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教學實證與討論

第二節 教學實證結果

接著通過問卷調查與訪談的內容與形式了解參與本試驗的師生對於華 與聽力寬度課程設計的心得與感想。以下將個別從學習者與教學者的方面 敘述:

一、課後問卷回饋與訪談

試驗課程結束後發放問卷予參與者填寫,問卷內容分為「課程活動設 計」、「活動材料」、「教學呈現」、「整體感覺」四大部分針對課程設計提出 回饋。此問卷以評定式量表蒐集意見,表格整理如下:

1.課程活動設計

以下針對試驗課程中的教學內容進行詢問,目的為了解學習者對於課 程內容的看法,對於教學內容安排的滿意度以及教學是否有成效。學習者 皆很同意「練習單上的問題使其能夠明白聽什麼」且認為在完成任務中的 合作對其很有幫助。此外,亦發現學習者對於任務教學融入聽力設計的課 程皆是第一次接觸,八位中有七位以前從未上過單獨的聽力課,其他 1 位 也是第一次學習這樣的課程。然而學習者認為聽力活動是否對其有幫助此 一選項有六位感到有幫助,但其他兩位感到很難回答,就其難回答的原因 在於只上了三次課,因此覺得尚未看到成效。統整表格如下:

表 六-2 課後問卷調查結果: 活動設計

對於聽力課,我覺得………… 非常

同意 很同 意

同意 不同 意

非常不 同意

1. 練習單上的問題讓我知道要聽什麼? 4 4

2. 聽完以後跟同學討論幫助我聽得更好 6 2

3. 聽完以後跟同學討論讓上課不無聊 6 2

4. 聽力活動跟以前的上課方式不太一樣 3 5

5. 聽力活動對我的聽力有幫助 6 2

2.聽力活動材料

1. 老師上課解釋得很清楚 7 1

2. 老師清楚地告訴我們要做什麼 6 2

3. 聽不懂時,老師會提供幫助讓我聽懂 6 2

4. 上課的時間不長也不短 7 1

5. 上課的方法與活動很豐富 4 4

4.整體感覺

問卷最後想知道參與者上完三次聽力課後的整體感覺,即對於課程的 滿意度。筆者的預設為若願意繼續上這樣的課意味著對於此教學設計持肯 定的態度。結果顯示大部分的學習者表示同意,然而當中有兩位表示不同 意,其不一同意的原因在於認為,雖然聽力課的最後部分仍有口說練習,

但大部分時間著重在聽力練習,而相較於聽力課,「聽說」課更符合其需 求,另外一位標示不同意的學習者在欄位上另外註明「可能」,究其原因 為該學習者想在著重在商業聽力的練習,因此若課程的主題主要跟商業有 關,該生便會願意上。

表 六-5 課後問卷調查結果: 整體感覺

我覺得今天的課…… 非常

同意 很同 意

同意 不同

非常不 同意

1. 今天的課對有我幫助 3 4 1

2. 今天的課有意思 3 5

3. 如果有機會,我願意上這樣的聽力課 2 4 2

二、教師心得回饋

本研究的教學者與設計者為同一人,因此在教學中,能夠在自然的環 境中取得最新資料,此外,亦能立即觀察學習者上課的反應與互動,並從 學習者的回答了解對於聽力材料的理解力以及出現困難點。

教學者於課堂中觀察,課後將觀察到學習者的課堂表現和反應、學習 者之間的互動情形、教學的流程概況、課程實施流暢度與教學者的觀察心 得記錄下來,作為修正設計的參考之一。

(一)、整體教學流程的紀錄與回饋

在教學流程方面,設計者預定一個單元的教學時間為一百分鐘,上下 節各五十分鐘,中間休息十分鐘。一個單元的聽力材料約八到十分鐘左 右。然而實際上課後發現,聽力材料配合活動設計後所需要的時間超過一 百分鐘,因此在課堂中,無法將所設計的活動完全做完成。然而因為設計 者所挑選的影片取自於實際生活的電視節目或語料,故影片內容可再分 段,所以當時間不足時,設計者即跳過部分聽力內容與聽力活動,直接進 入下一階段,因此一百分鐘的課程中亦包含了任務前、任務中與任務後三 階段的聽力活動。

設計者於上課前先將上課講義發予學習者預習並要求在家將生詞意思 查好,電視節目內容的聽力材料也事先給學習者,使其有機會於課前練習 聆聽。在生詞部分,學習者皆能配合,將不懂的生詞於課前查明白,因此 在課堂中,僅需確認學習者是否真瞭解生詞意思而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於 解釋之上。

生詞結束後則進入主任務聽力活動,此聽力活動又分為泛聽、精聽兩 部分。在泛聽活動中,學習者在聆聽完一次後兩兩討論,兩兩討論除增加 學習者間的互動外,亦能加深所聽到內容的印象且有助於擷取未聽到的部 分,兩兩討論後,教學者再帶領全班討論,此時,若學習者皆未能回答問 題或遺漏某部分訊息,教學者可引導學習者聆聽,最後再次聆聽,使學習 者皆能聽到聽力材料重點。在泛聽練習部分,錄音材料共播放兩次。

泛聽訓練後的精聽訓練則聆聽細節內容,此部分的些許問題在泛聽部

分已出現過,但此時學習者需將聽力內容仔細聆聽而非僅擷取大意。但因 在泛聽已了解內容,因此在聽細節時,學習者較能聽出細節。精聽部分,

錄音材料依當天學習者聆聽的狀況可重複播放三到四次。

主任務活動後,進行任務後活動。後任務學習者根據聽力內容發表看 法或合力完成故事、採訪內容等。在課堂上,學習者皆算踴躍發言,若當 中有人較少發言,教學者主動提問。最後發下下堂課的講義並帶出相關主 題建立學習者的先備知識。

(二)、教學內容之記錄與回饋

教學內容上,筆者目標為以完成任務的方式使學習者聆聽材料內容。

在正式進入聆聽活動前,學習者需自行查好生詞解釋,課堂上並不解釋,

僅確認學習者是否有未查到或不明白的生詞。此階段為聽力內容是否能順 利進行的關鍵點,若學習者未能盡到預習的準備,則其後聽力內容將會有 許多部分無法理解,造成聽力困難,故教學者的確認動作不可跳過。然而 因為聽力材料取自於真實的電視節目或語料,不免出現最新流行用語、俚 語等不容易查到的生詞,此時,教學者便可直接告訴其意。

泛聽訓練目的在於訓練學習者抓取重點的能力,並且藉由兩兩合作加 深或補取聽力重點大意。教學者觀察到此兩兩合作有助於學習者的聆聽能 力。若兩人之中,一人聽力較好一人聽力較差,聽力好的一方很願意分享 所聽到的內容並提醒同學在材料哪一段可聽到問題內容;而聽力較差的一 方也因為是同學兩兩合作而非全班討論,即使沒聽到重點,也能很自在地 跟對方說沒聽到請對方告訴自己。兩兩討論完畢後,教學者再次帶領討論 加深學習者印象並確認學習者是否皆聆聽正確。最後再次聆聽,鞏固學習 者的聆聽內容。

精聽訓練的問題為泛聽訓練的細部聆聽與延伸。由於許多問題在泛聽 練習以點出,因此學習者在聆聽時能很快抓到在何處並仔細聆聽細節。精 聽訓練強調細部內容,因此教學者在播放聽力材料時,採逐句播放,務必 使學習者聆聽到每句內容。然而由於聽力材料取自於真實語料,口音、速 度、咬字不清、背景聲音等干擾較多,因此學習者雖然能夠抓取問題所在,

但是對於內文部分卻無法百分之百聽出。故在聽力材料的播放上,教學者

採逐段播出,每播出一句及暫停,並詢問學習者聆聽到什麼,此時聆聽出 內容的學習者將答案說出,尚未聆聽出的學習者藉由同學的回答了解,若 因口音過重或語速過快使學習者無法聆聽出內容,教學者可從旁幫忙,以 較慢或清楚的發音重複該句,當學習者能從教學者身上聽到缺漏的訊息 時,再次回到聽力材料,學習者便能較容易抓取聆聽內容。教學者發現,

當學習者漸漸習慣較快的語速或較模糊不清的咬字時,下次再聆聽時便能 抓取。

任務後活動採意見發表與相互合作的方式結合聽、說練習。因為在主 要任務中已瞭解聽力主題,因此在最後的討論部分,學習者皆能發表自己 的看法、意見;而像說故事等合作任務,學習者間亦能相互幫忙,教學者 也能從旁協助,因此學習者的參與度和配合度皆極高。

(三)、教學活動之記錄與回饋

在活動教學上,本設計使用任務教學,目的是希望透過完成目的的方 式使學習者更有效率、並達到成功溝通的目的。每單元都包括任務前、任 務中與任務後三階段。在任務前部分,配合生詞帶出學習者的背景知識,

使其對於之後要聆聽的內容有概廓的了解,甚至能在此階段帶領小討論,

激起學習者的興趣。由於學習者的生詞解釋都已準備好,在進行任務前討 論時,學習者皆會發言。

任務中部分主要包括了泛聽與精聽兩部份。泛聽的主要任務為聽出聽 力材料的內容大意。活動呈現方式為問答題,聆聽前,教學者帶領學習者 看過所有的問題,確認學習者皆瞭解問題內容,接著聆聽,第一次聆聽後 兩兩討論,分享所聽到的內容,接著再由教學者帶領討論,最後再次聆聽。

在此任務上,學習者相互合作,因此在回答問題上皆能有不錯的表現。另 一種活動方式為,當聽力材料為訪談內容時,將訪問者與被訪問者的對話 內容打出逐字稿,並依序裁剪成數段,在泛聽階段,學習者第一次聆聽時 僅靠耳朵聆聽,第二次聆聽時兩兩一組,將紙條予於學習者,依序將聆聽

在此任務上,學習者相互合作,因此在回答問題上皆能有不錯的表現。另 一種活動方式為,當聽力材料為訪談內容時,將訪問者與被訪問者的對話 內容打出逐字稿,並依序裁剪成數段,在泛聽階段,學習者第一次聆聽時 僅靠耳朵聆聽,第二次聆聽時兩兩一組,將紙條予於學習者,依序將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