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專家學者的肯定

國內許多專家學者也一致推崇裴利教學,林良在裴利的《華利的故事—幼 兒園裡的對話》(Wally's Stories)(1996b:5)序文一中,說:「裴利女士是一位

「幼兒觀察者」。她觀察幼兒,觀察得很用心,很仔細,而且留下忠實生動的紀 錄。這些紀錄,對研究幼兒成長的學者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個案」,往往在 研究報告中加以引用」。

幸曼玲也在裴利的《華利的故事—幼兒園裡的對話》(1996b:10)序文二 中,說:「裴利在與孩子對話過程中時而質疑、時而附和、時而靜思不語。而在 質疑、澄清、護衛、重覆、補充得過程中,拓展了孩子的思考範圍,也使得孩子 的推理能力更見周延」。

翻譯過許多裴利老師的書《男孩與女孩:娃娃家的超級英雄》、《孩子的天 使心》及從2002年底開始和裴利老師通信至今和從2003年進行故事說演至今9年 的黃又青老師,在台北有一獨立教室稱「故事角落」4。對於裴利老師的教學,

有以下的論點:

一、教學不再是單向的,不是我們可以給孩子甚麼,而是孩子呈現甚麼。

二、裴利說:每個人應該在他自己的環境裡頭,想到步驟是甚麼?或是你能夠擷取 的故事來源,或方式或執行的原則,一定得要照你自己的環境來決定。

三、故事說演其實實際做了後會知道核心是甚麼?只是辦法會不一樣而已。因為 裴利棒的東西就是在不是很多寫出來就可以抓得到,不是如教案一樣有目 標、準則可以去學來操作,反而要你不斷的去做,不斷的回頭看反省。

四、裴利認為重要的是錄音加寫,記錄一些困擾的、關注的事,記錄不是流水帳。

看到甚麼是有趣的,每天寫,一陣子過後累積了一些記錄,回頭去看會發現 紀錄是有重點的,會看出「不知道什麼」,「關心些甚麼」,再寫下來,從頭

4 訪談黃又青老師於 101 年 7 月 21 日台北「獨立教室--故事角落」中,經其同意將訪談內容放入。

敘述你的關心,你就會很容易找到你的問題點或一個答案。

從以上的論述,研究者更瞭解裴利的教學心、愛孩子的心及觀察孩子的眼及 耳,是多麼的用心,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個體,我們面對的就是每個來自四面 八方,各種不同的孩子,所以沒有哪一種方法適合全部的孩子,或適合全部的環 境,我們要學習的是裴利的精神及用心觀察、記錄,並不斷自我反省,

才能讓我們的教室、我們的孩子和老師每天都是快樂的學習。

黃又青在兒童文學學刊第 13 期《裴利的故事說演在幼兒英語教學的應用》

(2005:245)一文中,黃又青老師說:「裴利把自己看成是連接孩子們的一條無 形線,這樣的角色定位感動了許多幼兒老師,說演故事後來也被世界各地許多老 師帶到他們的教室裡去」。黃又青也說(2005:257–258):「裴利所發明的說演 故事是如此的接近孩子的扮演遊戲,也被孩子如同擁抱扮演遊戲一般地接受著,

而這樣的活動又能夠帶出許多的學習,更可以讓我們一窺孩子的內在世界」。 黃又青將和裴利老師的通信內容分享於兒童哲學月刊中,2 月在第 13 期《故 事說演的實踐:通信、行動與書寫》(2012:1)中提到裴利告訴黃又青:「孩子 做的事,每一件都是戲」「不論如何做,故事說演都會隨著時間而變成對的方法」。 3 月在第 14 期《通信、行動與書寫:每天寫下一件教室裡發生的小事情》(2012b:

18--19)中提到裴利告訴黃又青說:「把經驗寫下來,能夠幫助我定義自己的經 驗」。裴利不厭其煩地用不同方式告訴黃又青「天天練習」的重要性,雖然沒有 說該問甚麼樣的問題,但說只要天天寫下教室裡發生的事,久而久之,就會找到 重點事件或人物,而這些紀錄就會有故事性。做做看裴利老師的故事說演,就如 她常說的:觀察孩子的故事說演或遊戲,最可以讓我們從發現疑惑中瞭解兒童。

4 月在第 15 期《通信、行動與書寫:瞭解兒童是不是故事說演的唯一目標?》

(2012c:8–9)中提到裴利老師 2002 年底在台北做活動示範時,的確說過故事 說演也是教孩子數數、語言、文字…的好機會,甚至品格、美德也都可以在這個 活動的目標裡。裴利說過:如果我們對孩子及他們的發展好奇,喜歡他們的遊戲 和故事,然後把他們和我們的創意結合,其他的事情會自然的發生;只要孩子享

受活動、被友善對待、被尊重,那麼我們就不會做錯。5 月在第 16 期黃又青在

《通信、行動與書寫:細讀直升機男孩》(2012d:11)提到明白遊戲是孩子生活 的模式和目的,最終更讓我們同意老師的工作的確是一種道德行為。裴利老師的 提問、思考、觀察、發現、反省、釐清,黃又青老師認為是一個最基本的師資培 訓課程示範。6 月在第 17 期黃又青在《通信、行動與書寫:“Define”原來如此?—

遠赴美國拜訪裴利老師》(2012e:10)提到其誤解裴利老師所說的“Writing about your experiences helps define them for you。”中將 define 當作是「定義」,但裴利 老師說 define 就是「解釋清楚」的意思。黃又青老師說:就只是透過書寫把事情 看清楚,如此而已?。7 月在第 18 期黃又青在《通信、行動與書寫:對話能帶 來甚麼?書寫‧思考‧自我辯證》(2012f:10)提到裴利老師說:「書寫能夠讓人 看清事件、書寫能引發更多的書寫」。

從裴利的著作中感受及感動她清楚的紀錄孩子的對話及孩子的故事,並佩服 她細膩的心及用心聆聽每個孩子的聲音,楊茂秀(2001:1)曾說:「裴利的東西,

是真實的生活與工作經驗「長」出來的。養育孩子的人、陪孩子成長的人讀她的 作品,彷彿與她面對面,親切而實在」。裴利老師將教室的樣貌真實的呈現,透 過觀察不斷的紀錄教學潛在的觀點,更開放心胸不斷反省觀照自己,耐心傾聽、

用心解讀孩子的各種肢體或實際的語言,然後在適當的時機引導,並運用故事讓 孩子在其中自然思考、討論或解決問題。

裴利說(2007:22):「幻想遊戲裡,孩子們的主題與角色的情節會隨著戲 的進行逐漸發展,孩子們解釋他們的思維,也使得我們要去思考、去探索」。裴 利老師鼓勵孩子說故事、演故事,透過觀察及記錄孩子的對話,尋找訊息加以解 讀,裴利說(2007:48–49):「幻想戲,不只不會有破壞性,還會協助兒童產 生或養成開放的心胸,不管是在故事說演方面,或是在形式的課程上,都是如 此」。讓孩子不論是語言的增加、思考能力的發展、行為問題的解決及團體友誼 的發展、人格的成長等,各方面都因為透過老師的細心聆聽、故事戲劇的引導,

對話的詳實紀錄,有了明確的方向,而在師生的關係上更加融洽、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