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期】

在文檔中 計畫中的自由教育 (頁 96-103)

《 通 識 中 綱 計 畫 》 項 下 之 〈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評鑑先導計畫【第三期】〉(以下簡稱第三期評 鑑計畫)繼承前兩期大學通識教育評鑑先導計 畫的精神,26 強調評鑑委員彼此之間應先對於 通識教育的核心精神有一定的共識,評鑑結果 才有必要的信效度,而第三期評鑑計畫如此刻 劃通識教育核心精神:專業分工、切割深入的 科學趨勢主導之下,我們的學生過早分流進入 專注、窄化的學科領域,訓練窄化的個體實不 利於社會整體的和諧發展。通識教育強調「通 達貫穿之知識」,立基於人文、社會科學、自然 科 學 與 生 命 科 學 等 基 礎 知 識 上 , 著 重 演 繹 能 力、批判能力之養成,意在使學生得以秉持人 文關懷,貫穿理解龐雜的知識及社會。這樣的 通識教育應是大學教育的基礎與核心。學生在

26 請見《通識教育中程綱要計畫成果報告》,頁 17-20。

進入專業領域專習一技之長之前,能夠獲得人 文的涵養、基礎知識的習得,才能在專業領域 中觸類旁通、前瞻創新,在社會中成為理想公 民。27

第三期評鑑計畫(2007 至 2008 年),針對 第一期評鑑計畫(2003 至 2004)的七所受評學 校進行再評鑑,以檢視學校對於前次評鑑報告 中所提列的待改進事項,是否確實施行積極有 效的改進措施。此外,為突顯教育部對通識教 育的重視,除上述七所受評學校,特別將獲得 五年 500 億《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 心計畫》之其他四所學校亦列為評鑑對象,依 其為再評鑑學校或首度受評學校,區分為A類計 畫 與B類 計 畫 受 評 學 校 , A類 計 畫 受 評 學 校 包 括:中山大學、中央大學、成功大學、交通大 學、清華大學、陽明大學及臺灣大學。B類計畫

27 三次通識教育先導評鑑雖然都對受評學校的通識教 育實施績效進行評等,但是三次評鑑皆認為評鑑的重 點不在評等,而是建言與提供拉力。

受評學校包括:中興大學、長庚大學、政治大 學及臺灣科技大學。28 由於A類計畫為追蹤評 鑑,可做前後階段相互比較,因此讓我們的討 論聚焦其上。

再 次 評 鑑 發 現 , 七 所 大 學 經 過 第 一 期 評 鑑 洗禮之後,幾乎每所學校均依據評鑑報告或者 進行通識教育制度改革,或者進行全校大規模 通識課程結構革新。以臺灣大學為例,其通識 教育四年之間幾有脫胎換骨的表現,說是通識 教育因為評鑑得到校方的重視及資源的挹注,

亦不為過。事實上,臺灣大學此次通識課程改 革是其幾十年來最大規模的全校性課程改革。29 然 而 , 評 鑑 小 組 認 為 各 校 通 識 教 育 仍 舊 存 在以下亟待改進的缺失:30

28 A 類計畫主持人為政治大學林從一教授,B 類計畫主 持人為中央大學柯華葳教授。

29 請參考《臺灣大學共同與通識教育改革之研究計畫報 告書》。

30 請參看《大學通識教育評鑑先導計畫【第三期】A 類 計畫評鑑報告》,頁60-63。

(1) 2003 至 2004 的評鑑察知許多學校通 識教育與若干基礎教育科目(如大一 國文、英文、歷史、憲法或公民教育 等承接傳統共同必修科目的課程)彼 此之間定位不清,造成行政、師資聘 用 和 課 程 規 劃 及 審 議 上 的 諸 多 問 題。此次評鑑發現學校對於相關問題 並未積極尋求解決,非但若干大學裡 原有的國父思想、三民主義教師,在 解 嚴 後 的 通 識 教 學 中 仍 然 居 主 導 地 位,少數大學甚至新設不合學術發展 理念的單位,也開始不當參與通識教 育的內涵。

(2) 通 識 教 育 是 大 學 教 育 的 基 礎 與 核 心,而非各系所專業教育「之外」的 補 充 教 育 。 部 分 學 校 對 理 工 醫 等 領 域 有所偏重,這些偏重有時甚至形諸 學校行政權力的組成,進而影響課程 規劃與經費分配。在這些學校,通識

教 育 似 有 成 為 服 務 理 工 醫 的 配 角 之 傾 向 , 甚 至 在 課 程 規 劃 上 出 現 「 補 足 性 」、「 怡 養 性 」、「 傳 播 性 」 之 偏 差 。

(3) 若干怡情養性、培養才藝的操作性、

實用性、常識性、休閒性課程(如陶 藝、書法、藝文欣賞、諮商輔導、生 涯規劃等)應該以社團、活動等不計 學 分 之 方 式 予 以 涵 納 在 校 園 環 境 中 , 儘 量 避 免 稀 釋 掉 寶 貴 的 通 識 學 分。

(4) 通識教育固然涉及價值觀、人生觀與 世界觀之培養,但若相關課程之教學 規劃未經審慎評估審查,或教師本身 對特定立場有過於明顯之偏好,則通 識教育也容易流於傳播特定宗教、政 治、族群或階級立場的課程或教學。

(5) 各校「名人講座」之類課程雖已大幅 減少,但仍有許多課程一學期以十餘

位教授共同上課,還是流於零散演講 之形式。

第 三 期 評 鑑 計 畫 為 使 受 評 學 校 確 實 針 對 評 鑑報告指陳之各項缺失進行改善,教育部函送 評鑑結果至受評學校之際,同時說明未來審查 及核撥五年 500 億《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 研究中心計畫》經費,將以各校是否針對評鑑 報告所列待改進事項逐一回覆及提出具體改進 措施、納入年度計畫、進行追蹤管考,作為經 費分配之參據,並約定四年後(2012 年)再次 辦理通識教育追蹤評鑑,以瞭解各校對於評鑑 報告所列需改進事項之改善情形。31 不過,隨 著通識教育評鑑納由高教評鑑中心辦理更制度 化的專項評鑑後,2012 年的期約評鑑也就無實 施之必要 。

第 三 期 評 鑑 計 畫 的 顯 著 意 義 還 包 括 下 述 兩 點。首先,經過三次評鑑、前後八年的通識教

31 參看評鑑報告,頁 63。

育持續精進,作為國內標竿大學的七所學校之 通識教育達到某種成熟、穩定的階段,並能成 為其他學校的學習對象。其次,當時制度性的 通識教育評鑑屬於大學評鑑教務項下的一個小 項目,這不僅不夠重視通識教育,在許多學校 中,還因此傷害了通識教育的發展。《通識中綱 計 畫 》 透 過 向 教 育 部 部 長 報 告 評 鑑 結 果 的 會 議,以及透過全國通識教育發展會議中相關議 題的探討,讓與會的高教司司長、技職司司長 及高教評鑑中心相關主管,瞭解問題的癥結及 其影響,呼籲相關單位積極處理大學評鑑中「通 識教育評鑑」的定位問題,以發揮評鑑應有的 正向功能。後來,一般大學通識教育評鑑納由 高教評鑑中心辦理更制度化的專項評鑑,便是 一個正面的結果,雖則讓人遺憾的是,技專校 院的通識教育評鑑仍未成為專項評鑑。

在文檔中 計畫中的自由教育 (頁 9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