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提升 環境品質

減低 空氣污染

提高 房地價值

減低 財政支出

促進 產業發展

減低 所得差異

降低 旅行成本

提高 交通可及

提高 交通易行

提高 身體健康

促進 公共衛生

直接影響關係 間接影響關係

圖 4-7:台灣 TOD 都市模式之效益體系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研究發現

土地使用與交通運輸的整合與演變,形塑出當前 AOD 與 TOD 二大都市模 式型態,而 TOD 都市模式諸多層面的效益,已促使世界當前主要城市紛紛傾向 於轉變其都市模式到 TOD 的型態,演變的過程中,誠如第二章相關文獻所言,

首當瞭解 TOD 的效益,以及建立一套 TOD 效益體系,而本研究採用文獻回顧 法,整理出 TOD 效益內涵,繼而設計「群體決策明示結構法(GISM)」與運用 專家問卷調查評分法,建立台灣 TOD 都市模式效益體系,研究過程中得到如下 之發現:

(一)首先探討 TOD 效益的相關文獻,本研究從政策制訂者的觀點與實證研 究的角度,將 TOD 分類為「預期效益」與「實質效益」,預期效益之涵 蓋範圍大於實質效益,原因在於預期效益中有部分社會因素的效益,並 無法透過實證研究驗證之,但並非表示該類效益不會實現,而是受限該 類效益難以量化。本研究將二者都納入考量,彙整出 20 個 TOD 效益內 涵,如表 4-1 所示及圖 4-1 所示,此外,也從文獻與這些效益內涵中發 現,TOD 都市模式效益具有層級關係、相互影響關係與效益成效實現的 動態時間關係,這些效益內涵與結構關係可作為建構台灣 TOD 都市模 式效益體系的構想。

(二)本研究修改 ISM 方法,將其主觀評估缺點轉變成客觀討論的方式,並以 設計一套結合 ISM 與專家問卷調查的方法,本研究稱之為群體決策明示 結構法(GISM),評估步驟從公式(4-1)至公式(4-11),評估出台灣 TOD 都市模式效益體系的層級關係與相互影響關係,如圖 4-3 所示,而 這些效益關係說明了每一種效益間具有相互的隸屬性,以及效益間有相 互影響的特性,可會產生相互增長,抑或相互遞減的效應,以致於在探 討效益成效時,不能僅對單一效益進行評估或研擬策略,而應從效益的 整體性及其相關性,進行 TOD 都市模式效益分析的相關研究。

(三)本研究再透過專家學者問卷調查評分法,評估步驟如公式(4-12),評估 出每一個 TOD 效益在 0 至 5 年、5 至 10 年、10 至 15 年、15 至 20 年、

20 至 25 年及 25 年以上的實現之成效,如圖 4-4、4-5 及 4-6 所示。並將 其歸納為五類,如表 4-3 所示,分別為長期強成效、長期成效、長期弱 成效、中長期強成效及短期成效。由此可以發現,不同的 TOD 都市模 式效益,其成效的呈現會有時間上的差異,如長期、中長期與短期,又 因為都市背景的需求,其效益呈現的強度,也會因為效益的不同而有所 差異,如強成效、成效與弱成效。

(四)最後,本研究整合 TOD 效益的層級關係、相互影響關係與時間動態關 係,建立出台灣 TOD 都市模式效益體系,如圖 4-7 所示,共計 16 個效 益、3 個層次、35 個影響關係以及 5 類時間動態關係。此一效益體系可 監控台灣當今都市演變成 TOD 都市模式的發展成效,並可依據此研擬 出適宜的策略,以回饋與補強其演變的過程中,所欠缺 TOD 都市模式 哪一部份的成效。

三、台灣 TOD 都市模式的效益體系的後續研究思路

本研究透過質性文獻的歸納與量性資料的計算,建構一套在台灣都市背景下 演變成 TOD 都市模式的效益體系。為求此一體系可被廣泛應用,本研究將於後 續章節繼續進行之:

(一)建構效益間的權重關係:本研究雖然評估出 TOD 都市模式效益之層級 關係、相互影響關係與時間動態關係,然而當這 16 個效益內涵在評估 一個城市是否具有 TOD 效益或作為監控都市演變發展時,每一個效益 內涵都是同等重要,但可能受限於政策決策者的偏好或都市發展的限 制,這些效益被落實會有優先關係,抑或影響的程度關係,即效益間具 有權重關係的存在。因此,本研究後續將進行 TOD 都市模式效益間權 重之探討。

(二)可為評估 TOD 方案效益之基礎:建立效益體系的重要目的之一,即是 評估 TOD 實施方案的效益,以監控 TOD 都市模式發展,因此,本研究 後續將把 TOD 效益體系結合適用的多準則評估方法,以評選出一個城 市演變成 TOD 都市模式時,其最有效益的實施方案。

(三)研擬達成效益策略:台灣 TOD 都市模式的效益體系,具有層級性、時 間性與相互影響性,因此,本研究後續將依據這些特性,並在效益體系 的結構下,研擬可達成這些效益的相關政策,以促進城市有效的轉變成 TOD 都市模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五章 台灣都市演變成大眾運輸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