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個別化教學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蒐集國內外相關研究,茲分述如下。

壹、國內相關研究

研究者搜尋國內「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國立教育資料館教育論文全文 索引資料庫」及「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等網站,輸入關鍵字「個別化教學」, 僅有 1 篇相關研究,因此,研究者乃搜尋國內探討個別化教學之教學模式的相關 研究,整理出其相關研究主題主要有編序教學、電腦輔助教學、精熟學習、凱勒 教學模式、個別化輔導教學系統、個別補救教學及個別處方教學等(如表 2-1),

茲分述如下。

一、個別化教學方面

國內探討個別化教學之研究,僅有呂錘卿等(2006)研究國民小學個別化教 學實施狀況。此研究將個別化理念分為目標設定、教材內容、教學活動、時間進 度、監督與激勵及評量與練習,探討教師對個別化教學理念的認知與實施情形。

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法,以自編的問卷,調查中部地區四縣市的國民小學教師,

根據調查結果歸納出,教師對個別化教學理念整體贊同度,屬中等程度,而教師 反應個別化教學理念在班級實施情形,屬於中等偏低程度,整體而言,教師對個 別化教學理念贊同程度,顯著高於實施情形,且教師表示在班級教學中,無法實 施個別化教學之原因,主要有學校行政單位不支持、班級人數過多、教材編改不 易、容易造成學生分類及對於學生起點行為瞭解不容易。

二、編序教學方面

個別化教學中編序教學模式的相關研究只有 2 篇,且皆採用實驗研究法。其 中,林金慧(2003)將編序教學模式運用於寫作教學實驗,此研究以平安國小低 年級為對象,試編擬一套編序式寫作教學教材,並透過參與觀察、訪談、文件分 析等研究方法蒐集研究資料,經研究後發現,國小低年級可實施編序式寫作教 學,且編序式寫作教材的設計,有助於教師推行寫作教學的意願。此外,蘇永傑

(2003)也探討「編序教學在國小高年級作文上之應用」的教學效果,此研究以 台北縣安和國小五年級二個班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準實驗研究。研究結果 發現,編序作文教學組在寫作表現上,無論在基本技巧、內容思想、文章架構、

文章組織、創意表現和總分上,後測成績及進步幅度皆顯著地優於一般寫作教學 組。

三、電腦輔助教學方面

研究個別化教學中電腦輔助教學的相關研究大部分都是採用準實驗研究 法,探討電腦輔助教學運用於各學科的成效。其中探討數學領域的相當多,李姍 禧(2004)採準實驗研究的不等組前測─後測設計,比較「網路電腦輔助教學」

及「教室教學」兩種不同教學方式,對國小一年級學童於學習數概念上學習成就 的差異。陳尚美(2004)也採準實驗研究的不等組前測─後測設計,比較「網路 電腦輔助教學」系統和「教室教學」兩種不同方式,對國小三年級學生建立長度 與面積保留概念學習成效是否有所差異。黃美華(2004)則比較「網路電腦輔助

教學」及「課堂傳統教學」兩種不同教學法,對國小二年級學生於學習加減文字 題解題歷程上學習成效的差異。楊宗穎(2004)則以台南縣某國民小學五年級學 生為樣本,比較「傳統教室中的教學」與「透過網路電腦輔助教學系統的教學」

對國小五年級的學童學習線對稱概念之學習成效。歐素君(2004)也研究台南市 某國小四年級學生,接受多單位乘法問題的「網路電腦輔助教學」後的學習成效,

是否優於「傳統教學」的學生。魏淑娟(2005)則採單一受試實驗研究法中的跨 受試多探試設計,研究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低成就學生乘法概念學習之成效。

此外,也有探討電腦輔助教學運用於語文領域方面的相關研究。王黃隆

(2002)採準實驗研究法,探討電腦輔助教學對國中英語低成就學生實施補救教 學之效益研究。卓享億(2005)也採準實驗研究法,探討融入多媒體 CAI 進行閱 讀教學活動對國小學童閱讀成效與閱讀態度的影響。黃振郎(2006)則採準實驗 研究設計,研究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學童閩南語通用拼音教學成效。其他尚有探 討電腦輔助教學運用於自然領域的相關研究。陳志光(2005)探討國民小學自然 科學課程實施電腦輔助教學之可行性,同時分析目前電腦輔助教學對學生科學態 度及自學能力情形之探究。另外,還有梁嘉勝(2005)探討運用「適性化補救教 學系統」於國小四年級學童並利用此系統診斷學童迷失概念的狀況,進行適性、

有效的補救教學,並進一步分析運用此系統的學習成效。

以上的相關研究皆採實驗研究法,唯有藍玉山(2002)採用個案研究法,探 討使用研究者所發展出來的編序電腦輔助教材,促進國二低成就學生對於空氣概 念學習的效果。

四、精熟學習方面

個別化教學中精熟學習方面的相關研究也都採用實驗研究法。其中,有許多 研究都探討精熟學習運用於國小數學領域之實施成效,毛連塭等(1989)採實驗 研究法,探討精熟學習方案對國小學童數學學業成就和數學自我概念之影響。陳 坤木(1993)則依據精熟學習理論,發展一套國小數學科電腦輔助學習軟體,採

不相等控制組前後測設計,並以高雄市一所國小五年級兩個班級學生進行實驗,

進而探討其在教學後的效果。

此外,尚有許多探討精熟學習運用於國中階段的相關研究。丁鋐鎰(2000)

以台北縣立某中學國中一班國三學生為教學對象,探討氧化還原概念精熟學習模 式在國三理化課程中實施的成效。丁健仁(2005)則以台北市某市立國中二年級 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在自然科教學上實施研究者設計之「精熟學習」策略的成 效。林上評(2006)則探討精熟學習理論在高中歷史教學上的應用。

另外,黃泰山(2005)則將精熟學習運用於體育教學,此研究探討精熟學習 教學情境下口語示範教學回饋、器材輔助教學回饋、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回饋策 略共三種組別,對學童在基本動作之對空傳球以及操作性聯合動作之對牆傳球,

實施 8 週 16 節單元活動設計,並探討三組教學回饋在動作學習成效上之影響。

五、凱勒教學模式方面

林寶山於1984年在國立高雄師範學院夜間部教育系及教育研究所教育人員 週末進修班的「課程發展研究」科目上首先試行凱勒教學模式,主要目的在於希 望養成學生獨立自學的習慣和能力。並於1985年以高雄縣五所國中的學生進行教 學實驗,以研討出適合本國教學環境的凱勒教學模式(林寶山,1992)。

六、其它方面

林生傳首先於 1979 年引進個別化教學方案,在高雄地區兩所國中試驗並發 展「個別化輔導教學系統」(Individually Guided Education, IGE)(林生傳,1980)。 接著,還有一些探討個別補救教學之研究,吳吉昌(1994)採實驗研究,以高雄 市某國中一年級四個班級為研究對象,探討個別化補救教學對於國中數學科一元 依次方程式單元實施的成效。邵心慧(1998)則以國中英語資源的英語學習困難 的學生進行英語科個別化補救教學,研究其實驗成效。曾琬淑(1993)以高雄市 中正國小五年級數學科低成就學生 75 人為研究對象,比較「CAI」、「導生制」、

「傳統式」三種不同的數學科補救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學習成就、學習態度、

學習焦慮、學習適應、自我觀念之立即性成效及保留性效果。此外,吳和堂(1993)

則研究個別處方教學在國小數學科實驗之教學成效,是以個別處方之教學理論,

配合現行國小數學科課本,設計個別化教材並採用「不等組控制前後測」實驗設 計,探討其實驗成效。

綜上分析可知,國內相關研究大都探討個別化教學之某一教學模式之實施成 效,且幾乎都採用實驗研究法。而探討個別化教學之研究僅有呂錘卿等(2006),

且其探討的個別化教學理念之層面,則偏向「課程與教學」方面。由此可知,國 內探討個別化教學理念之相關研究甚少,基於此,研究者乃決定進行個別化教學 理念之研究,並參考呂錘卿等研究,經文獻探討後,分為「學生個別差異」、「學 生角色」、「課程與教學」及「教師角色」四層面,以使個別化教學理念所包含的 層面更廣博。

表 2-1 國內個別化教學相關研究之摘要

研究者(西元) 研究主題

一、個別化教學方面

呂錘卿等(2006) 國民小學個別化教學實施狀況之研究。

二、編序教學方面的研究

林金慧(2003) 國小低年級編序式寫作教學研究──以平安國小為對象。

蘇永傑(2003) 編序教學在國小高年級作文上之應用。

三、電腦輔助教學方面的研究

王黃隆(2002) 電腦補助教學對國中英語低成就學生實施補救教學之效益 研究。

藍玉山(2002) 編序電腦輔助學習促進國二低成就學生對於空氣概念學習

研究者(西元) 研究主題 之個案研究。

李姍禧(2004) 降低國小一年級數概念發展受閱讀能力影響之網路電腦輔 助教學的研究。

陳尚美(2004) 協助國小三年級學童建立長度與面積保留概念之網路電腦 輔助教學研究。

黃美華(2004) 國小二年級學生學習加減文字題解題歷程之網路電腦輔助 教學的研究。

楊宗穎(2004) 國小五年級學童透過網路電腦輔助教學學習線對稱概念之 研究。

歐素君(2004) 應用多單位系統在乘法算則之網路電腦輔助教學的研究。

卓享億(2005) 成語故事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運用於國小三年級閱讀教學 之研究。

梁嘉勝(2005) 適性化補救教學系統-以分數為例。

陳志光(2005) 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學生科學態度及自學能力之影響—以 國小六年級自然與生活領域為例。

魏淑娟(2005) 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低成就學生乘法概念學習之成效。

魏淑娟(2005) 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低成就學生乘法概念學習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