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個案解讀

第一節 個案生命背景概描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個案解讀

我想從她們的故事中,更認識你一些;在不同的經驗裡,你的樣貌 也不太一樣。枉若月光,隱隱的灑落、包圍與陪伴,然而,在不同的 時空中有著不同的樣態。 -研究者的話,2013。

本章分為四節,分別對於「頻繁接觸媒體」之個案Ⅰ及「少於接觸媒體」之 個案Ⅱ進行個案解讀。第一節是以兩個案的生命故事作為理解媒體經驗之背景,

而第二節至第四節以敘述訪談法之「結構描述」、「整體形塑」、「個案間的參照」,

進行語料之爬梳與整理。

第一節 個案生命背景概描

本研究依據個案生命故事作為理解個體生命歷程之背景資料,以下說明「頻 繁接觸媒體」的莊妍綺以及「少於接觸媒體」的張書貞,兩個案之生命成長背景。

一、 個案Ⅰ:莊妍綺

圖 4-1:個案Ⅰ生命事件時序圖

莊妍綺 1972 年出生於花蓮,在家排行老二,自覺有好強的「老二情節」性 格,從小身邊的人都認為妍綺像男孩,直到自己有性別認同意識後,非常不喜歡 他人對她有這樣的評價。而在國小中年級時,她認知到自己當時有人際關係上的 困擾,有時會無形得罪他人,而在母親的協助下,舒緩她這一方面的心理挫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父母親身為師長會讓她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滿大的壓力,而這樣的壓力從國小 一直延續到國中,她以「非常叛逆」、「我們家最叛逆的小孩」、「陽奉陰違」來形 容國中時期的自己。國中時她的成績屬中等程度,但家人對她有所期待,期望她 考上理想的高中,為此父親居然罕見地陪她讀書,雖然她如期地考上理想的學 校,但心裡卻是覺得是「走運」與「矇上」的。

高中課業對妍綺而言是沉重的負擔,聽聞就讀五專朋友的生活分享,令她非 常羨慕,頻頻向父母提出想休學的想法,欲轉去念五專,但也都多次受父母勸阻。

如此一來她更排拒讀書這件事,認為無論自己多努力都無法獲得好成績,當時這 股巨型壓力甚至一度讓她萌生自縊念頭。這時的她朋友不多、沒有自信也很悲 觀,所幸妍綺和姊姊年齡相仿,只差一歲,個性正面活潑且成績優異,兩人經常 會膩在一起,和姊姊日常的談話是她當時生活的紓解。不過自小倆姊妹也常被拿 來比較,令她產生自卑心理。

她認為自己高中聯考「理所當然」考不好,她向父親爭取不要重考,而是想 投入工作。但當投入職場後,體會其中艱辛,明白學歷的重要,遂而找尋適合自 己的讀書方法,再度重返校園,最終考取到家鄉的花蓮師院就讀。而在師院生活 期間,妍綺結交到不錯的朋友,以「還蠻快樂的」、「比較沒有什麼壓力」來形容 當時的心境。

師院畢業後,妍綺在台北一間教會幼兒園任教三年,在當中她認為自己學習 到如何讓自己處事更圓融,以及如何去轉化心中所認為的挫折。這間學校對她而 言是「還蠻包容的環境」,即便自己個性在某些時候很衝動,仍可感受到園長的 包容心。她也在一位性格開朗的同事身上學到,若認為自己有過失,要原諒自己 且盡可能找出補償方案,別太在意他人的想法而喪失自我。她認為,自己當時會 有那樣的想法或許可歸咎於沒有自信與自卑的過往。她對自己的性格轉變給的評 述是,就讀師院時「自信有稍微提升」,而在教會學校工作的那三年「自我認同 感有慢慢變多」。

而後雖然「被逼著又去考試」,因此半工半讀上了大學,但仍相當感恩當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家人不斷的鼓舞與推動,才讓自己擁有大學學歷。半工半讀的日子雖然辛苦,但 也很快樂。那時候和朋友一起去「唱歌跳舞」,對妍綺來說是「不一樣的生活」、

「很不一樣的經驗」。相對於高中以前在異性面前「沒有自信」、是「絕緣體」的 她,從二專後漸漸放開封閉的自己。

至於後來會進入公幼,也是媽媽「逼」著考進來的。但公幼的工作型態和前 一個工作環境完全不同,迎面而來的各方壓力,尤其是人際壓力,對她來說衝擊 很大,再度落入於喪失自信的心理狀態之中。妍綺也曾想以「調校」來逃離充滿 人際問題的工作環境,但也在家人的勸說與陪伴下艱辛的「熬」過來了。

妍綺自我剖析為何自己會過於在意他人的看法,而使得自己沒有自信。其因 或許因為是從小受父母教育要成為「有禮貌」、「很乖的小孩」、「好學生」,不斷 被要求從別人的看法中來肯定自己的表現。因此,她叮嚀自己在教育孩子時不要 落入這樣的「陷阱」,盡量不讓孩子遭遇到自己曾經的處境。因為這些經歷,讓 妍綺感知到如何把事情做好比重視他人的眼光更為重要。

妍綺與先生的家庭背景有很大的不同,在婚姻關係中,她以「強勢」來形容 自己,而以「包容」來形容對方。面對衝突時,妍綺希望先生能提出自己的想法 進行溝通,不願意老公為了避免吵架而什麼都聽她的。夫妻間也會有相處上的磨 合,多做溝通才能了解對方的想法與個性,進而願意修正自己;在一次次的衝突 磨合中,她領悟事情順利解決比爭執不休來得更重要。她認為家就是要讓自己放 鬆的地方,別經常處在不好的氣氛當中。

至於孩子教養方面,妍綺會特別注意到兩個孩子個性不同,行為指導方面也 會予以不一樣的方法。再對照自己從小到大的生活經驗,會思考如何不讓孩子面 臨到如她以往挫折的心境。

妍綺為自己的生命故事給的總結是,人生中難免會遇到挫折,而這些挫折也 會對自己的生命有所幫助。她很滿足於現狀,認為人生苦短,不必去計較與比較,

大家能夠平安與開心,即是她的最大心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 個案Ⅱ:張書貞

圖 4-2:個案Ⅱ生命事件時序圖

張書貞1970年出生於雲林務農家庭,雖然父母學歷不高,但十分認真工作以 供給小孩上學。因家境清貧,家中的孩子幾乎沒有上過幼兒園,每每望著村裡托 兒所,覺得那是一個很好玩的地方,令她心生羨慕,也因此促成書貞日後選擇職 業的嚮往。書貞的父母認為,他們沒有念什麼書,家裡也沒有背景,唯有讀書是 唯一向前,獲得更好工作的路。

她以「凝聚力很好」、「感情都很好」來形容家中五位手足的關係,雖然沒有 太多「物質生活」,但在「沒有什麼汙染」、「沒有錢會想辦法去做玩具」的童年 中成長,是相當快樂的。然而,當書貞到城市念書後,她感知到「城市小孩跟我 們不一樣」、「北部的小孩比較市儈」,來對比南部孩子的「人情味」與「單純」。

家庭背景養成她對於物質欲望較低,以「實用」、「效益」來評估自己對物品的需 求,不會受外觀而迷惑。

談及父母對自己「是非分明」教養方式,也養育她「實事求是」的性格,這 樣的性格也會使得書貞在教學上會去思考課程的銜接性以及是否對幼兒有益。她 認為自己這樣「認清事實」的個性有助於適應環境;她曾在家長社經地位很高的 蒙氏園工作,然而進入公幼的第一年讓他相當不適應,認為公幼家長的水準和幼 兒能力都較低,透過不斷調適,去理解部分公幼家長可能就跟當年自己的父母親 一樣,屬於學歷不高的勞工階級,孩子需要透過補助就學。將自己的成長背景投 射到班上的家長,而能體諒他們「比較晚來接小孩」、「全身髒」的行為及樣貌。

書貞高中到嘉義就讀,住宿在外要負擔車資、伙食費,讓她更能感受到父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攢錢的不容易,也藉此勉勵自己將來要能賺很多錢。到台北念大學時,她更強烈 地從手足數量、父母工作、物質生活感受到自己與同儕間的家庭差異。當同學們 在談戀愛、玩社團的時候,書真是去兼好幾份家教,對那個時候的她而言「最重 要的是錢」。

大學畢業後.書貞曾在一間立案的私立幼兒園工作,但過了半年園方卻遲遲 未幫她辦理教師證,爭取未果後就再也沒去上班。而後進入一間蒙特梭利幼兒園 工作,對書貞來說,這間幼兒園是「栽培」她的地方,待在裏頭的兩年半歲月,

讓她學到正向的教學理念,以及對於發展孩子潛能有無限的期望。之後無論是進 到社會局工作或是到公幼上班,都會回頭感念曾經待過這裡,她甚至以「轉捩點」

來形容這間幼兒園在她人生中具意義性的標記。

在偶然的機會中,書貞應聘到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工作,在當中的一年多,她 認為自己拓寬了視野,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同事、民眾與園所,累積行政處理的經 驗。在這段日子中,也因此對自己的價值觀產生改變,曾經認為錢最重要的她自 問:「我的日子就要這樣過嗎?」,漸漸解放自己對於金錢的看法。

在社會局歷練後增強自己的信心,繼於1997年考取公幼。因曾待過社會局,

在幼兒園中處理行政對她而言並非難事.回想剛進公幼的第一年,年輕氣盛的她 也曾和校長起衝突,但在公幼的日子已過十五載,如今的她已相對圓融。書貞相 當享受於在教學中和幼兒一起玩的樂趣,對她來說這是一件「還蠻愉快的事」。

結婚對於書貞而言也是人生中的轉捩點,雖然先生家的家庭背景也不寬裕,

但父母親會盡量滿足孩子且從不打罵,先生口中所描繪的家庭生活令她十分羨 慕。她以「EQ很好」來形容先生,讓原本「個性硬梆梆」的她開始變得不一樣。

先生會以各角度去分析事情,相較於自己「錯是別人不是自己」的認知,先生給 她的影響很大,透過先生對於事情的分析引導,會讓自己不會那麼生氣。

先生會以各角度去分析事情,相較於自己「錯是別人不是自己」的認知,先生給 她的影響很大,透過先生對於事情的分析引導,會讓自己不會那麼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