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乃根據文獻探討與研究結論,提出以下的建議,以提供教育行政機關、

各國民小學及未來從事相關研究者之參考。

壹、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本研究基於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給教育行政機關參考。

一、加強個別化教學理念與實施宣導

本研究發現,國民小學教師個別化教學理念認知與實施皆屬於中高程度,顯 示目前教育行政機關宣導個別化教學理念之成效。惟在個別化教學理念「學生個 別差異」向度上,認知層面之平均得分為 3.36,排名為 2,實施層面之平均得分 則為 2.94,排名為 4,顯示在個別化教學理念「學生個別差異」向度上,教師之 認知程度雖高卻未確實的落實;反之,在個別化教學理念「教師角色」向度上,

認知之平均得分為 2.54,排名為 4,實施之平均得分則為 3.58,排名為 1,顯示 在個別化教學理念「學生個別差異」向度上,教師之實施程度雖高但卻未有最高 程度上的認知。因此,教育行政機關應加強個別化教學理念認知與實施的宣導,

使教師於個別化教學理念之認知與實施間能更有聯繫,拉近認知與實施之間的距 離。此外,研究亦顯示,有高認知程度個別化教學理念之教師,其實施程度也越 高,因此加強教師個別化教學理念認知,也能提升教師實施的成效。

、辦理個別化教學之相關研習活動,鼓勵教師多參與

本研究發現,國民小學教師的個別化教學理念因教育程度之不同而有差異,

因此各縣市教育局應多舉辦研習及進修活動,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能,並鼓勵教師

在職進修或利用暑期進修,促使教師專業發展成長,也期許各縣市教育行政機關 多編經費預算,舉辦跨校性的研習活動。

貳、對各國民小學的建議

本研究基於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給各國民小學參考。

一、落實辦理教師相關進修的活動

由訪談結果得知,教師樂於參加學校所辦的研習活動,並將此視為教學理念 獲得的有效來源,且教師反應能從研習中增強教學理念與分享教學經驗。因此,

建議各國民小學可與中部地區的大專院校學術機關及教師團體共同辦理相關研 習活動,協助教師專業成長,以提升教師教學理念與教學實踐。

二、舉辦教師之個別化教學交流活動

本研究結果發現,國民小學教師個別化教學理念實施各向度與整體層面,不 同任教年級、任教年資的教師之間無顯著的差異,可能是現在學校內多有定期舉 辦教師交流活動,如教學觀摩、座談會與分享活動讓教師之間可進行教學交流,

彼此交換教學心得與技巧,透過經驗分享互相切磋、成長。因此,建議各學校多 舉辦教師個別化教學交流活動,以增進教師之教學行為表現。

參、對國民小學教師的建議

本研究基於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給各國民小學教師參考。

一、應時時省思、檢討個別化教學之實施

研究發現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個別化教學理念認知及實施均屬中高程 度,可見目前個別化教學理念認知及實施上的取向,是值得肯定。然而如何繼續 成長,才不會被時代的洪流所淘汰呢?以現代改革的觀點,社會與家長的期許,

往往要求老師的教學表現更超越過去。因此,研究者認為現代教師務必要覺醒,

不能再像過去的保守作為,自己平日隨時省思與檢討自己的教學工作,並且持續

增強化個別化教學理念認知及實施,才能呈現最佳的教學品質。

二、強化對學生個別差異的教學理念

研究結果發現,在個別化教學理念「學生個別差異」向度的實施程度顯著較 低。然而社會環境的變遷,造成學生的個別差異加大,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各種 課程與教學皆須配合學生的需求,才能發揮最大的教學效能。因此,教師應致力 於瞭解學生個別的差異,加強教師對學生個別差異理念的認知,進而強化其實施。

三、提升對個別化教學理念的認知

本研究結果發現,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個別化教學理念認知平均得分為 3.00,為中高認知取向。理念與認知為引導行動的基礎,教師要先掌握個別化教 學背後之理念,方可於班級內實施,因此,教師可透過閱讀相關書籍、自我成長、

專業研討會等,來提升教師自我對個別化教學理念的認知。

四、加強個別化教學理念在班級中的實施

研究結果發現,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個別化教學理念實施平均得分為 3.04,為中高實施取向。由此可見,教師將個別化教學理念認知轉化為教學實施,

確實的落實於班級教學中的程度頗高,但距離全面實施還有一段距離,教師仍要 持續加強個別化教學理念於班級中的實施,將個別化教學理念全面落實於班級教 學中。

肆、對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

本研究嘗試探討教師個別化教學理念認知與實施之現況及關係,惟在研究過 程中,仍有部分尚待努力,茲說明如下,以作為未來進一步研究之參考。

一、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限於人力、時間、經費,僅以中部地區82所公立國民小學的教師為研 究的對象,而中部地區教師的生態文化可能與臺灣省各地區不同,故本研究結果

難以推論至這些地區。未來的研究若人力、時間、經費許可,可將研究對象擴展 至全台灣地區之公、私立國民小學,將使研究結果更具推論性及代表性。

二、研究變項方面

本研究的背景變項包括性別、教育程度、任教年級、任教年資、學校規模、

任教地區、班級人數等七項,以此來探討個別背景變項對教師個別化教學理念認 知及實施的差異情形。然而,教師之人格特質、學校組織文化、婚姻狀況、擔任 職務等變項,亦可能影響教師個別化教學理念認知與實施,因此,建議未來研究 者進行研究時,可納入更多不同的背景變項,以求更完整周延的瞭解。

三、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方法係問卷調查法為主,透過問卷填答情形來蒐集量化資料,惟受測 者在問卷上作答時心境難以掌控了解,又其心態上對研究題目內容的好惡因素,

亦影響結果。爲彌補問卷調查不足之處,本研究輔以半結構式訪談來蒐集質性資 料,期增強研究的正確性,但爲使研究更加嚴謹,並更深入探討研究結果,建議 未來研究可加上教室教學觀察,深入探討變項間的差異原因,以使研究結果更周 延。

四、研究工具方面

本研究工具係由研究者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後編製而成,並經由預試之 效度考驗及信度分析,顯示本研究工具具有不錯的信效度,但其仍有待改進的地 方。為使研究工具更具實用性,在未來的研究上,可視研究者及研究題目之需要,

增加題目內容與問卷因素層面項目,使問卷的內容更臻完善。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健仁(2005)。「精熟學習」策略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物理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丁鋐鎰(2000)。國中氧化還原概念之精熟學習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方德隆(譯)(2004)。A. C. Omstein & F. P. Hunkins 著。課程基礎理論

(Curriculum-foundations, principles, and issues, 4th ed.)。台北市:培生。

毛連塭、吳貞祥、楊瑞智、陳明終、陳麗華及張世慧(1990)。精熟學習方案對 國小學童數學學業成就及數學自我觀念之影響。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21,1-30。

王文科(1999)。課程與教學論(第 2 版)。台北市:五南。

王為國(2004)。適性教學的回顧與展望。課程與教學季刊,1(8),97-110。

王恭志(1990)。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實務之探析。教育研究資訊,8(2),84-98。

王黃隆(2002)。電腦補助教學對國中英語低成就學生實施補救教學之效益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朱肖川(2004)。遠端個別化診斷教學模式探索。中國遠端教育,07S,P32-35。

朱湘吉(1994)。教學科技的發展理論與方法。台北市:五南。

朱敬先(1990)。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台北:五南。

行政院教改審議院(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 審議委員會。

吳品玫(1990)。高中補習班數學教師信念與教學行為之質性研究。國立成功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吳吉昌(1994)。國中數學科個別化補救教學實驗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清山、林天祐(2006)。個別化教學。教育研究月刊,141,142。

呂錘卿、曾榮華、陳韻如(2006)。國民小學個別化教學實施狀況之研究。國民 教育研究集刊,15,137-160。

李咏吟(1992)。教學原理。台北市:遠流。

李姍禧(2004)。降低國小一年級數概念發展受閱讀能力影響之網路電腦輔助教 學的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李茂興(譯)(1998)。G. R. Lefrancois 著。教學心理學(Psychology For Teaching)。 台北市:弘智。

李園會(1999)。如何實施個別化教育。台北市:心理。

劭心慧(1998)。國中英語科個別化補救教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系碩 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卓享億(2005)。成語故事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運用於國小三年級閱讀教學之研 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麗華(2006)。國民小學初任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 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上評(2006)。精熟學習理論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以高中〈教育與考選〉教 學單元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市。

林生傳(1980)。建立國民教育階段個別化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際。國立高雄師 範學院教育學系及教育研究所教育學刊,2,1-17。

林生傳(1985)。個別化教學的教育理念與模式。台灣教育,410,1-5。

林生傳(1986)。個別化教學的認識與展望。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有效教 學研究(頁 297-310)。台北市:台灣書店。

林生傳(1988)。新教學理論與策略-自由開放社會中的個別化教學與後個別化教 學。台北:五南。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第五版)。台北市:巨流。

林生傳(譯)(1992)。H. J. Klausemeier 著。美國適性教學與課程。教育文粹,

林生傳(譯)(1992)。H. J. Klausemeier 著。美國適性教學與課程。教育文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