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消防人員工作特性、工作壓力與 休閒需求之研究-以臺東縣 消防人員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消防人員工作特性、工作壓力與 休閒需求之研究-以臺東縣 消防人員為例"

Copied!
13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

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周財勝 博士

消防人員工作特性、工作壓力與 休閒需求之研究-以臺東縣

消防人員為例

研 究 生: 鄭郁婷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 六 年 六 月

(2)

國立臺東大學

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周財勝 博士

消防人員工作特性、工作壓力與 休閒需求之研究-以臺東縣

消防人員為例

研究生:鄭郁婷 撰

指導教授:周財勝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一 ○ 六 年 六 月

(3)
(4)
(5)

謝 誌

兩年了,想不到也匆匆的度過,這個研究得以完成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 周財勝博士,記得在第一堂課就勉勵我們要有積極的求學心態,這是完成研究論 文的基石;往後老師總是耳提面命的提點及提醒著,跟老師討論論文期間,也被 老師觀宏的視野所影響,深覺得走不出去的心胸只是以井觀天,因此學習到的不 僅是研究的精神,更是一種態度。

研究期間也要感謝這兩年來擔任每個課程的老師及口試時邱憲祥教授和葉 景谷教授細心的指正論文中的缺失,讓我得以在過程中順利完成每個細節。在任 職的工作中也要感謝我的長官跟同事對我的幫忙及協助,得以順利度過研究論文 的撞牆期。

闊別學校生活許久,又回到學校當學生,其實是我長久以來的夢想,雖說夢 想這個字眼太壯闊,不過因為從小就是隔代教養的關係,要有求學資金是比較困 難的事。因此,想要一讀再讀的心願也就擱置了;直至我的伴侶潘逸華的鼓勵,

才勇敢踏出這一步,要不是他,現在的我應該在原地踏步,他是我最重要的支柱;

而我的婆婆甘妹小姐及逸文大哥、大嫂也時常為我加油,尤其是我的婆婆時常為 我的營養加分,真的很感動。在這不多不少的兩年裡,學習到許多不一樣的事,

因為經歷了,因此想法也轉變了,用包容的視界看待所有的事情,在這也要感恩 我有一個團隊,團隊成員有游大哥泰倫、品孌、謝學長、建賓和曉菁,因為你們 也豐富了學校生活,當然還有互相幫忙的同學素禎、小淇、坤龍、柏仁、阿儒等 人,都一起度過這美好的時光;曾經有人問過我,要去讀書是有甚麼目的,我的 目的很簡單就是想讀書,謝謝,我畢業了。

鄭郁婷 謹誌

(6)

消防人員工作特性、工作壓力與休閒需求之研究-以臺東 縣消防人員為例

作 者 : 鄭 郁 婷

國 立 臺 東 大 學 健 康 促 進 與 休 閒 管 理 碩 士 班

摘 要

本 研 究 的 目 的 在 於 瞭 解 臺 東 縣 消 防 人 員 的 工 作 特 性 、 工 作 壓 力 與 休 閒 需 求 相 互 的 關 係,並 瞭 解 現 況 的 差 異,以 臺 東 縣 消 防 人 員 為 主 要 研 究 對 象,利 用 問 卷 調 查 進 行 研 究,有 效 樣 本 共 252 份 , 使 用 SPSS for Windows22.0 統 計 套 裝 軟 體 進 行 相 關 資 料 之 分 析 與 驗 證,主 要 採 用 的 分 析 方 法 有 描 述 性 統 計 分 析 、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 獨 立 樣 本 t 檢 定 及 皮 爾 森 積 差 相 關 分 析 檢 驗 , 茲 研 究 結 果 如 下 :

一 、 以 現 況 而 言 , 臺 東 縣 消 防 人 員 年 齡 多 集 中 在 30 歲 以 下,教 育 程 度 集 中 在 專 科 以 上,已 婚 多 於 未 婚,工 作 性 質 則 以 外 勤 居 多 , 且 服 務 年 資 集 中 在 10 年 以 下 者 居 多 。

二 、 對 於 工 作 特 性 方 面 , 外 勤 消 防 人 員 對 於 技 能 變 化 性 及 危 險 性 認 知 高 於 內 勤 消 防 人 員 。

三 、 對 於 工 作 壓 力 方 面,外 勤 消 防 人 員 對 於 工 作 本 身、

個 人 因 素、組 織 內 部 及 組 織 外 部 之 工 作 壓 力 的 感 受 都 高 於 內 勤 消 防 人 員 。

四 、 工 作 特 性 與 工 作 壓 力 有 呈 現 正 向 影 響 , 亦 即 對 工 作 特 性 的 認 知 愈 高 的 消 防 人 員,其 工 作 壓 力 愈 高;工 作 壓 力 對 休 閒 需 求 有 顯 著 正 向 影 響,亦 即 工 作 壓 力 感 受 愈 高 的 消 防 人 員 , 其 休 閒 需 求 愈 高 。

五 、 透 過 本 研 究 結 果 提 出 建 議 , 並 希 望 透 過 本 研 究 之 結 果 能 夠 更 瞭 解 臺 東 縣 消 防 人 員 的 工 作 特 性、工 作 壓 力 與 休 閒 需 求 的 影 響 , 期 待 對 未 來 決 策 者 有 所 幫 助 。

關 鍵 詞 : 工 作 特 性 、 工 作 壓 力 、 休 閒 需 求 、 臺 東 縣

(7)

A St ud y on the Fi re Fi ght ers ’ Working speci fi cat ions 、 J ob Stress and Lei sure need - Taitung Count y as an

Exampl

Yu-Ting Cheng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fire fighter's Working specifications, working stress and influence on the leisure need, and realize the difference a current circumstances. The main object of study is to focus on all of the staffs working in Taitung County fire departments , using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to collect 252 effective samples. Analyzing and verifying the related data with the statistic software of SPSS for windows22.0,the main analytical method ar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 way ANOVA,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he result of study is as follows:

1. First, the Taitung County’s firefighters are mostly under the age of 30 years old nowadays, most of the people’s degree of education is above college, married more than unmarried, the working specification is in favor of field agents, and serviced more than ten years.

2. For working specification, like the skills of change and risk awareness, field agents of firefighters are more sensitive than indoor staffs.

3. In terms of working pressure, like the work itself, personal factors, internal and external work pressure, the susceptibility of field agents is much higher than indoor staffs.

4. Working specifications and work pressure are high-positive correlation, that is, the higher awareness of the work, the higher pressure on their work; and also their leisure demands are stronger.

5.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 hope to understand the firefighters’ working specification, working pressure and leisure demand in Taitung County, and through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nd we look forward to help the decision makers in future.

Keywords Working specifications,, job stress, leisure need, Taitung

fire fighter

(8)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表 次... v

圖 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 ... 6

第六節 研究假設 ... 6

第七節 研究限制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消防人員工作特性之相關研究 ... 8

第二節 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 ... 21

第三節 休閒需求之相關研究 ... 32

第四節 消防人員工作特性與工作壓力來源之相關研究 ... 39

第五節 休閒需求對工作壓力因應策略之相關文獻 ... 42

第六節 本章總結 ... 4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45

第二節 研究流程 ... 46

(9)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47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48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 ... 55

第四章 資料分析... 56

第一節 消防人員基本資料 ... 56

第二節 工作特性、工作壓力及休閒需求之現況分析 ... 60

第三節 工作特性、工作壓力及休閒需求之差異性分析 ... 7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6

第一節 結論 ... 96

第二節 建議 ... 99

參考文獻... 101

中文部份... 101

英文部分... 109

附錄... 113

(10)

表 次

表 2-1 全國火災次數及出動人次統計... 11

表 2-2 全國緊急救護出勤次數統計... 12

表 2-3 全國 104 年天然災害傷亡及救災情形... 13

表 2-4 臺東縣消防局 100-105 年實際案件數統計分析... 15

表 2-5 消防工作危害因素與傷害影響... 20

表 2-6 工作壓力最大及最小的工作一覽表... 40

表 3-1 研究對象以臺東縣消防局為研究對象,並以問卷方式進行調查。... 47

表 3-2 工作特性量表... 49

表 3-3 工作壓力量表... 51

表 3-4 休閒需求量表... 53

表 4-1 消防人員基本資料表... 59

表 4-2 臺東縣消防人員工作特性現況表... 64

表 4-3 臺東縣消防人員工作壓力現況表... 67

表 4-4 臺東縣消防人員休閒需求現況表... 71

表 4-5 年齡對工作特性各構面之差異性分析表... 74

表 4-6 教育程度對工作特性各構面之差異性分析表... 76

表 4-7 服務年資對工作特性各構面之差異性分析表... 77

表 4-8 婚姻狀況、性別、工作性質對工作特性各構面之差異性分析表... 78

表 4-9 年齡對工作壓力各構面之差異性分析表... 81

表 4-10 教育程度對工作壓力各構面之差異性分析表... 82

表 4-11 服務年資對工作壓力各構面之差異性分析表... 83

表 4-12 婚姻狀況、性別、工作性質對工作壓力各構面之差異性分析表... 84

(11)

表 4-13 年齡對休閒需求各構面之差異性分析表... 87

表 4-14 教育程度對休閒需求各構面之差異性分析表... 89

表 4-15 服務年資對休閒需求各構面之差異性分析表... 90

表 4-16 性別、婚姻狀況及工作性質對休閒需求各構面之差異性分析表... 91

表 4-17 工作特性、工作壓力及休閒需求各構面之相關分析表... 95

(12)

圖 次

圖 2-1 全國火災次數及出動人次統計圖... 11

圖 2-2 全國緊急救護出勤次數統計圖... 12

圖 2-3 臺東縣轄區分布圖... 14

圖 2-4 臺東縣消防局組織架構... 14

圖 2-5 資料來源:壓力與壓力的反應... 22

圖 2-6 壓力因素的相關性... 23

圖 2-7 一般適應症狀群... 26

圖 2-8 工作壓力一般模式... 29

圖 2-9 工作壓力 McGrath 的過程模式... 30

圖 2-10 休閒調適互動模式---緩衝模式架構圖... 38

圖 2-11 休閒體驗一般模式... 38

圖 2-12 消防人員工作壓力模式... 41

圖 3- 1 研究架構... 45

圖 3- 2 研究流程圖... 46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章節之主要陳述是分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概述目前消防人員之現狀。

衍生出第二節研究目的,有第三節研究問題,並於第四節名詞解釋,第五節為研 究範圍,第六節提出條列式之問題研究假設,第七節為研究限制,來勾畫本章之 藍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消防人員平常工作項目包括消防安全檢查、救災、救護、及上級許多臨時交 辦案件等等,工作繁多複雜,重大的火災,地震及災後重建工作也常使消防隊員 疲於奔命(楊昆陵,2002)。爰此,消防工作之內容不僅複雜瑣碎,暫時面臨消 防和救援,如火災預防及救護知識宣導,緊急狀況的救災及救護,甚至於非消防 性質的為民服務,加上熬夜輪班使身體疲憊,表明消防人員的特點及工作的特 性。

細數這些固定的項目如災害搶救、緊急救護、火災預防宣導之消防推廣、緊 急救護各種急救的宣導、消防工作的教育訓練、消防安全檢查、液化石油氣場所 檢查及取締、車輛保養工作、為民服務的項目如捕蜂、捉蛇等工作,加上行政長 官的交辦事項及臨時任務外,隨著全方位信息來源,公眾對消防服務的需求越 來越大,期待也跟著上升,消防工作已經不僅止於水裡來火裡去這些工作項目,

而是公眾期望消防人員可以做得更多的事,而非本身消防工作該作的事;大部 分這些工作不能期待何時何地發生,而且災害的工作也不能預料到發生的情況。

因此,消防人員的工作特點的因素,應該會直接影消防人員對於工作態度的表 現。

(14)

消防人員的工作環境與一般工作環境不盡相同,不僅在班時間長,要面對 的狀況與挑戰亦是無可預料。因此,有些壓力源是消防人所獨具,非外人所能體 會的 (陳武雄,2001)。陳世勳、鄧子正(2001)認為消防人員因執行必要之工 作、各類救災勤務及所處之工作環境,期所需面對的一切將帶給本身心裡及生 理上之壓力,消防人員可以說是每天都在承受著工作壓力。又在民眾的高度期 望之下讓此種現象更為嚴重(Mcevoy,2004)。

楊昆陵 (2002)指出消防工作是一種高壓力的工作型態,消防人員之壓力 來源非常複雜,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有〝備戰狀態〞的感覺,此外消防繁雜的任 務,均使得消防人員無時無刻面臨可預期與不可預期的危險,壓力的承受非比 一般。

因此,在這個知識及資訊透過網路交換快速的世代,其實每個人每天第一 件事就會面對生活中的各種不同的壓力,而這些壓力不僅存在於生活中,於工 作中也如影隨形,或許些許的壓力工作的推動力,但是高壓力的工作性質下,就 應透過研究來分析,畢竟個體感受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對於消防人員所要面對 的壓力,以外界而言,這種工作性質所帶來的壓力自是屬於高壓狀態,這樣的壓 力,也不足以外人所道也。雖然平時在隊備勤或許看似輕鬆,其實心理層面的壓 力,外人無法了解,如何解除或減少工作壓力,有待研究的探討。面對災害的發 生無法事先得知,下一秒會出勤什麼勤務,亦無法做好事前的準備,只能憑藉平 日訓練的項目加以模擬或是收集經驗的累積來達成任務,因此,消防人員如何 化壓力為助力,正在是研究者所要探討。

工作與休閒關係密不可分,彼此影響也呈現多樣的變化,(蔡德光、吳學燕、

蔡中志,1993)。另外工作心理壓力無適當休閒活動來調適亦影響著工作倦怠、

家庭衝突更會影響工作上的表現,消防工作上危險更應小心謹慎,工作壓力的 問題在各行各業都有可能發生,專業程度高、必須對他人生命負責以及高風險

(15)

性行業的從業人員,均會感到較高的工作壓力(陸洛、高淑芳,1999)。學者認 為適當的休閒活動是應付壓力及有助紓解壓力的方法(張春興,1992)。高俊雄

(1995)也認為透過休閒活動的餐與過程可以將注意力轉移到活動中,休閒參 與時可以暫時逃離壓力源,放鬆心情而產生通暢的體驗。透過休閒活動的參與 可以減緩工作壓力的擴張,舒緩疲憊及緊張的身心(張震南,2014)。平日若能 保持培養自我愛好的休閒活動,亦可以適時地消弭工作壓力,帶來正向的思考 力量及恢復工作上的推動力,兼具一舉數得的作用。

研究者參與消防工作近 7 年,承擔著與過去具有不同特性的工作,而心理 工作的壓力也與過去不同,因此工作壓力亦不同以往,又以現今休閒需求的蓬 勃活耀,會帶給消防人員怎樣不同的身心理感受,以上的種種因素,從而導致研 究著對於消防人員的工作特性及工作壓力與休閒需求之間的關聯性及現況產生 興趣進而研究之。爰此,本研究所探討此主題,期望能將研究結果提供給本機關 之管理決策者及相關機關單位最為參考,亦期待可帶給後續研究者參考價值。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藉由消防人員工作特性及壓力之差異,進而瞭解消防人員對休閒需 求之影響,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消防人員工作特性、工作壓力與休閒需求之現況。

二、瞭解不同背景變項之消防人員工作特性之差異性。

三、瞭解不同背景變項之消防人員工作壓力之差異性。

四、瞭解不同背景變項之消防人員休閒需求之差異性。

(16)

五、瞭解消防人員工作特性及工作壓力與休閒需求之間的相關性。

第三節 研究問題

綜合以上研究目的,本研究探討探究消防人員工作特性及工作壓力並瞭解 消防人員休閒需求之表現,研究問題闡述如下。

一、瞭解消防人員工作特性、工作壓力與休閒需求之現況為何?

二、瞭解不同背景變項之消防人員工作特性之差異性為何?

三、瞭解不同背景變項之消防人員工作壓力之差異性為何?

四、瞭解不同背景變項之消防人員休閒需求之差異性為何?

五、瞭解消防人員工作特性及工作壓力與休閒需求之間的相關性為何?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 消防人員(Field Firefighters)

消防人員係指依 2001 年 12 月 13 日發布之「內政部消防署組織條例」第 十四條第二項規定訂定之「各級消防機關人員遴用標準」 遴選任用之人員 , 執行消防工作勤務,如災害預防、緊急救護、火災調查、災害管理、災害搶救、

任務派遣、水源查察、救災裝備器材操作、消防安全設備檢查、救災車輛器材裝 備操作及保養維護、臨時交辦勤業務執行之人員(內政部消防署組織條例)。消 防人員依業務性質區分為救災救護揮勤務中心(接聽 119 緊急電話) 、災害預 防科(防火防災宣導)、災害管理科(災害潛勢分析)、火災調查科(火災原因調

(17)

查)、災害搶救科(各類災害搶救標準程序)、緊急救護科(救護業務規劃)等內 勤工作及從事第一線外勤(外勤消防大隊及消防分隊)工作。

二、 工作特性(Working specifications)

工作特性係指和工作有關的各種屬性或因素,其範圍應包含工作本身的性 質、工作環境、薪資、福利、安全感、工作本身的回饋、工作技能, 自主性、

挑戰性、由工作中學習知識及發展的機會、人際關係及工作內在的報酬等,其範 圍甚廣(Seashore &Taber,1975)。舉凡工作的職業聲望、勞累性、自主性、例行 性、專業性、工作環境、人際關係、 升遷機會、工作報酬,以及工作所具備的 內在報酬等都可以說是工作特性(黃盈彰,2000)。

消防法第一條:「為預防火災、搶救災害及緊急救護,以維護公共安全,確 保人民生命財產」,明確訂立消防的工作特性是以預防火災、搶救災害及緊急救 護為主要任務(內政部消防署,消防法)。爰此,將探討消防工作特性之相關文 獻及其工作特性各種面向作為研究之方向。

三、 工作壓力(Job Stress)

工作壓力之定義為個人在職場所遭逢與工作有關的種種內、外在事件,使 個人在身心上感到不適,希望能夠藉由己身的力量或外界的協助, 恢復原先的 平靜狀態(田蘊祥,2002)。消防人員的工作壓力是指由於工作環境的特性, 對 個體造成不同壓力反應, 進而產生生理不適或心理的緊張、焦慮(曾舟君,2007)。 因此,由工作關係而引發的個人反應,舉反情緒上不穩定而起伏所產生的心理 負擔、負面感、混亂等等不適的因素,這些都是工作壓力。

(18)

四、 休閒需求(Leisure need)

對於需求的滿足與強度之間的關係,低層次的需求完全滿足後,更高一層 次 的 需 求 強 度 才 增 高 , 且 不 同 層 次 間 的 滿 足 與 強 度 的 關 係 是 相 互 依 賴

(Maslow,1970)。Ibn Khadun 提出休閒為人類五大基本需求之一,他將休閒定 義在人類五大需求的最高層(李晶,2000)。休閒需求是參與者在他們的休閒時 間對健身、放鬆、逃避例行性、領導、技能利用、 社會、自主性、競爭性、刺 激、尊重及家庭等想要參與的程度(Kabanoff and O’Brien,1986)。綜上所述,

休閒需求的需要在存在於每個人的生活中且不可或缺。

第五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範圍以臺東縣消防局現職內外勤之消防人員為調查對象,探討消防 人員工作特性、工作壓力及休閒需求之關係。又因只限定臺東縣為區域範圍內 的消防人員為研究對象,故研究結論僅限制在臺東縣之區域。

第六節 研究假設

本節根據本文之相關文獻探討及研究架構的假設推論,提出本研究的 4 個 假設如下:

一、不同背景變項之消防人員工作特性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消防人員工作壓力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背景變項之消防人員休閒需求有顯著差異。

(19)

四、消防人員之工作特性與工作壓力與休閒需求相關性有顯著差異。

第七節 研究限制

研究範圍以臺東縣消防局內外勤人員,並排除非消防體系之行政人員為研 究對象,共計 256 人。

一、研究區域為臺東縣地區(救災救護指揮中心、緊急救護科、災害預防科 暨安全檢查隊、災害搶救科、災害管理科、火災調查科)、4 個大隊(臺東大隊、

關山大隊、大武大隊、成功大隊)、20 個分隊(臺東分隊、特搜分隊、南王分隊、

知本分隊、卑南分隊、綠島分隊、蘭嶼分隊、關山分隊、延平分隊、鹿野分隊、

池上分隊、海端分隊、利稻分隊、成功分隊、東河分隊、長濱分隊、大武分隊、

太麻里分隊、達仁分隊、金峰分隊)。

二、臺東縣消防局消防人員為問卷調查之對象,其研究結果對於其他地區 與不同縣市之差異性,因此無法進行推論與比較至其他縣市的消防人員。

三、以問卷調查方式使而收集資料,但填答者是否皆能誠實回答,難以得 知,僅能假設受試者皆能誠實回答。

(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節將對於工作特性、工作壓力與休閒需求之相關性做探討。本章分五 節:第一節消防人員工作特性,第二節消防人員工作壓力,第三節消防人員工作 特性與之工作壓力來源之相關研究,第四節消防人員休閒需求對壓力因應策略 之相關文獻,第五節本章總結。

第一節 消防人員工作特性之相關研究

以工作特性的觀念而言,自 1940 年代後期開始,認為若能增加工作的重 要性及挑戰性,可避免因為工作的單調或重複而造成員工的不滿或離職,因此 積極從事相關研究(Herzberg and Kilbridge,1940)。工作特性(Job Characteristics)

係指工作本身以及和工作相關的屬性或因素,藉以區別工作表徵之類型或相關,

就廣義而言,係泛指與工作有關的因素(factors)或屬性(attributes)(賴佳瑩,

2005)。

我國消防之歷史據文獻記載,最早可追溯至周舜差使伯益掌火,之後各朝 代也都有著對火的使用與控制的記載,也設有與火相關的官職負責掌火,而民 國後消防之組織漸漸成形,其法令也陸續制定(丁崇泰,2016)。

消防之內涵,由臨時撲滅火災,進而擴展為防患未然之防火措施,但隨著社 會的進步以及多元化的改變,消防機能也逐漸轉向多元化防救災之任務(陳弘 毅,2016)。而消防之意義係指:「以保護人民生命、身體、財產及防除火災、水 災、地震等災害,或以減輕上述災害之被害為目的,並以預防、警戒、鎮壓災害 為手段之行政作用」(陳弘毅,2016)。消警消未分立前,消防是隸屬在警察體系 底下的一個單位,直至 84 年 3 月 1 日消、警從此分立,於是開啟消防的新紀元。

(21)

而今隨著社會形態的轉變、工商業不斷地發達,建築物也朝著高層化及地下化 發展,各類建築物的複雜性也不斷地再增加,於是在搶救上也就顯得更形困難。

消防工作主要辦理火災預防、人為與天然災害搶救、緊急救護 3 項消防業務,

自 90 年起依災害防救法規定,另外辦理災害管理業務,同時執行消防及災害防 救任務為職掌事項(內政部消防署,2014)。消防勤務(消防勤務實施要點,2014)

第十一點消防勤務種類如下:

(一) 防災宣導:實施災害之防救宣導。

(二) 備勤:服勤人員在勤務執行單位內,整裝隨時保持機動待命,以備 災害發生時之緊急出勤救災、救護及災害調查。

(三) 消防安全檢查:包括消防安全設備、防火管理、消防安全設備檢修 申報、防焰規制及危檢物品安全管理。

(四) 水源調查:針對轄區內各種消防用水源予以列管檢查。

(五) 搶救演練:演練項目包括體技能訓練、裝備器材操作訓練、消防救 災救護演練及其他應變演習訓練。

(六) 值班:由服勤人員於值勤台值守之,負責通訊連絡、傳達命令、接 受報案及維護駐地安全。

(七) 裝備器材保養:執勤項目包括試車、試水、試梯及其裝備器材之保 養、檢查。

(八) 待命服勤:服勤人員保持機動待命,以備執行救災、救護、災害調 查或其他臨時派遣勤務。

隨著時代進步,以往只負責滅火的消防隊已不復見,為使消防服務品質、外 在形象的提升,更加入了許多為民服務的工作。以鄧子正(2000)將消防勤務分 成五大部分:

(22)

(一) 作戰任務(operations):包含火災搶救、救助、救護勤務以及非緊急 性支援、服務勤務。

(二) 火災預防(fire prevention):火災預防是消防工作的主要項目之ㄧ,

工作內容包含所有預防、教育、調查、 檢查及執法活動。

(三) 訓練:只有消防人員都已經教育訓練妥當,消防任務的執行才能夠 有效。

(四) 設備與維護(equipment and maintenance):此部分工作主要考量消 防單位中 擁有大量的車輛、裝備,且這些裝備對於消防任務執行都 相當重要, 所以必要設備的維護與管理工作必須獨立編排運作。

(五) 支援勤務(supporting services):主要係依支援消防部門中主要工作 的必要勤務而言, 包括通報系統、 通訊系統、設備維護、補充等。

由表 2-1 全國火災次數及出動人次統計、表 2-2 全國緊急救護出勤次數統 計、表 2-3 全全國 104 年天然災害傷亡及救災情形,可知消防勤務的三大任務 為預防火災、搶救災害及緊急救護,截至 105 年度,災害及救護的發生除了天 然災害無法有效預警外,在預防火災的部分經由防火宣導等各類的宣傳,讓火 災次數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但緊急救護的觀念,一般民眾仍無法確實運用,致使 濫用救護車的情況一直居高不下,在統計圖表中對於其他為民服務的勤務量則 未統計在內,但不表示這些就不在其工作特性的範圍內,爰此,消防人員的工作 特性變化性極高,因此要學習的技能也必須提升才能因應各式各樣的勤務。

(23)

表 2-1 全國火災次數及出動人次統計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104 年度年報

圖 2-1 全國火災次數及出動人次統計圖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104 年度年報

(24)

表 2-2 全國緊急救護出勤次數統計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104 年度年報

圖 2-2 全國緊急救護出勤次數統計圖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104 年度年報

(25)

表 2-3 全國 104 年天然災害傷亡及救災情形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104 年度年報

由於臺東轄區區域狹長(如圖 2- 3 臺東縣轄區分布圖),靠山面海有以務農 居多,不僅地處偏遠的救災,需要路程的考量外(如圖 2- 4 臺東縣消防局組織 架構),又有觀光季節的山域及水域的災害搶救,雖然說災害發生仍以臺東縣臺 東市轄區居多(如圖 2- 3 臺東縣轄區分布圖點位部分為 106 年 4 月分布情形), 為因應多種的災害處理方式,本身該有的救災技能卻是不容忽視。

(26)

圖 2-3 臺東縣轄區分布圖 資料來源:臺東縣社會經濟資料庫。

圖 2-4 臺東縣消防局組織架構 資料來源:臺東縣消防局網站

(27)

依據臺東縣消防局近六年火災案件、緊急救護案件及其他案件如表 2- 4 臺 東縣消防局 100-105 年實際案件數統計分析得知,臺東縣轄區呈現狹長區域,

火災狀況由統計分析,於 102 年開始積極發展觀光,尤其是鹿野熱氣球的發 展,由統計分析顯示火災有逐年上揚的趨勢,而救護成長趨勢也與全國統計分 析的結果相同,在其他類為民服務的部分,本局則於 104 年度開始讓動物救援 這部分陸續回歸專業單位,因此在這部分呈現下降的趨勢,在災害搶救的部分 就需視當年度天然災害的影響度來取決。

因此,消防工作的特性就方面勤務而言,就有著各種不同的災害狀況需要 適應,再加上平日處理公文的業務量,消防人員要有更多的技巧來應付工作中 大大小小的負擔,因此,消防工作的工作性質是需要多種不同技能及技術面的 特殊工作。

表 2-4 臺東縣消防局 100-105 年實際案件數統計分析

100 年 101 年 102 年 103 年 104 年 105 年 總計 平均 救護 13517 13481 13423 14068 13634 14147 82270 13712 火警 819 685 737 988 1057 938 5224 871 其他 3019 2878 3286 3315 3160 2382 18040 3007 災害搶救 87 198 87 145 15 122 654 109

資料來源:本由研究整理

(28)

消防工作的特性分為全天候高流動性、科技綜合專項服務、工作風險性,,

強調團隊性的合作,重視各項預防性工作。陳世勳(2001)認為消防人員的勤務 特性包括:

(一) 具高度機動性:由於消防單位之工作特性特殊,在災害發生的時候,

需在最短的時間內,提供必要之救援跟協助,所以必須是 24 小時 全年無休的待命與備勤。

(二) 強調團隊合作:消防工作所包含的範圍非常廣泛,小從為民服務,

大至救火救災等等,往往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均需發揮高度的 團隊精神、分工合作方能達成任務。

(三) 任務具危險性:消防工作,不論是災害中的搶救、從出勤到歸途中、

災害現場的危害、平常演習之訓練、到其他非緊急勤務等,無一不 是潛藏著相當的危險性;尤其於災害現場時,消防人員不同於一般 人遠離災害現場,反而須進入災害現場執行勤務,而災害現場往往 充滿許多變數,稍有不慎,極易造成本身及民眾的傷亡。

(四) 重視事前的預防工作:災害搶救及緊急救護等工作雖是事件發生之 後進行,惟傷害、損失已造成,所以達到事前的預防工作是火災預 防及災害防救上很重大的一點。

(五) 消防人員之工作壓力:就一般民眾而言,其工作性質及內容大多屬 於可以預期的情形,而消防人員所面對的勤務特性,大多是現場狀 況無可預期的緊急事件,相對的在於壓力上可能多於一般人;甚至 是在睡眠當中也可能被驚醒,趕往救災現場。長期下來對於消防人 員之心理、生理有著相當影響的作用。

(六) 消防工作無一不是與民眾息息相關:消防工作的任務從提供民眾緊 急的救援,如:災害搶救、緊急醫療救護等,到一般的預防、宣導

(29)

工作,無一不是以民眾為對象,以民眾之生命財產安全為首要目標。

廖明川(1984)認為消防組織具有三大特性,即工作危險性、科技綜合的特 殊性及服務全天候的高度機動性。而且消防人員因為工作環境特殊,工作時間 特長,每天要面對刺激、挑戰、驚喜和責任等難以預料的考驗(陳武雄,2001)。

另外,除了人力及服勤時間問題之外,曾進財、盧守謙(2003)研究說明消 防人員其工作性質通常是不定時、不定量、有時效性,且具危險性及輪班工作的 工作特性。消防工作的時數多為勤二休一的制度,即工作 48 小時休息 24 小 時,每月工作時數高達 480 小時,而一般公務人員的工作時間以周休二日計算,

每月工作時數為 172 小時,所以工作時間為一般公務人員的 2.79 倍(呂崇銘、

呂適仲、莊雅婷,2010)。

消防工作係屬高危險、高職災之行業,若比較各行業職場傷亡統計資料,

顯示消防人員傷亡的比例偏高(黃聖峰,2007)。因此,消防人員要負擔的責任 是機動性、危險性、時間性的種種因素集合而成的。像是亦即消防人員之職業特 性中,不但因勤務時間長且不間斷的特性,而需要有救人第一的使命感外,亦需 視救災行動為快樂的泉源,才能適應具挑戰及刺激性的工作(陳敬幸,2015)。

林大鈞(2012)研究中認為消防工作分述為:

(一) 災害預防主將過去被動式之消防作為化為主動,目的在災害發生前,

應用各種作為加以管理或規範,期能防患於未然或降低損失,包括:

防災教育及宣導、防災體系規劃、建築消防同意制度、消防安全設 備檢修申報、防火管理制度、防焰規制、消防安全設備機具之檢定 制度、易生災害行為之控制及高壓氣體、危險物品及爆竹煙火之管 理等。

(二) 搶救災害指災害(火災、震災、水災、風災、旱災、核災、礦災、

(30)

化學災害、山難、水難、空難等災害)發生時,動員消防力之一切 搶救作為,以達成人命救助、引導避難、減低災損等任務。

(三) 緊急救護指民眾遇有緊急傷病之情形或大量傷病患之情況時,由具 有初、中或高級急救技術能力之人員,前往現場執行初步評估、急 救處置及送醫過程之持續護理行為,並將傷病患送往相關醫療責任 單位進行醫治。

(四) 火災原因調查指於火災發生後,為了解火災發生之原因、責任之歸 屬與造成的損失所進行的調查與鑑定,以為火災預防等行政作為之 重要依據,其雖非為消防法中所列三大任務之一,卻是消防工作中 重要之一環。

(五) 教育訓練指消防人員必須持續接受各種教育訓練包含火場之搜索、

人命救助、救災演練、水上機具操作、游泳技能、宣導教育等各項 專業知識,以應對多重複雜且特殊任務,協助排除民眾之各種緊急 危難。

(六) 裝備與財產管理主因消防任務多元化,致具有的裝備種類繁多,從 最普遍之各式救災車輛、到各種救助器材、救護器材、救生器材等 救災資源之整備與消防水源之擴充、運用與維護等平日裝備保養檢 查及財產管理是消防工作不可或缺的項目,以隨時可供救災使用。

(七) 行政文書作業指各項政令、規制之宣達與推行及消防人員執行各項 勤務之記錄與成果、資料保存及所陳報上級單位各種文書。因行政 文書對於政府機關(構)而言是極重要之一環,亦是行政程序中不 可或缺之工具。所以消防人員需利用勤務之餘來完成各項行政文書 之作業。

(八) 備勤是由於災害之發生多具突發性與不確性之特徵,故消防人員為

(31)

執行業務、處理各項公務及搶災災害事宜,需以備勤之方式保存必 要之人力。以目前各縣市之服勤方式因人員編制或地域屬性之不同,

有「勤一休一」(台北、桃園、高雄、嘉義市)或「勤二休一」等制 度,即備勤二十四小時休息二十四小時或備勤四十八小時休息二十 四小時。

(九) 為民服務是協助排除及解決民眾生活中亦常遭遇各種無法自行解 決之危害或困難已成為消防單位另一種非法定任務之勤務種類,範 圍亦極為廣泛,包括捕蜂、捉蛇、及相關具有騷擾性、危害性動物 之排除等等,實為因應國情、民情之需求。

(十) 義勇消防人員及消防替代役人員管理為消防工作日益繁重故須倚 重民間力量,民間消防組織之設立於民國成立初期即有,而由於國 防人力精簡,義務役男服社會役進入消防體系協助有其必要性。為 強化義勇消防人員及消防替代役人員之人力運用,需辦理義勇消防 人員及替代消防役人員之編組、訓練、演習、服勤備置及應勤所需 的裝備器材、後勤保障之規劃、督導管理事宜。

(十一) 消防資訊、科技之研究發展事項因消防工作內容森羅萬象,舉凡 一切與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相關之事皆屬消防工作範圍。消防組織應 積極研習消防資訊、運用科技新知以為維護公共安全、確保人民生 命財產安全、強化救災效率與能量及保障搶救人員生命安全。

張志民(2009)研究指出,消防工作具有潛在危險性,消防人員隨時都有生 全及健康之危害,其危害因素大致歸納為物理性危害、化學性危害、感染及生物 性危害、人因工程危害、心理及社會方面的危害。針對消防工作危害因素之分析 歸納為如表 2-5(吳慶崇,2014):

(32)

表 2-5 消防工作危害因素與傷害影響

危害類別 危害因子 對人體的傷害

物理性危害 摔傷、墜落

暴力事件

切、割傷 創傷傷害

交通事故 建 築物倒塌

化學性危害 高溫、火焰、低溫、觸電 冷熱病症、燒燙傷、灼傷

噪音 聽力傷害

濃煙、危險物品 吸入性傷害、中毒、皮膚紅腫及 腐蝕、爆炸

感染及生物性危害 病毒、細菌、血液、微生物 呼吸道感染、傳染性疾病、過敏

人因工程危害 搬動重物超過人體機能

及姿勢不正確

設備器材不符人體測計 肌肉骨骼、神經系統傷害

心理及社會方面的危害 過度疲勞 精神疾病、自殺、睡眠干擾、 高

血壓及心血管疾病 休息時間不足

工作壓力、家庭因素

危險及重大災害事件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資料來源:吳慶崇(2014)

綜上所述,消防人員對工作特性的認知裡,伴隨著長時間的日夜輪班、高風 險的出勤的潛在危險因子、難以預料的災害搶救及多變化的工作單項的特性。

在各縣市(政府)消防局在有限的人力下,消防人員無法專門的從事專業技能,而 是一個人需要會多種專業的技能,就如救災人員不僅要會救護也要會捕蜂、抓蛇、

消防安全檢查等這些如天差地別的專業技能,卻負擔在一個人的身上。而在勤休制 度上各縣市也有著不同的輪休方式,而比較多縣市採用的輪休方式為上班 48 小 時休息 24 小時,是為勤二休一輪班方式,上班的 48 小時除了循環輪流編排各 類勤務外,其餘時間則在隊備勤接受訓練及處理災害案件的出勤。本研究目的

(33)

為了探討消防人員在面臨各項災害搶救,且經常無法按部就班的工作性質下,

由此探討並從中研擬出適合本研究的工作特性之各種構面。

第二節 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

「壓力」這個字眼首先出現在十五世紀,如今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字彙(Arthur Rowshan,2000)。Canon(1932)研究壓力和人的關係;而 Selye(1956)則是將 壓力的概念應用到社會科學的研究領域。Selye (1976)定義壓力為 “個人對 任何需求下的不特定的回應”,進而延伸此觀念為 “人們在任何時期應付損耗 所產生的努力。而活著就會感受到壓力,沒有人是可以「免疫」的這是面對壓力 的開宗明義地說明(楊小鋒,2006)。因此,壓力在人們的生活中未曾停歇的一 直存在著,沒有人可以免於這些壓力的產生。

Beehr (1998)指出壓力包含心理與生理層面,來自於種種不同的因素。且 壓力是一個中立的概念, 不一定是正向或負向的,需依賴個人對此情境的認定 與評價,去看是有益還是有害的(周麗端,2006)。個體在面對外界壓力來源時 的自我情緒、認知和生理三方面交互影響所產生的反應模式(Greenberg and Baron,1997)。壓力可以指為生理上、心理上、工作上或是日常生活的壓力(徐 匯婷, 2010)。Austin(1979)則認為壓力在生理上可能產生不同反應,但均會 引起恢復正常之需求。「壓力」已成為一般人經常使用的名詞(陳柏齡,2000)。 學者藍采風(2000)認為壓力是指在某種情境下,使個人覺得似乎受到某種程度 或種類的威脅。藍采風(2000)認為當我們承受壓力的刺激時,會對壓力產生適 應或個人生理及心理的反應,而這些反應對個體則會造成正或負的結果,如圖 2-5。

(34)

壓力是一種「個人與環境間的關係,個人能力與環境間之要求無法配合即 為壓力」(Blau,1981)。也就是說個人受到工作上不適、不必要或威脅性的心理 或生理的反應而警覺或感到力不從心的感覺(Parker and DeCotiis, 1983)。壓力 是當個體對週遭環境的改變或要求, 知覺到具有威脅性、壓迫性,經由個人特 質與心理為中介歷程後,內心所產生消極與負面的感覺(黃義良,2000)。因此

「壓力」一詞在普遍的情況下,對生理與心理有害的,尤其又是在工作所要求的 任務中,超越出個人的能力、又或是因為資源不足或時所造成的一種現象。

Stotland (1984)描述四種壓力類型:

(一) 強調壓力是有機體對情景之反應;

(二) 著重個人反應外的情勢壓力;

(三) 強調不同知覺在產生壓力時所扮演的中介角色;

(四) 個人環境因素的交互影響下所產生的壓力。

圖 2-5 資料來源:壓力與壓力的反應 藍采風(2000)。

(35)

”壓力指個人在面對與期望事物有關的機會、限制或要求時,知覺到這個 結果很重要,但又充滿不確定性所處的一種動態狀況。壓力並無好壞之分,雖然 我們常討論它的負面效果,但它也有正面價值。李明濱(2005)指出人由出生至 老死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由壓力與成長所串編匯集而成的一系列互動過程。

「壓力來源+個人(人格、資源、技能、人生觀等)=壓力」

由此簡單的方程式,個人不難洞悉壓力的產生包括許多相關的因素,下(圖 2-6)進一步說明這些相關因素的互動情形:

陳慶洲(2006)認為現代人常把壓力掛在嘴邊,但似乎很難準確的說出壓力 到底是什麼?因此他給「壓力」做了一個最淺顯、最容易理解的且最貼切的字眼

「擔心」--它是主觀的感覺,假如內心不在乎,擔心就不存在;如果從生理方面 談壓力,它的同意詞就是「改變」--不管我們在不在乎,壓力都會存在。

壓力

個人或有關外在環境

壓力反應或

壓力經驗

正或負的 個人對壓力來源

生理與心理反

圖 2-6 壓力因素的相關性

資料來源:藍采風,全方位壓力管理(2003)

(36)

十九世紀末期在美國心理專家的催生下創設了壓力研究基金會,該會專家 認為:人有一種內在的平衡必須維持,當外在環境發生改變時,身體必須設法調 整使之平衡,俾維護有機體的健康,因此,瓦爾特‧肯農(Walter B Cannon)稱 這種傾向是維持體內一種平衡及環境的穩定(eguilibrium homeostasis),當身體 遭受到重大壓力時的反應,不是接受挑戰就是逃避(fight or flight)。因此,身體 與心理的造成的不平衡可以說是壓力造成的負擔。

我國學者藍采風(2003)認為壓力是每日生活的一部份,外界的人、事、物 都能造成個人生理與心理的反應。壓力(Stress)是個人在面對具有威脅性情境 中,一時無法消除威脅、脫離困境時的一種被壓迫的感受(張春興,1999)。每 天都有許多的環境、心境的來源發生,人們需要去適應及反應,而壓力是在反應 中所產生的感受度。

提到「壓力」,幾乎所有的學者、專家都會提到或引用被尊稱為「壓力研究 之父」的加拿大醫生漢斯‧賽耶博士(Hans Selye,1956)的論述。賽耶博士從物 理學的角度研究人類對危險訊號調適的問題,提到一般人在面對壓力(無論是 愉快或不愉快的事)時,體內即產生化學與物理的變化。他認為壓力的反應,對 身體而言是一種自然的現象,沒啥特別之處,因此賽耶稱這一個調適的過程為 一種「一般適應症候群」(General Adaptatiom Syndrome,簡稱 GAS),是身體防 禦抵抗壓力的某種適應上的反應。

賽耶是從研究腎上腺皮質與腦下垂體間的生理反應中發展出「一般適應症 候群」理論。在生物學上,「壓力是身體為應付任何需求所作的非特定反應」,是 一種無選擇性的影響整個或大部分系統的反應。能導入壓力反應的因子,他稱 之為壓力源(stressor)。

壓力所導致的反應,可能是建設性的,也可能是破壞性的;壓力源可能是有

(37)

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端視個人如何去感受、認定,將壓力視為挑戰或威脅,

來決定克服或逃避壓力。壓力也可以指工作環境特性對個人造成威脅的任何現 象, 它可能是超過其負荷要求或無法滿足期需要的匱乏狀態,也可以指工作環 境特性對個人造成威脅的任何現象,它可能是超過其負荷要求或無法滿足期需 要的匱乏狀態 (洪春昇,2012)。

賽耶又說:「壓力是生命的調味料,沒有壓力就會死亡」(Stress is the spice of life ;the absence is dead.)。唐璽惠(2005)認為壓力是一種生命力量的泉源,

亦或是心理上、精神上的負荷!由於 Selye(1974)認為壓力的控制是人為生存 所必須面對的,因此將一般適應症候群分為三個反應調適階段(如圖 2-7 一般 適應症狀群):

(一) 階段一:警覺階段(alarm reaction stage):

1. 震撼階段-初遇某種壓力,因受到驚嚇,一時無法適應,首先產生抵 抗力較弱之情形。

2. 反擊階段-隨即動員全身器官機能,進入備戰狀態,產生「或戰或逃」

(fight or flight)反應。倘若壓力依然持續存在,則將進入「抗拒階 段」。

(二) 階段二:抗拒階段(resistance stage):

持續保持警戒、高昂狀態,耗用大量能源應對壓力;漸漸適應原有的壓力,

能與之穩定共存,對其他壓力之適應力卻降低。此一階段若繼續太久,個體已無 法忍受,或壓力太強,個體已無能力應付,便會進入「耗竭階段」。

(三) 階段三:耗竭期(exhaustion stage):

身心疲憊,已然耗竭,嚴重時甚至將導致死亡。

(38)

關於壓力的概念及定義,因為研究之取向、途徑、觀點不同,至今仍無一致 性的看法,Greenberg(1995)定義壓力是壓力因子和壓力反應的結合。一般而 言,大致可以歸納為三個主要觀點來定義其壓力(林錦坤;1999;黃曉嫄、鄧子 正,2005;黃曉嫄,2005):

(一) 反應型的觀點:將壓力視為一種反應,認為壓力是個體對外界刺激 所產生的反應,著重個人對壓力的反應,強調不論壓力源為何,個 人一定會經歷一系列的生理反應,將壓力視為依變項。

(二) 刺激型的觀點:將壓力視為一種刺激(壓力源),強調外在的刺激強 加於個體上而造成個體生理上的反應。假如外界的刺激超過個體的

第一 第二 第三

衰竭 抗拒

警覺

圖 2-7 一般適應症狀群 (Selye,1974)

(39)

忍受程度,則會讓人不舒服或感到焦慮等,此觀點在說明各種情境 的刺激,強調壓力來源的重要性,也就是將壓力視為自變項而個體 所產生的反應為依變項,壓力乃是原因而非結果。

(三) 認知互動型的觀點:將壓力視為個體和環境交互作用結果,亦即係 由個體和環境間種種狀態的不協調所產生,經由兩者間的互動及回 饋形成整個壓力,此觀點除了同時考慮環境的刺激與個體特殊的反 應外,更強調彼此互動的結果。

工作壓力是面對工作環境與職務上所賦予的要求、期望和職責等因素,產 生焦慮或壓迫感,形成心理或生理的一種不適的反應(陳勇全,2009)。Atkinson

(1988)將工作壓力來源分為內在、外在兩方面,外在壓力源包括工作環境、工 作特性與社會文化上的壓力。工作壓力為身處工作情境與工作要求超出個人能 力時所產生的心理感受(Figen and Atanasoska,2011)。工作壓力係工作者的能力 及可用資源與環境間的差距,致使工作者在心理上產生脫離正常狀態的一種結 果(張曉春,1983)。因此,工作壓力的產生係來自工作帶來的內外心理的感受 所造成的結果。

工作壓力係指因客觀的工作相關因素等外在環境要求與主觀的個人內在的 能力產生交互作用的所引起之壓力(鄭雅文, 2002)。工作壓力是由壓力一詞所 衍生而來,通常指的是工作者在工作環境中,因受到影響,而產生情緒與生理上 的負面反應。而在這講求效率的社會時代之中,個體對於工作產生了不確定性,

工作壓力隨著生活步調的轉變而增加(Iwasaki, 2006)。在高度工作壓力的情況 下,會造成員工有挫敗感,組織生產量降低、品質降低,也變的難適應其角色

(Schuler, 1980;Beehr and Newman,1978)。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呈現負相關的 情況,在高科技產業上班的員工對於適度的壓力則有助於個人績效的成長,工 作壓力太大則會降低工作績效(朱銘謙,2000;吳豐旭,2006)。

(40)

有學者定義為:因工作感受到壓力,或是個人在工作場域中,所承受來自工 作本身或相關因素所產生的壓力,即為工作壓力(賴政忠,2001)。有關工作壓 力的影響,學者各有不同的分法,Beehr and Bewman (1978)、Schuler (1980)、 吳學燕(1995)、吳劍雄(1999)、黃麟薦、林宜君(2004)等將工作壓力的影響 分為三類,生理的、心理的和行為的。

警察工作本身勤務繁雜, 必須面對工作時間不固定, 還必須要時常輪流 值勤等問題,對其本身及家人產生相當大的困擾, 以致影響個人與家庭的生活。

加上警察人員因公殉職、受傷的事件時有所聞, 更加使得警察人員及其家人覺 得生命缺乏保障, 工作沒有安全感, 終日提心吊膽、精神備感緊張(洪春昇,

2012)。因此,承接到繁複的工作性質及工作時間的不定性,使的執行工作的人 員,心理上造成的負擔,形成工作特性的壓力來源之一。

Beehr and Newman (1978)提出工作壓力一般模式,其將工作壓力分為:

「環境、個人、過程、人性影響、組織影響、時間、調適反應」等七個構面。

Beehr (1998)經過不斷的修正,提出完整的一般模式(如圖 2-8 ),其認為此 模式具一般性。工作壓力有時被使用在環境的刺激,有時又被視為是個人緊張 或煩惱的反應。

(41)

圖 2-8 工作壓力一般模式 資料來源:Beeht (1998)

工作壓力過程模式是由 McGrath 於 1976 年所提出,是屬於一種過程導向 的壓力模式,將壓力情境劃分四個階段及封閉迴路的循環關係:始於各類實體 情境,如環境令人不舒服,為了尋求紓解,個體就會形成壓力,因此企圖改變所 遭遇的情境。此模式是強調個人工作壓力情境,表達工作績效的反應行為,如圖 2-9。

(42)

圖 2-9 工作壓力 McGrath 的過程模式 資料來源:McGrath and Josephn (1976)

由於工商業與科技的發達,資訊 e 時代的來臨帶來許多的便利,但伴隨而 至的壓力也隨之高漲。由於工作已成了現代人的重心,隨工作而來的壓力感,更 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張志鴻,2015)。藍采(2003)的觀點,工作壓力來源可分 為六種:

(一) 工作本身:包括工作安全感、工作超時、影響健康的工作環境。

(二) 組織文化與氣候:包括參與決策的機會變少。

(三) 工作角色不明:組織內工作角色或執掌劃分不清,易造成角色衝突,

也是工作壓力的主要來源。

(四) 人際關係的需求:包含與上司關係不佳、與同事或下屬之間的相處 不好。

(五) 生涯發展:包含升遷速度、自我進取心、與工作本身有牴觸。

(六) 家庭與工作上的交互關係:包含要兼顧家庭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難。

(43)

陳武雄(2001)指出消防人員因工作環境特殊,且工作時間也較長,天天要 面對突發性的挑戰、勤務上的派遣、驚險和責任等考驗,因此有些壓力來源並非 外人所能了解的,而消防人員的主要壓力來源則有:

(一) 心理衝突:消防工作時常需要衝鋒陷陣、出生入死,因此面對死亡 對消防人員來說是不可避免的,假使長久未能將這種焦慮去除,對 心理健康必產生不良之影響。

(二) 工作環境:災害現場搶救上的危險及可怕,如非親歷其境的人絕對 難以想像;種種因素導致消防人員永遠無法正確知道災難現場可能 發生的危機,但明知危機重重其職責所在,仍然必須奮不顧身,勇 往直前。

(三) 勤務時間:消防人員不但勤務時間長,缺乏假期,容易造成職業倦 怠;而且待命時間亦長,又於待命期間無所事事,也容易引發工作 疲乏;在這種雙重衝擊下,常使消防人員感覺整個人都被綁得緊緊 的,毫無自由揮灑的空間。

(四) 工作負荷:災難發生時,消防人員時常需重度消耗體力與時間,形 成生理上的過度負荷;且密集勤務編排,也在在挑戰消防人員的體 力極限,使得消防人員常感心餘力絀,難以承受。

(五) 角色衝突:消防人員的職責擔負著保衛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往往造 成職業角色與真實自我間產生必然的衝突;因為真實自我通常是很 人性的,但自我保護確是生物與生俱來的本能,而當面臨生死關頭 又必須扮演保護別人的英雄角色時,消防人員則被期望應以救人第 一。

(六) 家人期望:消防工作不但工作時間長,家人相聚的時間往往無法配 合;而每當救難發生時,消防人員必須立刻出勤因危險高,就是造

(44)

成家人提心吊膽,憂心忡忡的開始。

(七) 社會期望: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每當災難發生的時候,一般人都對 消防人期望提高,甚至會有不合理的需求,故經常須成為無辜的替 罪羔羊。

(八) 價值觀念:消防人員因執行勤務需要穿著制服,所以常須被塑造為 一個高道德標準的人,使得他的言行必須比一般人更加格外拘謹以 維護自我及機關形象。

綜上所述,藏在生活每個細節裡的是現代人給自己的壓力,而且是藏在無 所不在的周圍裡,裡裡外外的適應都將是壓力的來源,壓力可以是有帶來正面 推動力的可能,但是高壓力的狀況似乎就要視個人狀況而定,而不能一言以蔽 之。

現代人對於工作的認知,佔據生活中比例愈來愈高,因此人們對工作看重 的程度亦是不同往日而語,亦說是被工作綁架有不為過,這樣的情況已經在每 個人的生活中如影隨形;而工作上所帶來的不安情緒、緊張感、困擾、困惑等感 受就形成工作壓力,工作壓力無論在心理上、生理上所造成的情緒威脅感與日 俱增。對於壓力的研究學術上的定義無法一一列表,因為總總壓力的來源也多 是本身心理造成的感受,但感受的來源是受到外來的影響,而造成情緒上劇烈 的震盪,因此,高工作壓力如何定義且各種複雜的壓力來源正是研究者所要探 討的方向。

第三節 休閒需求之相關研究

有關休閒(leisure)之字義,依中西方文獻雖有些許差異,但均認為「休閒」

(45)

係具有相當廣泛意義和內涵之社會行為,在西方諺語「休閒(leisure)旨在走更 遠的路」,張震南(2014)。西方學者亞里斯多德提出:「在一種滿足自我心態及 心靈需求之下,自由選擇做一件並無特殊目的之事, 並且身心也不感到過於勞 累的活動即屬休閒」。Kelly(1990)將休閒定義為「一種為了本身為主之自由選 擇性活動」。亦認為「休閒是為自己選擇之活動,而一個活動是不是休閒,則是 由參與者之行動來定義。因此,休閒是一種參與,自己為參與活動的心境,也為 參與活動帶來的價值,形成本身喜愛的項目,這是自由選擇而不為其他所想。

Murphy(1974)六種休閒的定義是:

(一) 自由運用的時間 (discretionary time):休閒是在一個由工作決定的 循 環中,用來滿足生計與工作的要求之餘,所剩下來的時間。

(二) 社會工具(social instrument):休閒是一種達到社會目的的方法,如 對病 情作治療,對於社會的參與、技術的發展以及履行社會功能等 的入門。

(三) 社會階級、種族及職業 (social class, race, & occupation):休閒是由 社會與世襲遺傳的因素來決定。這個決定的模式,已經成為許多預 測社會的研究基礎,而其還不算定義,不過是一種社會學上的假設。

(四) 古典(classic):休閒乃是一種自由的狀態,一種「靈魂的狀況」,及 一個很少被達成的目標。

(五) 反功利主義(ant utilitarian):休閒本身就是一種目的,不是工作的 副產品,它還是一種自我表現與自我履行的滿足。

(六) 整體論(holistic):在任何地方、任何活動都可以找得到休閒。為了 取得以體驗品質為基礎的定義,工作與休閒活動的區別已經被糢糊。

Parker(1983)認為「休閒」是一種自我存在的經驗,並且是活出自我境界

(46)

的一種層次,而休閒對於人們而言是一種美好與理想的生活境界。休閒是個人 在工作、義務、責任以及生存時間之外,所擁有的相對自由時間,可由的從事個 人意想之事(Godbey, 2003)。Dumazedier (1974)認為休閒是在工作、家庭、

義務之外,依照個人喜好從事的活動,並整合不同之休閒觀點而提出「休閒三部 曲」-放鬆、娛樂、個人發展,認為人們需要放鬆以消除疲勞,也需要娛樂來轉 移關注的事務,且透過個人發展使休閒更加持久,增廣個人生命及知識的視野

(引自涂淑芳,1996)。McDaniel(1982)則認為休閒是工作和維持生存以外的 自由時間,可以提供機會使個體去從事自主或自願選擇的活動。Ibn Khadun 提 出休閒為人類五大基本需求之一,他將休閒定義在人類五大需求的最高層(李 晶,2000)。 由此 可得知休閒需求不管是對處於什麼樣環境的人們都是不可或 缺的。

西方學者 Bright bill(1960)則將休閒定義為「自由、不被佔據」的時間,

指出一個人可隨己心意,及隨其所好及來從事個人有益身心的活動行為即謂之 休閒。學者帕克 Parker(1983)認為休閒以時間觀點而論,指出以下三項以時 間觀點而論休閒:

(一) 以每天扣除工作及其他生理需求等非休閒時間。

(二) 休閒是在工作之餘可利用的閒暇時間。

(三) 休閒並非指定某一段時間,而著重在休閒活動的本質。休閒是一種 社會現象。

休閒需求是參與者在他 們的休閒時間對健身、放鬆、逃避例行性、領導、

技能利用、 社會、自主性、競爭性、刺激、尊重及家庭等想要參與的程度(Kabanoff and O’Brien,1986)。張少熙(2000)認為休閒可從內、外在兩個向度來作定義:

(一) 外在:從自由時間得到享受快樂之過程。

(47)

(二) 內在:從輕鬆之心態得到經驗之滿足。

休閒是指將應負擔的工作或責任完成後,在剩餘的時間內所從事自己喜好 的活動,並能達到身心愉悅的狀態,藉由休閒豐富生活、建立生命價值,(周韋 杉,2011)。以體驗的觀點來定義休閒,將休閒視為個體在活動參與中,所獲得 身心的放鬆、愉快、樂趣和滿足(劉泳倫,2003)。許志賢(2002)研究指出對 休閒方面採綜合性的觀點,包含「時間」、「活動」、「心靈狀態」三層面:休閒是 指除了工作、休息、義務性工作以外的時間裡,自己出於自我意願選擇喜愛的活 動,並且是令人感覺愉悅與滿足的活動。休閒是無所為而為的活動、是一種允許 個人得以探究真理的狀態,而休閒的精髓就在於它是一種非功利性、無實用價 值、完全發自內在動機對真理與生命的探索,葉智魁(2006)。因此,休閒的可 以創造的感受是內外心理的,當參與其中達到身心的平衡時,才能創造相當的 愉悅心情及無可言喻的滿足感。

有關休閒需求的分類,Tillman(1974)根據 Marslow 的理論觀點,建構並 驗證 與定義十項決定人們休閒需求的重要因素,這十項需求因素如以下所示

(引自 Torkildsen,1999):

(一) 新的體驗像是冒險。

(二) 鬆弛、逃避以及幻想。

(三) 察覺以及 認同。

(四) 安全-免除饑渴與各種身體不適。

(五) 支配-來支配其他人或是控制這 一個環境。

(六) 反應以及社會互動。

(七) 心理的活動-知覺以及了解。

(八) 創造性。

(48)

(九) 服務其他人-從需求達到滿足需求。

(十) 身體性的活動以及體適能。

London,Crandall , 及 Fitzgibbons (1977)亦依據 Marslow 的理論觀點分 析休閒需求的 內涵,結果將休閒需求因素分為:

(一) 回饋(feedback),即了解自已在活動中的表現。

(二) 喜好(liking),對活動喜好的參與程度。

(三) 正向的人際的涉入(positiveinter personal involvement ),例如影響 他人的生活和健康、感受到自已的重要性等等。

休閒需求是指個體參與休閒 活動過程來滿足內、外在不同之需求,並藉由 活動表現,促使個體能獲得知識、 社交、自我能力及身心釋放等需求(高俊雄、

張孝銘,2001)。

許峰睿(2006)將休閒需求區分為:

(一) 知識探究需求:藉由休閒滿足學習,探索新事物、新知識及新觀念,

運用想像力等需求。

(二) 社交互動需求:藉由休閒建立友誼、與他人互動、熟練社交技巧、

獲得歸屬感及他人之尊重等需求。

(三) 能力成就需求:藉由休閒挑戰自我能力、獲得成就感及增進身體技 巧與能力、保持身體健康等需求。

(四) 身心釋放需求:藉由休閒避開孤獨、獲得身體與心理舒暢、休息、

釋放壓力與緊張等需求。

陳彰儀(1987)研究中指出,休閒活動之內容與種類繁多,如以一般民眾之 休閒興趣、參與情形與生活型態區分時,可將休閒活動分為八種不同之性質:

(49)

(一) 體育性:游泳、爬山、跳繩、健行、球類運動等。

(二) 社交服務性:訪友、電話聊天、寫信、社團服務等。

(三) 知識性:研讀書籍、寫作、看報紙、看小說等。

(四) 藝術性:書法、繪畫、攝影、唱歌、聽音樂等。

(五) 娛樂性:看電視、聽廣播、看電影、逛街、打麻將、玩牌等。

(六) 作業性:打字、做手工藝、剪貼、廢物利用、室內佈置等。

(七) 休憩性:沉思、休息等。

(八) 與小孩有關性:逗小孩玩、與小孩有關之活動等。

緩衝模式(buffer model)如圖 2-10 休閒調適互動模式所示,是指個人身處 壓力的情境下,經由參與休閒活動獲得正面效益,此效益能減緩壓力對個人所 產生的負面影響,間接地增進身心健康提昇生活品質。

(50)

圖 2-10 休閒調適互動模式---緩衝模式架構圖

資料來源:”The impact of leisure coping beliefs and strategies on adaptive outcomes”.Iwasaki,2003, Leisure Studies, 22, 93-108.

休閒是人們需求的一部分,且因人而異,而需求是指人們對於實際環 境與 理想之間所存在的一種差距狀態,為了縮短其差距,因而使個體產生行為(陳湘 妮,1999)。

劉泳倫(2003)歸納出休閒體驗為休閒參與者從事休閒活動過程中所得到 的感受與經驗,如圖 2-11 休閒體驗一般模式。

圖 2-11 休閒體驗一般模式 資料來源:劉泳倫(2003)

(51)

綜上可知,休閒需求是每個人都應該必備的基本需要,在自我意識裡從事 本身喜愛的活動,讓身裡層面輕盈的放鬆,也讓心裡層面感到難以形容的愉悅 感。不論進行的休閒活動為靜態或者為動態,端視個人的喜好,這是自由的表 現。而由心理層面的狀態來決定的活動類型是自由意識的選擇;由行為層面來 決定活動需求的動機,是身體力行的行動力,如是,亦還給身心上自由自在的空 間、釋放平日精神的緊繃程度,因此,休閒需求是達成身心平衡的一種方式。

第四節 消防人員工作特性與工作壓力來源之相關研究

首先從工作特性的角度,檢視與工作壓力間的關連性之影響。工作特性與 工作壓力方面,Caplan(1975)指出工作特性會產生不同壓力的反應,如工作負 荷量過重,會產生焦慮、緊張、憂鬱等等。而郭明熊(1988);吳學燕(1995)

指出工作本身、工作進度、工作難度、危險性、角色、組織結構與領導方式等工 作特性也會影響工作壓力的產生。因此不同工作特性可能造成工作壓力減少或 上昇(Ivancevich & Matteson1980)。陳世勳、鄧子正(2001)等認為,消防人員 由於長時間輪值、工作性質特殊及工作環境危險等工作特性,將帶給其本身心 理、生理上之壓力。龍育民(2000)針對軍官研究指出工作特性的變化性、完整 性、交友性及合作性與工作壓力呈正相關。陳卷彪、羅文旅(2005)認為工作特 性中技能變化性與工作壓力呈正向相互影響。陳芳偉(2005)認為工作特性與工 作壓力呈正向影響。

消防人員因工作性質不同於一般行業,Richard 研究指出(引自韓經綸,

1994),消防人員之工作壓力高居各行各業之冠,如表 2-6 工作壓力最大及最小 的工作一覽表。王朝成(2003) 根據華爾街雜誌於 1996 年針對美國國內工作 壓力排行榜調查顯示,消防人防工作是最危險的職業之一,全美有 60~70%之消

(52)

防人員至少受傷過一次,5%至少受傷過四或四次以上,可見消防工作極具危險 程度。

表 2-6 工作壓力最大及最小的工作一覽表

高壓力工作 低壓力工作

1.消防隊員 1.樂器修理員

2.賽車駕駛員 2.工業機械修理員

3.太空人 3.病歷卡技術員

4.外科醫生 4.藥劑師

5.足球運動員 5.藥劑助理

6.城市警官 6.打字員或程式員

7.接骨醫生 7.圖書管理員

8.州警官 8.看門人或打掃衛生人員

9.機場調度員 9.簿記員

10.市長 10.叉車操作員

資料來源:韓經綸(1994)。

黃曉嫄與鄧子正(2005)回顧整理了工作壓力定義、理論模式及工作壓力源 之理論,以及對消防人員工作壓力來源的分析,彙整適用於消防人員之工作壓 力模式,如圖 2-12 消防人員工作壓力模式,消防人員之工作壓力來源不外乎個 人及環境兩個面向,詳述如下:

(一) 個人面向:包含心理焦慮、自我期許等個人因素。

(二) 環境面向:包含工作環境、工作性質、組織結構及其他關於工作所 遭遇而非個人面向之因素。

(53)

圖 2-12 消防人員工作壓力模式 資料來源:黃曉嫄、鄧子正

數據

表 2-1 全國火災次數及出動人次統計
表 2-2 全國緊急救護出勤次數統計
表 2-3 全國 104 年天然災害傷亡及救災情形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104 年度年報  由於臺東轄區區域狹長(如圖 2- 3 臺東縣轄區分布圖) ,靠山面海有以務農 居多,不僅地處偏遠的救災,需要路程的考量外(如圖 2-  4 臺東縣消防局組織 架構) ,又有觀光季節的山域及水域的災害搶救,雖然說災害發生仍以臺東縣臺 東市轄區居多(如圖 2- 3 臺東縣轄區分布圖點位部分為 106 年 4 月分布情形) , 為因應多種的災害處理方式,本身該有的救災技能卻是不容忽視。
圖 2-3 臺東縣轄區分布圖  資料來源:臺東縣社會經濟資料庫。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he Units of Work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work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vel I, II and III Reading Skills.. The Units of Work also

 After a school term ends, schools should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work plans and all aspects of their work over the past year (Evaluation) before setting up

These activities provide chances for students to work on their own, to apply their economic concepts, to develop a critical attitude and, above all, to increase the interest of

The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abnormal returns are found on all sample in BCG Matrix quadrants.The 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s of problem and cow quadrants are higher than dog and

In the next lesson, students need to get back the iPad used in last lesson to continue with their work.... The school iPads are all loaded

This painting inspired me to explore personal styles for my self-portrait, or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represent myself in my work, so that people will feel the work is unique and

Eliciting young 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play, work and learning using the activity apperception story procedure.. Work and play in

Keywords: Financial and Insurance Industry, Work Motivation, Work Pressure,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