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們永遠沒辦法證明科學理論永遠是絕對正確的。11

在《創意工廠 MIT:學習如何思考,在麻省理工》這本書提到科學方法的步 驟:

1. 說明問題

2. 假設引起問題的原因

3. 設計實驗以便測試每一個假設 4. 預測實驗結果

5. 觀測實驗的結果

6. 根據實驗結果得出結論12

假設靈魂是物質,那他必然有重量,如果有重量,一定可以透過測量的方式 取得數據來證明。1901 年,美國麻州黑佛希爾市的麥克道格醫生,基於對靈魂存 在的存疑,開始了一連串的實驗,希望實驗產生的結果能證明靈魂的存在。麥克 道格醫生使用費爾班克斯標準台秤,先後測量了六位瀕死的病人,分別得到 21、

31、14、10.6、14、10.6 公克,最後一位因為動作太慢還沒安置好病人時就已經 往生並沒有測得重量。根據他的實驗似乎顯示,靈魂的重量差不多等於一片麵包。

11 同註 1,頁 202。

12 Pepper White 著,吳程遠譯,《創意工廠 MIT》(台北市:遠流,2005 年),頁 211。

21

在當時民風保守的社會,為了怕引起爭議,麥克道格醫生並沒有馬上發表實 驗結果。直至 1907 年 4 月,他才在《美國醫學》與《美國心靈研究期刊》發表了 該篇論文。但是麥克道格也表示:「我充分瞭解這麼少的實驗其實不太能證明什麼 事情,這比看到幾隻燕子就說春天已經來了還有點冒險。」…他曾私下寫了這句 話:「靈魂真的是一種物質嗎?我們還有什麼別的解釋嗎?13

之後在 1930 年代,美國加州洛杉磯的學校老師敦寧,用老鼠重複類似的實 驗。敦寧一樣採用天平測量,將老鼠裝在燒杯內並置於天平的一端,燒杯分兩組 不同條件,一是開放瓶口,另一個是密封起來。在老鼠死掉的同時開放瓶口那組 的天平上升,但是密封那組卻維持不動。但是敦寧的結論只表示老鼠死去的當下 會迅速失去水份,造成重量改變,而密封那組因為水氣無法散發所以重量沒有改 變。14然而敦寧的實驗並無法說明生物死亡為何會瞬間損失大量水份,於是死亡 後減少的重量依然無法證明靈魂的存在。不過科學必須要有假設為前提,才能去 證明那個假設為真與否,於是靈魂的存在,變成了兩種不同假設。

費雪在《靈魂有多重?——歷史上最搞怪的實驗》一書中指出,假設靈魂不 存在的科學家們的觀點:

1515 年,當時普遍認為人的靈魂是寄身於頭部中央,達文西就因為解剖 人的大腦以尋求靈魂的藏身之處,而遭告發為巫師。最近,美國加州的 生理學家拉瑪錢德朗(Vilayanur Ramachandran)和他的同事聲稱,大腦

13 同註 8,頁 22。

14 同註 8,頁 24-25。

22

裡與顳葉癲癇(temporal lobe epiliepsy)有關的特定位置,與強烈的宗教 經驗有相當關聯。15

王溢嘉在《不安的魂魄》中也從生理學的角度提出「瀕死經驗」16與「既視感」

17的成因與解釋。

至於相信靈魂存在的科學家們,他們假設如果靈魂是一種能量呢?因為在麥 克道格醫師的實驗中,他並沒有區分重量與質量的差別,而沿著質量這個脈絡發 展則將希望寄託在希格斯波色子(Higgs boson)的發現。至於能量直到 1850 年 代前,人們都認為光、熱和運動是三件完全不同的事情,沒人想像得出它們居然 是同一種東西的三個狀態,這種東西後來稱做「能量」。18而能量以一種神祕非物 質的形式存在着,就像靈魂一樣,我們將永遠無法看見、觸摸或感覺到它,只能 體驗它不同的表現形式。

15 同註 8,頁 12。

16 有些科學家(如 R.Siegei)指出「超越性瀕死經驗」,其實是大腦處於興奮狀態。異常的電子 化學活動所滋生的幻覺。服用 LSD、mescaline 等迷幻劑,刺激腦神經系統,也會產生穿過隧 道、見到光、光城的奇景;而對自己一生作快速、整體回顧甚至天人合一的感覺,則是神經興 奮所產生的「意識轉變狀態」,左腦的壓抑降低,而使右腦的直覺、整體觀照集完形(gestalt)

能力上揚所致。(同註 1,頁 60)

17似曾相識是一種類似「意識解離」,自古以來就讓人類困惑不已的生命異象。

西方人將它稱為 Déjà vu (既視感)。…在靈魂存在的前提假設下,這種「既視感」解釋成自己 的「前世」來過這裡,可以說是既「合情」又「合理」,而他也是強化轉世觀念的一個重要「證 據」。(同註 1,頁 301)

18 同註 7,頁 181。

23

(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評議奧義書為「死亡的慰藉」,並成為他撰著

《意志與表象的世界》這部重要著作的動機。法國學者也曾把波斯語奧義書譯成 法文在巴黎出版。這種哲學書有「坐近一點」的含義,謂師徒對坐口授秘義,因 而被翻譯成「奧義書」。這種奧義書的文獻從紀元前七世紀到十六世紀,總類超過 兩百種之多,著者眾多、年代不一,但是追求宇宙根本原理前後是一貫的。20

奧義書主要內容是在確立作為宇宙本體之「梵」21(Brahman)的原理,以及 安置萬物內在原理的自我(ātman)。而 ātman 在《黎俱吠陀》裡面是這樣記載的:

19 ātman 意味呼吸、氣息但後來視同我、自我、靈魂,終至以萬物內在靈力的方式加以哲學性的 解釋。而在 Brahman(梵)為大宇宙,ātman(我)為小宇宙的關係裡,便產生了梵我如一的 哲學,它成了奧義書的核心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