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加入 WTO 雲林縣主要農作物因應策略

一、稻米

我國在 91 年元月 1 日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會員,並遵 守入會協議,開放部分稻米進口,在入會前政府即針對國內稻米產業的 生產結構進行調整,並採行提升競爭力的相關措施。但因以往稻米是禁 止進口,如今面臨開放,國內糧價將受到影響,尤其糧商在價格風險無 法掌握的情況下,持觀望態度而降低存糧意願,致市場流通的稻榖數量 增加,對國內糧價造成衝擊。開放稻米進口後,為達到供需平衡的目標,

國內稻作面積必須減少,如果稻農仍堅持種稻,不配合政府政策進行休 耕轉作及分年輪流休耕,生產必然過剩,糧價滑落時,稻農的收益就會 減少。面對進口米的品質及價格優勢,國產米的競爭力必須再提升,才 能穩定價格,立於不敗之地。有關加入WTO 對稻米產業政府因應策略 如下:

(一) 調降稻作面積

由於一年至少會進口 14 萬 7 千多公噸的稻米,加上國人 消費量呈現遞減趨勢,因此,稻作面積必須配合減少,民國 91 年至 93 年的稻作面積目標訂為 30 萬公頃。為達成減產的目標,

除持續推動一般性之輪作、休耕措施外,已針對第二期稻作辦 理分年分區輪流休耕。查雲林縣 93 年稻米收獲面積第一期作為 25,893 公頃、第二期為 14,849 公頃,合計為 40,742 公頃,針對

沿海及土壤貧瘠鄉鎮之稻田,建議能配合政府政策進行休耕轉 作及分年輪流休耕。

(二) 配合計畫生產之輪作、休耕及輪流休耕措施給付獎勵金額。

(三) 建立稻米產銷預警制度:提供稻作生育情形、種植面積、產量 預測、國內外糧價等資料,作為農民規劃及調整種植的參考。

(四) 提升國產稻米品質

1. 種植良質品種的稻米:由農委會各試驗改良場所培育之優良 水稻品種,推薦及輔導育苗中心選育、繁殖,提供農民種植,

並輔導農民加強田間管理。

2. 鼓勵生產有機米:組成集團栽培區及產銷班,由農業改良場 所輔導栽培管理技術,建立驗證公信力,強化有機米品牌形 象。

(五) 降低生產成本

配合稻作面積調降及推動綠肥集團栽培,輔導規模較大且 繼續經營意願的育苗中心或代耕中心,接受小農及兼業農委 託,轉營成為水稻或綠肥翻耕之代耕中心。

(六) 建立稻米分級及品牌制度

1.宣導經政府認證品牌食米品質的資訊,使國人多選購國產良 質米,以建立食米分級新秩序。

2.鼓勵糧商辦理 CAS 良質米工廠認證,輔導糧商採用「臺灣好 米」共同標誌銷售,達到「好米賣好價」的目標。

(七) 食米加工附加價值

1.改進傳統米食、製粉等製品的製程及保存技術。

2.研擬與食品企業策略聯盟,合作製造米食加工品,研發方便 性、即食性之米飯產品,共同開發米食市場。

(八) 改進食米運銷通路

1. 協助糧商公會,建置稻米市場資訊及銷售網站,結合宅配、

郵購或電子商務,訂購及配送食米。

2. 以區域為單位,成立加工策略聯盟,由農業改良場提供優良 種苗,結合農戶成立專業產銷班,建立共同品牌及行銷網路。

(九) 蒐集國內外產銷資訊,並經由國外參展的機會,拓展國外行銷。

(十) 稻米進口管理措施

1. 民間進口米採標售權利金方式分配配額,縮小進口米與國產 米之價格差距。

2. 當進口量超過基準數量,或單批進口價格低於基準價格之 90%以下時,即可啟動特別防衛措施(簡稱SSG),課徵 額外關稅,最多可提高三分之一關稅。

3. 進口米的 65%由政府分批進口,納入公糧統籌處理,如果 需要釋出到市場時,會考慮市場價格,加價及分批標售,避 免大量釋出衝擊國內糧價。

(十一)穩定國人米食消費量

1.編印米食相關教材及宣導資料,加強米食推廣。

2.辦理公糧稻榖、CAS 及一般白米的衛生安全檢查。

3.加強市場銷售稻米包裝標示及品質的抽檢。

二、大蒜

大蒜為國內冬季裡作作物,其主要產品為蒜球,係雲嘉南地區重要 經濟作物,尤以雲林縣占總產量 80﹪以上,為主要產地。大蒜為世界 上重要之辛香調味用蔬菜,國際上諸多國家均有蒜球生產,惟以地域便 利性及進口價格之相較下,大陸產品最具競爭力。國產蒜球於三、四月 份採收,生產成本每公斤約36 元,大陸產蒜球自六、七月間開始採收,

至台灣之靠岸價格僅約20 元,八、九月起即可大量輸入國內,一旦開 放大陸產品進口,國產蒜球競爭力極度不足。有關政府對大蒜產業因應 對策如下:

(一)調整種植面積

每年由農委會邀集產地縣市政府開會研定各縣市計畫生產 面積,再由產地縣市政府會同鄉鎮公所與農民團體分配各鄉鎮 種植面積,並向農民廣為宣導,請農民配合辦理,以確保收益。

查雲林縣 93 年收獲面積為 5,102 公頃,產量 49,770 公噸,建議 能配合政府政策計畫生產。

(二)建立產銷預警制度

將大蒜種植登記資料配合農情調查資料,掌握確實生產資 訊,預估產量,以利農委會評估及邀集相關縣市政府與主要產 區鄉鎮農民團體召開會議,決定後續因應措施,並依產量、進 口量、產地價格、市價等資訊建立預警系統,預防產銷失衡。

(三)提升競爭力

1.透過各鄉鎮產銷班之經營與運作,培養專業經營農家,落實 計畫性生產;鼓勵農民共同購置生產資材與採收等共同作 業,以提升競爭力。

2.由農委會補助農民團體協助產銷班員購置農業機械,推廣使 用蒜球播種及採收等省工機械,降低勞動支出,提昇工作效 率,以降低生產成本。

3. 輔導農民團體透過農委會所屬試驗所與改良場,配合大專院 校等學術單位所研發之技術,辦理講習會,指導農民改進 栽培技術,及安全用藥知識,協助改善倉貯設備及技術,

減少貯藏損耗。

(四)健全分級制度,形成市場區隔

提高大蒜品質,輔導農民團體建立分級與品質控管制度,

將不同等級之產品作不同通路之利用,建立優良國產品品牌形 象,並利用媒體廣為宣傳,以與進口產品形成消費市場區隔。

(五)蒜農之救助救濟措施

當蒜球產業遭受進口損害時,可由農民團體、產業團體或 地方政府依「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辦法」規定向農委會提出 申請,或由農委會主動提出。

三、馬鈴薯

馬鈴薯為冬季裡作作物,產期集中於一至三月,依消費型態分為加 工用(約佔 30%)及鮮食用(約佔 70%)兩大類,加工用係供應加工廠 作薯片,鮮食用則係採收上市或冷藏供全年消費。國產馬鈴薯年栽培面 積約1 千 9 百公頃,產量 4 萬公噸,產值約 5 億元,生產成本每公斤約

為8.6 元,自美國進口價格每公斤在 10 元至 13 元左右。入會後雖然馬 鈴薯開放自由進口,但依我國現行檢疫規定之限制下,只有美國、加拿 大及澳洲未感病地區能夠進口,而中國大陸屬馬鈴薯癌腫病疫區,生產 之馬鈴薯短期內仍無法進口,因此國內產業仍有續存空間,惟未來一旦 中國大陸完成符合我國檢疫標準之程序而得以進口時,因其價格每公斤 僅約4 元,較我國生產成本低,我加工原料用馬鈴薯將無競爭力,今後 將配合鮮食用消費市場之需求,適度調整生產規模。有關政府對馬鈴薯 產業因應策略如下:

(一)調整種植面積

雲林縣 93 年收獲面積為 841 公頃,建議由產地鄉鎮農會針 對轄內單位面積產量較低、生產力較差之薯田,加強宣導停止冬 季裡作,輔導休耕或種植綠肥,以調整種植面積。

(二)建立產銷預警制度

透過農情調查系統,健全馬鈴薯產銷資訊,提早掌握生產 資訊,預估產量,俾利農委會評估及邀集縣市政府與主要產區農 民團體召開預警會議,決定後續因應措施,並由農委會依產量、

進口量、產地價格、市價等資訊建立預警系統,預防產銷失衡。

(三)提昇競爭力

1.由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繁殖馬鈴薯健康種薯之原種供斗南鎮 農會生產健康種薯,予生產馬鈴薯之農民。

2. 對於生產力較高產區,配合健康種薯之供應,由農委會區農業 改良場、產地農會指導農民提高栽培管理技術,並推動田間 機械化作業,以減少勞力成本支出及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3. 為穩定產銷,輔導產地農民團體改善馬鈴薯採收選別、分級包 裝、冷藏保鮮及集運等產銷相關設施。並鼓勵共同運銷,妥 為規劃運銷集貨作業場地及流程,以提高作業效率。

(四)馬鈴薯農民之救助救濟措施

當馬鈴薯產業遭受進口損害時,可由農民團體、產業團體 或地方政府依「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辦法」規定向農委會提出 申請,或由農委會主動提出。

四、落花生

落花生為彰化、雲林、嘉義沿海地區之重要傳統經濟作物,雲林縣 93 年收獲面積 15,548 公頃,產量 52,996 公噸,產值估計約 23 億元,

每公斤生產成本約34 元,產地價格平均每公斤為 39~44 元,國際價格 每公斤14~16 元。由於國產落花生之生產成本偏高,未來宜配合國人 口味及消費市場需求,輔導國產落花生朝向鮮(煮)食用及具本土風味 之帶殼花生加工產品與傳統式炒花生為主。有關政府對落花生產業因應 策略如下:

(一)調整種植面積

雲林縣 93 年落花生收獲面積為 15,548 公頃,產量 52,996 公噸,建議能輔導不具競爭力之種植地區轉作或休耕種植綠 肥,其中符合「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基期年規定者,列為優 先輔導對象;並配合市場對本土風味加工產品之需求,輔導契 作生產具市場競爭力之優勢品種,減低進口產品之衝擊。

雲林縣 93 年落花生收獲面積為 15,548 公頃,產量 52,996 公噸,建議能輔導不具競爭力之種植地區轉作或休耕種植綠 肥,其中符合「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基期年規定者,列為優 先輔導對象;並配合市場對本土風味加工產品之需求,輔導契 作生產具市場競爭力之優勢品種,減低進口產品之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