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五節 主題文章閱讀分享

實施本階段課程前一週,配合全縣資優生校外參訪,參觀海洋科技博物館,

因而,課程主題選擇學生參訪時,特別感到有興趣的海底生物做為閱讀材料,採 取戶外教學的親身經驗做為教學策略,材料來源也從海洋科技博物館網頁中的教 學資源搜尋,讓參訪活動的學習做延伸與加深印象。

一、資料做摘要(實作篇)

原先計畫讓學生在最後一個階段的課程,可以自行搜尋有興趣的主題,並且 做口頭分享,從摘要到組織資訊是最後的檢核,不過,隨著學生人數無法做同儕 討論,以及前面五節課的教學進度,本階段的兩堂課則調整為以教學者指定的長 篇文章做摘要報告。

(一)教學設計

教師請學生回憶上節課摘要技巧的要領,詢問學生有什麼方法可以將蒐集到 的主題(如:撲克牌花色的由來)告訴有興趣的人?如何傳達可以讓人清楚明瞭?

請學生分享,引導學生回憶過去的報告經驗後,利用學習單《海底生物習性新發 現》講解報告內容的架構與格式。

請學生閱讀範文《海底生物習性新發現》後,運用摘要技巧依照步驟將該文 章的訊息,彙整成 250 字以內的文章介紹海底生物習性的新發現,並將摘要用口 頭發表,且分享摘要的心得。

最後,老師引導學生針對參考評量表的指標,針對自己的摘要報告內容予以 評分並提出建議。老師引導學生根據主題報告內容,自我省思與檢討,並鼓勵學 生從主題報告內容提出問題,練習答辯的技巧。

92

(二)實施過程

在逐段摘要後,本次課程以校外參訪的主題做長篇文章的摘要,取代由學生 自己找主題閱讀的活動,學生對於上次課堂運用摘要技巧很有印象,能很迅速地 回答上節課摘要技巧的要領,當問到如何傳達可以讓人清楚明瞭?學生便分享過 去的上台報告經驗,也提到上台報告時會拿著草稿,但緊張時就容易忘記,當教 師再追問,如何向台下的觀眾報告一篇文章內容?若是像學習單《海底生物習性 新發現》字數較多的時候,要全部唸一次嗎?學生便了解到,應該將內容讀過之 後,用簡短的字句表達,教師便由一個報告該具備哪些元素,講解報告內容的架 構與格式。

接著,討論出報告的內容架構與格式後,請學生運用摘要技巧依照步驟將範 文《海底生物習性新發現》彙整成 250 字以內的文章,在閱讀內容之前,請學生 先從標題字面意義猜測文章的內容?學生便回答:「介紹海底生物習性的新發現。」

有了上次逐段摘要的信心後,學生在面對這次的長篇閱讀興致高昂,頻頻提 出問題:「我覺得應該是在說烏賊?可是又好像不是……。」「是嗎?它的胞器可 以製造能量啊!」等,因此,只有第一、二段有確實記錄使用刪去及圈選關鍵字,

到了第三、四段字數較多時,又停下筆來。針對學生的反應,有以下反省:

1.增加教材內容的難度,但教學策略需要改善 原本計畫學生在最後一階段的課程中,能夠針對有興趣的問題使用網際網路

自行搜尋,並摘要成一篇 300 字的書面報告,不過,在考量學生前兩階段的學習 效果後,以教師選擇長篇文章讓學生閱讀取代學生自行搜尋,文章的主題也以上 一週校外參訪的海洋科技館有相關,共同帶隊參訪的老師也贊同教學主題的選擇,

教師能配合校外參觀的活動找尋相關教學資源,以便深化學生的學習向度(觀 A141028)。有了前一節課逐段摘要的經驗後,這次教師在教學上也採用逐段讓學 生摘要的方式,學生也較能一段段的掌握重點。不過,在教學策略上的調整,並

93

未隨著教材內容難度增加而改變,也造成學生小小的反彈。

生:我現在覺得我好像在上國語課

師:內容上有不一樣啦!你看看內容有什麼差別?(誌 141028)

2.教師讓學生自行閱讀的過程中,還是會提供協助

在學生撰寫學習單時,如果是十多位學生共同上課,便會讓學生各自完成,

完成後全班共同討論歸納,不過,在資優巡迴班的人數上,往往只有一至兩位學 生。在進行最後階段的長篇摘要閱讀時,學生會有分神的時候,也會分享生活瑣 事,此時,教師會提醒外,也會針對學生所寫的摘要給予意見,其實,教師應可 在提醒學生專注後,就讓學生先完成摘要,最後,再一起全篇文章的討論和修正。

(誌 141028)

完成摘要記錄後,先請學生用口頭發表,且分享摘要中遇到的困難,學生 表示雖然內容是有趣的海底生物,但是和過去上國語、寫作課一樣都要寫字,這 時,教師仍持續給予學生鼓勵,肯定學生能熟練運用摘要技巧。最後,老師引導 學生針對自己的摘要報告內容參考評量表的指標,提出修正與評分。不過,學生 或許是不想再提筆寫字,便回答:「我覺得很不錯,不需要改。」或是「我超過 30 個字而已……250 字真的很難。」當教師請學生再從頭閱讀各段摘要是不是和 文章的內容有關連,以及摘要的語句夠不夠精簡,學生便低頭繼續閱讀,再回應 教師的要求時,便又分享生活瑣事。

(三)學生表現

1.內容符合學生興趣,學生專注投入閱讀

學生對於海底生物的興趣,在看到範文標題《海底生物習性新發現》時,便 專注地閱讀,頻頻提出疑問,可以看出對於主題的興趣與好奇。

94

生:它說的到底是什麼動物?

師:你從哪一段可以知道?

生:住在海底的動物?是烏賊嗎?小型鎧甲動物?

師:你覺得呢?

生:(安靜閱讀)

生:啊!我知道,我猜是章魚。

師:為什麼?你從文章中哪一段可以知道? (誌 141028)

讓學生概覽閱讀文章大意後,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簡要的介紹這篇文章 重要訊息讓別人知道,也問學生是簡要的說重點,還是一字不漏的把全篇唸一遍,

哪一個最能讓聽者接收到訊息?學生毫不猶豫的回答:「當然是說重點啊!像有 時我媽就會要我直接說重點,不要講東講西。」(誌 141028)因此,在教師請學生 做逐段翻譯時,學生便立刻運用刪去法,將第一段中不重要的訊息塗黑,也很快 的完成第一段的摘要。

2.文章難度對學生來說有難度

第一、二段較其餘段落簡短,因此,學生能很快的運用摘要方法完成摘要,

但是,到了第三、四段段落較長時,學生看了大概內容後,就跳往最一段結尾段,

並先完成最後一段的摘要,再要求學生回頭完成第三、四段時,學生便較容易分 心,偶有停頓與想聊天的行為。

《海底生物習性新發現》文本對於 4 年級而言,雖說是資優生的身分,感覺 上還是有些難度,建議教師或許嘗試先帶學生讀過一遍,是否更容易達成教學目 標?(觀 A141028)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只專注於要完成學習單,而忽略了教材的

95

難度,課堂進行時,只看見學生容易分心的行為(誌 141028),所以,本階段第一 節課只完成了第一、二與結尾段,所以,第二節課就以完成段落較長的第三、四 段為主。

最後一階段的課程進行,教師與學生間互為熟悉,而教師也較能掌握教學的 感覺,在課程設計部份,會隨著學生的學習狀況與需求調整,只是對於學生能力 及課程反應,教師無法做適當的反應與尋求替代的教學策略,課堂的彈性與應變 較為僵化與單一,大多僅能依循課程前的教學設計,對此,也許需要更多的教學 嘗試與自主專業訓練(誌141028)。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