也是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有益参考 资料。

(3)

徐惟诚

教育事业的重要,已经日益被愈来愈多的人认识了。

中国要振兴,归根到底要靠我们中国人自己努力奋斗,要靠我们的 全体劳动者创造出数十倍于今日的劳动生产率。这是一个全体国民素质 提高的过程,人们自然要寄希望于教育。

要搞好教育,需要做许多事情,其中最根本的还是要靠人,靠教师,

尤其是担负着国民基础教育任务的中小学教师。

教师的重担,关系着祖国未来的命运,也关系着每一个教育对象未 来的命运。他们所教的学生在未来的社会条件下,究竟怎样做人,怎样 立身处事,能不能用自己的双手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也创造自己的幸 福生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在青少年时代所受到的教育。

我们知道,人,是世上已知物质发展的最高形态。关于人的意识、

观念、智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我们离知道得很清楚还有很大的距离。

社会主义的教育科学需要有一个大发展,这是毫无疑义的。

在教书育人第一线工作的广大中小学教师,对社会主义教育科学的 发展应当有特殊的贡献。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把一辈子的心血都用来为祖 国培养后代,造就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理当成为整个教 育战线的共同财富。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件总结和传播经验的工作过 去做得还很不够。为此,中共北京市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拨出专 款,指定专人组成编委会,编辑出版一套《北京教育丛书》。这个决定 受到广大中小幼教师的欢迎和支持。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已经报来几 百部书稿。又有一批热心而有经验的同志担任编审工作,看来任务是可 以完成的。

我们相信,《北京教育丛书》的编辑出版,对于鼓励广大教师钻研 业务,积累经验,对于传播和交流这些经验,对于推动教育科学研究,

对于提高普通教育的水平,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这套丛书的出版,

也将有助于人们认识教师所作的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

改革和建设的大潮在祖国大地上汹涌澎湃,每天都有许多新问题提 到我们面前来,也把许多新问题提到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面前。这是一个 需要有许多新创造的时代。教育战线上的同志们为祖国的振兴所建立的 功绩,是不会被人们忘记

(4)

第一章

物理课堂教学

第一节物理课堂教学的原则

课堂教学原则,是从长期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根据对教 学过程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教学原则贯彻得好不好,将直接影响 到课堂教学效果。

每门学科教学原则的确定,既要考虑到教学活动的普遍规律,又要 结合学科的特点。我们通过自己的实践,认为最能体现物理教学特点的 有以下六个教学原则,即:以实验为基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思想性原则,启发积极思维的原则和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 的原则。

以实验为基础的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最充分显示物理教学 特点的两大教学原则。正确贯彻这两个原则,可以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科学性原则与思想性原则对正确掌握物理知 识和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都有重要意义。启发积极思维的原则,

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 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而不是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工具。统一要求与因 材施教的原则就是要强调课堂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既不 拔苗助长操之过急,也不随意降低要求迁就落后,而是采用积极有效的 教学方法,使教学大纲里规定的教学任务得以完成。

一、以实验为基础的原则

物理教学必须贯彻以实验为基础的原则,这是根据物理学的特点和 学生的认识规律提出来的。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物理实验能够展现物理现象、探索物理 规律、检验物理理论,因此,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

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也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人们,特 别是青少年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物理概 念和规律一般都比较抽象,有些概念和规律的掌握,还必须在逐步纠正 生活经验中形成的错误认识的过程中才能办到。例如学生总认为力是维 持物体运动速度的条件,物体若不受力便只能静止,力越大速度才能越 大。这一错误认识是掌握牛顿定律的拦路虎。为了纠正这一错误认识,

除举例分析外,尚需配以演示实验,例如可让学生观察气垫导轨上的滑 块在不受拉力的情况下仍可匀速直线运动,即保持恒定的速度,而拉力 只能引起滑块速度的增加。一般说来,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随 时都可以插入必要的演示实验,以便于概念和规律的引出、阐述和印证。

在现代物理教学中,不安排必要的演示实验而又要求学生顺利确切地掌 握理论是不可能的。当然,不必要的演示实验,只能起到分散注意力的

(5)

作用,是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学生分组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主要目的是

通过对理论知识的验证、探索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生活、生产和实验),又可以指导实践。理 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条基本原则。物理教学必须重视理 论联系实际。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认为:第一,必 须用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观点进行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实 际,通过演示、列举学生熟悉而容易理解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总结 出概念或规律。并讲述物理知识在现代化生产、科学技术及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课堂教学绝不能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自始至终跟实 际不挂钩。

第二,应明确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 际的能力。对理论要精通,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在学过某一理论之 后,可介绍与此理论有密切关系的典型事例,通过讲解或讨论,着重弄 清物理知识是怎样应用于实际的。例如初中学生学过焦耳定律 Q=I・R・t 之后,可启发学生思考:在恒定电压(例如 220V)的线路中,怎样制成 电功率大小不同的电热器?在这一情况下,焦耳定律可写成

Q U

R t U

= ・ ,其中 R 为电热器的电功

2 2

率。由于电功率跟阻 R 的大小成 反比,所以,学生很容易理解到:只要适当减小电阻丝的阻值 R,便可制 成较大功率的电热器,反之,加大电阻丝的阻值,电热器的功率则变小。

接着,可让学生观察不同电功率的电炉、电烙铁或白炽灯的电阻丝的长 短和粗细。至于各种电热器中那些跟焦耳定律无直接关系的其它问题,

可暂时不予以仔细追究。另外,在练习题和家庭作业中,也应重视那些 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例如学过光的折射定律之后,可让学生解释为什 么插入水中的筷子或饭勺在水面处好像被折断似的。在高中,学过有固 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之后,可让学生弄清市场上通用的杆秤的结构 和原理,并让学生自制标出准确斤两刻度的杆秤。类似的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指导实践的题目是很多的。重视这些题目、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这 些问题,可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另外,有些题目看起来似乎是纯 理论性的,然而仔细探讨一下,一般也可以跟实际联系起来。例如有这 样一个简单的题目:有一质量为 M 的舰船静止在海面上,当它以速度 v 射出质量为 m 的炮弹时,舰船自身的反冲

速度 多大?利用动量守恒定律求得 =-v V m 。一位重视并习惯于理 Mv

论实际的教师面对这一结果必定进一步从实际方面进行研究,引导学生 联想到:在炮弹质量和射出速度恒定条件下,舰船的质量 M 越大,其反

(6)

冲速度 V 便越小,舰船便越稳定,如果 M 较小,射出时船身便会发生严 重倾斜。不难想到,能够发射大质量和大速度炮弹而又保持自身较大稳 定性的,必定是大质量的舰船。这便是为什么军舰的吨位越大其发射的 火力的威力也越强大的道理。无论物理学的哪一部分,都有许多很好的 习题,既可以把它们搞成跟实际没有联系的纯理论,也可以把它们跟实 际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主要依靠教师对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原则的重视程 度而定。

应该指出:近几年来,中学物理教学有忽视理论联系实际的倾向,

应该引起注意,长此下去,必将产生不良后果。

第三,为了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重视理论知识的 教学。轻视理论就谈不到理论联系实际。过去曾搞过“三机一泵”式的 所谓理论联系实际,由于它否定了理论的重要性,给中学物理教学带来 了灾难性的严重后果。当然,这是由于当时的极左路线所决定的。我们 今天所应记取的经验教训是:一定要真正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否则就 是忽视了物理教学的基本任务。

三、科学性原则

物理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重视科学性原则 极为重要。为此,教学中首先应该使学生了解与中学物理知识有关的事 实、现象,在此基础上理解并掌握基本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了解这些 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治学方法。

在教学中通常说的科学性问题,一般指的是讲授的知识是否是正确 无误的。初、高中由于知识基础不同,有的概念和规律,在初中阶段只 能要求初步了解,到了高中阶段,与之相应的其它知识具备了,就能要 求对这些知识有较深刻的理解。无论是初中阶段的初步了解还是高中阶 段的较深刻的理解,其区别只是深广度不同而已,在知识的科学性要求 上则是相同的,都应该做到正确无误。

有的初中教师,由于对教材钻研不够,讲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之后 对学生说:“凡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物体,必然没有 受到外力的作用。”还举出静止悬吊着的电灯和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 的汽车等例子。这就违反了知识的科学性,把谬误的观点灌输给学生,

遗患不小,我们在教学中应防止出现这类错误。

通过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受到观察、实验、思维等各方面的训练。物理学 科有着自身特有的魅力,教师要善于展现它们,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 热爱。例如高一学生学习力的分解知识,对于向斜上方提拉一个物体,

产生一个水平的分力和一个向上的分力,他们对水平分力比较容易理 解,对于向上的分力则心存疑惑。如果设计这样的实验:把实验小车放 在天平的左盘里,右盘里加砝码使天平平衡。然后给小车施加一个向斜

(7)

上方的拉力,天平立即失去平衡,右盘下降。这样的教学设计,除揭示 了知识的本质,解决学生的疑惑之外,同时又使学生相信科学,从而热 爱科学。

四、思想性原则

物理教学过程总是伴有思想教育的,纯物理知识的传授实际上是不 存在的。这是因为自然界及其发展变化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因此,也 只有用唯物辩证的观点才能正确阐明自然界现象和自然规律。课堂教学 的科学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用辩证唯物的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科学知 识。在传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而且应该渗入以下几个辩证唯物主 义的观点:

(1)物质总是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中;

(2)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从一种运动形态转化为另一种运动形 态;

(3)通过实践,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可逐步深入然而认识的深度是 无止境的;

(4)物理规律总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当然,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要跟物理内容有机结合,不能离开物理知 识大讲哲学原理。

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主要是结合教材进行辩证唯物主 义教育。此外,也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要结合教材介绍我国古代对科 学技术的卓越贡献,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远景,介绍我国新 的科学技术成就,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为祖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志向。但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一 定要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自卑。实事求是才能起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夸大或贬低宣扬的错误做法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强调教学的思想性要注意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根本不注意思想 教育,不研究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明教材,轻易放过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的机会,单纯地传授知识。二是远离教材内容,生硬地形式主 义地进行空洞说教。既不能收到思想教育的良好效果,也不利于科学知 识的传授。

五、启发积极思维的原则

十分明显的事实是:学生只有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即大脑处于积 极思维的状态,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主 要表现在善于启发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那种 不管学生情况如何,不注意启发诱导,只由教师一人一讲到底的教法,

只能抑制学生的思维,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产 生反感,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摒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贯彻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原则,并且

(8)

通过知识的传授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凡是思维敏 捷、缜密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反之,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

各方面的能力也都比较弱。

怎样贯彻启发积极思维的原则呢?

启发积极思维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始终。在课堂教学开始要 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进入新课。讲授新课后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 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等过程,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

抽象、概括、推理、想象等思维过程去获得知识。

作为例子,我们回忆一下“产生感电流的条件”的推理过程。做过 许多印象深刻的演示实验之后,可以得到几个表面上看来关于产生感生 电流的条件的不同说法。这些不同说法,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电磁感应现 象的同一个内在规律。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分析综合得出:能够产生感 生电流的具体情况虽然有许多种,但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闭合电路 所围成的面积里的磁场都在发生变化。至此可引出磁通量的概念,磁通 量是定量地表示穿过一个给定面上磁场强弱的物理量。于是关于产生感 生电流的条件的种种不同说法可统一为: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 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磁通量”和“磁 通量的变化”是抽象的概念,在许多实验的基础上,如果通过教师启发,

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和科学想象而认识到了这条定律。显然,

学生会较好的掌握这部分难度较大的知识。

同样,引导学生用旧知识去推出新知识也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积极 思维。例如讲显微镜、望远镜和分光镜等光学仪器,只要提出几个简单 问题启发学生,一般就能顺利地使他们用前面学过的关于透镜成象的知 识自己推导出这些光学仪器的构造和原理。拿分光镜来说,要观察光谱,

必须介绍它的构造和原理。因为已经学过了透镜成象的知识和棱镜的作 用,所以可依次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1)为了知道光源发出的光里 包含哪几种色光,应该采用什么办法?(学生自然想到让光通过棱镜)

(2)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光谱,应该让光源发出的光平行地射到棱镜的一个 侧面上,就像太阳光那样平行地射向棱镜,屏上便呈现较清晰的光谱。

怎样使点光源或柱形光源的光平行地射到棱镜上呢?(学生也会想到由 一个凸透镜为主要元件的平行光管,管的狭缝位于透镜的焦平面处)(3)

将点光源放在平行光管狭缝附近,光通过平行光管平行地射向棱镜,通 过棱镜后发生色散,各种色光沿着各自的光路传播,每种色光仍是平行 的。这样的色散后的光直接射到屏幕上,能形成清晰的光谱吗?为什么?

(学生会想到除偏折角最小的红光和偏折角最大的紫光最清晰外,其它 色光由于互相重叠而不很清楚)(4)怎样使色散后的不同色光不发生重 叠、形成清楚明亮的光谱呢?(这时可引出棱镜另一侧的望远镜)。教 师可采用边提问、边讨论、边作图的办法,在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内使

(9)

同学通过自己的思考,基本上掌握分光镜的构造和原理。这样,教学的 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过程。如果只由教师来讲分 光镜的构造和原理,不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那么不但他们的思维能力得 不到培养,对分光镜的理解也不会深刻。

六、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原则

国家发布的教学大纲是教学的依据,必须千方百计地完成教学大纲 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和其它多种原因,不仅不同 地区的学生基础和学校情况有差异;就是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同一学 校的不同教学班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时,必 须结合实际情况,不能机械地或主观地强求一律。

对于少数基础好的教学班和个别拔尖的学生,可以用较高的标准要 求他们,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深度可以超过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此,

教师不必加以限制。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帮助他们多研讨些问题,多做 些实验。

对于大多数基础一般的教学班和同学,应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 教学内容及其深广度进行教学,防止过难、过多、过快的教学安排。

对于基础较差的教学班和同学,首先应从思想上解除他们对学习物 理的种种精神压力,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要强调从学 生的原有基础出发,采取积极有效地教学方法,使教学大纲得以贯彻。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原则的实质是针对各种不同基础的学生,采 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基础差的学生,绝 不是降低要求一味迁就,而应是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得到最 大限度的提高。

以上所述六个教学原则是互相联系着的,不是彼此孤立的,在教学 过程中应该将它们互相联系起来贯彻执行。是不是每一节课上在贯彻这 些原则方面都平均使用力量呢?不是的,各节课教学内容不同,也不应 该平均使用力量,而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有重点的贯彻。还应该注意,任 何教学原则的贯彻必须通过知识传授过程来进行,并且做到贯彻原则和 传授知识的有机结合。

第二节物理课堂教学的方法

为了顺利实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必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 法。

教学方法要体现教学原则。根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 想,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必定是能够充分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当然这 也是好的物理教学方法。

根据我国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学原则和实际情况,在物 理课堂教学中目前实行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包括讲解法和讲述 法)、边讲边实验法、讨论法和自学法(关于实验课的课堂教学在第四

(10)

章中论述)。

一、讲授法

1.讲授法概述: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 法。讲授法包括讲解法和讲述法。讲解法是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 证原理、概念、公式的方法;讲述法是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 绘所讲对象的方法。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讲解法(特别在高 中),但也常常采用讲述法(特别在初中)。一节课不能自始至终全是 严格紧张的理论论证和公式推导,适当插入一些叙述和描绘材料,可以 使课堂气氛得以调节、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跃。例如用讲解法论证了人 造地球卫星的原理之后,接着讲述卫星里失重的有趣现象,课堂气氛便 由严肃转为轻松愉快。遇到某些复杂的实验装置,就必须向学生讲述清 楚装置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跟教学内容有密切关系的历史事件和人 物轶事,也可插入课堂进行讲述。

2.讲授法的基本功。讲授要有系统性、启发性,条理清楚,重点突 出。讲授时要注意由已知到未知,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注意观点和材 料的统一,做到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注意抓住关键,攻克难点。讲授 时,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说话要通俗易懂,快慢适度并注 意抑扬顿挫。所有这些,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重要的,都是必须掌握的 讲授法基本功。

另外,还要根据讲授的需要恰当地运用板书。板书内容应包括章节 名称、教学内容的简要提纲、概念的定义和定律的条文等。板书要工整、

有计划、有条理、字迹清楚、正确。物理教师要能迅速正确地作出某些 简图具备较强的作图能力是必要的。例如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原理图,简 单的无线电线路图以及光学仪器的光路图等等。板图要作得简明、美观,

有的还要有立体感。讲授过程中随讲随作图,比课前把图作好课上照图 讲授,更有利于启发思维。

3.讲授要少而精。鉴于目前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时间较紧的情况,讲 课要少而精是非常必要的。教师的讲解和讲述都要突出重点,避免多而 杂;把主要问题讲清楚就可以了,不必面面俱到。有些通过阅读能够理 解的问题或一些次要问题教师只要点一下就行了,甚至可以不讲,留给 学生自学。多而杂的课,常常是请入式的,甚至打了下课铃还讲不完。

推迟下课不仅影响学生休息和下节课的正常进行,并且很不利于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

讲授法主要是教师讲授。教师必须“心中有学生”,充分调动学生 的积极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既严肃又活跃。教师必须注意平时跟学生建 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从感情上愿意和教师一起搞好课堂教 学,这一点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边讲边实验法

(1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边讲解新课,一边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有关 的实验,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叫做边讲边 实验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教师讲解、演示而且学 生也能亲自动手作实验。这就比只看着老师在讲台上做演示观察得更清 楚、感受更深刻、师生配合得更紧密,因而能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使他们能更深入更巩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越 来越多的老师尝试了这种教学方法。

采用边讲边实验法上课,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实验活动要和谐同 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决不能让学生的实验活动与教师的讲解 脱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周密考虑如何把实验和讲解 配合妥善。

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法上课,所需仪器的套数较多,与学生分组 实验所需的仪器套数近似。从表示上面都是学生自己动手作实验,只不 过前者在教室上课,后者在实验室上课。但边讲边实验课跟学生分组实 验课在教学目的上是不相同的。前者虽然也培养了实验能力,但主要是 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通过实验和讲解获取新知识;而后者是在学生作好 充分准备的条件下,通过对理论知识的验证、探索和应用,培养学生的 独立实验能力。因此,在实验能力水平的要求上,不应把边讲边实验课 跟学生分组实验课等同起来,在分组实验课里对实验能力应有更高的要 求。

什么样的物理内容比较适合采用边讲边实验法进行教学呢?一般说 来,凡实验装置比较简单、实验步骤不太复杂、实验技术不要求太高,

即比较容易通过实验得出准确结果的内容,都可采用边讲边实验法上 课。例如在初中讲滑动摩擦力跟正压力的正比关系、讲弹簧的伸长与外 力成正比的关系和讲凸透镜成象规律等等,在高中讲玻意耳—马略特定 律、讲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及感生电流的方向、讲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 电性等等,用边讲边实验法教学都会收到较好效果。随着学校实验设备 的充实和改进,可采用边讲边实验法教学的内容逐步在扩大。例如讲收 音机的结构和原理时,由于晶体管收音机的元件都标准化了,并且成套 地配备给了学校实验室,学生只要把有关元件组装一下就可收到良好的 接收电磁波的效果,因此就可以一边讲收音机的结构和原理,一边让学 生组装试听,即边讲边实验。同样,有的教学内容,只要发动学生自己 制备一些简单的器材设备,拿到课堂上就可以满足边讲边实验的要求。

教师应尽量设法把原来用演示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的内容转变为用边讲 边实验法进行。

三、讨论法

在教师引导下,按小组或全班的组织形式,学生发表意见,相互交 流互相学习的一种方法。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可以相互启发,集思广益,

(12)

取长补短,达到深入理解和消化已学知识,并能得到新知识的目的。进 行讨论式教学,学生活动较多,因而可以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

讨论法教学,要求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准备。否则无 法进行有效的讨论。学生在听课、阅读教科书、做习题和实验操作中产 生的带有普遍性的重要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在课堂上讨论;另外,课本 上有些内容也可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下面仅举两个例子:

1.重心概念及其在解题中的正确应用。在解答杆秤问题时,许多学 生认为应该分段考虑杆受到的重力:提纽的左段受到的重力可认为集中 在左段的重心,提纽右段受到的重力可认为集中在右段的重心。他们对 把整个杆秤受到的重力可认为集中在整体的重心上的看法想不通。这个 问题反映了他们对重心概念还理解不够,阻碍了他们更好地应用重心概 念分析解决力学问题。这个问题可提出进行课堂讨论,并配合演示实验 印证经讨论得到的正确结论。

2.像伏特表和安培表的改装这样的内容就可以用讨论法进行教学,

因为学生已学过串联电阻的分压作用和并联的分流作用。教师只要提出 几个简单的问题启发学生,就可以使同学领会到两种电表的改装原理及 其结构。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提出的问 题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水平,使大多数同学经过思考能够得到正确的解 答。在发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对有特殊见解和精辟分析 的发言,要及时肯定并加以赞许。二是对基础较差学生要热情关怀,要 努力寻找他们发言中的正确因素并加以鼓励。教师要事先做充分准备,

要估计到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讨论结束前教师要做小结,小结中要尽 量包括同学在讨论中所发表的正确见解,不能抛开讨论的实际情况单纯 叙述书上的结论。

进行讨论法教学,要求全班学生都处于探索、研究并解决问题的积 极状态,课堂气氛要“活而不乱”,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作好充分准 备;另一方面要善于结合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启发诱导,灵活执行教 学方案。

为了使讨论课便于进行,可将全班分成四、五个讨论小组,每小组 内都要既有基础较好的学生也有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提出问题后,可 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数分钟后可进行全班发言,每小组选出代表发表 意见。如果时间许可,最好还安排自由发言或指定某人发言。教师要及 时地引导全班扭转错误的看法,使讨论沿着正确的思路发展。讨论中要 避免经常向全班同学提“是非题”,因为这会引起学生的“齐声回答”,

虽然形式上很热闹,却往往有不少学生并未认真思考就随声附和。

教师所提问题是否明确,是否有启发性,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进

(13)

行思考,理解,步步深入,不令节外生枝,是讨论法教学成败的关键。

所以,教师的备课,应着重放在设计问题上:应该提什么问题,怎样提 法恰当,所提问题的导向作用如何等等。即不可轻率地提出问题,以致 使讨论还不到应有结果甚至无法收拾。

讨论法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的发言也要 清楚准确,为学生作出示范,并且当学生词不达意的时候,及时给予指 导或帮助。

四、自学法

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参考书独立 获得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当代科学技 术发展迅速,科技资料浩如烟海,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的人,才 能随时随地获得新知识和新技术。对在校学生来说,有无读书习惯及阅 读能力大不相同。常有这种情况:课本上交待得很清楚的事情,有的学 生却一无所知,老师告诉他课本上写得很明白,这时他才说没有看书。

为什么不看书呢?主要原因是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缺乏阅读能力,读起 书来不耐烦也读不懂,从老师方面来说,平时可能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力缺乏应有的重视。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主要方法还是在课堂 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读书,等他们通过自 学获得了知识尝到甜头了,自学的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而自学的能力 也随了提高了。

物理教材的内容大体上可分为:物理现象和实验的描述、物理概念 的引出、物理量的量度和单位的规定、物理定律的导出和运用,以及相 关的事实的介绍等。所有这些内容从原则上讲,都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

但是在开始阶段,应先让学生阅读一些简单易懂的叙述性的内容,然后 再阅读一般的涉及概念和定律的课文,最后再阅读较难较抽象的章节段 落。

对于课文中常用的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应该让学生掌握,例如用 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怎样用数学式表达物理规律,用图象分析问题的方 法等等。掌握了这些,在以后的自学过程中就会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应该告诉学生:物理教材中有的地方,文字和词句是很严紧的,一 字一词都有重要的含义。特别是关于概念和定律的叙述,要逐字逐句地 分析,例如关于楞次定律的表述,只有作仔细分析,对它的理解才能正 确、深刻。定律原文是:感生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生电流的磁 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生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高级中学课本《物理》

第三册甲种本 P56)楞次定律的文字叙述是中学物理中第一个关于场的规 律的叙述;在此之前的定律都是以实物粒子为对象(包括点电荷的库仑 定律)。由于楞次定律的抽象性,学生一时难以深刻掌握。如果让学生 自学定律的条文的话,教师应帮助学生对楞次定律的文字作如下分析:

(14)

        (引起感生电流  ↓

(感生电流的)

     (总是)

      (磁通量的)

↓   磁场   ⇒    阻碍    ⇒    变化

指出:由于感生电流的磁场的这种特性,就确定了感生电流的方向。

下面谈一下用自学法进行课堂教学的步骤:

(1)教师规定自学内容或写出阅读提纲(阅读提纲可以问题的形式提 出,这些问题只有认真阅读规定的课文后才能回答);

(2)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迅速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用铅笔标出 来,弄懂后再擦去),并能掌握每段的要点及整节书的要点(将重点字 句标出或用简明文字写在书旁);

(3)回答阅读提纲中的问题。指定某人回答或自由举手回答皆可;

(4)教师总结。总结可分两个方面:一是对提纲中问题作补充说明,

因为同学的回答一般不会很全面很深刻;二是指出阅读课文时的注意事 项,这要结合阅读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来讲解。

以上分别阐述了四种物理课堂教学方法:讲授法、边讲边实验法、

讨论法和自学法。就当前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说,多数课还是用讲授 法进行;但是不论采用哪种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始终 应该是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另外还必须指出:在实际教学中,一节课可 以采用一种教学法,也可以用两种甚至多种教学法结合进行。怎样选择 教学方法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以及教师个人的教学优势而定,

以能最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准则。

随着时代的前进,广大物理教师丰富的教学实践,也一定会总结出 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物理教师,应该经常注意吸取国内外的教学 经验,同时也要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不为某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所限,

在课堂中力求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取得最高的教学效率和最好的 教学效果。第三节物理课堂教学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传授知识来培养学生 的能力。能力包括什么?对此有各种看法,应该说,最基本的能力是学 生的思维能力,即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是能 力的基础,无知肯定是无能的,然而,传授了知识绝不等于就发展了能 力,发展能力必须有意识的进行,所以教师应该既是善于传授知识的教 者,又是善于培养能力的导者,要培养能力,教师首先要在备课时,挖 掘教材里的能力因素。每部分教材中都有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尤其是 有关练习,只要我们用心分析研究,通过传授知识与技能训练,培养学 生能力的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例如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教

(15)

材,它是根据开普勒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先推导出太阳和行星之间的引 力定律,进而推论太阳和行星之间、地球和月球之间、地球与地面物体 之间的引力具有共同的本质,最后得出万有引力定律。严格地说,万有 引力定律直到卡文迪许用实验验证以后才最后完成。通过这个推论过 程,使学生了解到从已知的知识出发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可以获得新 知,认识新的规律。从观察、分析到形成假说,从假说再到理论,这种 认识客观规律的辩证思维方法对学生有很好的影响。又如根据物理规律 总结解题思路不但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定律和概念的理解,而且也是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和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的好方法。例

如学习气态方程时,不少学生能够套用公式:P V = ,但 T

P V T

1 1 1

2 2 2

不能灵活运用它来解决具体问题。教师在钻研教材时不但要选择典 型例题给以示范,更重的是研究如何通过例题的分析,总结出解题的思 路。即:①明确研究对象即研究的是哪一部分“气”,因为气态方程是 反映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规律,因此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必 须抓住“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这个研究对象;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初、

末状态,因为方程的等式两边是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初、末两状 态之间关系;③建立并求解方程;④检验计算结果是否符合物理事实。

前三步是利用气态方程解题的基本思路,最后一步是所有解题都应注意 的问题,所以简单地说,运用气态方程解题的方面就叫“气”、“态”、

“方程”。可见,解题思路是从物理定律中分析抽象或引申出来的,是 规律本身的一种要求,而不是外加的。我们在钻研教材中注意研究这种 物理规律和解题方法的关系,并在数学实践中经常用以训练学生,则学 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方面,必将受益不浅。

二、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教师应该是既教书又育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 培养人才,而人才必须是全面发展的。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任何一个 教师的言行在客观上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和世界观,这一点是不以人们 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每一个科任教师应该自觉地以正确的政治观点 和高尚的品德去影响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马列主义基本观 点教育学生,坚持以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学生,这是我们物理教师的政治 责任。物理教材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如爱国主义思想、唯物主 义思想、辩证思维方法以及科学家们的勤奋、献身以及创造精神等等。

教材中的这些教育因素,需要把它渗透到教学中去,这不但丰富了我们 的教学内容,而且所带来的思想教育效果往往是意想不到的。例如,讲 到力的概念时,我们可以举出我国古代哲学家、科学家墨翟提出的关于 力的观点,在墨翟的著作《墨经》中有这样的记载:“力形之所以奋也。”

“形”指物体,“奋”指由静而动或由慢而快。全句的意思正是体现了

(16)

力的作用在于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远在两千四百多年前(战国初期),

墨子就对力的概念做了如此科学的阐述,这个事实将对学生在振奋民族 精神,克服民族自卑感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三、理论与实验的关系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实验对物理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物理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的实验在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钻 研教材时,应在研究实验原理、实验装置以及实验技能技巧上投以很大 精力,否则无法完成物理教学的任务。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中学目前对 物理实验仍然缺乏应有的重视,课堂教学常常侧重于理论和概念上的分 析,教学常常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一支粉笔,一张嘴成了 主要的教学工具。我们的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较强,解题能力较高,而 动手实验的能力很低,与这种教学状况是有极大关系的。这种状况应该 及早改变。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另一方面,也应动手 制做一些“土”的、简单的实验仪器,以满足教学要求。例如:为了使 学生了解动量定理,就可以利用垂直着的钢笔帽下压一张纸条做一个简 单的实验来说明。因为笔帽与纸条之间的摩擦力 f 是一定的,当以极快 速度撤走纸条时,f 作用于笔帽上的时间Δt 很小,于是笔帽下端的速度 ΔV 也就很小,当ΔV→0 时,笔帽就不倒。若使 f 作用时间加长,例如 在拉动的逆方向留有较长的纸条,则笔帽就会倾倒。当然,这个简单的 小实验,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惯性、重心、力矩等物理概念。总之,备 课时,要认真设计实验,尤其是初中物理教师应当用更多的精力来研究 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因此,学习新的实验技能和自行设计简易实 验,应该是物理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青年教师应该有一个集中 的时间深入到实验室工作,这对青年物理教师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四、物理与数学的关系

实验是基础,数学是工具,实验与数学这是物理教学的两大支柱。

高中物理涉及到的初等数学知识面是很广的,特别是方程求解,函数图 象、三角函数以及平面几何知识,几乎在高中物理的每个分科中都有应 用。同时物理概念和规律要用数学方法来表述,因此,学生要具备正确 理解物理知识的数学表达式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理论推导的能 力、运用数学知识对物理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运算的能力、运用数 学知识进行理论推导的能力,这些都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物 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问 题。如果物理教师不具备相当基础的数学知识,这个任务就很难完成。

因此物理教师应该力求对中学数学比较熟悉。备课时,应注意研究相关 的中学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注意熟悉一些高等数学,这对于深刻理解物 理概念和规律,也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常常是理、数脱节,

他们学了不少数学知识,但缺乏应用数学知识联系物理问题的实际的能

(17)

力,备课时就要注意到怎样促进学生使数学知识向物理问题的迁移。如 图 1 所示的力的分解问题,ΔOGF是力矢量的三角形,这是一种物理现 象的数学抽象,ΔABO 是支架三角形,这是物体的数学抽象。可以证明Δ OGF∽ΔABO,学生常常想不通,也不敢作这种“相似性”的论证,因为 两个三角形的实质不同,他们忽视了这实质不同的两个三角形都是一种 数学抽象,从数学来看,它们是“同一”的,可见如何使学生善于运用 脱离具体事物的数学的抽象来解决具体问题,是物理教学应加以研究和 解决的问题。因此,提倡物理教师读一点中学数学教材,并且认真研究 物理教材中的数学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五、难与易的关系

物理这门学科“难教难学”,可能是一个带有国际性的普遍问题,

物理学的概念和理论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习物理除了要求学 习者具有较好的思维能力外还要求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动手技能。

因此,物理这门学科的教和学确有难的一面。物理知识与自然环境、生 活实践以及生产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存在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 趣的极大潜在动力,这也是本应该忽视的。

物理教材中形成教学难点的原因,其情况是较为复杂的,从物理教 材的某一章某一单无或某一部分来看,其“难”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 是客观上比较难,例如静摩擦力、电势、电动势等概念;另一种“难”

是人为的,例如把连接体问题搞得很复杂,引入“惯性力”等超纲内容,

这就人为地给学生学习造成困难。教师备课,就是要设法化“难”为“易”。

我们应该经常总结化难为易的好经验,比如分散难点、多做实验、搭桥 过河,进行类比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化难为易的办法。例如电磁感应现 象中的楞次定律,是一个难点知识,尤其是定律的表述,学生很难领会。

我们可在实验基础上,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个定律的核心是研究感 生电流的磁场和原磁场之间的关系,由于原磁场的变化而产生感生电 流,感生电流又形成自己的磁场,这个磁场又为原磁场产生阻碍或反抗 作用。这个物理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但可以看出原磁场的变化与感生电 流的磁场之间存在一种互相作用的因果关系,原磁场的变化是“因”,

感生电流的磁场是“果”,此“果”又对“因”产生阻碍或反抗作用。

这个因果关系好比“父子”关系,不过在这里“儿子”总是反抗“老子”

的。这样在实验基础上通过对过程的分析,抓住了过程中的因和果的辩 证关系,并对这个困果关系作了一个人格化的比喻。这种分析和比喻使 学生不但在思想上受到启迪,而且在心理上产生了趣味感,“难”就化 为“易”了。一个物理教师应该学点哲学,还要注意从文学艺术中汲取 营养,加强语言修养,广泛阅读科普资料,这对搞好物理教学也是很重 要的。

六、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18)

有人说,教学也好比下围棋,只有全局在胸才能下好每一个子,这 的确是很恰当的一个比喻。这个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问题,在备课中不可 忽视。若以整个中学物理为一个全局,那么力、热、电、光、原子诸部 分就是组成这个全局的各个局部。中学物理以经典物理基础知识为主,

力、电是两个重点局部;若以力学为全局(主要是质点力学),则牛顿 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就是重点局部。教师只有胸中有全局,

处理好各章各节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知道把主 要力量应下在何处。为此教师要通读全部教材,然后对全部教材的知识 结构作出分析。对每一节教材的处理,要从全章这个全局出发,在对全 章知识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全章重点、难点,并对全章作出一个整 体安排。全章设计得好,重点就能突出。从课堂教学的总体来看,每一 节课是一个局部,但对教师备课来说每一节课又要把它作为一个全局来 考虑。从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来看,要研究如何做到讲好基础知识、突 出重点,培养能力,思路清楚,密度适当。从每一堂课的教学方法来看,

要做到启发引导,有讲有议,动手动脑。总之,课堂教学的 45 分钟要精 心设计,全面安排。局部会影响全局,尤其是那些关键性的局部更起着 决定性作用。因此,上好每一节课不但是一个教师的责任心的表现,也 是教学客观规律的要求。

七、新与旧的关系

物理学各部分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例如,中学物理的力 学体系具整体性就较为突出内在联系很强。在教学中如何揭示这种内在 联系,使学生根据已有知识通过推理来获得新知识,这是课堂教学中的 重要问题。要深入研究这个新与旧或未知与已知的关系,力求处理好这 个关系。从“旧”中如何引出“新”,如何利用“新”来巩固和深化“旧”。

这个新、旧的辩证关系,是我们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掌握的一般原则。以 上所述是从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角度,分析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新”

与“旧”的关系。其实就学生本身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来看,对于学习物 理来说,他们并不是白纸一张,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从对周围自 然环境的观察中,从课外阅读中,总之从社会的各种信息传播渠道中,

他们已经具有不少与物理有关的知识,不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表象 的,有的是错误的。但对教学过程来讲,这些都应该成为引入新知识或 正确理解新知识的参照条件,我备课时注意研究学生,其根据之一就在 这里。

研究一章教材时,应该把这章知识里学生的已有知识排列出来,研 究如何利用已有的知识,如何加深学生已有的知识。例如,动量这一章,

冲量、动量、动量定理以及动量守恒等均为新知识,而牛顿运动定律、

矢量的和差计算、机械能守恒定律等都是旧有知识。这些旧知识有利于 本章新知识的学习,又在研究动量等新知识、新问题时得到巩固和深化。

(19)

例如,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就可以直接导出动量守恒定 律。但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情况,而动量守恒适应的范围更 为普遍,不论是宏观物体还是微观粒子,低速运动还是高速运动,也不 论相互作用是什么性质的,都遵守动量守恒定律。也就是说动量守恒是 反映了比牛顿第三定律更为普遍而深刻的互相作用规律。可见通过牛顿 定律得到了动量守恒定律,而动量守恒定律使我们对牛顿定律的认识更 深化了。所以,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多下功夫,是十分必要的一件事。

八、初、高中物理与普通物理的衔接关系

初中物理、高中物理、普通物理都是物理学的基础理论部分,初中 物理的教材内容大部分属于感性认识,高中物理的概念性和理论性比较 强,而普通物理就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了。对于高中物理来说,下 有初中物理,上有普通物理,教师如何处理好这个“上”“下”之间的 衔接关系是值得研究的。高中物理教师应该钻研初中物理和普通物理,

以便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普通物理要求,很多物理概念和定律,在初中、

高中、普物的不同阶段的要求和提法是有差别的,是根据学生接受能力 逐步深化的。例如,质量的概念,在初中定义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 做质量。这是牛顿关系质量的最初定义,这个定义是牛顿的机械的原子 论观点的产物,牛顿认为物质都是由完全相同的、不可再分的基元粒子

——原子构成的。而所谓物体的质量就是整体物体所包含的这种绝对原 子的多少。这个定义存在明显的缺陷。其一,完全相同的绝对原子根本 就不存在;其二,无法通过测定物体所含原子的数目来测定物体的质量。

那么,为什么至今在初中物理中仍然沿用这个定义呢?原因之一就是初 中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其次是人们凭经验知道了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 量成正比,从而用比较物体所受重力的方法可以测定质量。牛顿正是根 据自己对质量的理解和这种量度质量的方法,建立起了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定律的建立使人们对质量的认识深化了,产生了惯性质量、引力质 量等新概念。高中物理把质量定义为物体(质点)的惯性大小的量度,

这个定义和初中的定义并不矛盾,而是深化了。只有学习普物时才去深 入研究引力质量问题以及质量的相对论效应问题。可见,钻研教材时要 注意沿着物理学发展史,去研究一些概念的不断深化的过程,解决好不 同教学阶段的不同要求之间的衔接关系。

应该强调,高中物理教师熟悉普通物理是一个起码要求,否则是容 易出问题的。如图 2 所示,在一个不计质量的刚性杆件上,分别在杆的 端点和中点处固定两个质量均为 m 的小球 A 和 B。杆的一端固定于 O 点,

当杆从水平位置自由转下时求它们通过最低点时速度 V和 V。以最低点 为零势能位置,根据质点机械能守恒和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可得:

(20)

mg L mg L mV mV V V

・ ・    ①

            ②

2 1

2

1 2 2

1 2

2 2

2 1

+ = +

=

利用上述①②两式可以正确求解,有的学生想利用重心(应该是质 心)概念,把 A、B 两个小球视为一个整体来求解,就常常得出错误的结 果。对普通物理比较熟悉的教师就会知道,若把两个小球作为一个整体 处理,这是一个刚性转动问题,必须应用性转动方面的规律才能正确地 求解,类似的情况在我们教学中是经常碰到的。可见,高中物理教师研 究一点普通物理,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我们处理问题时心有底,帮 助我们确定高中物理教材的界限和深度。

九、讲与练的关系

讲与练的关系,一般提法是“精讲多练”,即用“精”和“多”解 决这一对矛盾。其实“精讲多练”是我国广大教师在继承、借鉴的基础 上,通过教学实践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也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 教学方法,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符合教学过程双边活动的特点。

它克服了教学中单纯“先生讲学生听”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所谓精讲,即把精华的内容,不但讲得深刻,而且讲得精彩,

研究精讲的教学艺术,不但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 在心理上得到一种美的满足和享受。物理教师要把学生必须掌握的,特 别是不容易理解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以精炼的语言,准 确地讲授给学生。精讲不是少讲,而是好与少的结合。这是我们在备课 中最为耗费心思和要着实下功夫的地方。所谓“多练”,是学生的练习 要多一些,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学生才可能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多练的 含意有三:一是指一定数量的练习;二是经常性练习,即“学而时习之”;

三是多层次、多形式、多种方法的练习。“多练”实质上是使学生对所 学的理论知识,在反复实践中巩固、深化。根据心理学的遗忘规律,新 旧知识的前后干扰现象等,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练习,才能保证学 生灵活而牢固地掌握知识。

“练”的目的是利用一些练习题来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掌握规律 以及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因此,如何精选或设计一 些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练习题,是备课中应认真研究的问 题。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明白,精选,尤其是设计习题是一项既费精力 又需要有业务水平的工作。每道题目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具有科学性,

题目中所设置的物理情境,既要符合物理实践又要有新颖性和针对性,

还要符合教育心理学要求,在修辞方面和使用标点符号上都要规范化。

总之,适量的有针对性的精选或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练习是很重要 的。只有如此,才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正、误、漏、缺,进一步引 导学生总结分析解题思路,并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扩展和活化,这种

(21)

“练”和那种盲目地、机械地、大量地、毫无选择地搞题海战术的“练”

是有原则区别的。所以“精讲多练”的“多练”是相对于精讲而言的。

总起来说,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从教学目 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处理好各种关系,这就有可能从多层 次、多角度上理解和把握教学过程,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立基础。

第四节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与教学艺术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事物的 发展变化过程是事物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的矛 盾是:教师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接受这些知识提高能力之 间的矛盾。教师要认真分析教与学矛盾的性质和特点,才能促进事物的 发展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课堂教学(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或者说是一个完整教学 过程的核心部分。上课前师生双方都应作充分的准备(教师备课和学生 预习),上课后教师要辅导和考查,学生则要复习和巩固。

一节课一般由三个阶段成组:准备阶段、知识的传授阶段和巩固阶 段。

准备阶段:教师不能一上课马上就开始讲新课,必须先作必要的准 备。准备包括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心理准备的目的是让学生排除一切 干扰,迅速进入上课状态,即通常所说的“组织教学”。知识准备指的 是讲新课之前,使学生掌握好学习新课所需具备的旧知识。

知识的传授阶段:在这一阶段里,教师要把一定的新知识传授给学 生并通过传授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学生则应努力摄取、领会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这时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

知识的巩固阶段:新学到的知识需要巩固。对新知识的巩固,主要 是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在上述三个阶段中,还有一些特殊要求:

一、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应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无论在课堂教学的哪 个阶段,都可以进行必要的实验观察。通过演示实验引出新课题,可以 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实验可以分析归纳出新概念和新 规律并能检验规律;通过解释实验现象可以巩固新知识。以观察和实验 为基础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势之一,应该充分予以利用。

2.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是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物理课所 学的新知识,主要是指新的概念和新的规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逐 步训练学生从观察和实验的事实出发,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

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掌握有关的物理规律,同时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提高思维能力。

3.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配合。物

(22)

理学中许多物理量,作为概念可以对它进行定性的分析和描述;作为物 理量就必须有数学表达式和单位,并可进行定量计算。物理定律就是有 关物理量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规律性反映,一般也有定性的叙述和定量 的数学表达式。物理概念和定律的定性表述与定量的数学表达相结合,

是物理学概念与规律的突出特点。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有计 划地、逐步地训练学生掌握和运用初等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物理学的基础知识的应用十分广泛,因而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 基础。就中学物理教学来说,物理基础知识的应用主要是:应用所学的 有关概念和规律解释自然界、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某些常见的物理现 象,解决比较简单的有关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注意运用物理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5.要注意通过物理课堂教学使学生树立奋力攀登科学高峰为国争光 的思想。物理学的丰富知识与显著成就,对富有敏感和进取精神的中学 生来说,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 学习物理的强烈兴趣和顽强地钻研精神。

在编写教案和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在课堂教学的一般要求下,充分 考虑物理教学的特殊要求,这是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所必须注意的。

二、物理课堂教学的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因为教学过程是有客观规律的;教学又是一种艺 术,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发挥自 己的创造性,在三尺讲坛上创造出一堂堂有声有色、生动和谐的具有很 高的美学价值的优秀课来。

教学艺术的基础在哪里?在于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教学特长。例如 有的教师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组织教学;有的教师则能配合讲解,迅速、

准确地画出美观的板图;有的能规范、熟练地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产 生很大兴趣;有的善于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

课堂教学的艺术是丰富多彩的,归根到底是要创造条件使学生在思 想活跃、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关键点是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

对学生的热爱。在任何情况下对学生都只能是爱护、教育和培养,绝不 能冷漠、挫伤和挖苦。一位感情贫乏、冷若冰霜的教师,是不可能把教 育教学搞好的,当然也谈不上会有什么教学艺术。教师热爱教学,既有 丰富的知识又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就容易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自己的 艺术才能,把课上得有声有色。

例如在高中一年级的一节物理课上,老师让某同学到黑板演算一道 题:如图 3 所示,将物体沿长为 L 高为 h 的光滑的斜面匀速拉上去,物 重为 G,求拉力 F。因为刚刚学过了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老师的原意是想

(23)

让该生用共点力平衡的知识解这道题。首先认定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接着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最后应用平衡条件得出:F ・ h。

=G L 但没有 想到该生却用了初中学过的功的原理,他直接写出关系式 F・L=G・h

G h

・ L。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应抱什么态度呢?一位比较成熟的教师首 先只能是对他的解法热情赞扬:“解法完全正确,很好!功的原理是初 中学的,时间相隔这么久,仍能熟练地用它解题,说明学的是不错的。”

接着再指出:当我们学过共点力平衡条件后,解这个题目可以不用功的 原理,用平衡条件来解也很简便,两种解法所得结果是一致的。两种解 法结果的一致性,起到了两个理论(功的原理和共点力平衡条件)互相 印证的作用。教师这样做,既鼓励了到黑板解题的学生,又使全班同学 得益,课堂气氛就比较和谐融洽,思想也比较活跃。可以设想,如果教 师看到该生的解题方法不符合自己的原意,便表现出冷淡态度,或简单 地说不准用功的原理求解,在课堂上所起的效果就完全不同了。这位老 师之所以能这样好的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首先在于他具有肯定、鼓励、

赞扬学生一切合理正确的东西的思想感情。

要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还必须从各方面了解学生,特别对学生的 原有知识要做到心中有数(不只是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其它如数学、化 学等也在内)。教学总是要以原有知识为基础,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在 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使同学获得更深刻更高级的知识的过程。教师对学生 的原有知识摸得越清,教学就越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就会感到越 亲切,课堂气氛就越融洽。如果教师完全不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联 系学生实际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有一种被老师忽视的感觉,课堂气氛就 会受影响而不和谐。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了解学生的原有知 识,并善于利用原有知识进行教学。

要使课堂气氛好,还要正确对待基础较差的学生。有的学生学习物 理有困难,原因可能很多,他们自己也很着急,老师应对他们加强辅导。

如果限于时间和精力对他们帮助不够,至少在上课时要以正确态度对待 他们。这不单是对他们本人的教育,对全班的影响也很大。首先,教学 中要经常提问他们,让他们感到老师经常在关心着他们。对于他们的回 答,只要有正确的成分或合理的因素就要首先予以肯定,然后再指出错 误所在。就是对完全错误的回答,也不能讽刺挖苦。讽刺挖苦学生是教 师最应忌讳的作法,如果发生了讽刺挖苦,课堂气氛就立刻变坏,并产 生很不好的后果。

课堂上发生的偶然事件,教师要能正确处理,处理好了可以把坏事 变好事,处理不好就可能严重破坏课堂教学的进行。例如上课时老师让 学生做一道综合题,有一个女同学(她学习比较认真,学习成绩中等偏 上,但脾气急躁)不会做,着了急,突然在位子上就嚷:“什么综合题!

(24)

基本的还不会呢就做些这个!”说完就把笔摔在桌子上,刹那间课堂气 氛变得紧张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怎么办呢?决不能也大发雷 霆把她赶出教室,也不能马上就批评她高声喧哗破坏纪律,而应该让其 他同学继续作题,老师走到这位同学的位子处跟她进行个别对话,小声 地帮她分析问题,启发思考。等到大家都做完题后,再来处理这位同学 的问题。她高声嚷嚷破坏纪律当然应该批评,要指出这是错误的,但她 提出的问题是否正确要仔细分析。有关的基本题目是否已经做过?刚才 课上做的题目是否过难(综合的知识太多)?如果她说的符合实际,教 师应公开予以肯定;如果她说的不对,也应耐心解释。老师一定要冷静 地实事求是地处理上课时发生的偶然事件,使课堂教学顺利地进行下 去,同时使大家通过处理偶发事件都受到教益。这是一种每位教师都应 该掌握的教学艺术。但追根究底,教师之所以能够不从个人感情出发冷 静客观地处理偶发事件,仍然是因为教师的思想深处对教育教学的热爱 和对学生的热爱。

总之,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的热爱和高度的责任心、依赖于教师宽厚的知识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 以及个人性格情操的陶冶等等。这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决不可能一 蹴而就。

顺便再谈一谈物理教学语言的艺术问题。讲物理首先要注意语言的 科学性、逻辑性,教师的语言应当准确规范,意思清晰,讲究语法逻辑。

有的老师以为教物理与语言、文采无缘,不注意掌握语言的基本功,讲 课时言不及意,语法混乱,就会严重影响知识信息的传递和教育教学效 果。

教师的语言,要饱含激情,切忌刻板教条,“官话”、“套话”连 篇。教师只有让语言饱含着自己对学生的真诚的期望,体现自己对物理 教学的热爱和深邃精辟的见解,才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上的共鸣,激 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学语言的紧慢疏密、轻重缓急,应当恰到好处。教学语言速度太 快,学生反应不过来,听课就感到吃力,囫囵吞枣,教学效果不会好;

速度太慢,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易展开,会影响智力发展,而且往往使学 生提不起精神,思想开小差。讲课声音太高,强烈的刺激使学生的注意 力难以保持;声音太低,使学生的听觉器官过于紧张,容易产生疲劳感。

因此,课堂教学中宜采用平和流利的语言,注意快慢适中,高低适宜。

我们讨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应当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争取最佳 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语言不能等同于艺术家的语言,对于物理教学 来说,教学语言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就可以达到提 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5)

第二章

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第一节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中学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物理概 念反映了物理事实中最本质的特征,物理规律表达了有关物理概念之间 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

如果学生对物理概念没有真正理解,他就不可能很好地掌握物理规律,

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培养能力了。

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和掌握物理规律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 题:

(1)不知道为什么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概念,不明确它的物理意义和 实质,往往是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没有真正理解。

(2)由于没有真正理解,学过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往往是死记硬背,

记不住,记不牢,相似的概念容易发生混淆。(3)不会灵活运用,只会死 套公式。往往是错了不知怎么错的,对了也不知怎么对的,分析和理解 问题能力很差。

怎样使学生学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呢?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教 学过程中,首先必须使学生对概念和规律要作到真正理解;其次,在理 解的基础上要切实记住;还要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加深理解、记忆和运 用,三者相辅相成,有着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其中理解是关键,是根 本。

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掌握物理规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识过程,它 是一个特殊的认识和一般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反复结合、相 互作用的辩证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往往表现为:从初步理解,经过具体 与抽象的反复结合而达到加深理解。简单的概念和规律经过必要的数次 反复即可掌握,而复杂的概念和规律则要经过几个阶段的学习,才能掌 握。因此,要特别重视初中物理的概念与规律教学的研究,从学生的年 龄特点、心理特点及物理学科特点出发,采取恰当的措施,使教学过程 尽可能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为物理课的入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此,本章先从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谈起,然后再讨论中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的一般问题。

初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 12—15 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是从童年期向 青年期过渡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心理半幼稚与半成熟,依赖 性和独立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错综结合。初中阶段是人的一生中精力 奔放、智慧焕发的时期,所以这个阶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 位。

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上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過度活躍/ 衝動型 (Hyperactive, Impulsive predominant). 3

鉴于课程发展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一日千里,加上教育局课程发展处多 年来透过不同途径,搜集各界对历史课程及教学等方面的意见,课程发展议会于

採用全校參與模式推動有特殊教育 需要的學生積極參與體能活動..

僱主 工作者 教育

將STEM 教育元素注入高中通識教育科 - 科學數據的應用... STEM

有一个人很喜欢抽烟,当家人反对时,他总是说:“我工作压力大,让

2014 年底,首经贸颁布了一份《关于教师职务晋升的补充规定》 。其中教授 职务晋升的条件当中赫然写着:“出色完成教学工作”“教学效果优秀” “任现职

22 韩立余: 《当代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碰撞及其发展前景》 , 《国际经济法学刊》2018 年第 4 期,第 3 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