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任務型教學法

總結以上學者觀點,帶有口音的華語聽力訓練有以下三個步驟,首先 比對帶口音和標準華語的差異,並可適度的提供學生語言的背景知識使其 容易學習或是於學習中能舉一反三,提高學習成效。接著進行聽力練習,

練習可採靜態的紙本練習或互動式的師生提問、回答或生生合作完成任務 的方式,最後教師再藉以測驗或任務完成的情況、結果來了解學習者的學 習成效。

第四節 任務型教學法

任務型教學法將「任務」視為教學的中心,以「任務」作為教學計畫 和教學指導的核心。任務教學法源自於溝通式教學法,故沿襲了溝通式教 學法的一些原則,如語言學習時應包含真實溝通的教學活動。換言之,語 言學習時不僅著重於語言的輸入,也須使學習者利用目標語去完成有意義 的任務,強調從「做中學」。以下將藉由文獻對任務進行詮釋、任務教學 法的類型、實施原則、步驟、師生與教材角色。

一、任務的定義

任務型教學法為使用任務進行語言教學,透過語言的交際任務,使學 習者完成任務的同時也進行學習,強調「做中學」和學習者的主動性與相 互原則。任務教學法延續了溝通教學法和自然教學法的理念,如具有溝通 意義的活動有助於教學、對學習者有意義的語言能夠促進語言學習。

然而,何謂「任務」?「任務」的定義,至今仍有許多學者有著不同的 見解;Nunan(1989)表示任務是一個包含了學習者運用對「目標語」的理解、

掌握、創造和互動等能力來進行課室活動。任務的重點在於「語言意義」

而非語言形式,此外,任務亦須有其完整性來進行溝通的活動。Willis(1996) 認為任務是「未達到溝通目的,學習者使用目標語來達到成果的活動。」

Skehan(1996)認為語言交際的目的就是要達成「意義」上的溝通,並且以 達成任務為最後評估學習者學習成效的依據,其對任務的詮釋如下:

1.「意義」是最重要的

2. 永遠都有一些「溝通問題」待解決 3. 活動的設計與「真實世界」有相關性 4. 以「完成任務」為優先事項

5. 任務的評估以「結果」(outcome)為依據

Richard & Rodgers(2001)認為任務為「使用標的語可達成的活動或是目 標,例如解謎語、看地圖並指引方向、打電話、寫信或依照指示組裝玩具。」

二、任務教學的類型

不同學者對於任務有著不同的分類方式, Pica、Kanagy、

Falodun(1993),Wills(1996),靳洪剛(2006)分別為任務類型提出分類。Pica、

Kanagy、Falodun(1993)按學習者在完成任務時彼此互動的情形做分類,並 提供範例,如下

表 二-3 Pica、Kanagy 與 Falodun(1993)任務類型與範例

任務類型 範例 1.拼圖任務

(jigsaw tasks)

學習者將分散的資訊整合成完整的資訊,如故事 接龍

2.信息差任務

(information-gap tasks)

利用字謎遊戲,做成只有橫排答案或直排答案,

再讓學生兩兩配對,每一對的兩人各拿一種版 本,並運用相似詞或相關語幫助對方想出單字或 其拼法。

3.解決問題型任務 (problem-solving tasks)

學習者使用給予的線索找出問題的解決辦法

4.決策型任務

(decision-making tasks)

學習者將問題可能發生的各種結果中選取一 種,加以「協商」、「討論」並找出方法 5.意見交換任務

(option exchange tasks)

學習者參與討論後交換意見

Wills 依傳統的語言程度分級,將任務分為七種類型,如下:

表 二-4 Wills(1996)七種任務類型與分類

任務類型 範例

1.列表型 (listing)

腦力激盪 Brainstorming

如選擇度假地點的要件、家裡的雜物

實情調查 fact-finding

如調查頒賞以外的人對於飼養貓咪 當寵物的看法

2.排序及分 類型 (ordering and sorting )

依序排列 Sequencing

如詳細敘述如何製作自己最喜愛的 菜

分級

rank-ordering

如討論出可能的度假地點後依價

(matching) listening and matching 閱讀配對

reading and matching

如將標題與正確的圖片配對 (problem solving)

如讓學習者看完一封父母著急的來 信,並設法解決信中提及的問題。

6.分享個人經驗型

(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如說故事、往事回憶

7.創造性任務 (creative tasks)

如編寫旅遊導覽、製作海報、網頁、

信息拼湊 如藉由文章的內容打散順序後讓學習者重新拼 湊文章。

尋找差異 如藉由訊息交換後,完整的得知不同人物的具體 或抽象描述,並找出個性、外觀的差異。

問題討論 解決問題與 決策

小組集思廣益、分析、辯論以解決問題或做出決 策來處理所發生的問題。

討論/意見 交換

藉由一主題,討論具體和抽象意見。如討論單親 家庭和一般家庭的差異。

分組辯論 藉由一議題,分為正反兩方並為己方立場辯駁。

看圖討論 從單一或多個圖片中,藉由描述、討論並推敲出 後續之發展。

其他 語言遊戲 如看動作猜字、接龍、造句。但教師須擬定明確 的評分和標準。

課題 藉由一主題,進行文獻探討、問卷調查、採訪、

分析後做出總結並口頭發表。

尋寶 教師給予學習者一些提示,學習者找出提示並完 成任務。

當地探索 如了解當地人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學習 者與當地母語者溝通後於課堂上發表報告。

三、任務教學法的實施與步驟

Wills(1996)完整地提出任務活動的教學流程與步驟,分為三階段:前 期任務、任務核心和後期任務,詳述如下:

(一)前期任務(pre-task)-以語言輸入為主,包含主題與任務介紹 Wills 認為教師於此階段引入話題後與學習者討論,並提出相關生詞、短語 來幫助學習者明白即將要完成的任務。

1. 教師幫助學習者了解任務主題與目標。可利用舉例、與學習者共同腦 力激盪、使用圖片、演默劇或用個人經驗來介紹主題。

2. 學習者也可於任務前做準備,如玩主題式的拼字遊戲。

3. 教師可強調一些可利用的詞句,但不需要先教新的句型結構。

4. 讓學習者有充足的時間準備、思考如何執行任務。

5. 可以讓學習者聽一些相似任務的錄音,了解任務可以如何完成,但要 避免從中找到問題的解決方式。

6. 若任務按課文發展,學習者需閱讀文章的一部分。

(二)核心任務(The task cycle)-以口頭語言輸出為主,包含任務執行、

計畫、報告三個階段 1.任務執

行 (Task)

學習者執行任務時,採用兩人配對或是分成幾個小組。可使用 任何會的語言表達,內容不加拘束。

教師巡視監督,從旁協助、鼓勵學習者使用標的語溝通。

教師整合學生表達的意見,但當中不打斷任務進行來糾正語言 形式的錯誤。

任務執行時,強調學習者自動自發,有求知慾地交互對談並協 助,從中建立學習者的信心並顧及小組的隱私。

達成任務的目標可以激勵學習者的學習。

2. 設計

(Planning)

學習者簡要的向全班報告任務完成的過程與得到的結論,並未 正式報告此一階段作準備。

學習者草擬和敘述想說或想寫下的東西。

教師可來回巡視,提供句子並協助學習者修飾、改正語言。

若以寫作方式來完成報告,教師可鼓勵學習者分組編寫並使用 字典。

報告必須清楚、有組織的呈現和正確的表達。

學習者可以用此機會訊問語言上的詳細問題。

3.報告 (Report)

教師要求幾組學習者向全班報告,此時聽者可做筆記,故學習 者間可對照、比較或檢視彼此報告之異同。

有時僅有幾組的報告比較完整,其他組可以補充說明。

教師是主席,針對內容加以潤飾,但避免公然糾錯。

報告的重點在於內容和語言表達是否清楚,組織力是否足夠以及準確 度如何。任務不同其目的也就相異,任務類型可有列表型任務、排序及分

類型、比較型、問題解決型、經驗分享型和創造型。

(三)後期任務(Post-task)-聆聽真實錄音、注重語言形式,包含分析與練習

分析:

根據學習者讀過的 課文或 聽過的任務 活動錄音內容,設 定一些語言聚焦的 任務活動,如右

讓學習者找出話題或課文當中與標題相關的詞和詞組

學習者閱讀錄音文字內容,找出「s」和「s’」的字並說 明明意思為何。

讓學習者找出所有簡單過去式的動詞。

學習者從錄音的文字內容中記下重點,並且統整列出問 題

教師使用配對方式讓學習者參與分析活動

教師四處巡視並給予協助,學習者可針對個人問題發問

教師將學習者的分析書寫於黑板上,以便學習者做筆記

練習:

教師根據已寫在黑 板上的 語言分析、課 文中的例子、錄音 的文字內容指導學 習者做練習活動

複誦已知或已歸類的句子

以隊伍為單位,玩記憶遊戲獲利用黑板上的分析做句子 填 寫練習。

在文章中,將未歸類的動詞與主語、賓語作配對填充練 習

以隊伍為單位,利用新詞、詞組作記憶遊戲。例如:新詞、

詞組看過三十秒後,立刻記下並將相關的詞和詞組分類

使用字典查詢課文或錄音帶中文字內容的生詞

綜觀 Wills(1996)的任務教學步驟得知任務前、任務中和任務後三階段各

有其目的;任務前的活動主要是為任務中的主要活動作準備,刺激學習者的 輸入並對其後的任務活動有概廓的了解,而任務中的活動為中心主幹,最後 則進入任務後階段,教師於此階段撿示學習者的語言形式並加以練習、修正。

此時若有需要可再導入新的任務加深學習重點。

四、師生角色、教材角色

在任務教學法中,教師的任務為組織者而學習者則為任務完成者。

Richard & Rodgers(2001)對任務教學法中的教師、學習者和教材的角色分別 作了詳細的定義,如下:

(一)、教師的角色-任務選擇和設計者、協助者、提高意識者 任務選擇、設計

依據學習者需要、興趣以及語言程度加以選擇和設計 任務

任務協助者 教師須進行引入話題,說明任務進行方法,幫助學習 者學習或複習完成任務時所需要的詞彙,以便讓學習 者順利完成任務。

任務提高意識 者

讓學習者在任務前集中注意力,探索全文以進行類似 的任務。

(二)、學習者角色-任務參與者、監督者、冒險及創新者

(二)、學習者角色-任務參與者、監督者、冒險及創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