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問卷設計

3.3 問卷試測與修改

本研究在民國 93 年 4 月初進行問卷之試測,試測對象為新竹市虎林國小,總計 32 份學生問卷、6 份教師問卷,其中有 9 份學生問卷及 1 份教師問卷為無效問卷,學 生部分問卷的有效回收率 71.9%,老師部分有效回收率為 83.3%。在施測過程中,除 了記錄受訪者填答問卷所需之時間外,並希望透過學校師生在填答的過程中能指出覺 得題意不清之處,並且提出感到疑惑的問題,以為本研究設計之問卷提供改進之建 議,本研究將試測之問題與修改結果整理如下:

一、學生部分的受訪者對於本研究第一部分所要問的內容題目意思不甚瞭解,因 此本研究為使測驗能在標準一致的情況下實施,編有填答說明語,置於量表 的上方,以作為實施測驗的根據。因為本研究對象為國小學生,故在用字遣 詞上須多做琢磨,以求能以該年紀所能理解之敘述方式來設計每一個問項。

二、學生部分問卷中,第二部分的第一大題-交通標誌與設施圖形的辨識,問項 未說明是單選或複選,所以部分學生在填答的過程中未能適時地提出疑問,

僅就根據自己的判斷來填答,使得有 4 份問卷於此大題出現部份複選的狀況,

又因施測人員恐無法完全掌握學生的填答狀況,本研究在填答說明語上加註 此為單選題的說明。

三、學生部分問卷的個人基本資料的填寫中,有 8 位同學均漏填了第 6 小題,此 代表該小題的排板可能不佳,或是排序不當所致,故在對整個個人基本資料 部分的問項作調整後,以其它表示方式來呈現。

四、學生部分個人基本資料中的第 12 題「是否常看到學校老師出現違規或危險的 交通行為」,學生在填寫上會與第 11 題「是否常看到家人出現違規或危險的 交通行為」作比較,他們認為家長的交通行為對他們而言是可以觀察到的,

所以能夠填答是否曾經察覺過他們的某些行為;然而,與老師在下了課後便 鮮少有所接觸,面對一樣的問題,學生可能產生疑惑。故本研究考慮在這樣 不同的狀況下,可能會出現不客觀的結果,故將此題予以刪除,而第 11 題則 予以保留。

五、老師部分的問卷大致上沒出現太大問題,僅有老師反映問項過多,另外訂正 了幾個錯字,本研究於是逐一校對文字敘述,將錯字一一挑出。

整體而言,本研究問卷在經過試測與多次修改後,已無語意不通順或定義不清楚 之地方。本研究之正式問卷分有學生部分問卷與教師部分問卷,學生部分問卷大致上 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針對本研究探討之三十四個教學課題,由學生回答自己所 接觸到的學校施行狀況,以及自己實際的落實情況;第二部分分別對常見道路標誌、

設施圖形與交通指揮手勢作辨識;第三部分則是個人基本資料。

教師部分問卷則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針對本研究探討之三十四個教學課題,

由教師回答自己認為各課題教學的重要程度、自己所觀察、感認到的學生實際行為,

以及自己在教學上是否遇到能力不足或資源缺乏狀況,問卷的第二部分則是填答教師 之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服務年資、學校地區等。詳細之正式問卷內容可參考 附錄二與附錄三,以下將分述各研究課題內容與衡量尺度。

ㄧ、研究課題

二、學生部分問卷之個人基本資料

表 3.2 學生部分個人基本資料之問卷設計表

變數名稱 衡量尺度 填答之內容

(1)性別 名目尺度 (1)女 (2)男

(2)年級 名目尺度 (1)五年級 (2)六年級

(3)居住地區 名目尺度 開放性作答

(4)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 順序尺度 (1)步行 (2)腳踏車 (3)機車 (4)汽車 (5)公車 (6)捷運 (7)計程車 (8)其他 (5)學校有沒有編訂交通安全相關教

材或補充資料 名目尺度 (1)有 (2)無 (6)有沒有參加過學校舉辦的交通安

全學藝競賽 名目尺度 (1)有 (2)無 (3)學校沒舉辦過 (7)從交通安全學藝競賽中學到多少

可以真正活用在生活上的東西 順序尺度 依實際狀況採用五尺度量測 (8)學校是否常針對交通事故案例作

介紹 順序尺度 依實際狀況採用五尺度量測

(9)對現行交通安全教育課程內容的

難易度感受 順序尺度 依感受程度採用五尺度量測 (10)是否常見到父母出現違規或危

險的交通行為 順序尺度 依實際接觸程度狀況採用五尺度量測 (11)親友中是否有人曾發生讓自己

印象深刻的交通意外 名目尺度 (1)有 (2)無 (12)過去一年,自己是否曾發生交通

意外 名目尺度 (1)有 (2)無

三、學生部分問卷之交通知識測試

表 3.3 學生交通知識測試之問卷設計表

變數名稱 衡量尺度 填答之內容

對道路上常見交通標誌、設施圖

形之認識 名目尺度 14 個交通標誌、設施圖形與名稱之

配對

對基本交通指揮手勢之認識 名目尺度 6 個交通指揮手勢與名稱之配對

四、教師部分問卷之個人基本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