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戲劇的開演與發展

第五節 作品與改變

小朋友經過創作性戲劇及裴利教學活動後,從團體討論中、個人或集體創作 作品中,研究者看到了孩子的改變,發現有些害羞的孩子會大方的表現,從繪畫 作品中呈現自己的想法,從前會因為有人說「你不要學我」而害怕不敢說,現在 會勇敢說「你畫的很好,我才學你畫呀!」「你也可以學我畫喔」,然後兩個共 同一起討論要畫些什麼。(R觀察10007)這是一個轉變的開始──好的開始。

(一)繪畫:我的小豬,素材運用彩色筆、圖畫紙(R2繪畫1001102)

圖 16 這是我的小豬,畫之前先學豬樣子及豬叫 (二)從平面到立體的作品:素材運用卡紙、雙腳釘、筷子等。

圖 17 小朋友透過討論,想製作不一樣的小豬

(三)延伸故事角色的創作:除了製作小豬和野狼以外,還會延伸作更多的角色,

在其他作品上也會增加許多自己的想法。(T繪畫1001205)

圖 18 會幫小豬及大野狼想一些食物讓他們可以吃或畫小豬有一顆蘋果樹,採了 很多蘋果,請大野狼來吃蘋果。(有想幫助的心,而且開始覺得大野狼沒有很壞)

圖 19 會去設計、創作其他動物,要來和小豬及大野狼們共同來做好朋友 (四)從活動中引發團體合作,會討論一起來為故事主角做些什麼,共同想 材料並分配職務,一同合作幫豬和野狼做食物或居住的地方。

圖 20 活動中一起協助幫忙,遇到意見不同時,有小朋友還會主動說,那我們可 以用別的娃娃家的東西來做成道具,幫別人解決困難。

(五)團體合作,共同解決困難:從扮演活動中,發揮同理心,幫別人多設 計可以一起演的角色,大家一起共同演出,或共同討論出如何來表演,也從中體 會不強迫別人,友愛同學及自然界的生物。

圖 21 一起扮演獵山豬的故事,有的還會自創新角色來增添故事情節。

從孩子的作品發表及團體遊戲中,從孩子的對話討論中,從學習單及繪畫捏 塑中,研究者看出孩子不一樣了,孩子改變了,他們從活動中變快樂了,肢體變 靈活,臉上表情增多、語言也豐富了,他們從戲劇中將原本生硬的知識變生動,

他們從討論溝通中學習體諒及愛護同學。

不只學生改變了,老師也改變了,老師在幼兒園中不再愛說教,而且常常自

己也穿插一角演起戲來,更常常將平日說教內容不自覺引進戲中了,教室中的環 境裡,大家不知不覺中已成為每天幼兒園中故事戲的重要一角了。每天都在上演 著不同的情節及故事,變化中孩子自然而然學習到。

第六節 創作性戲劇與裴利教學的結合

一、創作性戲劇與裴利教學相見歡

操作創作性戲劇,採用宮西達也的繪本及結合裴利教學讓孩子自己說演故 事,老師透過錄影、錄音、日誌、手札、作品等等的觀察記錄後發現,這兩種結 合讓原本的創作性戲劇更讓孩子有自主化及表現力,而老師從詳實記錄中瞭解自 己的教學及孩子的反應,也讓裴利教學的記錄過程更詳盡落實在自己的教學中。

研究者將創作性戲劇及裴利教學相同的部份,運用狼與豬的角色,從肢體扮 演及互相對話中,讓孩子建力自我價值、增加想像力、養成表達能力、思考創造 力,在團體中學習和人互助合作、溝通意見及想法,並培養解決問題的技能。從 每一次的戲劇扮演活動中,孩子都接收及學習並慢慢持續發展出這些能力及技 巧。然而創作性戲劇與裴利教學相異的部份,為裴利教學沒有特定的教學模式,

著重教師應該依照每個班級、每個孩子不同的發展,忠實來記錄孩子自發性的活 動,並透過這些記錄仔細、反覆聆聽來瞭解孩子、幫助孩子。

研究者將創作性戲劇與裴利教學相結合,運用繪本故事帶入教室,特別將相 異的部分加入,老師確實記錄教學過程、孩子對話,運用裴利錄音方式來反覆省 思教學,讓整個教學更是以孩子為主體,發展也更加完整。活動中和合班老師不

斷在教室中或討論中發出驚嘆號,發現這樣的教學方式真的很有趣,孩子所展現 的無窮能量更是讓人驚奇,後來合班林老師也運用宮西達也其他繪本讓孩子來進 行 創 作 性 戲 劇 的 演 出 及 討 論 , 都 發 現 到 孩 子 不 但 語 言 能 力 發 表 得 更 好

(T1001222),也更會學習溝通及表達自己的想法,更從許多作品中,讓我們 發現孩子的創作力是如此的棒。透過錄音、錄影,教學引導者也更會去注意自己 的用語及聆聽孩子所散發出來的訊息,原來都如密碼一般,等著我們細心去破 解、用心去看清楚。

二、研究困境與解決方式

在班上實施裴利教學時,遇到引導時的困境,研究者一開始想採用模擬裴利

「手拿褐色蠟筆的女孩」一書中的方式,運用繪本故事來引發孩子或探討教室中 的問題,想知道從記錄中如何看出孩子的問題?及如何從孩子的故事裡或對話裡 引導出想要解決的問題?

雖然研究者詳讀裴利老師的書籍,但仍無法理解。從孩子的活動中不知如何 來看出或聽出問題。經過多次探索仍然沒有頭緒,因此和老師討論,透過指導教 授李其昌的建議,楊茂秀老師及郭建華老師的推薦,有幸訪談到翻譯過裴利老師 的書籍及常和裴利老師通信的黃又青老師。

從訪談黃又青老師中,自然的話語、平和的語氣似乎看到裴利老師般的風 範,黃又青老師好像一眼就看出研究者的困擾及問題,他如朋友般娓娓道來他和 裴利老師透過書信時的一些對話及裴利老師的一些想法、理念。突然間,研究者 好像電腦找到關鍵字一般,開心得到解密鑰匙。

黃又青老師說:裴利老師的教學沒有一定的規則要如何做,她希望老師們依 照自己的教學環境、自己的資源來決定,但是裴利重視的是老師要「寫」,錄音 加上寫出來,每天不斷的記錄,然後回頭去看,會發現這些紀錄是有重點的,再 寫下來從頭敘述你的關心,你就會發現問題或一個答案。(訪談1010721)

透過寫來釐清想法,記錄一些困擾的、關注的事,每天寫然後回頭去看這些

記錄,會看出自己的疑問是甚麼?也會看出關心甚麼?因為人在書寫時會有邏 輯,前後文要呼應,就會去思考,想法就會去釐清了。(訪談1010721)

透過裴利學到技巧的東西就是釐清自己的想法,對黃又青老師而言,從觀察 孩子到回頭看自己的人生,裴利帶給她的,真的幫助很多。對研究者而言,黃又 青老師的說明,讓教學上、想法上突破困境,也更瞭解裴利老師的教學方法,這 才是真的幫助更多。

三、省思及改變

研究者透過黃又青老師的訪談及建議要多去反覆看裴利老師的書籍後,會再 度於班上進行創作性戲劇與裴利教學的故事課程,並詳實記錄和孩子的對話,及 孩子和孩子的對話,並反複來聆聽,持續錄音持續記錄,反複去看寫的東西。

發現錄音中聽到孩子的各種心情及問題,(引自黃幸美,2003:48)維高思 基認為兒童使用語言與他人對話,以及在內心裡與自己對話,對自己的解決問題 思考具有助益。研究者發現大人也可以如此,當你把話說出來,不斷記錄下來,

會發現你在困擾的事或無法解決的疑問,透過書寫不但會釐清問題有時更快解決 問題。

記錄後也發現原本以為會是如教學日誌般的流水記錄,但是並沒有,老師似 乎會把耳朵變長了,把眼睛變大了,注意聽到想記錄的、看到想關注的,也從錄 音後寫出來的資料中,發現平常忙碌時,原來這些重要的聲音就在你身邊圍繞 著,而你卻忽略了,真的很可惜。

所以透過這個訪談、這個研究,讓研究者改變,希望找回孩子的聲音,希望 找回老師最初衷的聲音,落實於每日的活動中,尊重孩子、聆聽孩子,孩子才是 教室中的主角。不要只是一昧的要教孩子什麼,忙著準備一堆教材,要來大談闊 論,其實我們才應該去聽孩子要教我們什麼。

希望在幼兒每日的活動過程中,運用戲劇性活動的技巧,加上老師的提問,

引導孩子發掘自己的經驗,和別人一同分享。並透過良好的群體互動,養成尊重

他人的團隊精神,一同合作分享,而老師專心聆聽記錄孩子的聲音,各方面得到 適度及均衡的發展,讓孩子及老師都因學習創作性戲劇活動及裴利教學而改變 了。

希望透過這個研究,讓整個幼教環境不再淪為國小先修班,讓整個幼兒園不 再是讀寫算的聲音,讓老師們不再是出作業改作業的機器,讓孩子不再是坐著 聽、照著做的刻板式學習。

幼兒園是充滿各種戲的情節、動作及聲音的舞台,每天都能上演更多更多的 戲,也希望每天都讓老師們從記錄中更了解我們的孩子,更學習聆聽教室中所發 出的各種不同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