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權力整合觀進行權力大小的比較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104 -

圖四:影響力、權力及權威之間的關係

資料來源:作者自製

第四節 以權力整合觀進行權力大小的比較

雖然本文的宗旨在於指出權力概念的內涵並藉以辨識權力現象,這個 目的透過前述的分析討論已經獲得了三位一體權力整合觀這個答案,但不 可否認的是:預測或評估權力現象的結果與辨識權力現象的有無一樣重要。

從權力一詞的使用縱貫古今、橫跨東西,且成為眾多現象或理論的解釋項 來看,人們對於預測或評估權力現象之結果的興趣可能還高於釐清權力概 念本身。不過,正如本文一貫地主張權力概念之應用必須奠基於對它的正 確理解,在無法確定何謂權力概念的情況下,直接訴諸其應用無疑是緣木 求魚。既然本文現在已經透過三位一體權力整合觀掌握權力概念,也就意 味著取得應用權力概念的資格,本節將嘗試以權力整合觀來處理比較權力 大小的應用。

必須說明的是,權力概念的應用絕不僅止於用在權力大小的比較,尚 包括如何運用權力為己謀求利益、延伸權力概念的涵義(諸如第壹章一開始 舉的柔性權力、硬性權力、聰明權力等)、以權力概念對現狀進行道德評價 等。本文將於結論章中指出界定權力概念之後的其它可能應用與發展,本 節的目的在於以權力概念最核心的運用為例來說明:本文提出的權力整合 觀,不僅僅是紙上談兵,而是有實際應用的可能。

以下的討論順序將以其他學者對評估權力大小所提出的論點開始,再 以權力整合觀的角度進行比較。

影響力

權力

權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105 -

一、各種權力比較的指標

(一) Dahl

對Dahl來說,有5個指標可供行動者之間進行權力大小的比較:權力 基礎(base)、運用權力基礎的方式(means)、權力的範圍(scope)、客體數量、

機率的改變(Dahl, 1994[1957]: 294)。

乍看之下會以為這不是主張權力必須作為可被觀察之決策衝突的 Dahl所說的話,因為權力基礎與運用權力基礎的方式都涉及無法被觀察的 事物,所以應當不會是奉行經驗主義的Dahl會主張的指標。事實上,對Dahl 來說,在進行權力比較時,前兩個指標確實相對於後三個指標來的不重要,

它們的作用在於可以間接推測後三個指標,「如果我們可以讓推測[的過程]

更加直接,我們就會失去對前兩個指標的興趣(Dahl, 1994[1957]: 294)。」

這樣的思維也使Dahl沒有再進一步詳加說明權力基礎與運用權力基礎的方 式的內涵,而將焦點擺在後三個指標上。

「權力範圍」是指權力主體所能引起的客體反應種類,也就是當權力 主體能夠成功對權力客體行使權力時,54主體能夠順利要求客體的項目為何 的問題。例如:老師對學生行使權力並不表示他能使學生在所有議題上皆 服從,而多半只能及於教育相關的領域上。權力範圍正是基於能使被行使 對象順利服從的議題項目為判斷權力大小的指標。然而,我們幾乎無法找 到一個理論上的評價標準來判定誰擁有的權力範圍較大或較小,這多半必 須視研究目的來決定。Dahl舉例說明:我們很難說能讓自己小孩餐前洗手、

睡前刷牙的人,究竟與能讓自己小孩服務自己在床上吃早餐,哪個權力比 較大?不過如果兩個人能造成的反應數量即種類相同,而其中一人又能多 造成至少一個不一樣的反應,我們便可以說他權力範圍較大,較有權力。

「客體數量」這個指標是指能影響的人數越多,權力自然越大。需要 說明的是,這是在前一指標:權力範圍不變下,才可說能影響的人數越多,

54 我們已經知道權力行為觀皆將權力行使過程與結果綁在一起,Dahl 提及的權力比較之 指標時,不可避免的一樣有這個問題,故本文在此用「成功」行使一語。而根據本文將權 力主、客體之判斷是以能動者互動後的結果為準,既然已確定行使成功,則權力主客體的 對象也就因此獲得確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106 -

權力越大,當反應者的種類不同時,例如大學生與參議員,比較將變得困 難。Dahl 認為此時必須以研究目的來作做進一步取捨。

「機率」這個指標是指主體能提升客體行動的機率越大,權力就越大。

例如某人原本選擇讀書的機率是 0.5,能讓他將去讀書的機率提高為 0.8 的 人,其權力自然比僅能提高為 0.6 的人還大。

(二)Lukes

Lukes認為要評估能動者的所擁有的總體權力,會涉及兩個層面:1.

對於所使用的權力概念的範圍界定,即要在多大的範圍內來界定權力;2.

能動者所能產生的後果的重要性(Lukes, 2005: 72)。

有關第 1 項:對於所使用的權力概念的範圍界定,Lukes 藉以下四個 指標來判斷各能動者擁有的總體權力多寡:

(1)議題範圍(issue scope of power):

指個人能夠決定結果的不同議題的數量。

(2)情境範圍(contextual range of power):

指個人發動權力所需的條件。只有滿足許多條件下才擁有 權力被 Lukes 稱為「情境限制」(context-bound)能力,例如:投 票;在各種情境下都能擁有權力則稱為「情境超越」

(context-transcend)能力。個人發動權力所需的條件越少,表示他 擁有的權力越大。

(3)權力與意圖的關係:

有意圖並有能力導致意欲的後果時,可以說是擁有權力。

而沒有意圖時,有時也可被認定為擁有權力。像是有權者引起他 人的恭敬,即便他並沒有希望如此;民調結果影響投票結果。

(4)積極權力與消極權力之間的差別:

所謂積極權力乃指能動者實際地行使權力的方式;消極權 力則指能動者的不作為,卻因該不作為而造成結果。而不作為是 否要被視為一種行動必須依照 2 點來決定:「a.判斷該行動是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107 -

產生具因果關係的重要後果,以及 b.我們是否認那些未行動者在 某種意義上需要對不行動負責 (Lukes, 2005: 77)。」消極權力往 往來自過往積極權力的行使,但也不必然如此。

有關第 2 項:能動者所能產生的後果的重要性。這是指「如果我所能 導致的後果比你所能導致的還『重要(significant)』,我就擁有比你還大的(總 體)權力。但我們如何判斷後果的重要程度?最自然的答案是:我們尋找『它 們對相關能動者利益的影響』(Lukes, 2005: 80)」。而人們的利益何在?生活 的核心為何?等都涉及主觀或客觀的價值判斷。

我們可以將上述說明整理為表三。

表三:Lukes 對於權力大小的比較指標

議題範圍 情境範圍 意圖 活動 單一議題 情境限制 意欲後果 積極行使 多重議題 情境超越 非意欲後果 消極享有

資料來源:Lukes(2005: 79)。相較於第二行的狀況,第三行的情況意味著擁有較大權力。

四個指標再加上所造成的後果的重要性便是是 Lukes 判斷個人擁有權力大小的 原則。

(三)Lasswell and Kaplan

Lasswell and Kaplan(1952: 76-7)認為:權力的多寡(amount)涉及比重 (weight)、範圍(scope)、領域(domain)。

所謂的「比重」是指能動者參與決策制定的程度。由於Lasswell與 Kaplan(1952: 75)將權力概念界定為「決策制定中的參與」,因此權力的大小 將涉及能動者在決策過程中參與的程度,當能動者在決策制定過程中所占 的比重越大,則其權力越大。

「範圍」是指權力所能及於的層面。事實上,「A對B行使權力」是一 個未提供充分資訊的不完整句子,因為我們僅能得知A與B之間有權力關係,

可是卻不知道這個權力關係的具體事件。當我們說某人行使權力時,如果 沒有指出行使的範疇,權力概念的涵義將變得無法理解(nonsense),因為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108 -

非所有權力概念都是屬於全面壟斷的,也就是並非存在某一能動者完完全 全地臣服於另一能動者之下,這導致當我們使用權力概念時,必須同時給 出該權力概念出現的範圍,方能使權力概念具有意義。55

「領域」則指能被權力作用到的人數。一般來說,當我們說某人在行 使權力時,行使權力必須涉及被行使的對象,有些權力行使可以影響數量 眾多的人,例如:政府的稅捐政策;但有些時候權力的行使卻又僅止於少 數人,例如:老師只能要求他的學生寫作業,卻不能向他的同事或路人做 出同樣的要求。

(四)Jouvenel

Jouvenel曾經提出過權力關係具有的三種特性,由於這三種特性並非 是全有全無的性質,而是有程度之別,因此本文認為我們可以進一步利用 這三種特性來分析能動者的權力多寡。這三種特性包括:廣泛性

(existensiveness)、綜合性(comprehensiveness)、精密性(intensive):

當服從的B方(即權力對象)是許多人的時候,它具有廣泛性;當A 方(即權力占有者)能夠使B方順從的行為種類很多時,它具有綜 合性;當A方的命令能被廣泛地、不折不扣地執行時,它具有精 密性(Jouvenel, 1992[1959]: 85)。

簡單來說,Jouvenel所提之「廣泛性」是指服從的權力客體的數量多寡。當 能動者的權力能讓越多人服從時,他的權力就越大。「綜合性」指的是能夠 使權力客體服從的領域數量,此指標的涵義如同前面幾位學者一再提及的

「權力範圍」一樣,是關於權力所能及於的議題領域或層面。「精密性」的 指標是建立在綜合性上,因為權力具有的綜合性提供了可被權力影響的領 域,權力的精密性是進一步評估某一特定領域裡,能動者所能介入的程度。

例如:一門有助教協助的課,該名助教因為被授予改學生作業的任務而取

55 這種全面壟斷的權力也許僅存在於主人與奴隸關係的理念型(ideal type):奴隸的身、心 皆歸主人擁有,他的身體與思想皆依主人的命令而動,以至於主人對奴隸在所有領域所有 範圍下皆擁有並能行使權力,奴隸無從反抗。只有在這種關係裡,「主人對他的奴隸擁有 並能行使權力」不需要給定範圍就有意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109 -

得和老師相同的「打成績」權力,但助教可能僅取得評量總成績20%的權 力,因而相對於在同一領域上有權力的老師而言,該助教的權力精密性較 低。

二、以權力整合觀的角度評估權力大小

從上述的說明中可以發現諸位學者對於比較權力大小的指標或多或

從上述的說明中可以發現諸位學者對於比較權力大小的指標或多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