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校園民歌的崛起與變遷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五章 校園民歌的崛起與變遷 "

Copied!
6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五章 校園民歌的崛起與變遷

第一節 金韻獎民歌比賽

民國六十六年,新格唱片有鑑於當時流行歌曲及西洋歌曲的普遍,為了使唱

片內容與製作水準提高,創立了「金韻獎」歌唱比賽,第一張金韻獎專輯唱片推

出後,市場反應相當熱烈,於是便網羅國內年輕的歌手與有志一同的作曲者,加

入唱片製作行列,讓校園民歌進入商業市場,金韻獎第一集的問世,在民歌史上

絕對是重要的關鍵點。真是始料未及的,唱片越賣越多,年輕學子口耳相傳,再

配合校園內不斷的巡迴演唱,終於使得校園民歌形成風潮,而「再別康橋」、「如

果」,人人都能朗朗上口。同時期,海山唱片也跟進製作民謠風民歌比賽及出片

發行,由於兩家唱片公司極力的推廣,終於使得校園民歌取代了西洋 DISCO,

而成為學子們的最愛。雖然金韻獎前後只辦了五屆,但這股旋風卻是一九七0年

代流行歌曲發展相當重要的轉變。

校園民歌初期的確帶給國語歌曲純樸清新的新感受,現在回頭再聽那些詩一

般的樂句,雖有些生澀,但都還是能從其中感受出那個年代人們質樸真實、奮發

努力的特質,更可以從歌詞間清晰看見在經濟正當要開始起飛的年代裡,城市興

起、鄉村沒落的歷史交疊痕跡。不過,也正由於商業營利唱片界的介入,讓校園

民歌從非主流音樂轉為主流市場的寵兒,失去了原有的創作環境,最後校園歌曲

(2)

又淪為另一種浮華虛幻的流行歌曲。這個時期的著名創作者有:洪小喬、葉佳修、

王夢麟、楊弦、梁弘志、蘇來、馬兆駿、洪光達等人;歌手有李建復、邰肇玫、

施孝榮、鄭怡、蔡琴、齊豫、包美聖、陳明韶、黃大城等人。歌曲則有「愛之旅」、

「鄉間小路」、「如果」、「龍的傳人」、「橄欖樹」、「抓泥鰍」、「忘了我

是誰」、「月琴」、「阿美阿美」、「讓我們看雲去」、「恰似你的溫柔」、「拜

訪春天」、「歸人沙城」、「雨中即景」、「木棉道」等。

民國 68 年春天,民歌風氣越來越旺了,這時的金韻獎已發行到了第三集,

民謠風也發行了第二集,而那一屆民謠風比賽冠軍是李麗芬、第二名是鄭怡;蘇

來、蔡琴分獲三、四名。在這一年前後的當紅歌曲不計其數,其中首推由李泰祥

譜曲、三毛填詞,捧紅齊豫的「橄欖樹」、「歡顏」、「走在雨中」;王夢麟唱

紅了「雨中即景」,包美聖的「那一盆火」、陳明韶的「風,告訴我」、「浮雲

遊子」,還有「大海邊」、「鄉間小路」、「小雨中的回憶」;吳楚楚彈唱「好

了歌」、「你的歌」,韓正皓的「風」…等。假如民歌風潮分為上下半場的話,

那 69 年春天楊芳儀、徐曉菁的「秋蟬」算是中場時間;接下來還有王夢麟的「小

草」,鄭怡「微風往事」,張艾嘉的「歌」,施孝榮「歸人沙城」,李建復「歸

去來兮」、「曠野寄情」、「龍的傳人」,蔡琴「恰似你的溫柔」,還有王新蓮、

鄭華娟、侯德健…等,這一年當中,國父紀念館陸續辦了好幾場民歌演唱,真可

謂盛況空前,一票難求(那時還沒有國家音樂廳、國家戲劇院的存在)。

(3)

到了民國六十九年底,老實說民歌熱潮已有減退的跡象,似乎好的詞、曲都

被掏空了?當然,陸續還有「拜訪春天」,黃大城的「漁唱」、「今山古道」,

蔡琴的「抉擇」、「出塞曲」。而張艾嘉的「童年」、「光陰的故事」,則是民

國 70 年中的事了;民歌風潮似乎退了,取而代之的,則是編曲方面已脫離民歌

的範疇、偏重商業流行取向、抄襲風漸充斥,還想美其名稱為民歌的「普通歌曲」,

例如「木棉道」「季節雨」…等,民歌在此時,已經拉抬不起來了,更確切的說,

是「變調」了!

然而在一九八0年,有一群堅持音樂理想的人,聯合成立「天水樂集」,這

些年輕人剛從大專畢業,而且各有其音樂專長,例如:李壽全是策劃與執行製作

人,蘇來、許乃勝、靳鐵章負責詞曲創作,陳揚、陳志遠負責編曲,李建復、蔡

琴則負責唱歌的部分。雖然該樂集只製作『柴拉可汗』1、『一千個春天』兩張

專輯,在成立短短三年便告解散,但這兩張專輯卻成為校園民歌末期試圖力挽狂

瀾的經典。在專輯的製作上,他們採用某一特定主題為專輯企劃,並讓每一首歌

互有關連而形成組曲的形式,嚴謹的態度使整張專輯的定位清楚且具有濃厚的個

性和創意,這也是該樂集所秉持的精神與理念。而這個組織對流行音樂界還有一

1 「柴拉可汗」選自於「天水樂集」這一張概念性專輯(concept album),由一組組 曲所組成而形成一個不鬆散、有其組織主題的專輯,組曲共計七個段落,由「序曲」而

「塞外」,然後是郎雄先生所講述的一段故事,再接「柴拉可汗」本曲、「別離」,以

「尾聲」作收。它是由陳揚所編曲,陳揚在音樂上常會作大膽的嘗試,我們聽到的不再 只是侷限在小框框裡的音樂,而是更具想像空間的音樂。這張專輯裡的另外一首「武松 打虎」,便是大量運用國劇的橋段來鋪陳。

(4)

項重要的貢獻就是首開「工作室」的風氣,確立音樂專輯製作的分工模式,從而

建立版稅的觀念,以保護創作者的智慧財產權。

【表 7】歷屆新格「金韻獎」得獎名單

第一屆 (1977 年)冠軍歌手 陳明韶

優勝歌手

范廣惠、包美聖、朱天衣、楊耀東、邰

肇玫、施碧梧二重唱等

第二屆 (1978 年)冠軍歌手 齊豫

優勝歌手

王夢麟、李建復、黃大城、木吉他合唱

團(李宗盛等人)、旅行者三重唱(童安

格等人)、四重唱(殷正洋等人)等

第三屆 (1979 年)冠軍歌手 王海玲

優勝歌手

鄭怡、施孝榮、羅吉鎮、王新蓮、馬宜

中、四小合唱團(黃韻玲、許景淳等人)

徐曉菁、楊芳儀二重唱等

第四屆 (1980 年)冠軍歌手 鄭人文

優勝歌手 蘇來、鄭華娟等

(5)

優勝歌手

楊海薇、高惠瑜、柯惠珠、常新愚、姚

黛瑋等

【表 8】歷屆海山民謠風得獎名單

第一屆 (1978 年) 獨唱組 齊豫、葉佳修、林詩達等

團體組 小烏鴉合唱團

第二屆 (1979 年) 獨唱組 李麗芬、鄭怡、蔡琴、吳四明、蘇來

團體組 復興工商合唱團(李碧華等人)

第三屆 (1980 年) 不詳

(6)

第二節 唱片公司的商業傳銷

台灣早期的樂壇,瀰漫一種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心態,認為國外的音樂是至

寶,在雨後春筍般的充斥台灣的流行音樂歌壇之後,一群淡大的學生有了不一樣

的聲音,標榜找回自己的聲音,有自己的音樂做屬於自己風格的音樂,唱自己的

歌。打開台灣流行音樂史,不難發現民歌是一股清流,而且亦是當今國語歌壇的

前身《新格唱片》、《海山唱片》是促進民歌流行的兩大唱片公司。然而,有了

金韻獎等的民歌創作比賽,造就許多知名的民歌手,如包美聖「看我聽我」、李

建復「龍的傳人」、施孝榮「歸人沙城」、齊豫「橄欖樹」、王海玲「忘了我是

誰」、邰肇玫及施碧悟「如果」、陳明韶「浮雲遊子」、鄭怡「微風往事」、王

夢麟「雨中即景」、楊芳儀及徐曉菁「露莎蘭」、木吉他「散場電影」、林佳蓉

及許淑絹「愛的真諦」、黃大城「今山古道」、楊耀東「季節雨」…等等動聽又

琅琅上口的作品。

初期校園民歌的歌詞大部分都是敘述校園的人、事、物,後來就比較多元化,

不再侷限於校園裡面,雖然創作範圍比較廣泛,但無形中早期民歌的精神也就跟

著慢慢消失了。因為民歌進入唱片工業中,商業是必要且必須走進的無底洞,為

了唱片業能有生存的空間,讓當初提倡民歌的精神,變得不自然;為了創作而創

作,有為賦強說愁的感覺,讓歌曲失去原味,因而使民歌運動走下坡。雖然民歌

被時間的洪流所淹沒,但是聲援民歌的聲音卻從未止息;蔡琴、潘越雲、羅大佑、

(7)

李宗盛、童安格、許景淳、張艾嘉、陳淑樺、黃韻玲、金智娟、蘇來、葉佳修、

萬芳、李碧華、黃仲昆、梁弘志、林慧萍、蔡幸娟、黃鶯鶯、百合二重唱、芝麻

及龍眼、南方二重唱…等歌手,都是使之後的國語歌壇注入一股清流,連現在陳

綺貞等目前一些當紅的創作型歌手也有民謠風的作品,用吉他作為伴奏,沒有電

子音樂,乾淨又單純的音樂,使得民歌又有另一個發展的空間,不僅單一的延伸,

也融合不同的曲風,更加促進流行音樂的發展。

第三節 校園民歌的分類

校園民歌的歌詞內容就如同是一本大學生的日記,作詞者單純的把自己的故

事或人生體驗忠實的紀錄下來,風格樸實與自在。有些歌曲的詞採用了三毛、徐

志摩、鄭愁予、席慕蓉等詩人的作品,增加歌曲幽靜深遠的意境。雖然金韻獎的

舉辦讓很多學子有發展的舞台,但在當時的創作環境受政治因素影響,如中美斷

交,讓一些作品的方向偏向愛國情操;新聞局的審查制度,使歌曲的創作空間有

一定的限制。在非政治因素方面受西洋歌曲的影響頗深,如嬉皮風的介入、不滿

現代科技帶來的疏離感、不滿傳統教條的束縛、希望和自然結合等等。

若要把這些歌曲做整理的話,一般分類上大都依歌詞內容來區分,而「滾石

(8)

【表 9】「滾石金韻民歌百大精選」校園民歌分類表金韻民歌百大金選」分類:

鄉愁 鄉愁、鄉愁四韻

家國之愛 月琴、唐山子民、中華之愛、唐山謠

流浪遠方、別離 橄欖樹、浮雲遊子、偈、曠野寄情 、就要揮別、匆匆的走、暫

別、易水寒、流浪者的獨白

寄情遠方、過去 沙城歲月、龍的傳人、今山古道、那一盆火、古國今昔、俠客、

老歌手、空山靈雨、來唱家鄉的歌、在那銀色月光下、故事

遙遠 答案

歸 歸人沙城、歸、歸去來兮、再別康橋

遺忘 讓我們看雲去、微風往事、不要說再見、忘川、成長、被遺忘的

時光

古詩 雨靈鈴

童稚、女孩 抓泥鰍、雨中即景、他們說

自然 青夢湖、小小貝殼、秋蟬、小草、聽泉、我心似清泉、誰來海邊、

瓶中信、七月涼山、守住這一片陽光 、請進冬風、鄉間小路

愛情 你在日落深處等我、微光中的歌吟、告別夕陽、夕陽下、走在雨

中、下雨天的週末、小雨中的回憶、春雷輕響的早晨、雨中的故

事、送你一首小詩、忘了我是誰、戀、離開你走近你、阿美阿美、

(9)

請不要把眼光離開、散場電影、重逢、圈兒詞

友情、親情 看我聽我、歌聲滿行囊、走向我走向你、母親我愛妳、當你生日、

偶然

民謠 彌度山歌

本土 正月調

其他 老師斯卡也答

以上由「滾石唱片」將校園民歌依歌詞內容分類的方式似乎不夠清晰精簡,另外

根據筆者的蒐集與整理,除了將校園民歌依歌詞內容重新分類外,為求更完整、

更多面向的分類法,也依演唱方式和歌手音色的屬性不同做以下的分類:

(一)依歌詞內容分類:

1.戀愛類:忘了我是誰、如果、阿美阿美、給你呆呆、歡顏、走在雨中、木棉道

恰似你的溫柔、拜訪春天、散場電影、重逢、請不要把眼光離開、瓶

中信、成長、走向我走向你、圈兒詞、愛情、大海邊

2.寫景類:雨中即景、小草、秋蟬、鄉間小路、抓泥鰍、風中的早晨、青夢湖、

廟會、赤足走在田埂上、外婆的澎湖灣、牛背上的小孩

(10)

3.敘情類:橄欖樹、月琴、流浪者的獨白、風告訴我、小茉莉、偈、歸人沙城、

漁唱、聽泉、守住這一片陽光、風、來唱家鄉的歌、答案、請進冬風、

蘭花草、野薑花的回憶、小雨中的回憶、好了歌、你的歌、那一盆火

4.民謠類:彌度山歌、正月調、在那銀色月光下

5.情誼類:看我聽我、歌聲滿行囊、讓我們看雲去、滿庭芳草綠

6.離愁類:老師斯卡也答、偶然、微風往事、歸、歸去來兮、就要揮別、再別康

橋、不要說再見、暫別、易水寒

7.愛國類:龍的傳人、就要揮別、曠野寄情、唐山子民、中華之愛、今山古道、

迎著風迎著雨

(二)依演唱方式分類

校園民歌的演唱,為求聲音的多元表現,歌手表演時會有多聲部的組合,讓表演

的型態更有變化,同時音樂的表現也更豐富。

1.單音曲調唱法(獨唱或齊唱)

忘川、瓶中信、樵歌、梅雪爭春、深秋濃濃的楓紅裡、誰來海邊、灑落一路杜鵑

(11)

2.和聲唱法(重唱或合唱)

秋蟬、聽泉、如果、就要揮別、夜玫瑰、請進冬風、守一窗煙雨、風中的早晨、

一千個春天、小雨紛飛的時候、南下列車、雪歌、別匆匆離家、第一個春天的早

晨、散場電影、拼宵夜

(三)依歌手音色分類

一首歌的音樂表現力和歌手的聲音特質有極大的關係,校園民歌

的演唱者皆是民歌比賽脫穎而出的個中好手,筆者從眾多歌曲中將

詮釋原曲歌手的音色分類,呈現歌曲演唱帶給聽眾的音樂風格。

1.女聲優婉:偈、捉泥鰍、蘭花草、野薑花的回憶、風兒別敲我窗

2.女聲清亮:月琴、橄欖樹、忘了我是誰、走在雨中、桂香飄來的路上

3.男聲豪壯:沙城歸人、曠野寄情、中華之愛、龍的傳人、俠客、赤壁賦

4.男聲悠遠:漁唱、歸去來兮、拜訪春天

(12)

第四節 校園民歌的音樂分析

在當時,許多民歌手接觸美軍俱樂部的熱門樂團、 ICRT 的流行音樂排行

榜、西洋老歌的唱片…等等,所以在編曲配器上都是受美國的影響,尤其是曲式

段落、節奏型態、前奏與間奏的旋律走向更加明顯。整體風格聽起來是美國鄉村

的民謠成分,但主旋律本身仍保有本土的風味,至於歌手的演唱方法則以輕鬆、

自然、隨性、活潑的感覺來詮釋。另外有一些歌的編曲手法具有中國氣韻,如「龍

的傳人」、「俠客」、「今山古道」、「曠野寄情」,編曲者運用吉他、大鼓以及銅管

樂器營造樂曲澎湃的氣勢。

另外在當時也有從學院出身而參與製作的人,如陳揚和李泰祥,而李泰祥曾

陳述:「我決心要從嚴肅的音樂工作崗位走入群眾,寫出有風格,能表現我們現

在大眾生活最動人、精緻的感情;寫出眾人的歡喜悲樂和對時代的感覺,並融入

文學,透過大眾歌曲的形式帶給群眾,走入生活。」2由於他們的投入,校園民

歌的風格在清新中多了一份精緻感,無論是旋律的創作、和聲的編寫、配器的安

排、歌詞的詩性、歌手的唱法等…顯得格外有特色。至此台灣的流行音樂可以從

美國歌謠、日本演歌的翻唱潮流中走出自己的一條路,這種直沁心靈的歌曲表達

方式,引起當時民眾極大的共鳴與熱烈的迴響。

茲將此時期較具代表性的歌曲做樂曲之分析:

(13)
(14)

小茉莉

一、調 性:G 大調

二、音 域:大十度

三、樂曲結構:二段體 A(a b c d)+B ( e d' ) 型

A:a(1—3)b(4—6)c(6—8)d(8—10)

B:e(13—14)d'(15—16)

四、旋律型態:開頭為八度大跳音型是一大特色,之後多為大二度或三度音的

級進,B 段以大二度音程為主。

五、節奏特點:本曲的 a 樂句、e 樂句、d' 樂句起音在第一拍,而 b 樂句起音在

第二拍,其他 c 樂句、d 樂句起音皆在第四拍。在節奏上以雙八

分音符、四分音符和附點音符的組合為主,而 A 段的附點音符

都在一、二拍的拍點上,如第 7、9 小節的前兩拍。B 段的附點

音符都在三、四拍的拍點上,如第 13、15 小節的後兩拍。

六、和弦進行:A:I—IV—I

B:IV—V—I

(15)

七、演唱方式:單音曲調唱法,獨唱。

八、歌曲記事:此曲是從 1977 年發行『金韻獎紀念專輯(一)』合輯中選出來的

歌曲,由黃克隆、姚厚笙所製作。這是一首精巧可愛的曲子,由

包美聖用她自然樸實的唱腔,將此曲清新脫俗的氣息充分展露。

詞曲的創作者邱晨,習慣用簡單的旋律配合淺顯意賅的詞,是典

型的民歌風格,他的另一首成名作是「看我聽我」。

(16)
(17)

一、調 性:Eb 大調

二、音 域:完全八度

三、樂曲結構:二段體 A(a b c)+ B ( d e d f ) 型

A:a(1—4)b(5—7)c(8—11)

B:d(12—16)e(17—18)d(19—23)f(23—26)

四、旋律型態:A 段有同音反覆的音型是一大特色,如第 3、15、22 小節。樂句

的音程以大二度、三度或完全四度為主,比較有特色的是大部分

小節的的第四拍跟下一小節的第一拍會有大跳的現象,如第 8、

12、17、19 小節。而小六度音程只出現在 B 段,如第 12 小節第

四拍到第 13 小節第一拍之間以及第 19 小節第四拍到第 20 小節

第一拍之間。

五、節奏特點:本曲節奏以雙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切分音和附點四分音符為

主軸。除了 c 樂句起音在第一拍外,其他樂句起音皆在第二拍,

切分音的節奏出現在第 1、3、15、22 小節。

(18)

六、和弦進行:A:I—iii—ii—V

B:I—Vi—IV—ii—V

七、演唱方式:單音曲調唱法,獨唱。

八、歌曲記事:「偈」這首歌是從 1980 年發行的同名專輯「偈」當中選出來的主

打歌,由王海玲所演唱,也是民歌時代大家很喜歡的一首歌曲。

蘇來看到鄭愁予這首詩時,就非常喜歡,因而將它譜上了曲,歌

詞具有空靈的感覺,這張專輯也促成了小說家小野(李遠)和編

曲作曲家陳揚的合作。此張專輯的製作人李壽全將此曲作為主打

歌曲的原因乃是:他認為還在唸高中的王海玲音質清亮,用她純

真不浮誇的演唱技巧,很適合這首歌所要表達的意境。

(19)
(20)

再別康橋

一、調 性:a 小調

二、音 域:小十度

三、樂曲結構:三段體 A(a b a' b')+B ( c c' ) + A'(a b a' b'')型

A:a(1—5)b(5—9)a'(9—13)b'(13—16)

B:c(17—20)c'(21—24)

A':a(1—5)b(5—9)a'(9—13)b''(13—14, 25—26)

四、旋律型態:a、 b 樂句以上行音型為主,而 a'、 b' 樂句以下行音型為主。

在節奏上,第一、二拍會出現附點音符,如第 6、14、17、21 小

節。有些小節的的第四拍跟下一小節的第一拍會有大跳的現象,

如第 1 小節第四拍到第 2 小節第一拍之間有上行小六度音程,第

3 小節第四拍到第 4 小節第一拍之間有上行四度音程,而第 9 小

節第四拍到第 10 小節第一拍之間有下行五度音程。

五、節奏特點:A 段屬於弱起拍子,起音在第 2 或第 4 拍的拍點上。到了 B 段則

屬於強起拍子,而且在節奏上用了兩次的三連音(第 17、21 小

節)。

(21)

六、和弦進行:A:i—iv—ii—V

B:i—VII—VI—V

七、演唱方式:單音曲調唱法,獨唱。

八、歌曲記事:近二十年前,曾參加過「五四運動」、「白話文運動」的文人作家

如徐志摩、胡適的作品等,多在學生裡面廣為流傳,「再別康橋」

是更讓人熟知的詩作。「再別康橋」收錄『金韻獎紀念專輯(一)』

裡,所有參與這張唱片的民歌手和當時所謂的歌星,穿著打扮都

不盡相同,特別是這些民歌手脂粉未施,穿著簡便的牛仔褲、彈

著吉他、也唱出了他們熱切的歌聲,其中演唱此曲的歌手范廣

惠,更因為這首歌而為人熟知。

(22)
(23)

月琴

一、調 性:e 小調

二、音 域:完全八度

三、樂曲結構:二段體 A(a b)+B ( c c' c'' d d' ) 型

A:a(1—4)b(5—10)

B:c(11—15)c'(15—19)c''(19—22)d(23—26)

d' (27—31)

四、旋律型態:本曲的旋律以主音和屬音為主。音程上很豐富,有二度、三度、

四度、五度、七度的音程,其中小七度只出現在第 25 小節第四

拍到第 26 小節第一拍之間,值得一提的是,本曲四度音程有五

個地方,分別出現在第 1 小節第四拍到第 2 小節第一拍之間、第

5 小節第四拍到第 6 小節第一拍之間、第 17 小節,是屬於上行

四度;而 15 小節第四拍到第 16 小節第一拍之間、第 21 小節是

屬於下行四度音程。另外第 1 小節和第 11 小節各出現一次上行

的五度音程。根據筆者推斷,本曲四度音程的曲調感,頗有國樂

器琵琶或月琴的演奏效果,讓這首歌具有濃厚的中國味。

(24)

五、節奏特點:A 段是強起拍子,B 段是弱起拍子,其中 c 樂句起音是在第三拍,

而 d 樂句起音是在第二拍。

六、和弦進行:A:i—VII—VI—i

B:I—VI—vi—I—vi(以 G 大調分析之)

七、演唱方式:單音曲調唱法,獨唱。

八、歌曲記事:月琴在民歌時代是非常經典的歌曲,當「再唱一段思想起」的樂

句響起時,鄭怡純淨高亢的歌聲便輕易的擄獲聽者耳朵。提到月

琴就不免想到一位老歌手陳達,其與當時的民歌有相當大的關聯

性,所謂的民歌是代代相傳的,但隨著年代和情境的不同,歌詞

和曲調會隨著改變。雲門舞集在其「薪傳」裡便是將陳達的歌曲—

「思想起」拿來作舞碼裡主要的片段。蘇來和賴西安的詞曲雖未

針對陳達這位歌者來描寫,卻也在懷念像陳達這樣的老歌手。

(25)
(26)

龍的傳人

一、調 性:f#小調

二、音 域:大六度

三、樂曲結構:二段體 A(a a')+ B ( b b' ) 型

A:a(1—4)a'(5—8)

B:b(9—12)b'(13—16)

四、旋律型態:本曲採用四小節為一樂句構成:A 段有兩個樂句,A 段有兩個樂

句。音程以大二度和小二度為主,a 樂句的音型往上,b 樂句的

音型往下。

五、節奏特點:A 段的樂句習慣用主音當起音,B 段的樂句習慣用屬音當起音。

在速度上,第一段詞到第三段詞依序漸快。三段詞的唱法也隨著

速度變化由悲壯到激亢。在節奏上以 為典型。

六、和弦進行:A:i—VII—VI—i

B:i—VII—VI—v—i

七、演唱方式:單音曲調唱法,獨唱。

(27)

八、歌曲記事:「龍的傳人」在一九七O年代的台灣傳唱大街小巷,因適逢中美

斷交,人心的浮動與不安使得這樣一首民歌出來之後,便迅速地

獲得大家的迴響。當時的政治社會人心,在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未

及反攻大陸便被第二大戰的盟友美國所背叛,人民的義憤之情可

想而知。「龍的傳人」由侯德健所創作,他也曾用吉他伴奏演唱

過這首歌,王力宏在二000年也改編翻唱過此曲。這首歌還曾

經因為侯德建當年前往大陸而被列為禁歌。那時的新聞局長宋楚

瑜還把第三段歌詞改為:「百年來屈辱的一場夢,巨龍酣睡在深

夜裡,自強鐘敲醒了民族魂,臥薪嘗膽是雪恥的劍。」

(28)
(29)

拜訪春天

一、調 性:羽調式

二、音 域:完全八度

三、樂曲結構:三段體 A(a b a' b')+B ( c b c' b'' ) + A'(a b a' b')型

A:a(1—2)b(3—4)a'(5—6)b'(7—9)

B:c(10—11)b(12—13)c'(14—15)b''(16—17)

A':a(19—20)b(21—22)a'(23—24)b'(25—26)

四、旋律型態:本曲以中國五聲音階構成,在音程上頗多地方出現四度音程:第

3 小節第四拍、第 7 小節第四拍、第 9 小節第四拍到第 10 小節第

一拍之間、第 12 小節第四拍、第 16 小節第四拍。在旋律進行方

面,a 樂句是持續往下的音型。

五、節奏特點:A 段與 A' 段旋律雷同,但 A' 段的速度變很慢,具有轉折的效

果。拍子的使用上以雙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組合為主。在節奏

上,A 段是強起拍子,而 B 段的 c 樂句屬於弱起拍子,起音是在

第四拍,而 b 樂句、 c'樂句、 b'' 樂句則皆在第一拍起音。

(30)

六、和弦進行:A: i—III—i

B:iv—VII—III—i

A': i—III—I

七、演唱方式:單音曲調唱法,獨唱。

八、歌曲記事「拜訪春天」的作詞者林建助、作曲者陳輝雄的作品並不是很多,

但是這首民歌也算是經典之作了。它的編曲,帶有動聽的節奏和

旋律、詞也非常優美,歌曲中充滿愉悅的感覺。

(31)
(32)

捉泥鰍

一、調 性:c 小調

二、音 域:完全八度

三、樂曲結構:一段體 A(a a' b b' c b') 型

A:a(1—2)a'(3—4)b(5—6)b'(7—8)

c(9—10)b'(11—12)

四、旋律型態:本曲以小調音階構成,a 樂句、b 樂句的音型往下, a' 樂句、b'

樂句音型則往上。整曲運用兩個小節為一樂句構成,共有六個樂

句。音程以大二度和大、小三度為主,四度音程指出現在第 3

小節第三拍到第四拍之間。

五、節奏特點:大部分小節的第二拍有附點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組合,如第

1、3、5、7、9、11 小節,而第 6、8、10、12 小節第一拍中,八

分音符和雙十六分音符的組合也是一大特色。另外除了 c 樂句以

外,其他樂句的後兩拍是一個二分音符的長音。

六、和弦進行:A:i—III—iv—i

(33)

七、演唱方式:單音曲調唱法,獨唱。

八、歌曲記事:「捉泥鰍」這一首歌曲是從 1980 年發行的『包美聖之歌』選出來

的,這張專輯的副題是「你在日落深處等我」以及「成長」,這

也是新格唱片在出版了不少「金韻獎紀念專輯」選輯系列之後,

首度嘗試的個人專輯。在同時期發片的還有陳明韶的『傘下的世

界』。包美聖在當時都還是個大學生,用她清亮的歌聲,詮釋鄉

間雨後記趣的「捉泥鰍」,特別具有民歌寫實樸真的特質。

(34)
(35)

浮雲遊子

一、調 性:A 大調

二、音 域:大九度

三、樂曲結構:二段體 A(a b a' b')+ B ( c c' ) 型

A:a(1—4)b(5—8)a'(9—12)b'(13—16)

B:c(17—20)c''(21—24)

四、旋律型態:在樂句上是以四個小節為一個整齊樂句的手法,整曲共有六個樂

句。音程則以大二度和大、小三度為主,四度音程出現在兩個地

方,分別是第 11 小節第三拍到第四拍之間和第 21 小節第三拍到

第四拍,而第 13 小節第三拍到第四拍之間有出現大六度的音

程。在旋律的走向上,a、 b 樂句以下行音型為主,而 a'、 b'樂

句以上行音型為主。

五、節奏特點: 本曲節奏特點是切分音的使用,如 A 段歌詞中「踏著」、「腳步」、

「披星」、「山歌」、「家園」的地方;B 段的節奏則以雙八分音符

和全音符為主。另外 A 段和 B 段都是弱起拍子,但 A 段的起音

是在第一拍的後半拍,而 B 段起音是在第二拍。

(36)

六、和弦進行:A:I—ii—V—ii—IV—V

B:I—IV—V—I

七、演唱方式:單音曲調唱法,獨唱。

八、歌曲記事:本曲由蘇來作詞兼譜曲,內容在敘述一個學生在他鄉求學,想念

家園的心情。在當時,大部分的大學都設在台北,所以南部的學

生就必須北上求學。為了理想,忍著思鄉之苦努力向學,而這首

歌也引起當時很多具有同樣心情學生的共鳴。

(37)
(38)
(39)

橄欖樹

一、調 性:多里安(Dorian)調式

二、音 域:小十度

三、樂曲結構:二段體 A(a a' a'' b)+ B ( c d e) 型

A:a(1—4)a'(4—7)a''(7—9)b(10—14)

B:c(16—21)d(22—24)e(25—29)

四、旋律型態:本曲以多里安(Dorian)調式寫成,因此在和弦的配置上,原來

的小調四級應為小三和弦;在本曲的四級則編寫為大三和弦。在

樂句組成的小節上較不規則,如 a 樂句為 3 小節、b 樂句為 5 小

節、c 樂句為 6 小節、d 樂句為 3 小節、e 樂句為 5 小節。而每一

個樂句最後一個音都有拉長音的現象,如歌詞中的「來」、「方」、

「浪」、「樹」等。

五、節奏特點:本曲為弱起拍子,A 段除了 b 樂句起音在第二拍外,其他樂句起

音皆在第四拍,而 B 段樂句的起音都落在第二拍上。在節奏上

以雙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組合為主,唯一較特別的節奏是第

16 小節第三拍上的附點音符。在速度上,於歌曲結束的地方有

一個尾段(Coda)有明顯的漸慢。

(40)

六、和弦進行:A:i—IV—i—IV—VI

B:v—VI—III—IV—I

七、演唱方式:單音曲調唱法,獨唱。

八、歌曲記事:「橄欖樹」是一首受到很多人歡迎的歌曲,本曲是李泰祥依名作

家三毛的詩作而譜曲。在齊豫之後也有許多人翻唱,如費翔、孫

燕姿,齊豫自己也認為這是一首十分經典的歌曲。此張專輯發行

於一九七九年,製作人李泰祥,他以紮實的學院訓練來創作音

樂,在編曲上也採用繁複的管弦樂編制,為當時的流行音樂注入

強烈、清新的個人風格。而李泰祥表示:此曲在傳達他當年對「美」

的看法;除了漂亮的東西外,還有惆悵的感覺。那時候除了要表

達自己的夢想以外,也有暗示去追求很遠很遠他方的嚮往。

(41)
(42)

今山古道

一、調 性: Bb 小調

二、音 域:完全十二度

三、樂曲結構:二段體 A(a b)+B ( c d ) 型

A:a(1—4)b(5—8)

B:c(8—12)d(12—16)

四、旋律型態:本曲以自然小音階構成。在旋律的走向上,a 樂句的音型較傾向

往下, b 樂句的音型則較傾向則往上。音程以大二度和小三度

為主,四度音程出現在第 6 小節第三拍到第四拍之間,還有第

10 小節、第 11 小節以及第 15 小節的第一拍到第二拍之間。另外

在樂句上是以四個小節為一個整齊樂句的手法,整曲共有四個樂

句,而本曲的高音都集中在 c 樂句上。

五、節奏特點:本曲 A 段的樂句皆在強拍起音,樂句的起音都落在第一拍上;

而 B 段的樂句皆在弱拍起音,樂句的起音都落在第四拍上。在

節奏上以雙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組合為主,附點節奏出現在五

個地方,分別是第 4 小節第二拍、第 8 小節第一拍、第 12 小節

(43)

第一拍、第 13 小節第三拍和第 16 小節第二拍上。

六、和弦進行:A:i—iv—v—i

B:iv—v—i—III—i

七、演唱方式:單音曲調唱法,獨唱。

八、歌曲記事: 本曲的演唱者黃大城是第二屆金韻獎優勝歌手,他的成名曲有

「今山古道」、「唐山子民」、「漁唱」等等,聲音高亢清亮充滿陽

剛性為其特色,所以他所演唱的民歌多是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或是

古詩詞曲之類的。「今山古道」具有中國地方民謠之風味、曲調

優美、活潑有力,透過詞意「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飲水得思源」,

深具潛移默化的作用。

(44)
(45)

鄉間的小路

一、調 性:a 小調

二、音 域:大九度

三、樂曲結構:二段體 A(a b c d)+B ( e e' ) 型

A:a(1—4)b(5—8)c(9—12)d(13—17)

B:e(20—27)e'(28—35)

四、旋律型態:本曲以自然小音階構成。在旋律的走向上,a 樂句的音型較傾向

往下, b 樂句的音型則較傾向則往上。在樂句上,A 段是以四

個小節為一個整齊樂句的手法,共有四個樂句;而 B 段是以八

個小節為一個整齊樂句的手法,共有二個樂句。

五、節奏特點:本曲採用二四拍子。A 段和 B 段的開頭都使用附點的節奏,而第

14 小節出現了切分音的節奏,其他則大部分使用雙八分音符和

四分音符的組合。

六、和弦進行:A:i—VII—III—VI

B:i—VII—VI—VII

(46)

七、演唱方式:單音曲調唱法,獨唱。

八、歌曲記事:「鄉間小路」因為葉佳修受到西洋鄉村歌曲非常大的影響,所以

他的作品大都是輕鬆愉快,非常有美國鄉村風味的味道,吉他和

口琴是樂曲裡兩大重要伴奏樂器。而他的作品除了大家耳熟能

詳、也是吉他必學三指法的「鄉間小路」之外,還有「流浪者的

獨白」、「赤足走在田埂」、「踏著夕陽歸去」、「外婆的澎湖灣」等

等。齊豫那時參加民謠風時,便以「鄉間小路」為發表歌曲,後

來並陸續參加了金韻獎等其他民歌比賽,並投入李泰祥門下,將

他的歌唱潛質做更好的發揮。

(47)
(48)

廟會

一、調 性:宮調式

二、音 域:完全八度

三、樂曲結構:二段體 A(a a')+ B ( b c ) 型

A:a(1—4)a'(5—8)

B:b(9—12)c(13—16)

四、旋律型態:本曲以中國五聲音階構成。樂曲架構是運用四個小節為一樂句構

成,整曲共有四個樂句,而每個樂句的尾音都是四拍的長音。

在旋律的走向上,A 段樂句(a、a'樂句)的音型,前句會往下,

後句則往上;B 段的樂句(b、c 樂句)樂句,前句會往上,後句

則往下。整曲音程以大二度和小三度為主,第 2 小節第二拍到第

三拍之間、第 6 小節第二拍以及第 15 小節第四拍到第 16 小節第

一拍之間則有五度下行音程出現。

五、節奏特點:本曲 A 段為強起拍子;而 B 段為弱起拍子,樂句的起音都落在

第二拍上。在節奏上,除了雙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組合外,第

2 小節第一拍和第 9 小節第二拍上有附點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

(49)

節奏,讓 B 段具有良好的轉折功能。

六、和弦進行:A:I—vi—IV—V

B:ii—V—I

七、演唱方式:單音曲調唱法,獨唱。

八、歌曲記事:民歌經典中的經典歌曲「廟會」原來是王夢麟所演唱,在 1994

年時木吉他合唱團重新翻唱,熱鬧歡愉的氣氛,增添民間喜氣與

樸實喧囂的風味,且節奏鮮明、曲風輕快流暢,是一首膾炙人口

的民歌,但在當時民歌時期審查制度把關下,原本是不能通過演

唱的,因為審查當局認為歌詞內容有渲染迷信之虞。

(50)
(51)

恰似你的溫柔

一、調 性:G 大調

二、音 域:大九度

三、樂曲結構:二段體 A(a b a b')+ B ( c c' ) 型

A:a(1—4)b(4—8)a(9—12)b'(12—16)

B:c(16—20)c'(20—24)

四、旋律型態:在旋律的走向上,b 樂句的音型較傾向往下,b' 樂句的音型則較

傾向則往上。在音程上,A 段的音程比 B 段的音程要來的大。A

段的第 6 小節第四拍到第 7 小節第一拍之間以及第 13 小節第四

拍到第 14 小節第一拍之間有大六度的音程出現,第 11 小節第四

拍到第 12 小節第一拍之間有完全五度的音程出現。但 B 段以大

二度和小二度音程為主,整段的音域,最高和最低音只差了四度。

五、節奏特點:A 段的 a 樂句屬於強起拍子;b 屬於弱起拍起音的樂句,起音是

在第四拍,而 B 段屬於弱起拍子,起音是在第二拍的後半拍。

附點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組合以及八分音符和雙十六分音符

的組合是貫穿整曲的主要節奏。

(52)

六、和弦進行:A:I—vi—ii—V

B:I—vi—ii—V—I

七、演唱方式:單音曲調唱法,獨唱。在歌詞上用了很多「一」的單位,如「一

年」、「一張」、「一切」、「一天」…等。

八、歌曲記事:「恰似你的溫柔」是梁弘志與蔡琴的成名作,也是非常經典的民

歌;蔡琴用她低沈帶有磁性的嗓音演繹內心誠摯的情感,頗能感

動人心,此民歌時期她的另一首代表作是「抉擇」。而梁弘志除

了是位多才多藝的創作人之外,也作廣播節目也曾經出版過說笑

話的專輯,又其是位虔誠的基督徒,所以近來將很多的時間奉獻

在他的信仰上面。蔡琴則忙著舞台劇的巡演,並利用空檔時間錄

製了他的最新懷念金曲「金片子」,對於將早期的老歌重新詮釋,

她又有另一種的用心,因為參與舞台劇的演出,蔡琴體驗到唱歌

也可以表現出戲劇感。

(53)
(54)

外婆的澎湖灣

一、調 性:G 大調

二、音 域:小十度

三、樂曲結構:二段體 A(a b b' b'')+ B ( c d e f) 型

A:a(1—4)b(5—8)b'(9—12)b''(13—16)

B:c(17—20)d(21—24)e(25—28)f(29—36)

四、旋律型態:本樂曲的樂句架構,除了 f 樂句是八小節外,其他樂句皆運用四

個小節為一整齊樂句構成,整曲共有八個樂句。在旋律的特點

上,a 樂句和 b 樂句的第一個音在音程上差了八度。

五、節奏特點:在拍型的使用上,A 段以雙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組合為節奏,

且沒有附點音符的節奏;而 B 段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組合的節

奏為主,第 23 小節和第 25 小節有附點音符節奏的出現。

六、和弦進行:A:I—IV—I—V

B:V—I—IV—V—I

(55)

八、歌曲記事:「外婆的澎湖灣」是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它是葉佳修幫潘安邦所

特別創作的,潘安邦的故鄉是位在澎湖,同時就如歌詞中所寫的

有位慈祥的外婆,所以由他唱來最恰當不過。潘安邦後來並未在

歌唱方面繼續發展,但是這首歌曲在民歌末期時,在中國大陸也

是十分風行的。在戒嚴的年代裡,清新自然的歌曲,不會觸及任

何的敏感層面,所以也不會有歌曲遭到禁播的問題。

(56)
(57)

如果

一、調 性:A 大調

二、音 域:完全十一度

三、樂曲結構:二段體 A(a a')+ B ( b d ) 型

A:a(1—4)a'(5—8)

B:b(9—12)d(13—17)

四、旋律型態:整曲音程上多為二度上行或下行的級進,其中 B 段出現兩次大

六度音程,分別在第 10 小節第二拍到第三拍之間以及第 15 小節

第四拍到第 16 小節第一拍之間。另外 A 段使用很多屬音當旋

律,B 段則使用很多主音當旋律。除此外,每一個樂句的尾音都

是四拍的長音,a 樂句和 b 樂句以屬音當尾音;而 a' 樂句和 d 樂

句以主音當尾音。

五、節奏特點:本曲屬於強起拍子,節奏上以切分音和附點音符為主軸,整曲以

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組合的節奏構成。其中切分音的節奏都出現

在小節的第一、二拍的拍點上,如第 3、6、11、13、14 小節。

(58)

六、和弦進行:A:I—IV—I—V

B:IV—I—IV—V—I

七、演唱方式:單音曲調唱法,二重唱,和聲以三度音程為主。

八、歌曲記事:此曲是作曲者邰肇玫在就讀專科四年級上哲學課時,由同班同學

施碧梧傳給她一張紙條的內容而得到創作靈感的,這也是她創作

的第一首歌。後來將作品寄去參加第一屆的金韻獎,在得獎後這

一首歌就收錄在金韻獎專輯第一輯裡面,並成為校園民歌中的經

典之作。

(59)
(60)
(61)

秋蟬

一、調 性:D 大調

二、音 域:完全十一度

三、樂曲結構:二段體 A(a a' b b')+ B ( c d e f ) 型

A:a(1—4)a'(5—8)b(9—12)b'(13—17)

a(18—21)a'(22—25)b(26—29)b'(30—34)

B:c(35—38)d(39—42)e(43—46)f(47—51,52—56)

四、旋律型態:本曲樂句架構是運用四個小節或五個小節為一樂句構成,整曲共

有十三個樂句,而每個樂句的尾音都有三拍或六拍的長音。在旋

律的走向上,a 樂句和 d 樂句的音型傾向往上,而 a' 樂句和 c 樂

句的音型較傾向往下。整曲音程有一度、二度、三度、五度、六

度、八度的音程,以大二度和小三度為主,其中第 35 小節第三

拍到第 36 小節第一拍之間出現五度下行音程、第 44 小節第三拍

到第 45 小節第一拍之間有小六度的上行音程、第 37 小節第三拍

到第 38 小節第一拍之間有大六度的下行音程、而第 9 小節第一

拍到第二拍之間以及第 26 小節第一拍到第二拍之間則有八度上

行音程出現。

(62)

五、節奏特點:本曲屬於強起拍子,整曲節奏以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組合的節奏

為主。其中雙八分音符只出現在第 35 小節第二拍和第 37 小節第

二拍。

六、和弦進行:A:I—IV—I—vi

B:I—vi—I—V—I

七、演唱方式:單音曲調唱法,二重唱,和聲以三度音程為主。

八、歌曲記事:民歌盛行時,在某些場合,常被認為是幼稚的、學生的習作而已,

但相對的,有些作品被認為是優美。在民歌風行時期,其中很多

的創作都是作者打從心底寫出的真正聲音,雖然有時會被評為太

過西化、不夠成熟。走過這些年頭,可以看見每一個時代的流行

歌曲,都有其想表達的內容在裡面。雖然常常會受到商業化機制

的影響,但不可諱言的,相對的也會引起更多的注目。而「秋蟬」

是一首淺顯易懂、旋律帶點秋意的民歌,它帶給了聽者無限的想

像空間。

(63)

【表 10】「金韻獎」校園民歌音樂分析統計表

歌名 作詞者 作曲者 歌手 調性 拍號 音域

小茉莉 邱晨 邱晨 包美聖 G 大調 四四拍子 大十度

偈 鄭愁予 蘇來 王海玲 Eb 大調 四四拍子 完全八度

再別康橋 徐志摩 李達濤 范廣惠 a 小調 四四拍子 小十度

月琴 賴西安 蘇來 鄭怡 e 小調 四四拍子 完全八度

龍的傳人 侯德建 侯德建 李建復 f#小調 四四拍子 大六度

拜訪春天 林建助 陳輝雄 施孝榮 e 小調 四四拍子 完全八度

抓泥鰍 侯德建 侯德建 包美聖 c 小調 四四拍子 完全八度

浮雲遊子 蘇來 蘇來 陳明韶 A 大調 四四拍子 大九度

橄欖樹 三毛 李泰祥 齊豫 b 小調 四四拍子 小十度

今山古道 陳雲山 陳雲山 黃大城 Bb 小調 四四拍子 完全十二度

鄉間的小路 葉佳修 葉佳修 葉佳修 a 小調 二四拍子 大九度

廟會 賴西安 陳輝雄 王夢麟 G 大調 四四拍子 完全八度

恰似你的溫 梁弘志 梁弘志 蔡琴 G 大調 四四拍子 大九度

(64)

外婆的澎湖

葉佳修 葉佳修 潘安邦 G 大調 二四拍子 小十度

如果 施碧梧 邰肇玫 邰肇玫、

施碧梧

A 大調 四四拍子 完全十一度

秋蟬 李子恆 李子恆 楊芳儀、

徐曉菁

D 大調 三四拍子 完全十一度

(65)

第五節 校園民歌音樂特質綜合比較

校園民歌的音樂風格主要以清新著稱,但偶有豪情之作,不同民歌手用他們

獨特的嗓音來詮釋作品。以下將就此時期的校園民歌作綜合歸納與比較:

一、音階與常用的音

校園民歌的創作大部分使用大調音階與小調音階,有時也用中國五聲音階如

「廟會」、「拜訪春天」或調式音階如「橄欖樹」。至於歌曲中常用的音以主音、

屬音最多,下屬音、下中音次之。

二、節奏與拍子

校園民歌的節奏輕快活潑,為增添歌曲的韻味,有時會採用三連音、倚音、

延長音等技巧。在拍子的部分以 4/4 拍為最多,其次為 2/4、3/4、6/8 拍,有時為

配合歌詞意境,會有彈性速度的出現,或者後段的速度會比前段來得快,如「龍

的傳人」,有的歌曲在最後會重複某一樂句演唱,如「鄉間的小路」中的尾句「還

有一支短笛隱約在吹響」。

三、音程與音域

音程是構成旋律的要素,一首歌好聽及好唱與否,可從音程的組合看出端

倪。校園民歌以大二度為最多,小三度次之,而另外大三度、完全四度與完全五

(66)

度也經常出現,其他大六度、小二度、完全八度則偶會出現。至於校園民歌的音

域從五度到十五度均有,音域間的落差頗大。

四、和弦的進行

一般曲子大部分的和弦進行是 I—vi—ii—V 或 I—vi—IV—V,這種和弦進行

的方式頗有鄉村民謠的特色,很多民歌創作者都運用這種和弦進行的方式來寫

歌,甚至從吉他伴奏這些和弦就能即興創作歌曲。所以有些人在學吉他時就先從

這樣的和弦進行方式學起,便能一口氣伴奏好幾首歌。除此之外,有些歌曲也從

一級和弦接到二級、三級、四級、五級甚至七級的和弦。但總體來說,樂曲以大

三和小三和弦為主,除了五級會有屬七和弦外,很少會有和弦外音之類的減七和

弦。

五、曲式結構

校園民歌的曲式以兩段式歌曲為多,其中以 A+B 和 A+A’兩種形式最常用,

其中後半段在音域與氣勢上皆比前段來的寬廣。通常一首歌的進行是前奏後接 A

和 B 段,之後便是間奏,然後再接 A 和 B 段,之後反覆 B 段,在接完尾奏後結

束整曲的演唱。此外,一段式、四個不同小樂句組成的二段式、及三段式的歌曲,

也偶爾使用,但數量不多。

(67)

校園民歌的歌手個個都是實力派唱將,大都是歌唱比賽出身的歌手,因此嗓

音獨具特色又能掌握歌曲的精神。有屬於高亢型如:黃大城、李健復、施孝榮;

沈穩樸實型如:葉佳修、潘安邦;清亮型如齊豫、王海玲、陳明韶、包美聖、劉

藍溪、鄭怡、楊芳儀、許曉菁、鄭人文;柔婉型如:包美聖、劉藍溪;低迴型如:

蔡琴。

七、歌詞意境

校園民歌的歌詞大部分是大學生的生活經驗,從大自然的寫景、鄉間記趣、

情感心事、到家國情操,內容多元。另外有些歌詞是採用當代詩人的作品,如三

毛、席慕容、鄭愁予等,讓歌曲充滿詩的韻味,這點跟楊弦時期的民歌有相同之

處。

八、配器手法

早期的校園民歌大都是只用一把吉他伴奏,自從新格唱片推出金韻獎專輯

後,便加入了鋼琴、長笛、鐵琴、口琴、小提琴以及各種打擊樂器來豐富歌曲的

內容,在編曲的手法上採用美國鄉村音樂的風格,營造明亮的氛圍與青春的氣

息。其中陳揚和李泰祥的編曲風格,更是讓校園民歌具有古典精緻的意境。

(6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具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第 13 條之 3 各款情形及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 31 條、第 33

《敦煌詩歌導論》〈第二章、釋道詩歌〉「第一節佛教詩歌」 [註 5] 以及汪泛舟《敦煌僧詩校 輯》「第三部分修道禪觀」 [註

209 景美女中-安東市場 定時發車 是傳說中的路線 欣欣客運 237 動物園-台北車站 定時發車 步入傳說中的路線 欣欣客運 294 動物園-仁愛國中 定時發車 傳說中的路線之一

(一)具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第 12 條及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 31 條、第 33 條規

第五章 多項式.

第五章 多項式.

一 寫作評講(詩歌) 運用三至五個評講重點賞析同儕創作的詩歌 二 寫作評講(短文) 運用寫作評量表評鑑同儕創作的文章. 三

孟郊(751-814),字東野,中唐詩人。現存詩歌約 500 餘首,多為五言短篇 古詩,沒有律詩作品。孟郊為唐代苦吟詩人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