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討論

第五節 影響 ICU 護理人員生活品質之重要預測因子

第五節 影響 ICU 護理人員生活品質之重要預測因子

瞭解那些因子是健康相關生活品質的預測因子。目前國內外有關 護理人員之健康相關生活品質(WHOQOL)研究方面有限,多以老人或 術後癒合之生活品質為對象,因此所能比較的研究篇幅就有所限制。

一、 總體生活品質之預測因子

五層迴歸模式皆具顯著性,以第五模式(MODEL Ⅴ)迴歸解釋力(Adj R2)最佳,顯著因子包括:低付出低回饋組(β=-0.09)、高付出低回饋 (β=-0.11)、內在付出(β=-0.13)、教育程度-碩士以上(β=-0.10)、收入-三 萬以上至五萬(β=0.16)、總體自覺健康狀況(β=0.29)、生活-很不快樂 (β=-0.55)、生活-不太快樂(β=-0.34)、生活-還算快樂(β=-0.31)、醫院層 級-地區醫院(β=0.08)、綜合兩科或兩科以上 ICU(β=-0.12 )、受雇狀態-約聘人員(β=0.08)、職稱-護理師(β=-0.21)、職稱-護士(β=-0.27)對總體

生活品質之迴歸解釋力(Adj R2)達 56.82%。顯著因子預測總體生活品 質程度:「低付出低回饋」、「高付出低回饋者」比低付出高回饋者,

有較差的總體生活品質;內在付出每增加一單位,則會減少0.13 的總 體生活品質;教育程度-碩士以上比「教育程度-大學」者,在總體生活 品質上減少 0.10;「收入-三萬以上至五萬」比二萬至三萬者,在總體 生活品質上增加 0.103;「總體自覺健康狀況」每增加一單位,則會增 加 0.29 的總體生活品質;「生活-快樂」比生活-很不快樂、不太快樂、

還算快樂,在總體生活品質上增加 0.55、0.34、0.31;「醫院層級-地區 醫院」比醫學中心,在總體生活品質上增加0.08;「綜合兩科或兩科以 上 ICU」比內科,在總體生活品質上減少 0.12;「受雇狀態-約聘人員」

比正式員工,在總體生活品質上增加 0.08;「職稱-護理師」、「護士」

比護理長(主任),在總體生活品質上各減少 0.21、0.27。

以生活快樂程度及總體自覺健康狀況對總體生活品質預測最強,

進行比較:「生活-快樂」比「生活-很不快樂」在總體生活品質增加 0.55,此結果比「總體自覺健康狀況」在 3 至 15 分範圍,每增加一單 位,在總體生活品質增加 0.289 之預測力強。(本研究所使用的β值是 Standardized Estimate,此為調整過後之標準值,故變項可進行比較)。

其中以第四模式加入「健康情形」所增加之迴歸解釋力(Adj R2) 最多(27.65%),依序以第一模式「外在付出回饋狀態」(11.32%)、第二

模式加入「內在付出」增加(10.91%)、加入「工作狀況」增加(7.67%) 及「個人屬性」增加(4.29%)。

二、 生理健康範疇之預測因子

五層迴歸模式皆具顯著性,以第五模式(MODEL Ⅴ)迴歸解釋力(Adj R2)最佳,顯著因子包括:高付出低回饋(β=-0.13)、內在付出(β=-0.17)、

教育程度-碩士以上(β =-0.09)、收入-三萬以上至五萬(β=0.15)、總體自 覺 健 康 狀 況( β =0.33) 、 生 活 - 很 不 快 樂 (β =-0.27) 、 生 活 - 不 太 快 樂 (β=-0.13)、生活-還算快樂(β=-0.23)、相關工作年數(β=0.17)、綜合兩科 或兩科以上 ICU(β=-0.15)、職稱-護理師(β=-0.20)、職稱-護士(β=-0.21) 對生理健康範疇之迴歸解釋力(Adj R2)達 51.39%。顯著因子預測生理 健康範疇程度:「高付出低回饋」比低付出高回饋者,在生理健康生 活品質減少 0.13;內在付出每增加一單位,則會減少 0.17 的生理健康 生活品質;「教育程度-碩士以上」比大學,在生理健康生活品質上減 少 0.09;「收入-三萬以上至五萬」比收入-二萬至三萬者,在生理健康 生活品質上增加 0.15;「總體自覺健康狀況」每增加一單位,則會增加 0.33 的生理健康生活品質;「生活-快樂」比生活-很不快樂、不太快樂、

還算快樂,在生理健康生活品質上增加 0.27、0.13、0.23;「相關工作 年數」每增加一單位,則會增加 0.17 的生理健康生活品質;「綜合兩 科或兩科以上 ICU」比內科,在生理健康生活品質上減少 0.15;「職稱

-護理師」、「護士」比護理長(主任),在生理健康生活品質上各減少 0.20、0.21。迴歸預測力最高的是「總體自覺健康狀況」。

其中以第四模式加入「健康情形」所增加之迴歸解釋力(Adj R2) 最多(20.69%),依序以第二模式加入「內在付出」增加(13.12%)、第一 模式「外在付出回饋狀態」增加(11.23%)、「工作狀況」增加(7.54%) 及加入「個人屬性」增加(4.54%)。

三、 心理範疇之預測因子

五層迴歸模式皆具顯著性,以第五模式(MODEL Ⅴ)迴歸解釋力(Adj R2)最佳,顯著因子包括:內在付出(β=-0.16)、有小孩(β=-0.27)、教育 程度-碩士以上(β=-0.11)、總體自覺健康狀況(β=0.25)、疾病狀況-慢性 病(β=-0.09)、疾病狀況-急性病(β=-0.08)、生活-很不快樂(β=-0.53)、生 活-不太快樂(β=-0.36)、生活-還算快樂(β=-0.26)、職稱-護理師

(β=-0.24)、職稱-護士(β=-0.30)、職稱-其他(β=-0.10)對心理範疇之迴歸 解釋力(Adj R2)達 47.26%。顯著因子預測心理範疇程度:內在付出每 增加一單位,則會減少0.16 的心理範疇生活品質;「有小孩」比沒小 孩,在心理範疇生活品質上減少 0.27;「教育程度-碩士以上」比教育 程度-大學者,在心理範疇生活品質上減少 0.11;「疾病狀況-慢性病」、

「急性病」比無疾病狀況者,在心理範疇生活品質上各減少 0.09、0.08;

「生活-快樂」比生活-很不快樂、不太快樂、還算快樂,在心理範疇生

活品質上增加 0.53、0.36、0.26;「職稱-護理師」、「護士」比護理 長(主任),在心理範疇生活品質上各減少 0.24、0.30。

以「生活過的-快樂的人」比「生活過的-很不快樂」,在心理範疇 生活品質上增加 0.534,此結果比「總體自覺健康狀況」在 3 至 15 分 範圍,每增加一單位, 心理範疇生活品質增加 0.246 之預測力強。

其中以第四模式加入「健康情形」所增加之迴歸解釋力(Adj R2) 最多(23.99%),依序以第二模式加入「內在付出」增加(10.63%)、第一 模式「外在付出回饋狀態」(8.56%)、加入「工作狀況」增加(7.94%) 及加入「個人屬性」增加(2.39%)。

四、 社會關係範疇之預測因子

五層迴歸模式皆具顯著性,以第五模式(MODEL Ⅴ)迴歸解釋力(Adj R2)最佳,顯著因子包括:婚姻狀況-已婚(β=0.18)、總體自覺健康狀況 (β=0.14)、疾病狀況-慢性病(β=-0.10)、生活-很不快樂(β=-0.55) 、生活-不太快樂(β=-0.39)、生活-還算快樂(β=-0.30)對社會關係範疇之迴歸解 釋力(Adj R2)達 31.51%。顯著因子預測社會範疇程度:「已婚」比未 婚者,在社會範疇生活品質上各增加 0.18;總體自覺健康狀況愈好,

則社會範疇生活品質會愈佳;「疾病狀況-慢性病」比無疾病者社會範 疇生活品質上減少 0.10;「生活-快樂」比「生活-很不快樂」、「不太 快樂」、「還算快樂」,在社會範疇生活品質上增加 0.55、0.39、0.30。

以「生活過的-快樂的人」比「生活過的-很不快樂」,在 社會 範疇生活品質上增加 0.534,此結果比「總體自覺健康狀況」在 3 至 15 分範圍,每增加一單位, 社會範疇生活品質增加 0.246 之預測力強。

其中以第四模式加入「健康情形」所增加之迴歸解釋力(Adj R2) 最多(19.18%),依序以第五模式加入「工作狀況」增加(5.93%)、第三 模式加入「個人屬性」增加(5.81%)、「外在付出回饋狀態」增加(5.08%) 及加入「內在付出」增加(3.78%)。

五、 環境範疇之預測因子

五層迴歸模式皆具顯著性,以第五模式(MODEL Ⅴ)迴歸解釋力(Adj R2)最佳,顯著因子包括:高付出低回饋(β=-0.12)、收入-三萬以上至五 萬(β=0.13)、總體自覺健康狀況(β=0.26)、有規律運動(β=0.11) 、生活-很不快樂(β=-0.51)、生活-不太快樂(β=-0.28)、生活-還算快樂(β=-0.24)、 約聘人員(大專以上) (β=0.10)、在職護理訓練(β=0.11)對環境範疇之迴 歸解釋力(Adj R2)達 40.20%。顯著因子預測環境範疇程度:「高付出 低回饋」比低付出高回饋者,在環境範疇生活品質減少 0.12;「收入-三萬以上至五萬」比收入-二萬至三萬者,在環境範疇生活品質上增加 0.13;總體自覺健康狀況愈好,則環境範疇生活品質會愈佳;有規律 運動比「無運動」者在環境範疇生活品質增加0.11;「生活-快樂」比

「生活-很不快樂」、「不太快樂」、「還算快樂」,在環境範疇生活

品質上增加 0.51、0.28、0.24;「約聘人員(大專以上)」比正式員工,在 環境範疇生活品質上增加 0.10;在職護理訓練每增加一單位,則環境 範疇生活品質上增加 0.11。

「生活過的-快樂的人」比「生活過的-很不快樂」,在環境範疇生 活品質上增加 0.509,此結果比「總體自覺健康狀況」在 3 至 15 分範 圍,每增加一單位, 環境生活品質增加 0.26 之預測力強。

其中以第四模式加入「健康情形」所增加之迴歸解釋力(Adj R2) 最多(21.26%),依序以第五模式加入「工作狀況」增加(8.27%)、第一 模式「外在付出回饋狀態」增加(8.12%)、第三模式加入「個人屬性」

增加(5.09%)及加入「內在付出」增加(4.62%)。

綜合上述結果,對總體生活品質與四大生活品質範疇最有預測能力 的以「健康情形」之「生活-快樂程度」、「自覺健康狀況」最為顯著,

其次為「高付出低回饋」、「內在付出」與「現任護理職稱」之顯著 性。

「健康情形」包含總體自覺健康狀況、有無運動、疾病狀況、生活 -快樂程度,其自覺健康狀況為整體生活品質之重要預測因子,與過去 研究結果一致(陳麗如,2004、謝瓊慧,2004、Burgener,1999)。

「高付出低回饋」、「內在付出」對於整體生活品質(WHOQOL) 能有效顯著預測,與曾瀞瑤(2004)針對醫學中心員工之工作壓力與身心

健康相關(SF-36)之研究結果一致,曾瀞瑤研究顯示:在高付出低回饋 與內在付出對身心健康有顯著差異,而本研究也驗證了高付出低回饋 與內在付出對健康相關生活品質有一定的預測能力也驗證了Segrist 付 出回饋失衡理論。「高付出低回饋」如 Siegrist 理論論述在付出與回饋 呈高付出低回饋的失衡狀態時,將會產生對健康不良的壓力反應 (John, 1996; Segrist, 1996)。「內在付出」依 Siegrist 理論論述,

此為「工作過度投入」行為與A 型人格特性相似的性格,如內在付出 過高,則會產生對工作過度忘懷,急切的想把未處理完畢之工作,在 短時間結束,抗壓性會較低,渴望從工作上得到肯定及尊敬的人格,

如此的人格在一高壓力狀態,容易造成身心健康相關狀態的影響 (Segrist, 1996),本研究與理論結果一致。

「現任護理職稱」所呈現的是護理師及護士在總體生活品質、生理 健康、心理範疇上,顯著的比護理長(主任)之生活品質差,張和美(2005) 針對新生兒加護病房之護理人員研究發現工作年資會影響護理人員的 工作壓力。工作年資的增長,累積的知識技巧,對於問題分析,就較 可能有經驗,較易控制環境善用周遭資源來滿足工作成就感,減低挫 折(鄭麗娟,1999),對於工作滿意度有著正相關影響,而 Cimete(2003) 也指出護理人員其工作滿意度與生活品質是呈現正相關。

另外「個人屬性」及「工作狀況」對總體生活品質與四大生活品質

範疇之迴歸解釋力(Adj R2),相對於工作壓力及健康狀況對生活品質 之解釋力則較弱。個人屬性中以教育程度及經濟狀況是較重要之人口 學特質變項,與謝瓊慧(2004)結果相似,即使所針對的研究對象不同,

但結果是一致,另外陳美光(1997)研究指出經濟狀況是人口學較重要之 特質變項研究結果相同,許多研究也有相同結果(高瓊芳,2005;謝瓊 慧,2004;潘美芳,2002;Atsuro et al.,2007;Walker,1988),而工 作狀況中,則以現任護理職稱較為重要之預測變項,與前段所示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