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 、宗族社會對草屯經濟型態與信仰組織的影響 、 宗族社會對草屯經濟型態與信仰組織的影響 宗族社會對草屯經濟型態與信仰組織的影響 宗族社會對草屯經濟型態與信仰組織的影響

一 一

一、 、 、宗族社會對草屯經濟型態與信仰組織的影響 、 宗族社會對草屯經濟型態與信仰組織的影響 宗族社會對草屯經濟型態與信仰組織的影響 宗族社會對草屯經濟型態與信仰組織的影響

在宗族社會下所發展的草屯地區的經濟,因各宗族社會成員對產業經營型態 的不同,而發展出多樣化的型態。我們可以嘗試著從鬮書的內容來看清代草屯的 經濟型態。首先從幾個大家庭的鬮書可以看到清代草屯的經濟型態,如嘉慶十一 年(1806 年)的鬮書所呈現的是瓦厝、大廳、護厝都蓋瓦,另外有近二十甲的水 旱田園,可見有三合院建築的出現。466而道光十年(1830 年)的鬮書內容有田、

園、菁仔宅,並有油車、蔗廍的出現,467可說明草屯地區在道光年間已有專門栽 種檳榔的地方,所以必須搭蓋休息的場所;同時出現了小型食品加工業,如:榨 油工廠與製糖工廠。

道光二十五(1845 年)年鬮書內容提到「杜賣瓦店一座,址在北投新街北門 第四間,全年稅銀參拾員。……,一出借金振盛號去佛銀五拾員,」468可知當時 在北投新街,已經有以瓦興建的店鋪,且有商號的出現。除了前述的金振盛商號

465〈仝立杜賣盡根田契字〉,謝嘉梁,《草屯地區古文書專輯》(南投:省文獻會,1999 年),頁 326。

466〈李東洲兄弟等同立鬮書〉,林美容,《草屯鎮鄉土社會史資料》(臺北:台灣風物雜誌社,1990 年),

頁 30-32。

467陳哲三,〈從鬮書看清代草屯的社會經濟〉,《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9 期,2004 年),頁 81。

468〈賴糧德兄弟等同立鬮書〉,林美容,《草屯鎮鄉土社會史資料》(臺北:台灣風物雜誌社,1990 年),

頁 60-61。

外,對於商號並沒有特別文獻記載,但我們可由咸豐十年(1860 年)所立的〈新 建慶安宮碑序〉發現共有 25 個商號名列捐獻名冊中,469其中「林恆隆號」是屬於 食用油商號,為文房第十四世林浸潤所成立。也可從李安雎將累積的財富投資到 商業活動上,於草鞋墩街設立了源興號、振泰源號、協和號等商號得知。470再由 李金惠三兄弟於同治四年(1865 年)的內容所示,471除水旱田外,有店稅銀、部 本銀及頂街店稅等,可推知當時草屯市街商店林立,社會經濟呈現多元化發展。

由上所敘述內容,可以看到有純粹以從事農作生產及種植水田的型態;也有 除了種田外,另外又從事製油加工業及製糖的糖廍經營;有的以純放利的產業型 態維生,如收取店稅銀、部本銀及頂街店稅;還有以房地產買賣來累積財富後,

擴大其經營形態來設立商號。由此可看出隨著宗族社會成員產業經營的多樣化,

連帶影響到整個草屯地區經濟的發展型態。

因多元化的產業經營,使得財富迅速累積,累積財富一段時間後,會起造大 厝及宅第,來代表家族的身分地位,所以由宅第的興建可間接反應出當時草屯的 經濟發展。將建於清代的宅第分述如下:

三邊堂(在今草屯鎮敦和里),李元光及其三子李東邊於嘉慶十二年(1807 年)所建,又稱為 「下庄新厝」。472為單進三合院格局,燕尾翹脊屋頂,左右各 兩條護龍,有五處出入口,基地連家園有 1500 餘坪,前有門樓,外有風水池,

建材及匠師都來自大陸。敦德堂(在今草屯鎮新豐里),洪玉麟於同治年間所建,

是一座傳統三開間燕尾式土埆構建築,佔地廣闊,氣派非凡。廳堂正門牆堵雕飾 彩繪,由木柱、板壁皆出自鹿港名彩繪家郭友梅手筆,可知其建造者之財力及名

469筆者於 98 年 10 月鄉土實察所記錄,並參閱許錫專,《草屯鎮碑誌專輯》(南投:草屯鎮公所,2005 年),頁 16-18。

470〈李春茂兄弟等同立鬮書〉,林美容,《草屯鎮鄉土社會史資料》(臺北:台灣風物雜誌社,1990 年),

頁 87-92。

471陳哲三,〈從鬮書看清代草屯的社會經濟〉,《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9 期,2004 年),頁 73。

472許錫專,《草屯文化資產及震災記實》(南投:草屯鎮公所,2002 年),頁 83-87。

望。473其他如: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 年),由洪善述所建造的「望遠樓」(在 今草屯鎮加老里),是一棟以土埆、黑瓦為建材的傳統三合院建築。燉德堂(在 今草屯鎮新庄里),又名育德堂,於乾隆末年,由洪育德興建而成,474為三間起 二落式三合院建築,保有原建之三合院及門樓風貌,門樓及正身均為燕尾脊,廳 內懸有「虎穴揮戈」匾及祖先牌位。祝天堂(在今草屯鎮新厝里),簡懷三兄弟 於乾隆年間興建而成,左右有廂房各五道,每到廂房有九間房,佔地廣闊約兩甲 多,土埆牆蓋台灣瓦之馬背式傳統三合院,又稱山腳新厝。林姓子孫則要等到日 治時期,才由林紹鵬建造萬里堂(在今草屯鎮碧峰里)。475由宅第的興建,除了 可反應當時各大姓宗族雄厚的經濟勢力外,更可觀察到草屯社會經濟的蓬勃發 展。

在地方信仰方面,各姓宗族亦會出資建立寺廟,來提倡宗教信仰,並藉此來 均衡各宗族的勢力。如嘉慶十二年(1807 年)朝陽宮的建立,當時倡建者包含洪 姓、李姓、林姓、簡姓等各主要大姓,若再依據大正三年(1914 年)捐獻名單看 來,以洪玉麟、洪永烏為主的洪姓代表;以林倚錐、林紹仁為主的林姓代表;以 李春盛、李昌期為主的李姓代表、以簡火為主的簡姓代表共同發起。476反過來說,

經由捐獻也得以確認於各宗族成員的地位,並呈現出各宗族成員本身的財富和權 力。寺廟於興建及重修時,四大姓宗族成員皆會敬獻匾額來對地方信仰的支持及 提倡。保安宮之「德被群生」匾,由居民林秋等人首倡,聯合溪洲、月眉厝、北 投埔庄民於光緒六年(1880 年)重修竣工所敬獻;敦和宮之「赫濯聲靈」匾,由 李元光於嘉慶二十一年(1816 年)建廟竣工時所敬獻;朝陽宮之「寶訓昭宣」匾、

「德溥入山」匾、「法渡東瀛」匾,皆由洪朝功(洪璠)於咸豐七年(1857 年)

重修竣工時所敬獻;龍德廟之「真元壽世」匾,由林攀桂(林文梅)等人及月眉

473陳國大,《草鞋墩彩繪風華》(南投:草鞋墩鄉土文化協會,2004 年),頁 106-115、154-173。

474許錫專,《草屯文化資產及震災記實》(南投:草屯鎮公所,2002 年),頁 64-66、91-92。

475張永禎,《草屯鎮歷史資源之調查研究(下)》(南投:南投縣立文化中心,1999 年),頁 429、447。

476許錫專,《草屯鎮碑誌專輯》(南投:草屯鎮公所,2005 年),頁 19-20。

厝庄民於咸豐元年(1851 年)重修竣工時所敬獻;477由此可反應出宗族社會成員 對地方信仰與寺廟的支持和參與。

除此之外,宗族成員參與神明會的組織,除了具有凝聚宗族勢力的作 用外,也反應出草屯社會的地方信仰特色。在土地公會信仰組織方面,有 新庄、田厝仔、頂茄荖所組成的洪姓土地公會及南埔李姓土地公會。另外,

頂茄荖洪姓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另組太子爺會。478草屯、彰化、和美地區 的林姓聚落組織一個「二十四庄林姓私媽祖會」,此媽祖會成立於光緒五年(1879 年),其中草屯佔二庄、和美二庄、彰化二十庄。每年春節過後,擇日迎媽祖過 爐,過爐即由舊爐主送媽祖到新爐主家,當日並宴請各庄(亦稱角頭)的代表,

每庄二人。479此二十四庄私媽祖會,以神明會為名,實則是一個跨聚落的姓氏組 織,因清季械不斷,林姓為協力對外,故組織此神明會。每年龍德廟保生大帝 誕辰當日均維持舊習安排廿四庄媽偕同遶境的活動。480林姓宗族除了藉此來強調 廿四庄媽祖會對本地社會的影響性,亦再次強化廿四庄媽祖會的人群組織力量。

透過此會與庄廟、家廟在月眉厝、北投埔形成互為聯繫的網絡。

至於在草屯地區規模最大的神明會組織,就屬老二媽會,草屯鎮的信徒大多 屬老二媽會,老二媽會會員約三萬六千人,共分十二大角,草屯鎮佔三大角。481計 有草屯南角,會員分布於山腳、林仔頭、北投埔、月眉厝;草屯東角,會員分布 於坪頂、富寮、中原、北勢各里;草屯北角,會員分布於敦和、新庄、石川、加 老、御史、新豐各里。482由此角頭的分布看來,南角是林姓和簡姓的分布地區,

東角大致與李姓的分布符合,北角大致與洪姓分布符合。可見宗族參與宗教信仰

477林文龍,《南投縣古匾精華》(南投:南投縣政府文化局,2002 年),頁 78、89、95-97、101。

478洪敏麟,《草屯鎮誌》(南投:草屯鎮志編纂委員會,1986 年),頁 202-207。

479台灣省中部二十四庄林祖姑天上聖母會資訊。搜尋日期:2010 年 7 月 1 日。

http://www.tacocity.com.tw/mazu24/

480鄭雅琳,《臺灣中部廿四庄媽祖會之研究》(台南: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年),

頁 98-101。

481林美容,〈由祭祀圈到信仰圈──臺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第三屆中國海洋發展史研討會論 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88 年),頁 112。

482林美容,〈彰化媽祖的信仰圈〉《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第 68 期,1990 年),頁 41-104。

組織,進而影響草屯社會各式神明會組織的出現。

Outlin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