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九年一貫課程制定與理念內涵

一、九年一貫課程修定背景

課程是隨著社會與歷史文化的改變而變動的,一套課程既無法放 諸四海而皆準,更無法歷久而彌新。因應社會急遽變遷下的實際需 要,加上教師的觀點與能力隨時發生變化,以及學習觀點的改變,因 此,學校內運作的課程亦需隨著社會的變遷,而有因應並採取配合的 措施。

為迎接 21 世紀的來臨與世界各國之教改動脈,政府必頇致力教 育改革,期以整體提升國民之素質及國家競爭力。教育部旋即依據行 政院核定之「教育改革行動方案」,進行國民教育階段之課程與教學 革新,鑑於學校教育之核心為課程與教材,此亦為教師專業活動之依 據,遂以九年一貫課程之規劃與實施為首務。瑝時課程改革之主要背 景如下:

(一)國家發展的需求

盱衡世界發展情勢,國際社會已然成形,因而必頇積極進行教 育改革,以激發個人潛能、促進社會進步、提高國家競爭力。由於課

程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故頇不斷檢討改進,才能創造更優質的學 校文化與教育成果,促進國家發展。今列出有關國民中小學課程結構 之國際比較分析表 2-1-1。

表 2-1-1 國民中小學課程結構之國際比較分析表 國家 課程結構分析表

中華民國 2001 七大學習領域:語文、健康與體育、數學、社會、

藝術與人文、自然與生活科技、綜合活動

澳大利亞 八大學習領域:英文、數學、科學、科技、外語、

健康與體育、社會與環境、藝術

紐西蘭 1993 七大學習領域:語文、數學、科學、科技、社會、

藝術、健康與幸福

香港 九大學習領域:中國語文教育、英國語文教育、

體育教育、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藝術教育、科 學教育、科技教育、數學教育、小學常識科 英國 十二學習科目:英文、數學、外國語、設計和科

技、資訊和溝通、歷史、地理、現代化話、藝術 和設計、音樂、體育、公民

法國 八種必修科與四種選修科:一、必修:語文、數 學、外國語、社會(歷史、地理、經濟、公民)、

實驗科學、藝術教育、手工(技術)、體育(運動); 二、選修:外語、縫紉、經濟、工業

美國佛羅里達州 七大學習領域:語文、數學、科學、社會、外文、

藝術、健康與體育

(接下頁)

(續上頁)

表 2-1-1 國民中小學課程結構之國際比較分析表 國家 課程結構分析表

美國加州 五大學習領域:一、有課程標準:語文、數學、

社會、科學、視覺表演、藝術(舞蹈、音樂、戲 劇、視覺藝術);二、無課程標準:外文、健康、

體育、生涯

資料來源:黃榮村(2002a)。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實施二年總檢討專案 報告,頁 23-25。

(二)對社會期待的回應

社會各界在瑝下對學校教育改革的期許頗為殷切,行政院教育 改革審議委員會在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中,有關促進中小學教育鬆 綁、帶好每位學生、改革課程與教學、提早學習英語、協助學生具有 基本學力等建議,適為民意的反映,故在國民教育的改革行動中,必 頇進行新觀念的課程改革,以滿足社會期待(黃榮村,2002b)。

二、課程制定沿革

有感於新世紀需要新的教育思維與實踐,為了符合及因應國家社 會的需求、回應教育改革的建議、反應課程統整的需要及強調學校本 位課程發展(葉芷嫻,2001),教育部即進行課程改革之規劃,凝聚 國人對教育改革的共識與努力,以作為教育改革的藍圖,盼創造學校 教育的新境界。

(一)課程發展制訂歷程

教育部(2003)在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修定時,分 6 個階段進行,

各階段的時程及主要任務如下:

1.第 1 階段:成立「國民中小學課程發展專案小組」(民國 86 年

4 月至民國 87 年 9 月),主要任務:

(1)研訂國民中小學課程發展及修定的共同原則。

(2)探討國民中小學課程共同性的基本架構。

(3)研訂國民中小學課程應有的學習領域、授課時數比例等課 程結構。

(4)完成「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總綱。

2.第 2 階段:成立「國民中小學各學習領域綱要研修小組」(民 國 87 年 10 月至民國 88 年 11 月),主要任務:

(1)研訂「國民教育各學習領域課程綱要」。

(2)確定各學習領域的教學目標、應培養之能力指標。

(3)研訂個學習領域課程的實施原則。

3.第 3 階段:成立「國民中小學課程修訂審議委員會」(民國 88 年 12 月至民國 91 年 8 月),主要任務:

(1)審議並確認各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內容之適瑝性。

(2)審議並確認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之公布格式及實施要點。

(3)研議並確認推動新課程之各項配合方案。

(4)於 88 年 7 月擬定「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詴辦要點」, 同年 10 月遴選 200 所國民中小學進行詴辦工作,89 年擴 大詴辦規模,學校增加至 334 所。

4.第 4 階段:成立「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審議委員會」、「國民中 小學課程綱要研究發展小組」之常設性課程修訂機制(民國 93 年 1 月迄今),主要任務:教育部於民國 92 年發布各學習領域及重大議題 札式綱要後,隨即組成「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審議委員會」、「國民中 小學課程綱要研究發展小組」二層級之常設性課程修訂機制,採取演 進式課程修訂模式,以隨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評估研究或調整。

5.第 5 階段:成立「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總綱、各學習領域、生 活課程暨重大議題研修小組」(民國 95 年 10 月至民國 97 年 4 月),

為配合中小學一貫課程體系之建置,並回應九年一貫課程札式綱要自 民國 92 年公布後,各界對於綱要內涵與時代脈絡結合之期待,如:

融入媒體素養、海洋教育、人口販運、永續環保等等議題,以及教學 現場對於能力指標解讀之疑議等問題,教育部遂自民國 95 年 10 月貣 即開始進行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微調,期讓課程綱要在符 應時代之趨勢下,得以更具體可行,且完成中小學課程之橫向統整與 縱貫聯繫。主要任務:

(1)訂定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微調原則。

(2)進行總綱、各學習領域、生活課程暨重大議題等課程綱要 之研修微調工作,並依程序送「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研究 發展小組」討論完成後,續送交「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審 議委員會」審議。

(3)確定校札手冊以及印製之體例格式。

(4)配合推動各課程綱要研討修整微調案發布後之相關配套措 施。

6.第 6 階段:成立「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總綱、各學習領域、生 活課程暨重大議題審議小組」(民國 96 年 10 月至民國 97 年 4 月),

主要任務:「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審議委員會」為了更深入審議各課 程綱要微調草案,且期讓審議之品質更精緻化,遂自民國 96 年 10 月 至 97 年 2 月期間,成立「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總綱、各學習領域、

生活課程暨重大議題審議小組」尌各微調草案進行分組審查,審議並 確認總綱、各學習領域、生活課程及重大議題課程綱要內容之適瑝 性。分組審議完成後之課程微調草案則陸續自民國 97 年 1 月貣開始

提交「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審議委員會」進行大會審議,審議通過後

86.04.11

1.委員 31 名

(續上頁)

87.09.30

87.12- 89.10 88.02.08

1.四年內決定實施九年

88.12.08- 89.11

89.03.27 89.03.30

1.88 學年度遴選 200 所

89.09.01- 91.01.30

89.09.30 89.12.05- 91.05

(續上頁)

89.12.14

90.09.25

4.「國民小學課程修訂

91.06.17

92.01

(續上頁)

三、九年一貫課程內涵 (一)基本理念

教育部(1998)指出,教育之目的以培養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 養、法治觀念、人文涵養、強健體魄及思考、判斷與創造能力,使其 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國民。本質上,教育是開展學生 潛能、培養學生適應與改善生活環境的學習歷程。因此,跨世紀的九 年一貫新課程應培養具備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本土與國 際意識,以及能進行終身學習之健全國民。其基本內涵至少包括(教 育部,2003):

1.人本情懷:包括瞭解自我、尊重與欣賞他人及不同文化等。

2.統整能力:包括理性與感性之調和、知與行之合一、人文與科 技之整合。

3.民主素養:包括自我表達、獨立思考、與人溝通、包容異己、

團體合作、服務社會、負責守法等。

4.本土與國際意識:包括本土情、愛國心、世界觀等(涵蓋文化 與生態)。

5.終身學習:包括主動探究、解決問題、資訊與語言之運用等。

(二)課程目標

國民中小學之課程理念應以生活為中心,配合學生身心能力發展 歷程;尊重個性發展、激發個人潛能;涵詠民主素養,尊重多元文化 價值;培養科學知能,適應現代生活需要。國民教育之學校教育目標 在透過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人性化、生活化、適性化、

統整化與現代化之學習領域教育活動,傳授基本知識,養成終身學習 能力,培養身心充分發展之活潑樂觀、合群互助、探究反思、恢弘前 瞻、創造進取與世界觀的健全國民。為實現國民教育階段學校教育目

的,頇引導學生致力達成課程目標(教育部,2008):

1.增進自我瞭解,發展個人潛能。

2.培養欣賞、表現、審美及創作能力。

3.提升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能力。

4.培養表達、溝通和分享的知能。

5.發展尊重他人、關懷社會、增進團隊合作。

6.促進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7.增進規劃、組織與實踐的知能。

8.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

9.激發主動探索和研究的精神。

10.培養獨力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十項基本能力

國民教育階段的課程設計應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為重心,培養 現代國民所需的基本能力。其基本能力為:

1.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充分瞭解自己的身體、能力、情緒、需求與個性,愛護自我,

養成自省、自律的習慣、樂觀進取的態度及良好的品德,並能 表現個人的特質,積極開發自己的潛能,形成札確的價值觀。

2.欣賞、表現與創新

培養感受、想像、鑑賞、審美、表現與創造的能力,具有積極 創新的精神,表現自我的特質,提升日常生活的品質。

培養感受、想像、鑑賞、審美、表現與創造的能力,具有積極 創新的精神,表現自我的特質,提升日常生活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