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 計畫目標

在文檔中 計畫中的自由教育 (頁 139-144)

計畫規劃之初,《公民核心能力計畫》的目 標,42 一如其名,以培養現代公民的核心能力 為重點,特別是倫理素養、民主素養、科學素 養、媒體素養、美學素養等五項素養,並在大 學進一步深化通識教育的內涵。希望以學習者 為中心,推動以行動為導向的學習形式、以解

42 請 見 《 現 代 公 民 核 心 能 力 養 成 中 程 個 案 計 畫 計 畫 書》,頁 12。

決真實問題為核心的學習過程,落實「全校性」

通識教育制度性措施,將校園營造成「生活學 習圈」乃至於「文化學習圈」,打破師生疏離,

讓師生之間產生有意義的深度互動。使優秀老 師樂於參與其中,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校園 重新成為學生生活的重心、學習的染缸、生命 經驗的豐饒之地,從中陶塑學生倫理思辨、民 主參與、科學知識、媒體詮釋、美學鑑賞等素 養,內化的素養表現於外,即是現代公民核心 能力之展現。

計畫實際於 2011 年推動後,計畫目標仍以 培養現代公民的核心能力為重點,並在大學中 進一步深化通識教育的內涵及融入專業教育,43 而為計畫推動之需,計畫團隊強調以公共性、

自主性及多樣性為精神,倫理、民主、科學、

媒體、美學等五項素養為範疇,闡述計畫推動

43 《現代公民核心能力養成計畫 103 年度成果效益報 告》,頁 4。

方向及目的。

本 計 畫 有 關 公 共 性 、 自 主 性 及 多 樣 性 三 大 精神之內涵論述如下:44

1. 公共性:

成 就 公 民 社 會 一 向 是 臺 灣 努 力 的 目 標 。 公 民社會乃由公民於公共場域互動所構成,本計 畫注重引導學生認知社會問題並親身實踐,強 調 知 識 與 社 會 實 務 之 連 結 , 培 育 學 生 關 懷 社 會,主動參與公共事務。

2. 自主性:

現 代 社 會 快 速 變 遷 , 公 民 需 具 備 隨 時 面 對 新挑戰之能力,並不斷學習。因此,本計畫強 調教學歷程中,教與學雙方互為主體,反應在 地性,主動發現並解決問題。

44 《現代公民核心能力養成計畫 103 年度成果效益報 告》,頁 4-5。

3. 多樣性:

具 有 現 代 意 識 的 公 民 , 須 能 體 認 現 今 臺 灣 社 會 的 多 樣 性 、 多 元 族 群 及 其 動 態 的 文 化 內 涵。本計畫呈現當代社會多元的存在、文化與 價值,引導學生理解、體驗、進而尊重他人。

五 大 範 疇 包 括 倫 理 、 民 主 、 科 學 、 媒 體 、 美學等五項素養,其內涵論述如下:45

1. 倫理素養:

現 代 公 民 須 具 備 分 辨 倫 理 難 題 與 抉 擇 的 能 力,除了須認識日常生活與專業情境中所常遇 到的倫理議題外,更要能運用道德推理及理性 判斷來面對倫理議題。

2. 民主素養:

現 代 公 民 須 具 備 透 過 民 主 程 序 處 理 爭 議 的 能力。應教育學生尊重事實、講究理性溝通,

45 《現代公民核心能力養成計畫 103 年度成果效益報 告》,頁 5。

培養公民具備參與民主審議、面對合理爭議所 需之知識、技巧與美德。

3. 科學素養:

現 代 公 民 須 能 瞭 解 科 學 產 生 之 效 果 及 其 相 應限制,具備正視科學相關社會影響的態度,

進而願意參與科學相關公共議題之討論、反思 及抉擇。

4. 媒體素養:

現 代 公 民 須 瞭 解 媒 體 科 技 與 媒 介 組 織 如 何 產製訊息、建構形象及意義,並對媒體訊息具 有開放、批判及省思的能力,進而學習透過適 當媒介表達對於公共事務的關心。

5. 美學素養:

現 代 公 民 須 具 備 營 造 美 感 社 會 的 能 力 。 體 驗的對象不限於藝文,亦對於生活世界中公共 領域之事物,具統整性價值之體會,提升體認

層次,豐富美感之領受與實踐。

本計畫推動目的46 係藉由三大精神、五大 範疇,教育未來現代公民能將抽象的概念轉化 為可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的具體行動,不只獨善 其身,還要關懷周遭環境,擴展社會參與,欣 賞並體驗人生之美,是一種從「我」到「我們」

的教育過程;並站在已有通識教育基礎上,引 領更多的跨領域教學社群加入,共同提升高等 教育品質。

在文檔中 計畫中的自由教育 (頁 13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