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個案一訪談紀錄

第四章 個案訪談記錄

第一節 個案一訪談紀錄

一、家庭語言實踐

(一) 家庭成員的語言背景及語言能力

個案 1 是父親、母親與兒子同住的核心家庭,而奶奶住在附近並未同住。原 本三代同堂住在台中市和平區山區的村落,在經歷九二一地震受災的影響,搬遷 到和平區南勢里,附近鄰居中包括有客家籍、福佬籍與原住民族。由於奶奶跟家 庭外來密切,又加上第三代的語言經驗,也能觀察語言世代傳承變遷的狀況,因 此,本研究將奶奶也納入家庭成員。

個案 1 本身為原住民泰雅族,具備華語、英語、福佬語、客家語與泰雅族語 能力,自幼上小學時處於國民政府推行華語運動禁止說方言的政策時期,在學校 強迫說華語,家中因爺爺奶奶僅會族語,溝通只能使用族語泰雅族語與爺爺奶奶 溝通,泰雅族語得以保存。個案 1 和父親、母親都使用華語,日常鄰里與學校溝 通也都使用華語,後來也就習慣講華語了。直到成年至外讀書才自然而然學會福 佬語,隨後因工作環境的關係接觸客家語。平時夫妻間溝通華語與福佬語交雜,

與孩子交談多用華語。

兒子平時多使用華語,聽的懂簡單的福佬語,在與媽媽方的長輩親戚通電話 時會使用泰雅族語,或是與居家周遭的老人交談時。最初因學校族語課程關係接 觸了泰雅族語,上國中時因族語加分政策開始有計畫的找老師進行族語教學,逐

祖父母輩皆為台中泰雅族,亦因九二一地震後搬到山下,目前均住在附近,

族語比第二代好一些的原因,可能是前者受到壓制族語的教育政策影響,而後者 則受惠於學校的族語教學,再加上本身重視族語,刻意尋求師資學習的因素。顯 然政府制度性的支持與不支持對族語保存有相當的影響。

(二) 家庭成員間的語言使用情形

個案 1 是僅有兩代的小家庭,父母親皆是公務人員,平常活動範圍大概就是 工作場合與住家附近,目前兒子就讀高中因離家較遠,所以沒有住在家裡,僅有 假日會回家住,平常住宿在學校附近。關於家庭中語言使用的情形,根據訪談內 容,整理如下:

祖父母輩之間彼此使用的語言:

訪談者:小時候環境大部分說泰雅族語嗎?

個案 1:對,爸爸媽媽都是。我的祖父那輩學日語,日據時代講日文,向他 們跟平地人、客家人就是說日語,國語都不通,所以語言的部分,在我媽媽 那代的話就是跟非原住民對話都用日文。(訪談 20160201-01)

父母輩之間彼此使用的語言:

訪談者:那你們夫妻之間講?

個案 1:國語

訪談者:那福佬語呢?

個案 1:有時候啦,就他(小孩)聽不懂

父母輩與子女之間彼此使用的語言:

訪談者:在家裡都講泰雅族語?

個案 1:我們都講國語(訪談 20160201-01)

訪談者:所以你小時候你跟你的爸爸媽媽都是說泰雅族語嗎?

個案 1:沒有,說國語。我們那個年代是禁止說方言 訪談者:家裡也不說嗎?

個案 1:家裡,跟爺爺會講,爸爸媽媽都是講國語,因為我國小就到豐原讀 書,四年級才回來,那年代就是不能說方言,宋楚瑜那時候

訪談者:那你們在家裡也都不講嗎?

個案 1:不講啊,在學校都不講了,回到家裡也很少講,除非在跟長輩他聽 不懂國語,因為我的祖父那輩學日語,日據時代講日文,向他們跟平地人、

客家人就是說日語,國語都不通,所以語言的部分,在我媽媽那代的話就是 跟非原住民對話都用日文,跟我們這一代就是在深山一點梨山尖石一代,你 找那邊的小孩子泰雅族語都說得很流利因為沒有受到汙染。我們這邊是因為 中橫很早就通了,漢化很快,所以幾乎都不講了,我會講嗎其實不太會。(訪 談 20160201-01)

以上訪談資料顯示,語言選用受到國家語言政策的影響,特別是學校教育,另外,

交通便利也讓族語更加容易流失,反之,與強勢語言有所隔離的地理環境,有利 於語言保存。

祖父母輩與孫子女輩之間彼此使用的語言:

訪談者:所以他(小孩)跟年長的長輩溝通會講族語?

個案 1:不會,都是講國語,除非那是被迫啦,他的外公外婆或是我媽媽跟 他講族語,逼他要用族語,但是比較艱深或比較不常用的就直接用國語。(訪 談 20160201-01)

子女彼此與附近鄰居之間彼此使用的語言:

訪談者:所以泰雅族同學之間也不說嗎?

個案 1:少,國語居多,族語摻雜,我不想讓你知道我們說什麼的時候就會 說啦。這時候就會講族語,那是一個暗號。(訪談 20160201-01)

根據訪談內容整理出個案 1 的家庭語言使用圖,便於閱讀對照中代號所代表 的意義,說明如下:

1. 稱謂:GM-奶奶;F-父親;M-母親;C-子女;W-鄰居 2. 族群屬別:[Ha]-客家人;[Ho]-福佬人;[Ta]-泰雅族人

3. 交談語言:En-使用英語;Ha-使用客家與;Ho-使用福佬與;Jp-使用 日語;Ta-使用泰雅語;Tm-使用華語;Tm(Ho)-主要講華 語,偶爾講福佬話;Tm(Ta)-主要講華語,偶爾講泰雅族語

圖 4-1 個案 1 家庭語言使用圖

二、家長語言意識形態

個案 1 雖然是泰雅族人,但因自小學禁止說方言的政策時期,自然而然在生 活環境周遭大家都習慣說華語了,除了與較長一輩在溝通上會使用族語泰雅族 語,他表示:「像我在這邊遇到一些比較老的,我會跟他用族語對話,他也會覺

得親切,會講比較多。」(訪談 20160201-01)否則幾乎都不講了。

個案 1 本身在工作場合在面對不同族群而運用不同語言,對他而言多學會一 種語言在人際上多一種便利性,對他而言,語言多樣是一項資源。訪談者問他哪 種語言重要呢?他表示:

其實都有,像我現在在新社都客家人,像我對他們說客家語,他們就覺得ㄟ 他會講,像客家人的防備心很強,像你會說他們就會比較好,我是覺得語言 啦可以拉近距離,破除橋梁的一個,所以哪一個語言對我比較好,那是看我 到哪一個環境,其實你講的那些語言對我都很重要(訪談 20160201-01)

由個案自述中可發現,平常的語言使用常變換著使用華語、福佬語與客家語。多 語言能力顯然被視為有利的資產,可惜的是,其語言庫中獨缺自己的族語。

然而在個案 1 會的這麼多語言當中,對他而言哪個最親切呢,他說:「當然 是族語阿」。他認為族語學習需要環境,至於子女在族語的使用方面,個案 1 認 為:「如果說他(小孩),我當然希望他會阿,但沒有這個環境阿。」(訪談 20160201-01)以及在語言學習上較自由:

其實我覺得語言這種東西不用強迫,像我是泰雅族對族語有那個認同,我就 自己去學,我一貫的做法就是不要去給下一代有壓力,你要學什麼自己去 學 , 能 不 能 學 你自 己 去 用 方 法 , 如 果 你 用 強 迫 , 他 會 有 排 斥 。( 訪 談 20160201-01)

族語保存不易,其中的兩難是,沒有族語環境很難自然學會,需要刻意學習,然 而這樣做卻可能帶來壓力,引起反抗。這間接的顯示,對族語保存採取自由放任 的態度。在加上,他把族語認同跟族群認同分開,即族語能力並非族群身份的要 件。因此,他認為雖然孩子的族語能力不是太好,但父親、母親都是泰雅族人,

他當然也是泰雅族人。

個案 1 認為族語的保存是否成功有兩個因素,第一個是族群意識型態:

像我們這邊的客家人就還會講(客家語),客家人在家裡就會逼他們講……

像我們原住民就是太老實了,叫我們不能講我們就不講了,那客家人不會 啊,他們還是會講。(訪談 20160201-01)

第二個因素是族語使用環境,他說:

我們這一代就是在深山一點梨山尖石一代,你找那邊的小孩子泰雅族語都說 得很流利因為沒有受到汙染;我們這邊是因為中橫很早就通了,漢化很快,

所以幾乎都不講了。(訪談 20160201-01)

受訪者覺得族語教學流於形式,希望學校在族語教育上是有系統的進行,他說:

(教族語)好阿,但不要只是唱歌而已。因為學校教的那個部分可以就只是 基本為了要產生興趣,像唱歌阿產生興趣,他沒有一套課程,像我們學國語 是先學注音符號嘛,問題是族語怎麼學,而且要學到什麼時候,國小的快樂 學習嗎?那到國中一個禮拜兩個小時那也不夠,而且族語課也不一定拿來上 族語,都是拿來看的啦,我們有這個課程有沒有教就不知道了,我是覺得啦,

推廣一個語言可以,但真的要實際上去做,而不是只有一個表面上的數據。

(訪談 20160201-01)

同時也認為族語教學不能只是為了升學加分而存在:「考試時不得不學,要加分,

要族語認證加分,那種沒效啦。」(訪談 20160201-01)

個案 1 認為華語固然重要,但不希望台灣變成一個只會講華語的社會,因為 保留自己的語言很重要,而平時在家也不會要求溝通一定要使用什麼語言。

而對於英文的重要性,仍然強調環境的重要性:

我覺得(教英文)還是要循序漸進啦,不要小學到國中就斷掉了,像現在國 中學的英文就是為了考試而考試阿,對他沒辦法產生興趣阿,像我覺得要學

是有用的,那怎麼產生這個動機很重要,我覺得這是學校要學國家要學的,

不是到一開始大家學得不錯到國中就不是了,因為國中是填鴨式的教學,為 了考試而學。(訪談 20160201-01)

同時也強調如果小孩覺得在學校學習的內容不夠,提出要參與課餘的英語補習,

他也很贊成,一切取決於孩子的意願性,不會強迫孩子去學習。

三、家庭語言管理

個案 1 認為學習族語環境很重要,因為自己本身在族語的使用上也不是很擅 長,有嘗試著與孩子使用族語溝通,但受限於語言使用的習慣,自然而然又恢復 講華語,再不然就是在孩子準備族語認證考試時,他笑著說:

個案 1 認為學習族語環境很重要,因為自己本身在族語的使用上也不是很擅 長,有嘗試著與孩子使用族語溝通,但受限於語言使用的習慣,自然而然又恢復 講華語,再不然就是在孩子準備族語認證考試時,他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