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宗族社會建立之歷程及影響

在漢番關係的發展及漢化社會之建立的基礎下,四大姓家族同時也透過在產 業經營的優勢,累積了相當的財富,並隨著水利的資源的掌握,使得四大姓拓墾 區域的水田面積增加及提高收穫量,連帶提升經濟能力。同時配合上團練組織及 治安維護的成就,使得宗族勢力往較具經濟實力的家族來聚集與擴張。再者,四

大姓宗族成員藉由成立宗族組織與專屬祠堂,以期達到凝聚宗族社會成員之向心 力,及加強各宗親之間的維繫力量,使得宗族社會得以建立及發展。

在宗族社會發展之過程中,受到戴潮春反官事件所帶來的影響,促使著擁戴 之北勢湳洪姓勢力的衰微,及反戴之頂茄荖洪姓、下庄李姓、北投埔林姓、林仔 頭簡姓等宗族勢力及地位的提升,足可見宗族領導精英對宗族勢力的影響。另一 方面,隨著產業經營轉變及街肆經濟中心的轉移,為處在街區的李姓及林姓宗族 勢力帶來了助益。但卻為遠離街區的洪姓及簡姓宗族勢力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

使得宗族勢力有了更明顯的轉變。

宗族社會成員為草屯社會在經濟、信仰及文教各方面,帶來了顯著的貢獻 與影響。從社會經濟來觀察,可以看到草屯地區經濟之多元化發展,有純粹以從 事農作生產及種植水田的型態;也有除了種田外,又從事製油加工業及製糖的糖 廍經營的型態;還有以純放利的產業型態維生,如收取店稅銀、部本銀及頂街店 稅的經營形態;更有以房地產買賣來累積財富後,擴大其經營形態來設立商號。

再從商號、大厝及宅第的出現,藉此可反應出草屯社會經濟呈現多元化發展。

各姓宗族成員亦會出資建立寺廟,來提倡宗教信仰,並藉此來均衡各宗族的 勢力。經由捐獻也得以確認於各宗族成員的地位,並呈現出各宗族成員本身的財 富和權力。寺廟於興建及重修時,四大姓宗族成員皆以敬獻匾額來達到對地方信 仰的支持及提倡。另一方面,從各種神明會組織的產生,包括:洪姓的「太子爺 會」、洪姓及李姓的 「土地公會」、林姓的「二十四庄林姓私媽祖會」及屬於 洪、李、林、簡四大姓所共同參與的「老二媽會」,均可觀察到宗族成員藉由參 與寺廟興建及神明會組織,來提倡草屯社會宗教之信仰。

宗族社會的成員對草屯文教推行的貢獻,除了成立玉峰社、萃英社、梯雲社、

碧峰社等文社外,更是藉由登瀛書院的倡建,來帶動草屯社會的文教風氣。由登 瀛書院創建後,至清末光緒二十一年(1895 年)之四十餘年間,為草屯地區培育 出一位舉人,以及十四位儒學生員、貢生等功名士子可為證,此可謂對草屯文教

推行留有具體成果。甚至,於日治以後,日本殖民政府推展現代化學校機構,登 瀛書院因而失去準備科舉考試之教育功能。但登瀛書院之組織成員玉峰、碧峰、

萃英等三文社,於明治三十四年(1901 年),將所屬學田捐出,交由南投廳草鞋墩 役場管理,作為草鞋墩公學校(今草屯國小)建學基金,此可視為各姓宗族社會 成員,對於草屯現代化文教提倡之另一貢獻。

草屯地區各派宗族菁英領袖,除了扮演各宗族間聯繫角色的各派,同時也具 有地方士紳的身分,在宗族社會力量的支持下,帶領著宗族成員來參與清代草屯 地區經濟、文教、治安、寺廟等社會事務,這股力量也成為日後穩定草屯社會發 展的力量,同時也為日後宗族勢力的延續及發展奠定了基礎。另外,從歷史研究 的意義來看,清代的草屯地區包含了非常豐富的歷史元素,因此小區域的研究可 幫助大區域的研究更加細緻化,了解各地漢番關係與宗族社會之建立過程當中的 同中異處。同時在教育上,透過此研究,可了解生活於這塊土地的族群互動、交 流及融合之歷程,以及對人與土地累積世代的情感,是我們在鄉土教育中,所必 須傳達出來的。唯有從「根」去理解我們的過往,才能讓我們對安身立命的家園 有更深度與廣度的思考,同時也才能發自內心地去認同家鄉與關懷他人,而這也 是本研究所欲達到之目的。

Outlin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