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 、各姓移民的入墾 、 各姓移民的入墾 各姓移民的入墾 各姓移民的入墾

一 一

一、 、 、各姓移民的入墾 、 各姓移民的入墾 各姓移民的入墾 各姓移民的入墾

( ( (

(一 一 一) 一 ) )各姓移民入墾的背景 ) 各姓移民入墾的背景 各姓移民入墾的背景 各姓移民入墾的背景

漢人入墾草屯地區的背景,必須先從整個中部地區開墾的範圍來觀察。誠如 文獻所載:「流移開墾之眾,已漸過斗六門以北矣。…蓋數年間而流移開墾之眾,

又漸過半線大肚溪以北矣。」,123可依此來觀看漢人移墾的腳步,至康熙四十三 年(1704年)已越過斗六門而進入中部地區開墾,且於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

跨越大肚溪流域以北的區域。隨著進入台中盆地及彰化平原的墾民日益繁多,

清政府遂於雍正元年(1723年),將虎尾溪以北及大甲溪以南的區域增設一 縣來管理,124並設邑治於半線,作為當時政治、文化、經濟及交通樞紐中心。125

在閩、粵二省移民入墾與官方政策的趨使下,台中、彰化地區於康雍年間出 現了較具規模的開發。中部地區的漢人移民潮,主要由西海岸經鹿仔港(今彰化 縣鹿港鎮)、塗葛掘(今台中縣龍井鄉)登陸;或由南部地區經彰化平原,越過

123周鍾瑄,《諸羅縣志》(康熙 55 年、1716 年)(臺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年),頁 110-111。

124周璽,《彰化縣志》(道光 11 年、1831 年)(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年),頁 3。

125《台灣府輿圖纂要》(清)(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 年),頁 249-250。

大肚溪進入中部地區開墾。隨著拓墾工作的進展,民間墾殖活動也日趨繁盛。126再 由「因近海的彰化平原,已在康熙中葉以來,有大墾首施世榜、黃仕卿、吳洛、

楊志申等人,招徠大批墾民入墾。至乾隆年間,域內多已墾畢。」127之敘述可證 實,乾隆年間之中部沿海平原多已開墾完成。此項特點促使著漢人拓墾的腳步開 始向八卦山丘陵東麓前進。

在乾隆年間,相對於台中盆地和彰化平原,草屯地區還是待開墾的地 區,依舊保有許多未開墾土地,是為吸引各姓移民家族進入本地區開墾之主 因。尤其各姓移民入墾的草屯地區,位於台中盆地南段的南投平原區,128有著貓 羅溪與烏溪流貫其中,水源充足;而且由鹿港循河流或經彰化平原就能進入此 地,交通十分便利,因此各姓移民選擇移墾於此,並定居形成聚落。

( ( (

(二 二 二) 二 ) )各姓移民入墾及據 ) 各姓移民入墾及據 各姓移民入墾及據 各姓移民入墾及據點的分布 點的分布 點的分布 點的分布

漢人開墾的腳步於雍正年間始進入草屯地區,至乾隆嘉慶年間,才有較具規 模的各姓移民進入草屯地區進行開墾。入墾草屯地區的拓殖先驅,正是以李、洪、

林、簡為主流的各姓墾民之先祖。129

雖然在入墾時間上並無相關契約文書為證,但由「已革監生簡經於雍正七年 間向葛買奕等贌墾北投社公共草地一所,土名大吼凹仔,今名內凹莊。」130;立 契人張思足等提到「有承祖父明買過張法大租一宗,一百二十五甲,坐落土名大 哮莊凹仔埔東北隅……因雍正十三年,法赴縣呈控,蒙縣主託秉判。」131這兩段 文獻敘述,可推論為漢人在雍正年間已進入草屯地區,再由現存契約文書及族譜 內容所示,至乾隆年間,大量的各姓移民才進入草屯地區開墾。

草屯地區的移民是以李、洪、林、簡為主流的各姓墾民,至今李、洪、林、

126洪麗完,〈大安、大肚兩溪間墾拓史研究〉《台灣文獻》(第 43 卷第 3 期,1992 年),頁 237。

127洪敏麟、洪清全、洪英聖,《洪氏族譜》(南投:重修洪氏族譜編輯委員會,1994 年),頁 25。

128林朝棨,《南投縣志稿》(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 年),頁 68。

129許錫專,《草屯地區開發史資料集-洪姓故事篇》(南投:臺灣洪氏家廟,1998 年),頁 46。

130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明清檔案/為奏彰化縣內凹莊及柳樹湳兵民被番焚殺一案事。搜尋日期:2010 年 4 月 8 日。http://thdl.ntu.edu.tw/THDL/RetrieveDocs.php/ntu-1787838-0030100308.txt

131林美容,《草屯鎮鄉土社會史資料》(台北:台灣風物雜誌社,1990 年),頁 79-81。

簡等四姓仍是佔草屯人口數過半的姓氏。132而許、白、莊、陳其他姓氏移民便與 李、洪、林、簡大姓之聚居地交錯,大姓與大姓、大姓與小姓、小姓與小姓間彼 此有著互動關係。本文依據族譜、文獻資料與契約文書,將各姓移民入墾草屯地 區之時間、地點與發展,分析敘述如下:

1.1.1.

1.李姓移民李姓移民李姓移民 李姓移民

李姓移民的祖籍較複雜,多來自於平和縣、南靖縣、漳浦縣、詔安縣,其中 又以來自於漳州府平和縣為主。133雍正年間,李欉入墾今臺中潭子,後移墾草屯;

雍正年間,李石保入墾今雲林臺西,其子李蒲移墾草屯;李胎於雍正年間先入墾 於貓羅保縣庄(彰化縣芬園鄉縣庄村),後其子李元榮於乾隆年間移墾圳寮(今 草屯鎮明正里);李舜等人先於雍正年間入墾於沙連保三角潭庄(今竹山鎮三角 潭),後至十六世李清智因避張丙之亂,於咸豐年間才入墾於牛屎崎(今草屯鎮 御史里)。134

乾隆初期,李秉萬、李君實、李君壁入墾草屯;乾隆初期,李文藏入墾草屯;

十二世李創於乾隆二十年(1755年)率二子李元光、李元欽來台入墾於下庄(今 草屯鎮敦和里);李天恩、李天送兩兄弟於乾隆年間入墾匏仔寮(今草屯鎮富寮 里);乾隆中期,李瑞波入墾草屯;十四世李隆科先避番亂於嘉義,至乾隆末年 入墾於坪頂七股(今草屯鎮坪頂里);乾隆末期,李明通、李廉、李仕父子入墾 草屯;李馬肆先祖入墾於名間三條崙(今名間鄉三崙村)居住,至李馬肆於嘉慶 年間才入墾頂崁仔(今草屯鎮中原里);李瞻於嘉慶年間入墾草屯;十六世李君 璧至道光年間入墾南埔(今草屯鎮南埔里)。135這些李姓移民拓墾之區域主要集中

132潘英,《台灣拓殖史及其族姓分佈研究》(臺北:自立晚報社,1992),頁 391。

133戴炎輝,〈台中縣草屯鎮調查報告〉 《清代台灣之鄉治》(臺北:聯經出版社,1979 年),頁 789。

134李金鎮,《圳寮南派李姓族譜》;楊緒賢,《臺灣區姓氏堂號考》(臺北:臺灣新生報,1979 年),頁 145-147;

李神庇,《草屯牛屎崎李姓族譜》。

135李日興,《草屯坪頂里七股李姓族譜》;李禎祥,《渡台始祖創公派下族譜書》;李思齊,《李梧派下系統 圖》;李百顯,《家藏族譜》;楊緒賢,《臺灣區姓氏堂號考》(臺北:臺灣新生報,1979 年),頁 145-147;

李秋霖,《家藏族譜》,手抄本;李照國,《家藏族譜》,手抄本;李秋生,《李家族譜》,大政十五年 立,手抄本。

在大虎山西麓與土城平原一帶。大致以今富寮里、明正里、坪頂里、敦和里、中 原里、北勢里為主。

2.2.2.

2.洪姓移民洪姓移民洪姓移民 洪姓移民

入墾草屯的洪姓移民皆來自於漳浦縣車田下營,皆為第十七世洪原璋派下之 裔孫,其渡台家族成員主要可分三派,分別為性植派、和蒼派與敦樸派。第十九 世「洪和蒼」之裔孫,於雍正至乾隆初,由第二十六世洪原漾等人來臺,入墾於 貓羅溪西岸之縣庄(今彰化縣芬園鄉縣庄村),隨後第二十六世洪國珍等人亦於 乾隆年間受招同來開墾。136不過,和蒼派洪姓族人後因使用快官圳引水,與當地 張姓家族發生糾紛械鬥後,137舉族東移至番仔田(今草屯鎮新豐里)、牛屎崎(今 草屯鎮御史里)、六股(今台中縣霧峰鄉六股村)、北勢湳(今草屯鎮北勢里)、

水汴頭仔(今草屯鎮新庄里)等地墾殖,而後形成聚落。138

第二十五世「洪性植」之子,二十六世洪澀等人,於乾隆初年來台入墾於下 茄荖地區(今芬園鄉茄荖村、嘉興村)與石頭埔地區(今草屯鎮石川里),而後 家族繁衍形成聚落。139第二十四世「洪敦樸」之裔孫,第一批在乾隆中期,由二 十七世洪育德等人,來台入墾於萬寶新庄地區(今草屯鎮新庄里);第二批於嘉 慶十五年(1810 年),再由同為二十七世之洪秉正等人,來台入墾於頂茄荖地區

(今草屯鎮加老里)。至二十九世洪善述時,再率子洪純忠、洪純孝、洪純廉、

洪純節(洪鐘英),由頂茄荖拓墾至田厝仔地區(今草屯鎮加老里)。140以上這些 洪姓移民拓墾之區域主要集中在烏溪南岸與北勢湳一帶,大致以今加老里、新庄 里、北勢里、石川里、新豐里、御史里為主。

136洪敏麟,〈草屯、茄荖洪姓移殖史〉,《台灣風物》(第 15 卷第 1 期,1965 年),頁 7;施添福,

《臺灣地名辭書卷十一》(南投:台灣文獻館,2004 年),頁 596-597。

137《台案彙錄己集》(清)(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 年),頁 267-269。

138洪敏麟、洪清全、洪英聖,《洪氏族譜》(南投:重修洪氏族譜編輯委員會,1994 年),頁 28-30。

139洪敏麟,〈草屯、茄荖洪姓移殖史〉,《台灣風物》(第 15 卷第 1 期,1965 年),頁 5-6。

140洪敏麟、洪清全、洪英聖,《洪氏族譜》(南投:重修洪氏族譜編輯委員會,1994 年),頁 28。

3.3.3.

3.林姓移民林姓移民林姓移民 林姓移民

林姓移民大多來自漳州府南靖和溪林雅,皆屬於林永觀派下裔孫。依據《林 姓祖廟族譜》所載「初在布袋港上陸,暫住嘉義梅山崁頂」,可知林姓祖先在嘉 義梅山暫居不久之後,便有林姓族人入墾於草屯地區,其渡台家族成員主要可分 六派,分別為七房華任及華懋派、六房華翠派、長房華瀛派、塘房文學派、鬚房 文深派與文房文渙派。前三派共祀關聖帝君,組織關老爺會;後三派共祀觀世音 菩薩,組織觀音會。移民成員以各房頭派下之十四、十五世裔孫為主。141鬚房十 四世林文美於雍正年間入墾於月眉厝(今草屯鎮碧峰里)。142七房十四世林師佑於 雍正年間率族人入墾溝仔墘(今草屯鎮碧洲里);七房十四世林霸也是於乾隆年 間入墾月眉厝(今草屯鎮碧峰里)。143長房十四世林墀於乾隆初期入墾北投埔(今 草屯鎮碧峰里)。144六房十四世林克及林敏於乾隆年間入墾北投埔(今草屯鎮碧峰 里)及月眉厝(今草屯鎮碧峰里)。145文房第十五世林文品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入墾於北投埔(今草屯鎮碧峰里)。146

由以上入墾的據點,大致是鬚房在月眉厝;長房在北投埔;七房在溝仔墘、

月眉厝;六房在月眉厝、溪洲、北投埔、頭前厝;文房在北投埔、頂厝;塘房在 頂厝。原籍漳浦縣的林天生在雍正年間入墾草屯,原籍龍溪縣的林婉容攜子世傑 在乾隆初葉入墾草屯,及原籍泉州府安溪縣的林光晃在雍正年間入墾草屯,後分

月眉厝;六房在月眉厝、溪洲、北投埔、頭前厝;文房在北投埔、頂厝;塘房在 頂厝。原籍漳浦縣的林天生在雍正年間入墾草屯,原籍龍溪縣的林婉容攜子世傑 在乾隆初葉入墾草屯,及原籍泉州府安溪縣的林光晃在雍正年間入墾草屯,後分

Outlin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