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計畫背景

在文檔中 計畫中的自由教育 (頁 135-139)

規 劃 《 公 民 核 心 能 力 計 畫 》 係 為 呼 應 「 全 民進大學的時代」、「企業界的需求」、「行動導 向/問題解決導向的知識學習形式的潮流」及

「課程朝整合型課程發展的趨勢」四項。41

1. 全民進大學的時代

毫 無 疑 問 的 , 臺 灣 高 等 教 育 早 已 不 是 菁 英

41 請 見 《 現 代 公 民 核 心 能 力 養 成 中 程 個 案 計 畫 計 畫 書》,頁 7-10。

教育,規劃《公民核心能力計畫》係因在全民 進大學的時代中,具有高度系統性與整合性課 程制度的大學,才足以透過有限資源幫助為數 眾多的學生,而一個以通識教育為核心的課程 制度,有效連結各知識領域,才足以幫助學生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面對專業的、個人的 及社群生活中的諸多挑戰。

2. 企業界的需求

規 劃 《 公 民 核 心 能 力 計 畫 》 係 因 臺 灣 社 會 應深化知識經濟,而知識經濟時代講求研發創 新,亟需的是具備創新、跨領域、知識統整等 特質的人才。大學教育若只是訓練技術、培養 專業,並不足以據以培養出能夠為社會、為產 業做出貢獻的人才,大學教育必須同時重視通 識教育,因為「通識教育強調通達貫穿之知識,

立基於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與生命科學 等基礎知識上,著重演繹能力、批判能力之養 成,意在使學生得以秉持人文關懷,貫穿理解

龐雜的社會,並掌握獲取新知的能力。」

3. 行動導向/問題解決導向的知識學習 形式的潮流

規 劃 《 公 民 核 心 能 力 計 畫 》 係 因 未 來 的 教 育場域及主題已逐漸向外擴散,範圍不再侷限 在校園內,議題也擴及社會與職場,事實上,

未來的教育希望培養出同時具有全球視野及能 於公共領域積極參與各種事務的學生。研究發 現,當學生將他們所學的分析技術及倫理判斷 方法運用在現實世界的具體問題時,亦即將理 論與實務結合時,無論是就理論精熟、實踐能 力或社會責任心的養成而言,學生的學習效果 均為最佳。以行動為導向的學習形式、以問題 解決為核心的學習過程,已成為未來教育的潮 流。

由 於 通 識 教 育 重 視 分 析 能 力 、 批 判 思 考 、 倫理推理、有效溝通、實踐智慧及社會責任感 的養成,因此它將成為未來教育潮流的核心。

相對的,通識教育要扮演此核心角色,則必須 更 有 意 識 的 突 顯 出 它 的 這 些 實 踐 面 向 。 事 實 上,強調通識教育的實踐面向將有助於整合各 專業領域,因為現實的議題通常非常複雜,一 方 面 它 們 可 以 從 不 同 角 度 加 以 解 讀 , 另 一 方 面,要解決現實問題也需整合各種理論所帶來 的不同視野及方法,方可奏效。在這個知識整 合的時代中,以行動實踐、問題解決為導向的 學習更顯重要。

4. 課程朝整合型課程發展的趨勢

近 年 來 以 學 習 者 為 中 心 、 強 調 經 驗 與 反 思 學習的整合型創新課程,已經成為引領大學課 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整合型課程除具有促進教 師教學負擔的合理化、增進教學資源的有效使 用及累積、強化學校課程系統性及學生學習的 方向性等優點外,其中的跨領域課/學程更具 有積極的意義,領域間的連結往往因為處於主 流領域的邊緣而遭到忽視,但領域間的連結也

往往是創造新領域、創造新典範或甚至學生創 造新職場的契機。

然 大 多 數 整 合 型 課 程 需 要 許 多 重 要 制 度 的 轉變加以支持方可奏效,例如,畢業總學分數 合理化、適度調降必修學分數等、調整課程學 分結構、精實專業課程、合理規劃基礎課程、

增加選課彈性、適當規劃通識教育課程、強化 輔系、規劃學程等。

在文檔中 計畫中的自由教育 (頁 13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