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交通安全教育課程之探討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7 交通安全教育課程之探討

根據教學成效評量後所得結果,交通安全教育亦應彈性地作檢討,在課程方面與 教材之選擇上,更應因交通環境之變遷而作適當的調整。

王義川與王博榮[5]曾藉由現行國民小學交通安全教育所適用的教材、教學方式與 各政府單位在國民小學交通安全教育上所扮演的角色來進行探討,該研究提出交通安 全教育未能納入正式課程中,對於交通安全教育的推動產生不少負面影響。林建璋[26]

從行銷觀點,以模糊多準則方式對十一項交通安全宣導策略進行執行優劣的分析,評 估結果顯示,除了「於廣播路況時,適度插播交通安全常識」策略執行的優勢程度最 高,其次為「將『交通安全教育』列為學校必修課程」。

張哲揚與廖天賦[41]認為未來發展交通安全教育之首要課題為將交通安全教育納 入正式課程,促使家長與學生重視,並配合時代潮流與交通環境變化適時修正教材內 容。陳鈨雄[64]認為,要促使老師與學生更加重視交通安全教育,唯有將其列入正式 課程,才是簡便而有效的方法。而最徹底的作法便是在中小學列有「交通安全」一科 的正式課程,以有系統編撰的教科書做為教材,每週上課一小時,每位學生要參加考 試並有成績;如此一來,學生不但不會不重視,也一定會與其他科目一樣認真學習。

然而,此建議因教育部認為目前學校課程已夠多,無法再增加其他正式課程,致使胎 死腹中,未能實現。張漢威[44]則認為課程中應重視交通事故中傷患救助、現場蒐證 及交通維持之處理。

Eisenlauer[98]提出交通安全課程目的和內容應以下列六項為重點教學:(一)教授 學生安全知識;(二)教授適當的安全技巧;(三)協助學生發展好的判斷力;(四)培養學 生優良的態度; (五)發展情緒穩定性;(六)使學生認識到生理能力與每日生活密切性。

「國民小學交通安全教育教師手冊實施現況暨改善措施研究報告」[34]指出,提 供教師教學參考之教師手冊,其編擬應以學童日常生活接觸的交通安全事項為中心,

避免不切實際的深奧理論。

張新立[42]尚指出目前交通安全教育教材多由師範教育界之專家學者所編輯,其 他學域專家之參與份量相對地少了很多,這樣所使用的教學方法能將交通安全教材有 效地傳遞給所欲教導之對象;但缺點則為教材內容,包括許多交通安全設施之設計理 念及相關法規之設置意義,均非一般教育專業人士所能充分掌握的。故在教材的編輯 上,若能加強其他領域專家之參與,如交通運輸領域有專精之人員,方能使教材更能 符合社會與學校之需求。

陳子儀[59]依據人的生涯所期望的心理發育,認為交通安全教育之課程內涵應包 括管理自己能力、守法精神、安全態度、對應能力、安全智識與安全技術等六項,並 認為該六項內涵,可作為衡量交通安全教育課程之評估指標,如圖 2.1 所示。

目前國內交通安全教育所使用教材乃以「交通安全學習手冊」為主,其為一套提 供給國民小學學童做為交通安全教育的輔助教材,用以學習道路交通安全基本知識,

防範交通事故,保護自己;且培養將來成為標準用路的行人和汽車駕駛人為宗旨。

圖 2.1 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課程內涵

曾文毅[68]曾將此套學習手冊分為十三項教學課題,本研究據此再將其分為十三 項教學課題行的安全,各教學課題詳細學習單元整理如表 2.1 所示。其在檢討交通安 全學習手冊後,加入手冊中不足的教學內容,歸納出五項教學主題,共計二十五項教 學內容,而以創造安全、守法的交通環境為國小交通安全教育的最終極目標,而各教 學主題與內容如圖 2.2 所示。

管理自己能力

守法精神

安全態度

對應能力

安全智識

安全技術

問題意識

生活規範

防衛本能

尊重他人

科學知識

交通行動 道路交通安全

所必要的資質

表 2.1 曾文毅整理之交通安全學習手冊教學單元表

教學課題 教學單元

行的安全 [1-1]校園的安全、[1-3]雨天行的安全(註)、[1-4][3-3]道路上行的安全、[3-2]雨天 及夜間行的安全’[5-4]行走的安全。

「交通安全學習手冊」乃由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結合交通、教育行 政、學者專家,及具教學實務之教師,共同編撰而成。其內容建構乃以一至六不同年 級學童的認知能力程度為基軸,採螺旋式課程設計,同一學習單元以由淺而深的方 式,分別出現於各年級中,其歸納如表 2.2 所示。

陳雅慧[62]透過對交通、教育領域之專家學者與主管機關代表,及國民小學教師 代表等十八位小組成員所進行的三回合的德爾菲問卷調查,確認各國民小學各學習階 段交通安全教育之教材課題及其課程重要性,其中第一學習階段包括「認識住家及學 校周圍交通環境」等十二項課題;第二學習階段包括「情緒管理」等十二項課題;第 三學習階段則包括「交通標誌、標線、號誌及相關法規的遵行」等八項學習課題,茲 就各課題及其與分段能力指標之關聯性詳細說明如表 2.3 所示。研究中並將課程教材 區分為非常重要之必要課程、重要之必要課程及重要之選擇性課程等三類,其中非常 重要之必要課程與重要之必要課程乃未來各級學校推動交通安全教育課程不可或缺 之課題,而重要之選擇性課程所列示之課題,則各學校可依據其課程時數及地域特 性,自行選擇教材課題。

表 2.2 交通安全學習手冊內容整理依年級別 年級

教學課題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行的安全 ˇ ˇ ˇ

上下學安全 ˇ ˇ ˇ ˇ

穿越道路要小心 ˇ ˇ ˇ

認識號、誌標誌與標線 ˇ ˇ

遵守交通規則與指揮 ˇ ˇ ˇ

認識並維護交通設施 ˇ ˇ ˇ ˇ

安全通過平交道 ˇ ˇ

安全乘車 ˇ ˇ ˇ

車輛暗藏危險 ˇ ˇ

快樂遊 ˇ ˇ

遊戲場所也要安全 ˇ ˇ ˇ

騎乘腳踏車安全 ˇ ˇ

危機處理 ˇ

資料來源:[62],本研究整理。

「交通安全」難以單獨列為正式課程,陳鈨雄[64]認為退而求其次之作法便是可 與其他保護學生安全有關之項目合併而列為正式課程的一個學科。現代學生為順應都

市生活,必須懂得有關安全之知識,學校如果能夠具體、詳細地教導,當真正碰到事

二、效用原則:對人生有用的即為好教材,教材應有益於人類日常生活。

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J. Dewey ) 認為,「教育應經驗繼續不斷地改組或改 造」,換言之,教學應從學生的經驗和活動出發[23]。其在「兒童與課程」一文中指 出,兒童興趣和需要、學科的專業知識、社會發展的需求,都是選擇及組織教育內容 的考慮因素。由於人類與其所處環境不斷變化,所以知識與經驗也不斷地被改造;故 課程概念之複雜、問題之探討研究,均不宜侷限在一觀點或一套理論[24]。

李珀[21]在「有效能的教學」一書中曾提出ㄧ課程模式,其具有能掌握目標模式 及過程模式之優點,模式如圖 2.3 所示。在經過多年的實驗後,發現利用此課程模式 進行課程設計、教學目標、教學活動、評量與回饋等教學活動,均能收良好成效。

伍振鷟、高強華[10]認為課程是學生在學校循著一定程序所進行的各種學習活 動。歷來課程學者對課程的探討亦各有所偏,觀點不一,就一般而言,課程的主要特 性應包括[10][54]:

一、完整性:課程是融匯知識與生活經驗,兼顧認知、情意與技能的學習活動和 學習,故課程內容包括生活與人格的全面。

二、動力性:課程不僅是靜態的知識或理論,更是靈活彈性的活動或經驗,而非 僵固靜態的計畫或學科。

三、聯繫性:課程有縱的邏輯次序和橫的銜接配合,科目與科目之間亦然。

四、平衡性:課程以達成健全人格之發展為目的,故專精與博通、自然與人文、

主修與選修之間均宜平衡。

五、發展性:發展具有繼續不斷、止於至善的性質,繼續不斷發展的課程才能達 統整理想、健全人格之教育目的。

課 程 的 設 計 宜 採 融 入 式 課 程 、 戶 外 教 學 及 交 通 安 全 主 題 活 動 三 種 方 式 。 Summerfield[124]指出國小學童的安全教育宜採融入式課程,不宜像國、高中以分科 方式進行。所謂融入式課程即是將交通安全概念融入健康、遊戲、音樂、工作、語文、

常識六大課程領域中,以活動的方式來實施。戶外教學是將學童引出戶外,從真實的 生活經驗中進行活化的交通安全教育,使知識、態度與行為皆能同時建立,達到即知 即行,能將知識、態度及技能具體實踐的功效。在交通安全主題活動方面,是辦理以 交通安全為主題的系列動態活動,如搶答、海報展、繪畫比賽、唱遊表演、賓果遊戲、

園遊會、交通安全教育觀摩教學…等,使學童從活動中獲得知識、建立觀念、練習技 能,並養成安全習慣[56]。

由於學校所在地區人口密度與土地使用型態不同,故所面臨的交通問題也不盡相 同,故周明翰[29]認為,在相關交通安全教育課程中應探討國小學童在上下學途中,

校園周圍地區之交通安全狀況及相對應之改善措施。

學生

Student 學科 Subject matter

社會需求

Demonstration

舉例

「國民小學交通安全教育教師手冊實施現況暨改進措施研究報告」[66]以國民小 學教師為研究對象,自編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該研究指出,大部份的受試者認為手 冊內容有助於學生認知的學習及其行為的實踐,故能達成交通安全教育目標。然而,

手冊的編擬則應以學童日常生活中常接觸的交通安全事項為中心,應盡量避免不切實 際的深奧理論。該研究中亦對交通安全教育之課程內容提出建議,認為應該包括下列

手冊的編擬則應以學童日常生活中常接觸的交通安全事項為中心,應盡量避免不切實 際的深奧理論。該研究中亦對交通安全教育之課程內容提出建議,認為應該包括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