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韓國社會環境與對重要他者意識和韓國國家角色概念形成

第四章 韓國國家特性對國家角色概念形成的影響

第二節 韓國社會環境與對重要他者意識和韓國國家角色概念形成

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作為民間利益團體與社團的集合,代表著社會團 體共同的利益與價值觀,與韓國經濟共同成長的公民社會,在促進鞏固民主化扮 演重要作用,從而影響了國家角色概念形成。公民社會能夠代表並伸張人民利 益,並且發揮傳播訊息的功能,增強社會團體捍衛權益的能力,同時減弱政府對 公眾權威與個體的掌控。社會團體包括學生、知識份子、勞工團體與宗教團體在 韓國民主化進程中扮演重要地位。在戰後時期,學生與知識分子共同對抗威權政 府的壓迫行為,並批評李承晚政權的腐敗。在朴正熙政府時期,知識階層同樣在 抗爭威權政府過程中扮演主要角色,並且與工人與中產階級結合,與反對政黨共 同開展合作。44而其他社會團體也時常參與政治活動,譬如教會向民眾表達訴求 提供活動空間和庇護場所,協助抗爭活動的進行。45

韓國公民社會在威權統治瓦解,以及經濟成長所帶來社會結構變遷下,許多 被政府所壓制的利益與價值觀逐漸抬頭。46韓國長期以來所實施的經濟發展模 式,排擠了社會福利與提升工資的空間,為的便是保持韓國經濟的競爭性。經濟 的成長帶來社會結構性的轉變,特別是工業化與都市化的成長,促成了中產階級 與工人爭取政治意識的抬頭。在長期受到威權政府為發展經濟的壓制,韓國工會

44Sunhyuk Kim, The Politics of Democratization in Korea: The Role of Civil Society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2000), pp. 8-14 & pp. 134-138.

45謝曉光,「公民社會的形成對韓國民主化進程影響」,理論探討,第 5 期總第 156 期(2010),

頁 145。

46M. Richardson,“Civil Society and the State in South Korea” , 2007 SAIS U.S.-Korea Yearbook (2007), pp. 166-167.

144

的力量普遍不及西方國家水準,直到1987年,工人團體才開始爭取更高工資與平 等權利。中產階級則對威權政府的腐敗情況特別不滿,也因為教育水準的提升 下,高教育學生成為年輕族群表達政治不滿的重要群體。中產階級與學生聯合,

嘗試以體制外的暴力抗爭做為表達手段。隨著經濟成長而茁壯的企業相關團體也 是韓國社會的重要參與分子,並且與政府保持親密的連結性。除外,農民團體也 在社會佔有一席之地,特別是對於外來產品的進口,農民不滿於國內農產品形成 競爭。47韓國社會在價值觀方面也進行了較為開放與多元化的轉變,從而衝擊政 府的權威,促使並加速其走向自由化的腳步。48

自從邁向民主化的步伐之後,韓國公民社會的成長,逐漸衝擊了政府施政,

除了呈現在對經濟高速發展下的高壓環境不滿,認為著重經濟的「國內發展者」

角色已然面臨轉型的困難。另外也展現在外交政策制定過程的影響性,尤其是對 北韓態度開始產生了軟化,並造成美國權威地位的衰弱。日益茁壯的韓國社會,

逐漸削弱了「信念捍衛者」與美國的「忠誠同盟」角色,並增強了對於「調解者」、

「橋梁者」角色的重視度。本小節將著重討論公民社會對於韓國角色概念的影響 性,並針對經濟領域的「國內發展者」角色、外交範疇的「信念捍衛者」、「調解 者」、「橋梁者」角色,以及對於美國「忠誠同盟」角色所受到的改變,作為對於 韓國角色認知影響力的探討,最後則是本節的結論。

壹、 韓國社會對國家角色概念的影響

公民社會的茁壯與成熟,帶動了社會透過抗爭或參與政府決策,形成對於韓 國經濟發展模式與外交政策的衝擊,並連帶促進了韓國對於「國內發展者」角色 的反思。社會團體的成長也降低對於北韓的敵意,從而增強對於「調解者」、「橋 梁者」角色的認同,並削弱了「信念捍衛者」角色。此外,公民社會的成長也影 響了韓國對於韓美關係的再評價,從而影響了對於美國「忠誠同盟」角色的認知 產生改變。

47lpyong J. Kim& Young Whan Kihl, supra note 35, at 11-12.

48Robert E. Bedeski, supra note 3, at 95-98.

145

一、 韓國社會對韓國「國內發展者」角色認知的影響

公民社會的成長與公民意識的抬頭,提升了民意對大財閥的不滿,韓國社會 開始批判舊有的經濟發展模式,除了勞工意識抬頭,也開始重視環保價值,從而 影響了韓國的「國內發展者」角色。在 1987 年民主化之前,韓國勞資之間的激 烈衝突就曾經常性的爆發,民主化後更加推動了工會的發展。49韓國工會抗爭促 使資方和政府改變了對工人的態度,政府減少了干預,企業也對工人的要求做出 了讓步。韓國工人運動在經融危機後,開始向政治領域拓展影響性,包括支持工 人運動出身的候選人參選,參與設立勞動者政黨等。韓國工人運動也展現了強烈 的排外民族性,致使外商投資企業的勞資糾紛比本土企業高得多。50勞工所希望 的是改善韓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對長期追求經濟成長而排擠勞動成本表達,不僅 是針對政府施政的批判,也不滿意大型財閥壟斷的現狀。

韓國社會對於大財閥企業壟斷現象,抗爭不僅是存在勞資問題,也被其他社 會團體所重視。在 1997 年經融危機爆發後,韓國社會團體形成聯合陣線,並支 持進行改革大企業為主軸的經濟模式。即便已從金融危機中復蘇,韓國社會團體 並未從此停止對政府施加壓力,持續爭取社會福利,呼籲應照顧到窮人的發展,

尋找助於所有人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模式。51譬如社會團體開始提倡「小股東 運動」,呼籲對大企業進行制度改革,對非法內部貿易活動、不公平財政以及由 大型企業業主做出的盲目商業擴張決定等進行控告,以保證大型企業集團實施透 明的商業運作,52顯示韓國社會對於舊有經濟發展模式仰賴大企業的作法,開始 出現許多不滿,要求資方與政府進行改革。

另一方面而言,環境議題也成為韓國社會團體的關注重點,也衝擊了「國內 發展者」角色認知,韓國社會對政府過度著重經濟發展模式,忽略其他領域發展

49劉文,「日韓工會發展比較及啟示」,東北亞論壇,第 2 期總第 100 期(2012),頁 40-43。

50程多聞,「民主化之後的韓國勞工政治研究述評」,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第 3 期總第 121 期

(2014),頁 114-118。

51同註解 448,頁 145-146。

52廉載鎬,「新型治理韓國民主進程中的市民組織」,北京行政學院學報,第 5 期(2005),頁 10。

146

的情況,日益不滿。1980 年代後,韓國開始出現了專業環保活動團體,包括韓 國公害問題研究所、反公害運動協議會、公害反對市民運動協議會等。這些專業 環保活動團體不僅專注草根環保活動,也對環境污染問題時常進行研究。531990 年代開始,韓國的環保運動更是風起雲湧,包括 1990 年反對韓國政府進行一項 大壩建設,以及在盧武鉉政府執政期間,環保團體針對西海岸的圍海造田工程提 出抗議,進行反對工程的遊行。54韓國社會團體批判了在獨尊經濟發展之下,忽 略環境價值與永續精神,導致對於公眾所產生的永久性危害。

在威權主義向民主化轉型和新自由主義經濟改革之後,韓國社會意識到,政 府已經跟不上與複雜經濟活動相應的外部環境,特別是對財閥嚴重的經濟依賴,

使得國家喪失了在經濟活動中的自主性和決定性作用。55而長期獨尊經濟成長的 發展模式,則導致對於多元價值的壓制與破壞。政府失靈的結果,導致韓國社會 的反動現象。公民社會取代了政府的功能,基於對現有「國內發展者」角色不滿 的基礎上,要求對於經濟發展模式進行更新與改造,並開始以各種體制內外手 段,追求多元價值與平均財富。

二、 韓國社會對「信念捍衛者」、「調解者」、「橋梁者」角色認

知的影響

公民社會的成長,促使韓國對於北韓態度逐漸轉變,並開始進行對「信念捍 衛者」角色的省思,開始認為衝突與敵視作用有限,而跨越恐懼的方法,就必須 主動伸出友誼之手,這樣的思維基礎影響了韓國的角色認知,增強對於「調解 者」、「橋梁者」角色的認同。「反共」思維在韓國曾在二戰後長期居於壟斷地位 的價值觀,不僅是政府的著重宣傳要點,反共情緒也在民間普遍蔓延。在 1960 年學生抗爭運動中,即打出「為了促進民主,必須摧毀共產主義」的標語。韓國

53焦佩,「韓國的環保運動和綠黨初探」,當代韓國,第 1 期(2013),頁 75-76。

54謝曉光,同註解 45,頁 9-10。

55周建軍,「韓國財閥改革的政治經濟學:以小股東運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 80 期

(2010),頁 367-392。

147

在海外的共產主義者,也極力劃清與北韓的連結性。根本原因是對於北韓威脅的 恐慌與緊張,使得韓國反共情緒深植民心。這樣的情況,直到 1980 年代後出現 了轉變。特別在韓國實行「北方政策」中,使得知識份子得以實地接觸共產國家,

並大幅降低了對於北韓的敵意與恐懼。知識份子首次認知到,原來韓國在威權政 府之下,處於價值觀被全然壟斷的情況。共產主義的書籍開始在韓國大量流行,

知識份子開始反思國家發展所遭遇的困難,除了反射在對北韓的看法改變上,也 反思高速經濟成長下的工業化所造成的劇烈競爭,社會主義制度不應是敵人,而 是能夠提供新興發展模式的想像動力。56

韓國社會對北韓的恐慌感產生了弱化,並且能夠以嶄新角度看待分裂事實與 北韓的武力恫嚇作為,認為若是能夠促使北韓改善人權狀況,從而進行民主與自 由化改革,那麼更加負責任的民主政府,將有助於朝鮮半島走向真正的和平。韓 國社會的期望,呈現在專注於促進北韓人權與發展議題的非政府組織的成長與茁

韓國社會對北韓的恐慌感產生了弱化,並且能夠以嶄新角度看待分裂事實與 北韓的武力恫嚇作為,認為若是能夠促使北韓改善人權狀況,從而進行民主與自 由化改革,那麼更加負責任的民主政府,將有助於朝鮮半島走向真正的和平。韓 國社會的期望,呈現在專注於促進北韓人權與發展議題的非政府組織的成長與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