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TOD效益影響範圍圖

第四節 研究設計

根據上文之研究動機、目的、範圍與內容,提出本研究之設計,首先建立 研究課題,繼而提出研究構想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課題

本研究將提出五個研究課題,一方面為界定本研究欲探討之相關課題;另 一方面,為探討這些課題而提出研究構想與方法。本研究之課題內容與關係如下 文與圖 1-4 所示,從中可以發現每一個課題都有因果的邏輯關係,必須依序從課 題一到課題五逐步加以探討。

(一)研究課題一:土地使用與交通運輸的連結與都市模式的形塑密切相關,

然而,目前研究尚缺乏探討這些都市模式如何透過「土地使用」與「交 通運輸」的連結而產生演變。據此,本研究第一個提問為:「土地使用 與交通運輸連結下的都市模式其演變過程為何?」

(二)研究課題二:一種都市模式演變至另一種都市模式,其都市模式的分類 雖具有質性定義,但缺乏量化的基礎。據此,本研究第二個提問為:「如 何分類土地使用與交通運輸連結下的都市模式?」

(三)研究課題三:當前世界各大都市雖具有不同都市模式型態,但卻皆以演 變成 TOD 都市模式為目標,以台灣都市為例,若要演變成 TOD 都市模 式,怎樣才能有效益的演變,目前也欠缺這一方面的研究。據此,本研 究第三個提問為:「台灣都市轉成

TOD

都市模式的效益為何?如何有效 益的轉變?

(四)研究課題四:TOD 都市模式具有諸多效益,演變成 TOD 都市模式時,

在不同的都市背景下,將會產生不同的效益組合;再者,依據都市的發 展需求,這些效益組合也具有相對重要的關係。據此,本研究第四個提 問為:「對於台灣都市演變成

TOD

都市模式,哪些

TOD

都市模式的效 益相對比較重要?以及台灣都市演變成

TOD

都市模式,什麼是最有效 益的

TOD

方案?」

(五)研究課題五:過去研究中缺乏對於都市模式演變過程、量化分類的探討,

更缺乏都市模式演變成 TOD 都市模式的效益探討與方案評估,無法形 成一個有效益的機制。據此,本研究第五個提問為:「如何透過一套機 制促使都市有效益地演變成

TOD

都市模式?」

二、研究構想

根據上述之研究課題,本研究依序提出五個構想,每一個研究構想建構在 研究課題的命題上,如圖 1-4 所示及下文說明。

(一)研究構想一:根據第一個課題,本研究以複雜理論應用在都市發展的觀 點與文獻回顧法,探討土地使用與交通運輸連結下的都市模式演變的過 程。據此,第一個研究構想為:「以理論與研究文獻瞭解都市模式之演 變過程」。

(二)研究構想二:根據第二個課題,本研究整理相關文獻對於都市模式之質 性定義,進而依其定義設計計量模型,並以全球 36 個城市為實證對象,

建立土地使用與交通運輸連結下都市模式分類的質化定義與量化基 礎。據此,第二個研究構想為:「整合質性與量性研究,建立都市模式 分類之量化基礎」。

(三)研究構想三:根據第三個課題,本研究從相關文獻,整理出 TOD 可能 的效益,以台北市為實例,結合專家學者問卷調查與明示結構法,設計 出群體決策明示結構法,評選出台灣都市轉成 TOD 都市模式,如何有 效益的演變,以及演變後具有哪些效益。據此,第三個研究構想為:「建 立

TOD

都市模式的效益體系,監控都市模式有效益演變」。

(四)研究構想四:根據第四個課題,本研究結合專家學者問卷調查與分析網 絡程序法,設計出群體決策分析網絡程序法,並以台北市為實例,以評 估 TOD 都市模式效益的相對重要姓,以及評選出最有效益的 TOD 方 案。據此,第四個研究構想為:「評估出

TOD

都市模式效益間的權重關 係,並評選出最有效益的

TOD

方案」。

(五)研究構想五:根據第五個課題,本研究以政策支援系統的概念,整合計 量分析與群體決策的研究結果,研擬出一套機制,促使土地使用與交通 運輸連結下的都市模式有效益的演變成 TOD 都市模式。據此,第五個 研究構想為:「建立土地使用與交通運輸連結下都市模式演變成

TOD

模 式的發展機制」。

研究構想

課題五:如何讓UTLC 都市模式有效益的演變成TOD都市模式?

評估出TOD都市模式效益間的

(一)文獻分析法

本研究將透過文獻分析法,整理複雜理論、複雜理論應用在都市發展的 觀點及探討土地使用與交通運輸連結下都市模式演變的相關文獻,從其研究 心得與發現,作為本研究分析 UTLC 都市模式演變過程及目標的基礎。此外,

本研究從國內、外相關研究對 TOD 效益的探討,彙整其研究成果,作為本研 究建構 TOD 都市模式效益體系的基礎。

(二)計量指標與實證研究

本研究將透過數學公式設計一個可計算的計量指標,用以探討 UTLC 都 市模式的分類量化指標,並採用實證研究的方式,以全球 36 個城市為實證對 象,驗證本研究所設計之計量指標評估的可應用性。

(三)群體決策明示結構法

本研究所設計之群體決策明示結構法(GISM),係結合專家學者問卷調 查及多準則評估中的明示結構法(ISM)。本研究以明示結構法的意涵設計問 卷,訪問對土地使用與交通運輸熟稔的專家學者們,再依循本研究改良後的 ISM 求解程序,以評估出具有層級關係、相互影響關係與動態時間關係的 TOD 都市模式效益體系。

(四)群體決策分析網絡程序法

本研究所設計之群體決策分析網絡程序法(GANP),係結合專家學者問 卷調查及多準則評估中的分析網絡程序法(ANP)。本研究以分析網絡程序法 的意涵設計問卷,訪問對土地使用與交通運輸熟稔的專家學者們,再依循 ANP 求解程序,以評估出 TOD 都市模式效益體系的權重關係,以及評選出 最有效益的 TOD 實施方案。

(五)實例研究法

實例研究法係指以實際個案作為研究的對象,以提出可運用於該個案之 策略方針。本研究以台北市為評估背景的案例參考,建構台灣 TOD 都市模式 效益體系及實施方案,可提供市政府研議都市模式發展機制之參考。

(六)歸納法與演繹法

本研究採用歸納法對於研究成果進行歸納整理,如文獻回顧的結果、

UTLC 都市模式演變過程及演變目標的探討成果、TOD 都市模式效益體系的

建構成果與 TOD 都市模式效益方案的評估成果等,再以歸納的研究結果為基 礎,並配合政策支援系統的程序,演繹出土地使用與交通運輸連結下都市模 式演變成 TOD 模式的發展機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理論分析與文獻回顧

第一節 理論分析基礎

現代都市規劃與政策大師 Tim Blackman(1995:1)指出:「或許數十年有 許多重要的都市規劃與政策議題,…,而應用複雜理論於進行探討,是當今都市 規劃最重要的核心議題。」都市規劃議題探討的理論基礎,已經邁入「複雜理論

(complexity theory)」的應用時代。而本研究將以複雜理論作為探討都市模式 發展與演變的理論基礎。

一、複雜理論與其應用於都市模式發展觀點的起源

(一)複雜理論的起源

複雜理論是一個歷經百年在科學領域中探索,所得到的一個共識的研究 成果。科學領域中首先出現簡單科學(simplicity)典範,如牛頓(Issac Newton, 1643-1727)的學說簡單易懂,世界上各種現象,可以透過法則來解釋,是穩 定的、沒有變化的。然而,事實上,牛頓的學說仍無法解釋諸多複雜的現象,

隨後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所提出之相對論(theory of relativity),認為現實世界並那麼簡單,而是充滿了不確定性、不可預測性,

而呈現無法組織化的複雜系統(disorganized complexity),這樣的科學發展脈 絡,直到 James A. Yorke(1941-)於 1970 年代提出混沌(Chaos)的概念,

才以混沌科學的名詞取代之,而陸續發展成為科學領域的一個重要學門。

混沌科學的研究成果經過不斷地累積與融合,並且逐步應用在生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