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交錯的文化、族群、擋不住流動的邊界

第五章 《一八九五》和日常生活

第三節 交錯的文化、族群、擋不住流動的邊界

「族群」的概念是由英文 ethnic groups 一詞翻譯而來,本是人類學及社會學 用來區分不同群體的單位詞,在臺灣這一名詞被普遍的使用,甚至是濫用,尤以 選舉時最為明顯。有關族群的文獻討論早先有「原生論」(primordialism)與「工 具論」(instrumentalism)的分衍,前者指出族群認同是與生俱來的,建立在客 觀有形的具體文化事物和血緣基礎上,一稱「本質論」族群一方面需要人類學那 樣的客觀說明,同時也需要人類情感認同上的主觀解釋,社會學者王甫昌的定義 同時包含主觀與客觀角度較為完整:「族群是一群因為擁有共同的來源,或者是 共同的祖先、共同的文化或語言,而自認認為,或者被其他人認為,夠成一個獨 特社群的一群人。」(王甫昌,2003)臺灣多元族群混雜共構,互動頻繁才是真 切的日常生活,客家組也感受到了這種現象,對《一八九五》90%以上的客語發 音,客家組提出了質疑。

H1:一開始聽不太懂,很不習慣耶。

H2:換成用國語來演可能也一樣吧,大家都聽得懂比較好。

H8:可是那個時代又沒有國語,用這樣才比較剛好,才是對的。

H6:可是在臺灣這裡要拍客家電影又不可能純粹全部都是客 家,一定會有其他的東西在裡面。

H7:對啊,大家都住在一起哪可能被拆開來只拍到客家人的。

不管客語能力熟練與否,客家組認為在觀賞電影時,最普遍、最習慣使用的 國語仍能較容易的的思考和理解,比起大量使用的台語、國語,突如其來的客語 帶給客家組除了不習慣的衝突,也令他們感覺到刻意,使得客家組對電影的批評 不斷。再來,焦點訪談過程中,大多人對《一八九五》的歷史時空和現下生活一 直無法輕易轉換成功,忘記《一八九五》其實是兩百年前的臺灣生活環境,而非 現代。他們不是常將現下的生活組織脈絡,直接平移至十八世紀的歷史時空做比 較思考,批評過去的生活方式(如憤恨影片中黃賢妹替吳湯興脫靴洗腳一事),

就是對《一八九五》畫面傳達的18 世紀婦女河邊染布等的古老生活方式或字幕 敘述的歷史事件漠不關心,轉而只當那些畫面是討論現行生活的照應材料,談話 中多處提起與他群的相處交流和認識,呈現現實生活中族群混雜共處的狀況,以 此為基模去理解18 世紀的臺灣,說明「大家都住在一起,哪可能被拆開來只拍

到客家人的。」,批評《一八九五》將客家過度放大的謬誤。另外,客家組經由 原住民角色的討論,察覺影片人物設定的位階:

H4:還不是就騙吃騙喝,都咿咿呀呀不會講話。

H6:哈哈哈。

H1:就被使喚的啊。

H4:只能聽客家人使喚的人,都要聽客家人的話。

H1:出錢的是誰,就把誰拍好一點啊,這也沒什麼好講的。

H4:對呀,就客委會拍的,也不能說什麼錯。

由於影片中原住民角色只有三個人,只有身影而未有對話,出現的場面也多 是吃肉喝酒,客家組察覺影片中被消音的原住民語以及原住民被放低的位階──

「被使喚」的,客家人被拉高的,作為統領的位階,並輕易藉由影片拍攝資訊察 覺出客委會的宣傳意圖,又感到可能被批種族歧視的危機,故想替客家人和客委 會辯解,出錢的最大,對位階的偏頗編排只能表達無奈與不得已。

圖 8、H4 說明文本中的原住民形象:「還不是就騙吃騙喝,都咿咿呀呀不會講話。」

非客家組談話重點也置放於現實生活,以影片畫面為輔。談及客家軍的「雄 壯威武」,非客家組只輕描淡寫的表示有,但注意力隨即轉移至當時的戰爭電影

《投名狀》上,並戲謔的搬演電影中的經典台詞,並觀照媒體或周圍的他者族群,

並提出他者族群的特色。

E:有營造出客家人雄壯威武嗎?

O4:有啊!

O1:有呀,像那個《投名狀》一樣。

O2:來一下,來一下!

O7:你喊。

O2:我喊,我忘記了,喔那個,「大哥是對的!」。

O7:我覺得原住民比較雄壯威武。

O1:原住民的啦!

O2:原住民很壯(故意拉長發音)!

O7:社會課的時候超可憐,我們班就只有我是原住民,每次講 到原住民都叫我起來問一些問題,超累的,國中的時候。

由對話可見,非客家組仍認為雄壯威武的形容詞放在原住民身上,比放在客 家人身上更適合。同時形塑出原住民的刻板印象與典型特徵:壯、運動高手、原 住民特殊尾音「的啦」。噶瑪蘭族原住民O7 不否認也不承認,分享在社會課總 是倍受師長與同學注目的經驗。接連並談起原住民的棒球明星、美國小聯盟、大 聯盟……而終究,遠遠離開原來的民族正義、戰爭議題。

同樣關於和原住民族相處經驗,客家組 H8 及非客家組 O2 對《一八九五》

中被白衣長矛打扮得十分怪異的原住民樣貌打抱不平,H8 說:

裡面最怪的我覺得是原住民,他們都沒有講話,我覺得太 沉默了,哈哈。平常遇到很多,感覺都很開朗耶,而且有些皮 膚都很白耶,不是黑的而且很漂亮,輪廓都很深呀!對她們背 景會很好奇,有些朋友是原住民,他們就會跟我講她們的衣服 啊祭典啊什麼的,會很開心去交流吧。--(H8)

然後我覺得強暴那裡很過分,什麼女生進過那個洞就會被 強暴,而且土匪又是閩南人,弄得好像閩南人都會強暴人這樣,

有點不太好。--(H8)

這裡可見 H8 對族群膚色的刻板印象及普羅大眾「白白的」等於漂亮的審美 觀,同時對他者族群的生活充滿興趣,表達高度交流和相處意願,在平等的位階 和原住民族相處溝通。也觀察到影片給與閩南族群的不平等位階,與以批判,可 見和諧的族群接觸便是生活現況,從訪談過程中兩組受訪者經常有意識的制止相 關歧視字眼,甚至細膩得能察覺自己在使用刻板印象。O2 談及外婆重男輕女,

最後仍提到:「我不知道是不是客家人,但我外婆就是這樣。現在不能比較因為

是單一的一個家庭,所以不知道其他是怎樣。」或是面對「臺灣人的定義」一類 政治爭執議題、焦點訪談中均能適時出現成員制止談話路線延續發展。

O1:東洋番(客語)。

O5:他有罵倭寇。

O3:他是講國語?

O8:用客語。

O2:感覺不太好。

O3:可是那時候是早期,早期就是那樣講。

O2:沒辦法,知識,知識不夠高。

對國族間的歧視用語,非客家組也十分細膩的察覺,並表示不認同稱謂上的 歧視字眼,使用歧視用語的人是知識不夠高的人。足見青少年已經具備對他者族 群表現出高度尊重的風度和能力,或說面對族群問題時因為不在乎,所以有比成 人更開闊的胸襟。

所謂開闊勢必得把眼光拉得更遠些,以容下世界的領域。在全球化銳不可擋 的趨勢下,當今傳播訊息的接收已無法僅僅從家庭或國境之內(domestic)或是 國族國家(national)的層次來討論。在跨國傳播企業借助著新興傳播科技(衛 星、線纜、網際網路等)以全球的(global)架構進行訊息傳遞的情況下,當代 傳播環境已經出現了巨大的變化(魏玓,1999)。

全球化是一個趨勢和過程,不算是理論,但自 1990 以來全球化一詞已成為 社會科學的最主要概念,也廣泛用來解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各種議題,包括鄭志、

經濟、文化、環境等。具體來說,全球化意味地理限制的瓦解,透過通訊資訊科 技,瞬間的資訊流動可以克服地理的限制,造成空間限制被時間征服,因此全球 化也是一個時空壓縮的過程(王振寰,2002:515)。湯林森在《全球化與文化》

肯定全球化帶來的文化混雜性(hybridity),認為混雜文化是掌握跨越國家文化 的空間中某種新型態文化認同的有效概念,他們不同於國家文化的統一性,比較

「變化多端」;尤其是青少年文化。他說,「當代環繞著音樂、舞蹈和時尚所組 成的青少年文化,很明顯的具有商業性質」,但是,「這些文化在很多方面也是 具有世界大同性質的,完全跳脫了國家或是族群單位具有的排他性」(魏玓,

2003)。

本章中提及的泰國鬼片、法國喜劇電影《終極殺陣》法語的台式翻譯造成的 另類趣味;家中長輩喜愛的日本台、和歌和被經典化的色情片;日連續劇《一公 升的眼淚》、韓劇《妻子的誘惑》;閩南語重新配音的周星馳、賭神系列香港電 影等,這些他國的電影戲劇來到臺灣後,在地文化影響下的閱聽人給予臺灣式的 解讀。網際網路的普及,隨點、隨選、隨看,提供即時性的全球接觸,各國文化 與訊息得以被同步接收、交流,或再分配,脫離國家疆域,使得佔據閱聽人注意 力和時間空間的媒介,並未侷限於臺灣,影響所及是更多對在地文化異質的思考 和詮釋結果。可見全球化瓦解了維繫過往之認同迷思的文化距離,讓一般的消費 者得以藉由對外來文化的接觸,鬆動國境之內既有的文化結構,給即將消亡的在 地客家文化,帶來的不是「統一」、同質化,而是更豐富的聲音。

第六章 結論

《海角七號》庶民喜劇電影,引爆了 2008 的國片熱潮,熱門 BBS 佈告欄批 踢踢實業坊電影討論版,甚至每日一篇票房數字文,吸引觀眾呼朋引伴、扶老攜 幼觀賞,以希望促成也親身參與一個國片奇蹟。

《海角七號》的成功,讓接續幾國片的票房也搭了順風車,而在此順風車上 的三部電影《海角七號》、《九降風》、《一八九五》都搭載了濃厚的客家元素,隱 性的客家開始在國片中現身。其中《一八九五》搭載著最大量的客家成分,不但 是客籍作家作品、也是客家歷史故事,又90%客語發音、「客語史詩」口號都表 現出《一八九五》做為客家電影的代表性地位。其客家委員會的出資背景、政治

《海角七號》的成功,讓接續幾國片的票房也搭了順風車,而在此順風車上 的三部電影《海角七號》、《九降風》、《一八九五》都搭載了濃厚的客家元素,隱 性的客家開始在國片中現身。其中《一八九五》搭載著最大量的客家成分,不但 是客籍作家作品、也是客家歷史故事,又90%客語發音、「客語史詩」口號都表 現出《一八九五》做為客家電影的代表性地位。其客家委員會的出資背景、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