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回顧與展望

第二節 展望後續研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何與幼兒切身相關的議題皆發展成方案課程或主題課程,唯幼師是否可感知幼 兒學習探索需求並加以延伸課程,乃與其個人媒體素養有密切相關。

第二節 展望後續研究

本篇研究以幼兒園教師之媒體經驗內涵去探析其媒體素養狀態,並從研究 個案所呈顯之媒體經驗意涵與現行論述對話,發現幼兒園教師之媒體素養仍需 向前堆疊,以應變當今教育課題。因此建議可探究師資培育課程中所提供給師 培生之媒體教育課程是否符合當今的媒體教育需求。

另外,本篇研究是以個案的語料來解讀其教育行動意識,建議後續研究可 以田野研究進入幼兒園現場蒐集教師教學的實況資料,探討幼兒園教育行動中 的實踐作為以及潛藏的媒體教育知識。

在實踐幼兒媒體素養教育之前,幼兒園教師本身對於媒體的感知與認識更 是重要關鍵,各式新興電子媒體對教學而言有其便利性,不可諱言的對幼兒教 育產生影響,幼教師如何扣連自身教育專業來思考這個議題?或許可以培植幼 兒園教師之媒體素養為軸點,再而據此轉化媒體教育之實施,由教師作為學校 中媒體教育的實踐要角,以及將媒體教育擴及家庭之中介。是故,培養幼兒教 師媒體素養為實踐幼兒媒體教育之重要核心,而達到這個目標之前,關於「媒 體素養」的實質內涵需更審慎定義,避免落入迎合實施媒體教育的急迫性,而 在不穩健的腳步中啟程。在這新興又龐雜的論域中,更期盼教育工作者及社會 大眾一同協力建造這艘巨型艦艇,以維護每一位在這塊領域中投注心力者的續 航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考文獻

Alan Prout(2005). The Future of Childhood. Oxon:RoutledgeFalmer.

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 (1994). Personal experience methods. In N. K.

Denzin & Y. S. Lincoln (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pp.

413-427). London: Sage.

David Buckingham(1998). Media education in the UK: moving beyond protectionism.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8: 33–43. Retrieved December 8, 2011, from: http://www.chrisboulton.org/caucus/papers/Buckingham.pdf Kate Pahl & Jennifer Rowsell(2006).Travel Notes from the New Literacy

Studies:Instance of practice.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Robert Kubey(2003). How media education promotes critical thinking.

Democracy, Health, Aesthetic appreciation. Retrieved December 2, 2011, from Center for Media Literacy: http://www.medialit.org/

Tebbel, J. (2011).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Media. Encyclopedia Americana.

Retrieved July 19, 2011, from Grolier Online:

http://ea.grolier.com/article?id=0432913-00

UNECO(2006).Media Education: A Kit for Teachers, Students, Parents and Professionals. Retrieved December 3, 2011, from UNESCO web site:

http://www.unesco.org/new/zh/unesco/

William James Potter(2001).Media Literacy.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Sage.

王天濱(2002)。臺灣新聞傳播史。台北市:亞太。

牛隆光(2010)。如何從事社會科學研究-新聞傳播面向的探討。台北市:唐山。

王錦雀、吳盈萱、黃雅鈴、劉怡婷(2008)。媒體識讀完全教學手冊。台北市:

學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朱立、陳韜文(編)。傳播與社會發展。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

行政院新聞局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2011)。兒少通訊傳播權益政策白皮 書。2011 年 9 月 28 日。取自:

http://www.ncc.gov.tw/chinese/files/11090/2746_21734_110907_1.pdf

行政院新聞局(2011)。認識無線數位電視。2011 年 12 月 4 日。取自:

http://www.cts.com.tw/dtv/qa.htm

李政賢、廖志恆、林靜如(譯)(2008)。Uwe Flick 著。質性研究導論。台北市:

五南。

阮海紅(2010)。媒介素養與信息素養教育學科發展研究。現代情報,10,33-43。

吳知賢(1992)。電視與兒童。台北市:水牛。

吳翠珍(2008)。破解電子童年的密碼-媒體與兒童成長。台北市:信誼。

吳翠珍、陳世敏(2007)。媒體素養教育。台北市:巨流。

吳靖、黃佩(譯)(2005)。Lisa Taylor and Andrew Wills 著。媒介研究:文本、

機構與受眾。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林子斌(譯)(2006)。David Buckingham 著。媒體教育:素養、學習與現代文化。

台北市:巨流。

林秀珍。(2007)。經驗與教育探微:杜威教育哲學之詮釋。台北市:師大書苑。

兒童福利聯盟(2010)。2010 年臺灣親子休閒育樂狀況調查報告。2011 年 9 月 27 日,取自:http://www.children.org.tw/database_report.php?id=293&typeid=4 兒童福利聯盟(2010)。臺灣學齡前幼童收看電視現象調查報告。2011 年 9 月 27

日,取自:http://www.children.org.tw/news.php?id=2449

姚小平(譯)(1997)。Wilhelm Von Humboldt 著。論人類語言結構的差異及其對 人類精神發展的影響。北京:商務。

姜文閔(譯)(1992)。John Dewey 著。經驗與教育。台北市:五南。

洪漢鼎(編譯)(2005)。Jurgen Habermas&Paul Ricoeur&Martin Heidegger 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倪鳴香 a(2004)。敘述訪談與傳記研究。教育研究月刊,118,26-31。

倪鳴香 b(2004)。童年的蛻變:以生命史觀看幼師角色的形成。教育研究集刊,

4,17-44。

財團法人臺灣數位電視協會(2011)。2011 年 12 月 4 日。取自:

http://www.dtvc.org.tw/knowledge_01.html

陳獻忠、劉世惠(編)。(2000)。文馨新觀念英漢辭典。台北市:文馨。

教育部(2002)。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取自:

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39/91.10 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pdf

教育部(2013)。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台北市:教育部。取自:全國教 保資訊網 http://ece.moe.edu.tw

教育部國語字典(2011)。2011 年 7 月 29 日。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2011)。2011 年 12 月 4 日。取自:

http://dict.concised.moe.edu.tw/main/cover/main.htm

陸國強、陳善偉(主審)(2003)。當代大辭典(英英‧英漢雙解)。香港:朗文。

張春興(2002)。心理學原理。台北市:東華。

張錦華、黃榮浩(2001)。監督媒體 DIY:抗爭媒體的六大實例。台北市:法蘭 克福。

馮朝霖(2009)。新世紀「學校圖像」與「教育倫理」探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 學院 2009 頂大計劃教學創新行動研究成果報告,未出版。

楊雅婷(譯)(2003)。David Buckingham 著。童年之死:在電子媒體時代下長大 的孩童。台北市:巨流。

溫世仁、莊琬華(1999)。媒體的未來。台北市:大塊。

董洪川(譯)。James Lull 著。媒介、傳播、文化-一個全球性的途徑。北京:商 務印書館。

董素蘭、林佳蓉、葉蓉慧(譯)(2000)。Arthur Asa Berger、董素蘭著。大眾傳 播導論。台北市:學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鄭明萱(1997)。多向文本。台北市:揚智文化。

鄭明萱(譯)(2006)。Marshall McLuhan 著。認識媒體:人的延伸。台北市:貓 頭鷹。

鄧宗聖(2010)。媒體、教育與社會:媒介近用與媒體素養教育論文集。台北市:

巨流。

熊鈍生(主編)(1985)。辭海‧續編。臺北市:臺灣中華。

維基百科:台灣媒體史(2012)。2012 年 2 月 10 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

蔡敏玲、余曉雯(譯)(2003)。D. Jean Clandinin、F. Michael Connelly 著。敘說 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台北市:心理。

潘邦順(譯)(1996)。Denis McQuail 著。大眾傳播理論上冊。台北:風雲論壇。

賴祥蔚(2007)。媒體素養與言論自由的辯證。新聞學研究,92,97-118。

賴慧玲(2009)。學前幼兒媒體素養教學手冊之發展。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蕭昭君(譯)(2007)。Neil Postman 著。童年的消逝。台北市:遠流。

蘇嫻雅(2004)。煞不住的下衝列車:臺灣媒體批判。台北市:米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輔學式與自學式的多媒體 教學對幼兒數學學習之影 響

研究生:李盈璉 指導教授:鄭芬蘭 校院名稱:屏東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幼兒保育系碩士班 畢業學年度:94

論文出版年:2006

媒體素養

學前幼兒媒體素養教學手 冊之發展

研究生:賴慧玲 指導教授:吳翠珍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幼兒教育所 畢業學年度:97 論文出版年:2009

幼兒媒體素養教學之研究 ---以解構性別刻板印象為 例

研究生:黃伊瑩 指導教授:林佩蓉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幼兒教育所 畢業學年度:93 論文出版年:2005

學齡前兒童媒體識讀教育 之初探-台北市幼稚園兒童 電視觀看行為之研究

研究生:李嘉梅 指導教授:莊伯仲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新聞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畢業學年度:92

論文出版年:2004

資料來源:研究者依據全國博碩士論文網(ndltd.ncl.edu.tw)自行整理(2012 年 6 月 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附件二:13 位受訪教師之基本資料

化名 出生年次/年齡 教學資歷 受訪日期 劉金鈴 1964年(民53) / 47歲 26年 2011年01月27日 郭瑰玲 1983年(民72) / 28歲 3年 2011年04月04日 曾宜文 1985年(民74) / 26歲 4年 2011年07月14日 黃瑜明 1971年(民60) / 40歲 20年 2011年09月20日 劉子揚 1981年(民70) / 30歲 12年 2011年10月10日

*龔睿儀 1982年(民71) / 29歲 5年 2011年10月30日

*王子慧 1977年(民66) / 34歲 6年 2011年11月08日 施玫晶 1977年(民66) / 34歲 6年 2011年11月09日 莊嬿凡 1986年(民75) / 25歲 3年 2011年11月10日 王淑品 1970年(民59) / 41歲 19年 2011年11月28日

*莊妍綺 1972年(民61) / 39歲 17年 2011年11月28日 張書貞 1970年(民59) / 41歲 19年 2011年11月30日 張筱芹 1978年(民67) / 33歲 11年 2011年11月30日

註:1.教師年齡與教學資歷皆以 2011 年計算 2.*表示敘述內容較豐富之教師

3. 表示研究選取之個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附件四:研究個案各類訪談轉錄稿一覽表 附件

編號

對象 項次

編號 訪談轉錄稿類型 時間 地點

附 件 五

個案Ⅰ

A 媒體經驗敘述訪談 2011 年 11 月 28 日 台北市某國小附幼

B 媒體教育實踐訪談 2011 年 11 月 28 日 台北市某國小附幼

C 生命經驗敘述訪談 2012 年 03 月 27 日 台北市某國小附幼

附 件 六

個案Ⅱ

D 媒體經驗敘述訪談 2011 年 11 月 30 日 台北市某國小附幼

E 媒體教育實踐訪談 2011 年 11 月 30 日 台北市某國小附幼

F 生命經驗敘述訪談 2012 年 03 月 27 日 台北市某國小附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附件五:個案Ⅰ生命經驗敘述訪談轉錄稿(C)

訪:那最後也還是要請老師做一個總結 就是為妳的整個故事做一個總結 343

受:嗯 我覺得 (停4秒) 我覺得人哪 不管在哪一個階段 他可能都會遇到一些挫 344

折 可是因為我 我根據自己的那個 生命 整個成長的那個 過程哪 我會覺得其 345

實小時候多受一些挫折也不錯 就是 也許啦 也許我小時後一直都是 都是非常 346

非常順利阿 非常 非常的平順然後都一直是很優秀的 那 也許我現在 我可能我 347

的抗壓性或者是我的 我的各方面情緒什麼 也許 就不會像是 現在 那我我 我 348

也其實我也很滿 滿足我現在的狀況 然後當然也很多事情也是要再努力 對阿 349

只是覺得說 人生苦短 能夠看開一點 讓自己跟別人都很好過 就是大家都可以 350

就是 很平安 然後過得很開心 這是我最大的願望了 我覺得 因為我現在想一想 351

會覺得說 會覺得說 人生 不需要計較太多 ((與幼兒談話,停12秒)) 就是這 352

樣 還有什麼 我覺得人在比齁是永遠比不完哪(停10秒) 對阿 我覺得 我們小時 353

候 應該像我也是會被拿來跟別人比較嘛 對阿 要怎麼比 比來比去都比不完 354

(停11秒) 然後要想 要想到就是妳看到別人 妳可能看到別人的好 是真的好嗎 355

(笑) 因為有時候真的 他的背後 也未必真的是妳看到的那樣 所以呈現出來的 356

不一定是妳所看到的 我真的有這樣的感覺 而且有很多事情都證實 (停20秒) 357

訪:差不多了嗎 358

受:嗯 差不多了 359

360 訪:謝謝

能是什麼hello kity之類的 hello kity 喔就覺得好扯那對我來講是多遠的東西 牛

能是什麼hello kity之類的 hello kity 喔就覺得好扯那對我來講是多遠的東西 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