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七節 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迴歸分析

資料歸納第五節至第六節之變項相關性及差異性分析數據,運用 與總體生活品質及四大生活品質範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有關之變項 來進行多變項複迴歸之階層式迴歸分析,以期瞭解每個變項對健康相 關生活品質之預測力強度。第四節至第六節之統計上顯著變項包括個 人屬性(年齡、緍姻狀況、有無子女、子女數、教育程度及每月個人平 均收入)、健康情形(總體自覺健康狀況、規律運動習慣、疾病狀況、目 前生活過得快樂嗎)、工作狀況(護理工作總年資、曾擔任與現職工作單 位相關護理工作、與現職工作單位相關年資、醫院層級、ICU服務科 別、現任護理職稱、在職護理訓練、護理工作喜愛程度、工作班別、

平均每日睡眠時數)、外在付出回饋狀態(ERI)及內在付出。依照變項之 特性分為五類: 外在付出回饋狀態(ERI)、內在付出、個人屬性、健 康情形及工作狀況資料,來進行瞭解自覺工作壓力與總體生活品質間 的關係強度及是否受到其他因素干擾;依照此五類特性,對總體生活 品質建立五階層統計迴歸模式。

進行階層式迴歸分析推論前, 將自變項之類別資料加以轉換為虛 擬變項(dummy variable)後,帶入迴歸模式,並進一步驗證資料是否符 合迴歸分析之殘差基本假設: 一、常態性,二、獨立性,三、變異數 同質性。

一、 於本研究之ANOVA 檢定時,已進行 Klomogorov-Smironov 統計 檢定常態性,其總體生活品質及生活品質四大範疇符合常態假設 。 二、 對於五階層MODEL 之自變項間是否獨立, 進行 Durbin-Waston D 檢定,於 MODEL 1 結果顯示 DW=1.714(生理)、1.849(心理)、

1.905(社會)、1.958(環境)、1.829(總體生活品質), MODEL 2 結果 顯示 DW=1.826 (生理)、1.918 (心理)、1.896 (社會)、2.017 (環境)、

1.904 (總體生活品質), MODEL3 結果顯示 DW=1.798 (生理)、1.982 (心理)、1.890 (社會)、2.080 (環境)、1.926 (總體生活品質),MODEL4 結果顯示 DW=1.805 (生理)、1.977 (心理)、1.834 (社會)、2.034 (環 境)、1.886 (總體生活品質), MODEL5 結果顯示 DW=1.920 (生理)、

1.988 (心理)、1.964 (社會)、2.082 (環境)、1.954 (總體生活品質),

五階層之 DW 值皆介於 1.3 至 2.7,符合獨立性假設。

三、 變異數同質性,本研究利用幾何圖形觀察法(graphical method),

觀察由迴歸模型之殘差項與迴歸預測值間關係,以判斷是否存有異 值變異數的現象。統計結果是所有 MODEL 之殘差分佈圖形皆呈現 隨機分佈,表符合變異數齊一性之假設。

檢定殘差基本假設後,再行檢定自變項之共線性分析,判斷可使 用容忍度值(tolerance >0.1 ,表無共線性問題)、變異數膨脹係數 (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 <10,表無共線性問題)、條件指數

(conditional, CI <30,表無共線性問題)、相關係數(並非檢定線性重 合問題之充分條件) (邱皓政,2004)。

本研究採用 TOL、VIF 檢定自變項是否有共線性問題,其資料結 果容忍度值(Tolerance)介於 0.12347 至 0.93206 間、VIF 介於 1.12412 至 8.43352 間,然本研究將去除「護理工作喜愛程度」之「喜歡」

(VIF=0.10021,TOL=9.97865)及「不喜歡」(VIF=0.10347,TOL=9.66475) 之虛擬變項,雖無超過判定為共線性之標準值,但由於數值太接近標 準值,因此為避免最後出來的結果受共線性之影響,故去除該變項,

來進行 OVERALL 之迴歸分析。

一、ICU 護理人員外在付出與回饋狀態(ERI)對總體生活品質、生理健 康範疇、心理範疇、社會範疇、環境範疇預測分析

(一) MODELⅠ 1. 總體生活品質

總體生活品質= 50.564 +(-3.364 低付出低回饋)+(-6.362 高付出低回饋)

總體生活品質模式一中(見表 4-5.9),外在付出回饋狀態可解釋變 異量達統計上顯著水準(F=19.99,p<0.001),而R2=0.1192 與 Adjusted

R2=0.1132。模式中控制其他變項,「低付出低回饋組」比低付出高回 饋組(基準值)在總體生活品質減少 0.17(β=-0.17,p=0.0003),「高付出

低 回 饋 組 」 比 低 付 出 高 回 饋 組( 基 準 值 ) 在 總 體 生 活 品 質 減 少 0.37(β=-0.37,p<0.001),高付出低回饋組對生活品質之預測力最高。

2. 生理健康範疇

生理健康範疇= 13.114 +(-0.77048 低付出低回饋)+(-1.972 高付出低 回饋)+(-0.704 高付出高回饋)

生理健康範疇模式一中(見表 4-5.10),外在付出回饋狀態(ERI)可解 釋變異量達統計上顯著水準(F= 19.81,p<0.001),而R2= 0.1183 與 Adjusted R2= 0.1123。模式中控制其他變項,「低付出低回饋組」比 低付出高回饋組(基準值)在生理健康範疇減少 0.131(β =-0.131,p=

0.0068);「高付出低回饋組」比低付出高回饋組(基準值)在生理健康 範疇減少 0.376(β=-0.376,p<0.001);「高付出高回饋組」比低付出高 回饋組(基準值)在生理健康範疇減少 0.131(β=-0.131,p=0.0073)。以高 付出高回饋組預測力最高。

3. 心理範疇

心理範疇=12.409+(-0.939 低付出低回饋)+(-1.749 高付出低回饋)

+(-0.641 高付出高回饋)

心理範疇模式一中(見表 4-5.11),外在付出回饋狀態(ERI)可解釋變 異量達統計上顯著水準(F= 14.92,p<0.001),而R2= 0.0918 與 Adjusted

R2= 0.0856。模式中控制其他變項,「低付出低回饋組」比低付出高

回饋組(基準值)在心理範疇減少 0.156(β=-0.156,p= 0.0015);「高付 出 低 回 饋 組 」 比 低 付 出 高 回 饋 組 ( 基 準 值 ) 在 心 理 範 疇 減 少 0.326(β=-0.326,p<0.001);「高付出高回饋組」比低付出高回饋組(基 準值)在心理範疇減少 0.117(β=-0.117,p=0.0185)。

4. 社會範疇

社會範疇=13.076+(-1.021 低付出低回饋)+(-1.116 高付出低回饋)

社會範疇模式一中(見表 4-5.12),外在付出回饋狀態(ERI)可解釋變 異量達統計上顯著水準(F=8.95,p<0.001),而R2= 0.0572 與 Adjusted

R2= 0.0508。模式中控制其他變項,「低付出低回饋組」比低付出高 回饋組(基準值)在社會範疇減少 0.178(β=-0.178,p=0.0004);「高付出 低 回 饋 組 」 比 低 付 出 高 回 饋 組 ( 基 準 值 ) 在 社 會 範 疇 減 少 0.218(β=-0.218,p<0.001)。

5. 環境範疇

環境範疇=11.963 +(-0.633 低付出低回饋)+(-1.523 高付出低回饋)

環境範疇模式一中(見表 4-5.13),外在付出回饋狀態(ERI)可解釋變 異量達統計上顯著水準(F= 14.15,p<0.001),而R2= 0.0874 與 Adjusted

R2= 0.0812。模式中控制其他變項,「低付出低回饋組」比低付出高 回饋組(基準值)在環境範疇減少 0.116(β =-0.116,p= 0.0185);「高付

出 低 回 饋 組 」 比 低 付 出 高 回 饋 組 ( 基 準 值 ) 在 環 境 範 疇 減 少 0.312(β=-0.312,p<0.001)。

(二) MODELⅡ 1. 總體生活品質

總體生活品質= 64.161 +(-2.464 低付出低回饋)+(-3.694 高付出低回 饋)+(-5.278 內在付出)

總體生活品質模式二中(見表 4-5.9),外在付出回饋狀態(ERI)及內 在 付 出 可 解 釋 變 異 量 達 統 計 上 顯 著 水 準(F=32.69 , p<0.001) , 而 R2=0.2283 與 Adjusted R2=0.2213。模式中控制其他變項,「低付出 低 回 饋 組 」 比 低 付 出 高 回 饋 組( 基 準 值 ) 在 總 體 生 活 品 質 減 少 0.127(β=-0.127,p=0.0053), 「高付出低回饋組」比低付出高回饋組 (基準值)在總體生活品質減少 0.214(β=-0.214,p<0.0001);「內在付出」

每增加一單位,則總體生活品質減少 0.37(β=-0.370,p<.0001)。

2. 生理健康範疇

生理健康範疇= 17.650 +(-1.082 高付出低回饋)+(-1.760 內在付出)

生理健康範疇在模式二中(見表 4-5.10), 外在付出回饋狀態(ERI) 及內在付出可解釋變異量達統計上顯著水準(F=36.74,p<0.001),而R2= 0.2495 與 Adjusted R2=0.2427。模式中控制其他變項,「高付出低回 饋 組 」 比 低 付 出 高 回 饋 組( 基 準 值 ) 在 生 理 健 康 範 疇 減 少 0.206

(β=-0.206,p<.0001);「內在付出」每增加一單位,則總體生活品質 減少 0.405(β=-0.405,p<.0001)。

3. 心理範疇

心理範疇=16.585+(-0.662 低付出低回饋)+(-0.929 高付出低回饋)

+(-1.620 內在付出)

心理範疇模式二中(見表 4-5.11), 外在付出回饋狀態(ERI)及內在 付出可解釋變異量達統計上顯著水準(F= 27.30,p<0.001),而R2 = 0.1981 與 Adjusted R2= 0.1909。模式中控制其他變項,「低付出低回 饋組」比低付出高回饋組(基準值)在心理範疇減少 0.110(β =-0.110,

p=0.0179),「高付出低回饋組」比低付出高回饋組(基準值)在心理範 疇減少 0.173(β=-0.173,p=0.0007);「內在付出」每增加一單位,則 總體生活品質減少 0.365(β=-0.365,p<.0001)。

4. 社會範疇

社會範疇=15.458 +(-0.863 低付出低回饋)+(-0.649 高付出低回饋)

+(-0.924 內在付出)

社會範疇模式二中(見表 4-5.12),外在付出回饋狀態(ERI)及內在付 出可解釋變異量達統計上顯著水準(F= 11.59,p<0.001),而R2= 0.0950 與 Adjusted R2= 0.0868。模式中控制其他變項,「低付出低回饋組」

比 低 付 出 高 回 饋 組( 基 準 值 ) 在 社 會 範 疇 減 少 0.150( β =-0.150 ,

p=0.0025);「高付出低回饋組」比低付出高回饋組(基準值)在社會範 疇減少 0.126(β=-0.126,p=0.0193);「內在付出」每增加一單位,則 總體生活品質減少 0.218(β=-0.218,p<.0001)。

5. 環境範疇

環境範疇=14.467+(-1.032 高付出低回饋)+(-0.971 內在付出)

環境範疇模式二中(見表 4-5.13),外在付出回饋狀態(ERI)及內在付 出可解釋變異量達統計上顯著水準(F= 17.04,p<0.001),而R2= 0.1336 與 Adjusted R2= 0.1258。模式中控制其他變項,「高付出低回饋組」

比 低 付 出 高 回 饋 組( 基 準 值 ) 在 社 會 範 疇 減 少 0.212( β =-0.212 , p<.0001) ; 「 內 在 付 出 」 每 增 加 一 單 位 , 則 總 體 生 活 品 質 減 少 0.240(β=-0.240,p<.0001)。

(三) MODELⅢ 1. 總體生活品質

總體生活品質=57.770 +(-2.345 低付出低回饋)+(-4.120 高付出低回 饋)+(-4.783 內在付出)+(-8.180 教育程度-碩士以上)

+(3.446 收入-三萬以上至五萬)+(6.053 收入-五萬以 上至七萬)

總體生活品質模式三中(見表 4-5.9),外在付出回饋狀態(ERI)、內 在 付 出 及 個 人 屬 性 可 解 釋 變 異 量 達 統 計 上 顯 著 水 準(F=10.18 ,

p<0.001),而R2=0.2712 與 Adjusted R2=0.2446。模式中控制其他變 項,「低付出低回饋組」與低付出高回饋組(基準值)對比,對總體生活 品質的迴歸係數檢定達統計上顯著水準(β=-0.120,p=0.0122);「高付 出低回饋組」與低付出高回饋組(基準值)對比,對總體生活品質的迴歸 係數檢定達統計上顯著水準(β =-0.237,p<.0001) ;「內在付出」

(β=-0.339,p<.0001)、「教育程度-碩士以上」(β=-0.115,p=0.0186)、

「每月個人平均收入-三萬以上至五萬元」(β=0.163,p= 0.0016)、「每 月個人平均收入-五萬以上至七萬」(β=0.146,p= 0.0159),在總體生 活品質的迴歸係數檢定達統計上顯著水準。

2. 生理健康範疇

生理健康範疇=15.222+(-1.247 高付出低回饋)+ (-1.542 內在付出)+

(-2.129 教育程度-碩士以上)+(1.057 收入-三萬以上至 五萬)+(1.510 收入-五萬以上至七萬)

生理健康範疇在模式三中(見表 4-5.10), 外在付出回饋狀態 (ERI)、內在付出及個人屬性可解釋變異量達統計上顯著水準(F=

11.44,p<0.001),而R2= 0.2949 與 Adjusted R2=0.2691。模式中控制 其他變項,「高付出低回饋組」與低付出高回饋組(基準值)對比,對生 理健康範疇的迴歸係數檢定達統計上顯著水準(β=-0.241,p <.0001);

「內在付出」(β=-0.366,p<.0001)、「教育程度-碩士以上」(β=-0.100,

p=0.0369)、「每月個人平均收入-三萬以上至五萬元」(β =0.170,

p=0.0010) 、「每月個人平均收入-五萬以上至七萬元」(β =0.121,

p=0.0409)在生理健康範疇的迴歸係數檢定達統計上顯著水準。

3. 心理範疇

心理範疇=15.397 +(-0.650 低付出低回饋)+(-1.033 高付出低回饋)

+(-1.552 內在付出)+(-2.383 教育程度-碩士以上)+(1.767 收入-五萬以上至七萬)

心理範疇模式三中(見表 4-5.11), 外在付出回饋狀態(ERI)、內在 付出及個人屬性可解釋變異量達統計上顯著水準(F=7.80,p<0.001),

而R2= 0.2220 與 Adjusted R2=0.1935。模式中控制其他變項,「低付 出低回饋組」與低付出高回饋組(基準值)對比,對心理範疇的迴歸係數 檢定達統計上顯著水準(β=-0.107,p=0.0308);「高付出低回饋組」與 低付出高回饋組(基準值)對比,對心理範疇的迴歸係數檢定達統計上顯 著水準(β=-0.191,p=0.0004);「內在付出」(β=-0.353,p<.0001)、「教 育程度-碩士以上」(β=-0.107,p=0.0331) 、「每月個人平均收入-五萬 以上至七萬元」(β=0.140,p=0.0287)在心理範疇的迴歸係數檢定達統 計上顯著水準。

4. 社會範疇

社會範疇=14.934+(-0.704 低付出低回饋)+(-0.679 高付出低回饋)

+(-0.785 內在付出)+(1.03379 婚姻狀況-已婚)+(0.68671 收入-三萬以上至五萬)

社會範疇模式三中(見表 4-5.12), 外在付出回饋狀態(ERI)、內在 付出及個人屬性可解釋變異量達統計上顯著水準(F= 4.95,p<0.001),

而R2= 0.1531 與 Adjusted R2= 0.1222。模式中控制其他變項,「低付 出低回饋組」與低付出高回饋組(基準值)對比,對社會範疇的迴歸係數 檢定達統計上顯著水準(β=-0.122,p=0.0182);「高付出低回饋組」與 低付出高回饋組(基準值)對比,對社會範疇的迴歸係數檢定達統計上顯 著水準(β=-0.132,p=0.0175);「內在付出」(β=-0.188,p=0.0004) 、

「緍姻狀況-已婚」(β=0.211,p=0.0094)、「每月個人平均收入-三萬 以上至五萬元」(β=0.11,p=0.0472)在社會範疇的迴歸係數檢定達統計 上顯著水準。

5. 環境範疇

環境範疇=12.217+(-1.160 高付出低回饋)+(-0.904 內在付出)+(1.056 收入-三萬以上至五萬)+(1.682 收入-五萬以上至七萬)

環境範疇模式三中(見表 4-5.13),外在付出回饋狀態(ERI)、內在付 出及個人屬性可解釋變異量達統計上顯著水準(F=6.19,p<0.001),而 R2= 0.1845 與 Adjusted R2= 0.1547。模式中控制其他變項,「高付出 低回饋組」與低付出高回饋組(基準值)對比,對環境範疇的迴歸係數檢

定達統計上顯著水準(β=-0.238,p<.0001) ;「內在付出」(β=-0.227,

p<.0001)、「收入-三萬以上至五萬」(β=0.170,p=0.0011) 、「收入-五萬以上至七萬」(β=0.144,p=0.0244)在環境範疇的迴歸係數檢定達

p<.0001)、「收入-三萬以上至五萬」(β=0.170,p=0.0011) 、「收入-五萬以上至七萬」(β=0.144,p=0.0244)在環境範疇的迴歸係數檢定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