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 、漢人聚落之形成與分布 、 漢人聚落之形成與分布 漢人聚落之形成與分布 漢人聚落之形成與分布

一 一

一、 、 、漢人聚落之形成與分布 、 漢人聚落之形成與分布 漢人聚落之形成與分布 漢人聚落之形成與分布

於雍正初年,漳州人由漳化沿八卦臺地東緣南墾南投、名間等地區,又渡貓 羅溪拓墾草屯地區西北。乾隆二年(1737 年)解除攜眷入臺之禁的政策後,開拓 之勢大盛,濁水溪北岸以草屯為中心的漢人聚落,至乾隆年間已向西拓至月眉 厝、下溪州、頂茄荖一帶,南及林仔頭,東達南埔與北勢湳一帶。221配合漢人挾 著水利技術的優勢,開築水圳,使生產力為之提升,促成聚落之形成,由於水利 設施的開發,使得荒埔地漸成良田,供養的人口隨之增加,聚落更形完備。

雍正三年(1725年)頒佈「福建臺灣各番鹿場閒曠地方可以墾種者,令地 方官曉諭,聽各番租與民人耕種」後,222漢人大量湧進台灣中部沿山地區開墾。

抵達草屯地區的各姓移民向北投社原住民贌耕土地,定居開墾而形成聚落,漢人 入墾的情形已如前所述。根據文獻所載,在乾隆以前的草屯地區只有北投社之記 錄,並無漢人街庄之形成,只有清政府為了防止番害,而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

所設立的南北投汛。223根據乾隆六年(1741年)之《重修福建臺灣府志》224一書 中有「南北投莊」之名稱出現,草屯地區才有漢人聚落之形成的記錄,其位置是 在北投舊社(今草屯鎮北投里)南側的聚落。

再者,因水圳的開鑿,使得草屯地區的灌溉設施日趨完備,足以吸引更多漢 人湧入開墾。由於草屯地區的開發漸具規模,官方遂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在南北投保設置縣丞協助知縣來處理政務。225而此時已出現的漢人村庄分別為:

林仔庄、月眉厝庄、新庄仔庄、石頭埔庄、頂茄荖庄等聚落,這些聚落的位置如 由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的乾隆台灣輿圖所示(請參見:圖3-4 清代乾隆台灣

221石再添等著,〈濁大流域聚落分布與地形關係的研究〉《台灣文獻》(第 28 卷第 2 期,1977 年),頁 75-94。

222《清會典台灣事例》(清)(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6 年),頁 43。

223周鍾瑄,《諸羅縣志》(康熙 55 年、1716 年)(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年),頁 320。

224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乾隆 6 年、1741 年)(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 年),頁 79。

225周璽,《彰化縣志》(道光 11 年、1831 年)(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年),頁 37。

輿圖草屯地區聚落分布圖 )。

除了上述地圖所載的庄名外,再依契約文書內容所出現的地名與時間,尚有 大好庄(乾隆十六年)、草鞋墩庄(乾隆三十二年)、下溪州(乾隆三十五年)、

大哮下庄(乾隆三十六年)、山腳鎮北庄(乾隆三十七年)、南勢舊社林(乾隆 四十二年)、北投街(乾隆四十七年)、圳寮庄(乾隆五十四年)、北投庄(嘉 慶三年)。226雖然契約文書有其侷限性,但由內容可推估聚落及村庄於立約之前 便已形成。

草屯地區早期聚落發展的特色,可由聚落形成的據點、街庄的發展及聚落分 布來觀察。有關聚落形成的據點,主要分布在貓羅溪東岸、隘寮台地及大虎山以 西一線的山腳地帶,可能與此區域易獲河水、山泉水飲用及灌溉有關。例如:大 好庄山腳、山腳鎮北庄、大哮下庄、草鞋墩庄、下溪州等聚落皆屬之;另外,由 彰化通往草屯東方山區的交通要衝之地,也是早期聚落形成之地。例如:萬寶庄

(萬寶新庄)、月眉厝、北投庄、南勢庄、北投街、圳寮庄等聚落即是。

226《清代台灣大租調查書》(明治 37 年、1904 年)(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 年),頁 450;

謝嘉梁,《草屯地區古文書專輯》(南投:省文獻會,1999 年),頁 40、107-108、236;林美容,

《草屯鎮鄉土社會史資料》(台北:台灣風物雜誌社,1990 年),頁 6、9、12。

圖 3—4 清代乾隆台灣輿圖草屯地區聚落分布圖

227

有關街庄發展的特色,可由北投街的發展來加以說明,漢人進入草屯地區,

最早一定到北投社與原住民交易,之後再贌耕及買賣土地,所以發展趨勢必先在 番社西邊形成聚落,到乾隆中葉以後發展成舊街,隨著人數的增加,又在番社東 邊漸次發展出新街。另外,由草鞋墩及圳寮兩鄰近之聚落的發展來比較,草鞋墩 因佔有交通及區位的優勢,所以能由草鞋墩庄發展為草鞋墩街;但圳寮只能發展 為圳寮庄。所以聚落發展稍具規模後,會形成庄,而位於幾個庄的交會點,會逐 漸形成街肆。有關聚落分布的特色已如前文所述,此時期的聚落特色偏向於集中 在茄荖山與大虎山以西之草屯地區,除了烏溪沖積平原的自然環境的優勢,也受 官方政策、土地拓墾及水利開發的影響。

二 二 二

二、 、 、土地的拓墾與街 、 土地的拓墾與街 土地的拓墾與街庄 土地的拓墾與街 庄 庄 庄的發展 的發展 的發展 的發展

入墾草屯地區的各姓移民,彼此之間透過土地拓墾、買賣、經營及同姓間之 血緣性的結合,使得以李、洪、林、簡四大姓為主流之血緣聚落的逐漸成型,進 而造成聚落街庄之發展。除李姓家族外,其他三姓家族各有其房派,而各房派下 裔孫分別於雍正至嘉慶年間遷臺開墾。而後各房派即由入墾地區逐漸向外進 行拓墾,擴展家族田園區域。至清末(1895 年)為止,各姓房派拓墾之區域,可 歸納分述如下。

( (

(一 一 一) 一 ) )李姓移民之拓墾 ) 李姓移民之拓墾 李姓移民之拓墾 李姓移民之拓墾

李姓移民因來台祖籍較複雜,除了李孝梓派下李姓家族外,同姓之間並無明 顯譜系,所以血緣聚落的結合,以各派李姓移民之入墾地往外拓墾發展。李孝梓 派下李姓家族拓墾區域有下庄(今草屯鎮敦和里);坪頂七股(今草屯鎮坪頂里); 牛屎崎(今草屯鎮御史里);南埔(今草屯鎮南埔里)。另外李姓各自獨立的拓墾 區,如李元榮派下之圳寮(今草屯鎮明正里)。李天恩、李天送派下之匏仔寮(今

227修改自洪英聖,《畫說乾隆臺灣輿圖》(南投:文建會,1999 年),頁 103-104。

草屯鎮富寮里。李馬肆派下之頂崁仔(今草屯鎮中原里)。而整個李姓各派移民 之間凝聚力的角色,由李孝梓派下之李姓移民來扮演,由李姓分布地區的主要信 仰中心下庄敦和宮的創建過程可得證。敦和宮是由李元光首倡,並向頂庄、下庄 及瓠仔寮一帶李姓鄉親募款興工而成。228

( ( (

(二 二 二) 二 ) )洪姓移民之拓墾 ) 洪姓移民之拓墾 洪姓移民之拓墾 洪姓移民之拓墾

漳浦縣車田下營洪姓家族,分和蒼派、性植派、敦樸派三大房派。和蒼派 下洪姓家族拓墾區域有牛屎崎(今草屯鎮御史里)、北勢湳(今草屯鎮北勢里)、 水汴頭仔(今草屯鎮新庄里)、萬寶新庄(今草屯鎮新庄里)、下番仔田、大窟、

竹圍仔、溪底仔、新庄車頭(以上均為位於今草屯鎮新豐里)、萬斗六(今霧峰 鄉萬豐村)、六股(今霧峰鄉六股村)、舊社(今霧峰鄉舊社村)等地。其中位於 今日霧峰鄉之「萬斗六、六股、舊社」之墾地,因同治元年(1862 年)戴潮春反 官事件興起後,同治三年(1864 年)和蒼派洪姓族人支持戴潮春抗清事敗,而遭 沒收充公;229性植派下洪姓家族拓墾區域石頭埔(今草屯鎮石川里)、頂過溪仔與 溪州仔尾(今草屯鎮石川里)等地;敦樸派下洪姓家族拓墾區域至石頭埔(今草 屯鎮石川里)、田厝仔(今草屯鎮加老里)、溪州仔尾(今草屯鎮石川里)、牛屎 崎(今草屯鎮御史里)、北勢湳(今草屯鎮北勢里)等地。

( (

(三 三 三) 三 ) )林姓移民之拓墾 ) 林姓移民之拓墾 林姓移民之拓墾 林姓移民之拓墾

漳州府南靖和溪林雅林姓家族,分六大房派,因祭祀主神不同,又可分 為華仁及華懋派、華瀛派、華翠派三派共祀關聖帝君,組織關老會;文深派、

文學派、文渙派三派共祀觀音,組織觀音會。230華仁派及華懋派下林姓家族拓 墾區域有溝仔墘(今草屯鎮碧洲里)、月眉厝(今草屯鎮碧峰里);華瀛派下林姓 家族拓墾區域有北投埔、三角仔(皆為今草屯鎮碧峰里);華翠派下林姓家族拓 墾區域有北投埔、月眉厝、下厝仔(皆為今草屯鎮碧峰里)、溪洲(今草屯鎮碧

228劉枝萬,《南投縣志稿(八)》(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 年),頁 2557。

229洪敏麟、洪清全、洪英聖,《洪氏族譜》(南投:重修洪氏族譜編輯委員會,1994 年),頁 29-30。

230林金田〈草屯林氏家廟春秋祭祖〉《台灣文獻》(第 46 卷第 4 期,1995 年),頁 223。

洲里)、頭前厝(今草屯鎮上林里);文深派下林姓家族拓墾區域有月眉厝(今草 屯鎮碧峰里);文學派及文渙派下林姓家族拓墾區域皆為北投埔、頂厝(皆為今 草屯鎮碧峰里)。

( (

(四 四 四) 四 ) )簡姓移民之拓墾 ) 簡姓移民之拓墾 簡姓移民之拓墾 簡姓移民之拓墾

漳州府南靖縣永豐里長教簡姓家族,分貴玄派、貴智派、貴信派三大房 派。貴玄派下簡姓家族拓墾區域有阿法庄、林仔頭、中庄仔(皆為今草屯鎮上林 里)、新厝(今草屯鎮新厝里)、內厝(今草屯鎮山腳里);貴智派下簡姓家族拓 墾區域有山腳(今草屯鎮山腳里)、林仔頭(今草屯鎮上林里);貴信派下簡姓家 族拓墾區域有中庄仔、後壁湖(皆為今草屯鎮上林里)、牛埔頭、下店仔(皆為 今草屯鎮山腳里)。

從以上這李、洪、林、簡四大姓拓墾區域來看,除了李姓移民具有各派單獨 發展的特色,並以李孝梓派下扮演著各派間合作聯繫的角色外,由洪、林、簡三 姓房派拓墾之區域來看(請參見:表3-6 清代草屯地區洪、林、簡姓家族各房 派拓墾區域一覽表),有其各有區域,亦有其緊鄰合作區域。同時,從區域共同 合作開發來看,也可看出洪姓之「敦樸派」、林姓之「華翠派」、簡姓之「貴玄派」

皆有各與其他二派族人同區合作開發的特色,因而扮演各房派家族合作聯繫與相 互照應之角色。同時華翠派也扮演著關老會三派林姓家族與觀音會三派林姓家族 之間的聯繫合作角色。

至道光十年(1830 年)所成書的《彰化縣志》一書中,所列草屯地區已有二 十九個聚落及庄,北投街除了原有的舊街,又於番社內(今草屯鎮北投里)東邊 發展出新街。231根據上述所列之各姓血緣聚落來觀察,與《彰化縣志》相符的聚 落有:「牛埔頭、田厝仔、溪洲仔、番仔田、頂崁仔、崎仔頭、匏仔寮、南埔、

溪洲庄、溝仔墘、中庄仔、新庄南勢仔、坪頂竹仔城、北勢湳仔庄。」,由此來 觀察道光年間以後,同姓的聚落間已漸漸發展成為血緣姓聚落。

231周璽,《彰化縣志》(道光 11 年、1831 年)(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年),頁 46。

另外,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清廷因郭百年事件而於龜仔頭(今國姓鄉)

Outlin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