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修飾策略的次類方面,共有加強語、緩和語以及預備語等三項。以下 呈現三組修飾拒絕次類的數據結果,而後就三組最有顯著差異的次類加以討 論。

1. 數據呈現

本文以圖 四-4呈現三組在修飾拒絕次類的使用分布情形。

圖 四-4 三組研究對象修飾策略次類比較 根據圖四-4,在加強語策略排序中,

美籍學習者>臺籍母語者>日籍學習者;

在緩和語策略中,臺籍母語者>日籍學習者>美籍學習者;

在預備語策略中,美籍學習者>臺籍母語者>日籍學習者。

R加強語 S緩和語 T預備語

台籍母語者 9.9% 15.4% 17.6%

日籍學習者 7.5% 4.0% 9.7%

美籍學習者 14.2% 2.8% 18.8%

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修飾策略

137

經變異數分析與事後比較,在「緩和語」策略方面,臺籍母語組分別和 日籍學習組以及美籍學習組都達顯著差異,其差異值都是p=0.00<0.05;在

「 預 備 語 」 策 略 方 面 , 臺 籍 母 語 組 與 日 籍 學 習 組 達 顯 著 性 差 異 水 準

(p=0.036<0.05 ),日籍學習組與美籍學習組也達顯著,其差異水準為 (p=0.019<0.05)(詳見附錄八)。

2. 討論

有關「緩和語」策略的使用,指的是說話者使用表示猶豫的情態詞或緩 和的語氣詞等來緩和語意,本文將之分成兩個小類,一為表示猶豫的情態詞,

例:「可能」、「也許」、「大概」、「恐怕」、「有點」等;二為表示緩 和的語氣詞,例:「啊」、「啦」、「吧」、「喔」等,從上述數據結果的 頻率看來,臺籍母語者使用此策略的頻率遠高於學習者,接下來讓我們從語 料中的例子比較三組在此策略的內容方面有何差異。先看語氣詞的使用情形。

(88)UF:OO 同學,謝謝妳昨天留下來~接受我的訪問,這個禮物送給 你。

TS3:喔,不用啦,你不用準備禮物,這小忙而已,順便幫忙而已 啦。 (臺籍母語者 TS03 語料,拒絕不熟友贈與)

(89)UF:OO 同學,謝謝妳昨天留下來~接受我的訪問,這個禮物送給 你。

AS01:我真的不需要,因為這是,我真的不需要,謝謝妳,可是,

我、我真的不需要。(美籍學習者語 AS01 料,拒絕不熟友贈與)

(90)UF:OO 同學,謝謝妳昨天留下來接受我的訪問,這個禮物送給 你。

JS2:不用了,我只是幫你一點小忙,所以不用了(日籍學習者 JS02 語料,拒絕不熟友贈與)

138

從上述「緩和語─語氣詞」策略的形式與內容來看,臺籍母語者常用的 語氣詞,不管是在美籍或日籍學習者都很少見,即便在日籍學習者出現了句 末虛詞「了」,但並非臺籍母語者慣用的「啦」。由於臺灣地區年輕學生使用 語氣詞的頻率頗高,推論母語者高頻使用此策略與此有關,反之,學習者因 為少了很多緩和語語氣詞的修飾,使用時也未能精準掌握語氣詞的正確用法,

因此在拒絕的回應上就顯得較直接。

有關臺籍母語者常用的修飾緩和語策略,賴紋萱(2012)認為情態詞表 達說話者較低的確信程度,具有降低武斷性的功能,能有效緩和拒絕的直接 程度;Li與Thompson(1983)則定位語氣詞「喔」、「啊」、「啦」等在功 能上可以降低拒絕的威脅、減緩句義的強迫語氣。在本研究中,臺籍母語者 大量採用緩和策略中的語氣詞印證了文獻此項論點,然而美籍學習者選用這 些策略的情況並不佳,本文推測原因為:在華語語尾助詞方面,由於英語母 語中主要是以語調及動詞的屈折變化來表現說話者的語氣,是以美籍母語者 應該是由於還未能建立此項語用能力,導致少用。

至於日籍學習者方面,雖然日語也有語尾助詞,但與漢語語尾助詞用法 不盡相同,本研究臺籍母語者最常出現的「不用啦」並非日籍學習者熟悉的 用法,反而是對其他語句的修飾,例:「可是我們很熟啊」、「我最近很累 啊」、「我不想去啊」、「我應該不行吧」等。因此本研究推論日籍學習者 在此策略的不足與誤用情況,與目標語語用知識不足及母語遷移都有關連。

接下來看三組在緩和語情態詞方面的使用情形:

(91)UF:OO 同學,下禮拜五系上有個新生說明會,需要兩個小時的時 間請學長姐來分享心得,你可以來幫忙嗎?

TS1:我是很想幫忙……可是我剛好那個下午有事情,所以可能就沒 辦法。

(92)UF:OO 同學,下禮拜五系上有個新生說明會,需要兩個小時的時 間請學長姐來分享心得,你可以來幫忙嗎?

139

AS5:啊對不起,我不可能參加那個……那個……活動,這是……因 為現在我……沒有辦法……我……那時候,就是跟……呃……太忙。

(93)UF:OO 同學,下禮拜五系上有個新生說明會,需要兩個小時的時 間請學長姐來分享心得,你可以來幫忙嗎?

JS7:我……我……不是不要,而是不能幫忙,因為我的中文能力不夠 流利,所以如果新生來問我,我應該不能回答。

在緩和語的情態詞方面,英語雖然也有許多,但在本研究中,可能是美 籍母語者尚未習慣或找到相對應的中文情態詞用法,因此精熟度不夠,以致 無法精確應用於華語拒絕對話中。

至於日籍學習者的情態詞也用得不多,在本研究中,出現者幾乎全數為

「應該」一詞,例如:「應該不行吧」、「...我應該不去」、「我有...應 該我有課」、「那天我應該有事」、「...如果新生來問我,我應該不能回 答」等。正確使用時,確實能緩和語氣,但較之臺籍母語者的豐富情態詞語 彙,仍顯得有點單一不足。本文推測此現象是由於日籍學習者對中文情態詞 詞彙認識有限,加之日語表推測、猜想的「はず」及表義務、應當的「べき」, 中文常全部直譯為「應該」,因此日籍學習者在中文詞「應該」的使用,應 與此有關。

從上述次類的統計情形與分析結果來看,已可見出華語學習者與母語者 在選用拒絕次類的差異分布情形,以及其在內容形式展現之具體差異所在,

然而尚未能觀察到策略的選用與社會距離、社會地位等變因之間的關係如何,

因此本研究覺得有必要在次類策略的選用差異比較後,繼續針對相關影響變 項與拒絕策略之間的關係進一步分析探討。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