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作物殘株利用與 pH、有機質、交換性鈣鎂含量等土壤性質 之關係

在一年二作制度及完全施用化學肥料情況下,就水稻而言,本長期 試驗其稻草產量約 5 至 7 噸,若迴歸土壤,純以量計初始約增加土壤 0.2 至 0.28%的有機質含量;此時無論每期作將稻草與稈犁入土中或拿 走,土壤不論表底土有機質含量並無明顯差異,亦無差距逐年擴大的趨 勢(圖 12)。這表示在固定的土壤環境及耕作條件下,土壤有機質的含量 有一平衡點,人為的大幅改變不容易,施用有機質多,分解也多。台灣 氣候溫度高,微生物活動旺盛,有機質分解快,故不論是加入大量作物 生質量或有機肥料,要想提高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是很不容易的,除非每 期作大量投入,這又是非常不合理且不符經濟效益,因還有其它土壤管 理措施可提高土壤生產力。又有機質的加入,確可提高土壤水田狀態下 的還原作用,而消耗氫離子,但並不會因此改變土壤 pH,因水田土壤 中原有的有機質如根系等,一般即可充分提供碳源,進行水田的還原作 用,故加入植株與否並不影響土壤pH 的改變(圖 11)。

若將頃5 噸稻草施入土中,根據稻草中各元素含量則可迴歸土壤中 各元素估計量如表 7。顥然因稻草中磷含量很低,故不論將稻草桿移 去、燒掉或增入土中、並不影響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且在每年施磷肥下,

即使將稻草移走,土壤中磷含量亦不會逐年減少(圖 13)。但稻草中鉀含 量高,可迴歸土壤中者自亦遠大於磷,故將稻草移除,則土壤中有效鉀

含量,明顯低於稻草掩入土壤中或燒成灰者,由於鉀在土壤易移動,故 此種差異之影響可至底土,但即使每年移除稻草,土壤中有效鉀含量並 未逐年減少(圖 14、15),因每年仍有施鉀肥。

為防止台灣土壤之過度酸化,應儘可能採用包含水稻在內之輪作制 度;多肥作物應避免氮肥之濫用;酸性過強土壤可適量施用石灰或爐 渣,以利改良,並以有機物之供應配合之。

1.本省耕地(不包括山坡地)土壤 pH 的分布百分比

等級 pH 土壤樣本數 %

強酸性 <4.5 274 4.7

酸性 4.5-5.5 1914 33.4

微酸性 5.5-6.5 1367 23.9

中性 6.5-7.5 875 15.3

微鹼性 7.5-8.5 1262 22.0

鹼性] >8.5 38 0.7

2.台灣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其分佈情形

有效磷含量-Bray P ppm 等級 所佔面積-%

0-4 極低 7

5-10 低 30

11-20 中 32

>20 高 31

3.台灣耕地土壤有效性鉀含量及其分佈情形

有效磷含量-

Mehlich

K ppm 等級 所佔面積-%

0-4 極低 7

5-10 低 30

11-20 中 32

>20 高 31

4.台灣水田土壤表、底土肥力狀況比較

me/100g

有效

6.台灣地區歷年肥料三要素估計用量 N-applied , kg/ha

Rice yield , kg/ha

0

Rice Yield

0

N applied , kg/ha

糙米產量

N肥用量(N kg/ha)

1.台灣地區歷年來稻米產量與氮肥用量

1949-1986 年

2.台灣地區歷年來稻米產量與氮肥用量的關係

0

3

100% 110%

圖5. 台灣地區每年化學肥料使用量與禽畜糞尿排泄量之三要素概 估計量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