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UF:嗯莎蕊同學你好,就是我們下周五有一場新生說明會,

然後想請學長姊來幫忙,請問你可以來嗎?

AS10:真的嗎?可是不好意思【表示歉意1】……我最近真的 很忙,可能沒有時間…不好意思【表示歉意1】……[1HA]

2UF:沒時間喔……但是因為下禮拜五只有兩個小時,不曉得 你可以抽空來嗎?

AS10:對……可是真的不好意思【表示歉意1】,因為工作的關 係,所以真的…最近很忙,沒有辦法,不好意思【表示歉意 1】[2HA]

3UF:喔好吧!但是因為我現在找不到人,還是你可以幫我找 人呢?

AS10:我……我可以問一下朋友有沒有人可以妳……【拖延】

UF:好……那你可以這個禮拜告訴我,就是…如果有人可以來 的話

AS10:好…我問問看【拖延】[3HA]

UF:嗯……好,謝謝你喔 AS10:嗯……不會

163

4.請求_熟友_AS10

1F:莎蕊!你知道下星期五系上有一個兩小時的新生說明會需要人來幫 忙,你可以來嗎?

AS10:沒有啊我……我……你知道嗎我最近超級【加強語 1】忙【理由1

-模糊】!我沒有辦法【否定能力 1】……[1HA]

F:兩個小時而已

AS10:我知道……可是你知道嗎……最近很累,真的沒有辦法做其他的事 情【否定能力 1】

2F:蛤……所以真的沒有辦法來喔

AS10:我不要【否定意願】啦呵呵!不好意思【表示歉意1】!

[2HA]

3F:那你可以幫我找人嗎?我找不到人。

AS10:可以啊好……那我問一下朋友……可能有人可以幫你……對……

[3Closure]

F:好!那謝啦!

在對不熟朋友時,美籍學習者傾向用一連串的「不好意思」(表示歉意 策略)或「我再問問看」(拖延決定)等話語來間接表示拒絕,以示禮貌;

而對熟識朋友,說話就直接許多,像「我沒有辦法」、「我不要」的話語就出 現了。

綜合討論

上文已就社會距離變項,討論了其影響的層面,結果發現較之社會地位 變項,社會距離變因的顯著差異結果都在「熟友 vs. 不熟友」這一組,但情 境有所不同。只是,此一顯著性差異只出現在台籍母語組與美籍學習組,日 籍學習組並沒出現。為何在面對「熟友 vs. 不熟友」情況下,日本人的策略 沒有什麼差別?針對此一現象,本文探討如下,請先看取自日本學習者的語 例。

164

1.贈與_不熟友_JS01

1.UF:小楠同學,謝謝你昨天留下來接受我的訪問,然後這個禮物送給 你。

2.JS1:喔,謝謝【表示謝意】,不用不用【否定義務】,別客氣【降低負債感

─他人】。 [1HA]

3.UF:喔可是,這只是一點我的小東西,小心意,請收下。

4.JS1:喔可是我想幫你,所以沒關係【降低負債感─他人】,下次我想要你幫 的時候,再幫我的忙,幫助我【回報互惠】。2[HA]

5.UF:好,沒關係,那下次我再幫你忙。

2.贈與_熟友_JS01

1.F:欸小楠,謝謝你昨天留下來接受我的訪問,這個禮物給你。

2.JS1:謝謝【表示謝意】,不用不用【否定義務】沒關係,別客氣【降低負債 感─他人】。[1HA]

3.F:這只是一點小東西,收下來啦!

4.JS1:下次我需要幫你的時候你再幫我【回報互惠】。[2HA]

5.F:好吧!那就說定囉,下次我會幫你。

6.JS1:謝謝。

從以上兩則語例中,可見出日籍學習者不管在面對熟或不熟的朋友時,

使用的策略大同小異,即便對不熟朋友有時會再禮貌客套些,但整體上還是 沒有到達顯著差異的結果。本研究推論此與語言本身屬性有關。由於日文中 對熟識與不熟朋友間的語體有分,例如對不熟朋友常用「敬體」,對熟識朋 友則用「常體」,但在華語中,就沒有這種區分,以致在面對「熟友 vs. 不 熟友」情況下,加上人在他鄉,講話也比較謹慎,因此會朝較禮貌一端靠攏,

就比較感受不出其中的差異了。有關中文是否表達不出日籍學習者想表達的

165

禮貌性等說法,我們也可從日本人的感知進一步加以探究,這部分將在本章 第四節繼續探討。

小結

以上分別討論了社會地位與社會距離變項對三組的策略選用之影響,檢 定結果顯示,社會地位對三組都產生顯著影響,但影響的細節不盡相同。在 對不熟師及不熟友的拒絕贈與情況下,有地位顯著差異的組別是臺、日兩組,

美籍學習者雖然也有顯著差異結果,但出現於請求情境。整體來看,在不熟 的前提下,無論是哪一個國籍的組別,對上位者抱持更多敬意準則,主要體 現於「使用稱呼」;對平位者則抱持更多尊重準則,不過不同國家有不同的 展現方式,例:臺籍母語者展現在負債感策略,日籍學習者可能由於對華語 負債感策略不熟,退而求其次,展現在否定意願,美籍學習者則因情境不同,

展現的策略出現了條件應允。至於在對熟識師及熟識友的拒絕贈與情況下,

研究發現只有臺、美兩組展現地位的顯著差異結果,跟不熟教授相似,兩組 對地位高的熟識教師仍維持一定的客氣原則,但對平位朋友卻改採大量的玩 笑交情準則。值得注意的是,日籍學習者並無地位顯著差異結果,在對熟識 師及熟識友之間並沒有展現太大的策略差異。

社會距離變項方面,顯著性差異只出現在臺、美兩組對熟友與不熟友之 間,且情境不同。臺籍母語者出現於贈與情境,主要體現在玩笑交情策略,

亦即對熟友大量使用玩笑準則,對不熟友完全未使用;美籍學習者則出現於 請求情境,主要表現在表示歉意,對不熟友時說抱歉的頻率比對熟友高出三 倍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日籍組完全未出現社會距離的顯著差異,本研究推 論此現象與語言屬性有關,由於日文中對熟識與不熟朋友間的語體有分,但 在華語中,無此區分,以致日籍學習者無法用華語展現面對熟友與不熟友之 間的策略差異。至此本小節小結了社會變項對三組研究對象的影響,接下來 本研究將從另一個面向--文化感知的面向進行探討。

166

本節比較日、美籍學習者與臺籍母語者在本研究中的拒絕感知情形,首 先呈現三組研究對象對各項情境的拒絕難度感知,其次綜述研究對象對影響 其拒絕過程的各項變因之感知,最後歸納學習者在不同拒絕文化面向的感知 意識。藉由探究,欲回答本文研究問題三:

RQ3:日、美籍華語學習者與臺籍母語者對拒絕難度、策略選擇過程以 及文化比較過程的感知情況分別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