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高教評鑑中心的通識教育評鑑

在文檔中 計畫中的自由教育 (頁 127-130)

教 育 部 長 期 未 能 妥 善 定 位 及 處 理 通 識 教 育 評鑑,制度性的通識教育評鑑主要是在大學評 鑑之校務評鑑中進行,但是通識教育只是其中 的 教 務 評 鑑 中 的 一 個 小 小 項 目 , 未 受 應 有 重 視,更重要的是,校務評鑑主要針對「大學管 理作為」進行評鑑,對於教學、課程、師資與 研究並未實質涉及,另一方面,在「評鑑指導 教育」的氛圍下,大學評鑑之系所評鑑使得大 學將資源集中於專業系所,以致越評鑑越有害 通識教育的發展。

《 通 識 中 綱 計 畫 》 結 合 通 識 教 育 教 師 利 用 各種場合發聲,促使教育部重新檢討通識教育 評鑑的定位,並有積極作為。教育部委託高教 評鑑中心 2011 年辦理《大學校務評鑑計畫》及 2012 至 2016 年辦理《通識教育暨第二週期系所 評鑑計畫》,公私立大學校院、宗教研修學院、

軍警院校及空中大學等大學校院通識教育評鑑 獲得適當之定位。2011 年校務評鑑,「學校通識 教育整體規劃機制與實施情形」列為「教學與 學習資源」參考效標之一,通識教育於校務評 鑑之中被評鑑,仍屬行政層面的檢視,次年開 始 ,《 通 識 教 育 暨 第 二 週 期 系 所 評 鑑 計 畫 》 推 動,每校接受兩天系所評鑑時,學校整體通識 教育比照系所獨立接受評鑑。

2012 年開始的通識教育評鑑,基本上參考 了教育部三次通識教育先導評鑑的實踐經驗,

在 評 鑑 項 目 、 評 鑑 資 料 及 作 業 流 程 方 面 的 規 劃,相當妥善。需要觀察的是評鑑委員的問題。

評鑑的品質很大程度依憑於評鑑委員的「通識 教育評鑑素質」,特別是委員對於通識教育理念 與實務的認識深度,以及一定程度的共識,而 評鑑委員的素質之所以成為變數,主要是因為 此 階 段 的 評 鑑 頗 具 規 模 , 需 要 的 委 員 數 量 龐 大,如何在短時間形成優質通識教育評鑑委員 社群,是一大挑戰。

不 過 , 更 急 迫 待 解 決 的 問 題 是 技 專 校 院 的 通 識 教 育 評 鑑 仍 未 妥 善 處 理 。 評 鑑 有 負 面 後 果,但是,技專校院通識教育不評鑑,將有更 嚴重的後果。通識教育越是弱勢的地方就越需 要評鑑,特別是外部評鑑,特別是來自擁有資 源分配權的外部評鑑者,在臺灣這指的就是教 育部。相較於一般大學,技專校院的通識教育 更是重災區,這是因為技專校院更是以專業、

職業教育為導向,對於以人文社會科學或基礎 科學為主體的通識教育,不僅大多學校無心經 營,也多無力發展。沒有適當的外部壓力及拉 力,當內外在環境轉趨惡劣時,例如經濟環境 變差的時候,弱勢的、被誤認為無實用性的通 識教育就常常最先被犧牲。由於教育部仍掌握 各大學重要校務資源,亦具有評價權威,技專 校院不得不重視教育部的意見。技專校院通識 課 程 教 師 莫 不 期 待 教 育 部 能 進 行 通 識 教 育 評 鑑,對校方產生壓力及拉力,協助技專校院通 識教育導向正軌。

從 2012 年以來通識教育評鑑實施的現況來 看,受評學校通過率偏低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議 題,40 特別此刻正值我國高等教育創新轉型的 關鍵時機,更需要大學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討通 識教育評鑑通過率偏低背後所代表的意涵。依 據筆者在相關實務工作的觀察,基本上,未能 通過通識教育評鑑的受評學校,其原因不外乎 在評鑑規劃、評鑑執行及評鑑結果的追蹤及應 用上與認可要素有相當程度的落差。筆者想從 校務發展和系統思考的角度來談通識教育評鑑 通過率偏低背後所代表的三個意義。

(一) 從忽視、定位失誤到受害者

在文檔中 計畫中的自由教育 (頁 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