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 、戴潮春事件與宗族勢力的轉變 、 戴潮春事件與宗族勢力的轉變 戴潮春事件與宗族勢力的轉變 戴潮春事件與宗族勢力的轉變

一 一

一、 、 、戴潮春事件與宗族勢力的轉變 、 戴潮春事件與宗族勢力的轉變 戴潮春事件與宗族勢力的轉變 戴潮春事件與宗族勢力的轉變

同治元年至同治三年(1862-1864年)所發生的戴潮春反官事件,為台灣中部 望族帶來了聯合與對立的情形。434而在草屯境內也形成以洪璠、洪欉、洪益為首 的擁戴勢力,及以洪純節(洪鐘英)與北投堡四大姓聯莊之反戴的兩股勢力。此 兩股勢力的對立,對草屯宗族勢力的轉變帶來了影響。

當戴案於同治元年(1862年)發生時,洪欉雖素與戴潮春有交情,但初以旁 觀態度而未甚積極,但因與霧峰林家對立的原因,始投入擁戴陣營,並派遣胞弟 洪益等人協助戴潮春、林日晟等人攻破彰化縣城及斗六營盤。435割取台澎掛總兵 林向榮、副將王國忠之首籍,並折彰化縣衙之杉木以蓋太子樓,且自稱「北王」。

436此時北投埔庄義首林錫爵,為計議防亂事宜,宴集陳肇興、林文翰、邱石莊、

簡化成、洪玉崑等邑紳及堡內各巨頭於「倚南軒」和議後,437旋即投入戰場。迨 戴潮春、林日晟相繼敗亡後,清軍全力集中會攻洪欉北勢湳之反抗軍,使得北勢 湳成為主要戰場,而事件發展如下:438

巡撫徐宗幹於同治二年(1863年)命丁曰健,渡台招兵買馬,反擊台灣抗清 民兵,督軍攻下斗六城堡及彰化城池,戴潮春與林日晟都已就地正法,遭到斬首

434郭伶芬,〈臺灣中部望族的對立與聯合---從戴潮春事件觀察〉,《臺灣人文.生態研究》(第 4 卷 1 期,2002 年),頁 19-50。

435丁曰健,《治臺必告錄》(同治 6 年、1867 年)(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年),頁 477-478。

436吳德功,《戴施兩案紀略》(明治 28 年、1895 年)(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年),頁 23-30、

53;蔡清筠,《戴案紀略》(大正 12 年、1923 年)(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 年),頁 57。

437陳肇興,《陶村詩稿》(昭和 11 年、1936 年)(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年),頁 89-90。

438沈景鴻等編,《清宮月摺檔臺灣史料(三)》(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4 年),頁 690-703。

示眾。剩下北勢湳餘黨依舊對抗。前總兵曾玉明曾把北勢湳的「宮殿」(太子樓)

毀滅,但並無法消滅其勢力,因此派范義庭等人領兵進剿,並以大砲襲擊反抗的 洪姓村落,雙方皆有損傷,戰情難有進展。此地洪姓各庄族人,則私下協助反抗 軍。同治三年(1864年)十一月,洪欉雖被礮轟擊斃,但其兄洪璠嗣立為北王,

並率領族人繼續抵抗。

同治三年(1864年),丁曰健親自督令剿辦內山抗清軍,率領官兵抵達「看 頂」(今草屯鎮中原里),觀看北勢湳反抗軍形勢。得知「牛屎崎」是進入反抗 軍北勢湳大本營的「咽喉」。因此命令洪鐘英(洪純節)等人調集番屯屯丁堵截 龜仔頭之要道,並造竹筏由黑水大溪(烏溪)夾擊敵軍後路,並令張世英及洪鐘 英(洪純節)於北投新街(今草屯鎮北投里)設立四大姓局來阻斷抗清軍之後援。

丁曰健派林錫爵等人率領鄉勇攻擊菁仔園、頂茄荖、下茄荖、圳寮之抗清散 營,又派遣林鳳池等人率領民勇攻擊糖廍(今草屯鎮雙冬里)、蔗園(今草屯鎮 南埔里)、塗城(今草屯鎮土城里)、雞柔崎頂(今草屯鎮北勢里)等反抗軍核 心村莊周圍之要塞堡壘。令鄭榮等人率領精兵全力攻擊牛屎崎隘口,於十二月攻 下牛屎崎堡壘兩座及銃櫃五座,鄭榮同時以林錫爵為嚮導,挖掘地道並紆迴近繞 其宅,且引火藥攻之。439

丁曰健親自督軍,並會集各該處紳團及洪鐘英、林錫爵、簡化成、李定邦等 北投保四大姓聯莊,赴舊社、萬斗六、石頭埔、番仔田等二十八個村庄先後毀燒,

並捕拿洪戆古、洪熊、洪江水等三十一名,解營斬決,北勢湳抗清之役,至此暫 告熄滅。

洪益敗於北勢湳之役後,潛逃進入番界,於同治四年(1865年)冬初,聯合 張阿乖起事,佔領石城仔等處。因該處山路崎嶇,兼通番界,所以需藉重北投洪 姓頭人的幫助,遂勒令候選訓導洪純節(洪鐘英)、武生洪青選、義首洪國忠等 選派族丁,聯合韓慶麟等人向粿仔庄進兵,毀燒二十餘庄,並進攻牛屎崎,截其

439吳德功,《戴施兩案紀略》(明治 28 年、1895 年)(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年),頁 53。

外援,斷其糧道。洪益兵敗被俘於平林,於軍前遭凌遲至死。440

由整起事件來觀察,兵敗之洪家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不僅洪璠、洪益被處死,

洪欉屍體還被拖出磔成數段,且家族成員死傷慘重,田產亦被沒收充公,441或被 勝利者所奪,如洪戆古於萬斗六之田產,被阿罩霧林文察、林奠國等混抄叛產時,

以魚目換珠方式併吞。造成洪姓宗族的政治、社會地位崩解,宗族勢力受到影響,

連帶使得累積的雄厚實力瓦解。442不過,同為敦樸派三十世之另一房人洪純節(洪 鐘英),則與李定邦、林錫爵、簡化成等人組成各姓聯盟來平亂。洪純節(洪鐘 英)會以洪姓頭人的身分帶領北投堡四大姓參戰,實則是因他的功名與士紳的地 位容易被官方所攏絡,及為了「逼於形勢,或可減少族眾之犧牲」之因素。443由 於洪純節(洪鐘英)加入官軍,使得洪璠兄弟陷入孤立,而走向滅亡。由戴潮春 事件之後,洪純節(洪鐘英)之子洪立方,被推舉為「四大姓局」之首,444可由 此來觀察洪姓宗族勢力及地位得以延續之事實,但與洪璠兄弟雄霸一方之宗族勢 力,已不可同日而語。

參與征討的宗族,因參與作戰都必須要自籌經費,使其經濟能力多少受到折 損,由此段敘述:「北投堡水道被賊堵斷,五穀無收;林錫爵以忠義撫循鄉兵,

僅足自守,然家資已罄於軍火矣」445可得知,對其宗族勢力會有所影響。話雖如 此,但大部分參與反戴的宗族,還是因軍功而受到朝廷的賞賜,進而提升社會地 位及勢力,如洪鐘英「擬請以訓導歸部儘先選用,並請賞戴藍翎。」446;洪青選、

洪國忠因「各帶族丁,於內山崎嶇扼要埋伏,引軍追剿,擒獲洪益,搜拏餘匪,

實屬出力」,洪青選,封為中軍職銜,賞給六品翎頂;洪國忠,擬請賞加五品銜。

440丁曰健,《治臺必告錄》(同治 6 年、1867 年)(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年),頁 513-515。

441洪敏麟、洪清全、洪英聖,《洪氏族譜》(南投:重修洪氏族譜編輯委員會,1994 年),頁 29-30;丁曰 健,《治臺必告錄》(同治 6 年、1867 年)(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年),頁 477-479。

442洪敏麟,〈草屯、茄荖洪姓移殖史〉,《台灣風物》(第 15 卷第 1 期,1965 年),頁 12。

443洪敏麟,〈草屯、茄荖洪姓移殖史〉,《台灣風物》(第 15 卷第 1 期,1965 年),頁 20-21。

444戴炎輝,《清代台灣之鄉治》(臺北:聯經出版社,1992 年),頁 788-789。

445蔡清筠,《戴案紀略》(大正 12 年、1923 年)(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 年),頁 46。

446丁曰健(1867 年),《治臺必告錄》(同治 6 年、1867 年)(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年) 頁 489。

447林錫爵事後因功受賞「奉政大夫藍翎知州」。448簡化成「著以直隸州州同,不 論雙、單月選用,並賞戴藍翎。」。449因功加賞者,無疑地為原有的菁英地位多加 一層光環,並形成「社會特殊團體」。450文中李定邦、林錫覺、簡化成、洪鐘英 等主要姓氏都參與了戴潮春事件的官方陣營,使得頂茄荖洪姓、下庄李姓、北投 埔林姓、林仔頭簡姓勢力及地位得以提升,足可見宗族領導精英對宗族勢力的影 響。

再據丁曰健上奏的內容:「且聞該巢復多馬粦潭敗匪竄匿其間,結為死助,

而近巢洪姓各莊又不免私相接濟」,451可知洪姓族眾之間存在著凝聚力及宗族團 結的關係,此表現實則受宗族社會發展之影響。整起戴潮春反官事件,主要的領 導人物多屬「族大丁盛之地方土豪」,452亦牽涉到宗族間因爭水、爭地所形成的宗 族恩怨,不僅有宗族間的對立,又有宗族藉聯盟來打擊宿敵的現象,進而造成宗 族勢力的重新調整。

Outlin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