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僱傭勞動的辯證性質

第五章 共產社會下的勞動

第一節 僱傭勞動的辯證性質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5

第五章 共產社會下的勞動

筆者在前面幾章分別談論馬克思論僱傭勞動及其批判,而本章試圖要探究馬 克思在批判完僱傭勞動後,如何設想一種新的勞動形式以及生產方式。包括對共 產社會的想像、其實現的條件以及其性質。並在最後一節將共產社會下的勞動與 僱傭勞動作一比較。

第一節 僱傭勞動的辯證性質

筆者在前一章指出,當代政治思想家在思考僱傭勞動及僱傭勞動帶來的問題 時,習慣設想一個不存在的原始社會狀態,在這個社會中,個人的行動獨立於他 者,彼此不互相影響。此原始社會的設想除了將重點錯誤的放在個人的行為之上,

還與馬克思思想的另一個重點不同,即社會在歷史中的發展。歷史因素是分析資 本主義社會乃至於僱傭勞動必不可少的部分,而思想家們─尤其是經濟學家和研 究規範性理論的政治哲學家─在談僱傭勞動時卻不約而同地忽略了此一面向,他 們接受僱傭勞動是既定的事實,甚至在原始分配時也理所當然的預設僱傭勞動的 存在,將僱傭勞動視作勞動的唯一表現形式,這是馬克思所說的「拜物教」─一 想到勞動就想到僱傭勞動關係。拜物教思維的結果就是忽視僱傭勞動也是歷史發 展的產物,有其起源,而且也有其消亡之日。

要理解僱傭勞動的緣起,就必須要把它放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來理解。馬克思 雖然對資本主義社會有尖銳的批評,但是他也肯定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最能適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6

以及增進新興生產力的生產方式,意即生產資料和勞動者分離的生產方式最能夠 將生產力的龐大潛力發展出來。譬如在封建時期,土地皆是佃農各自擁有一小塊 農地耕種;等到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促進了生產資料和勞動者的分離,使 土地被集中到大地主手中。這一方面使大農場的耕種能獲得較多的收成,另一方 面,失去生產資料的大量勞動力藉由僱傭勞動的形式,集體被納入資本家或大地 主的資本之下,發揮集體協作的生產力,生產工具的集中和勞動力的集體生產都 對生產力的增進有莫大的幫助。而生產力的發展不僅在於產品的產量增加,還包 括科技的進步和交通的擴大,這是僱傭勞動所帶來的好處。

理解僱傭勞動的好處並不困難,這是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所力主擁護的,馬克 思並不否認這一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僱傭勞動關係因應於新興的生產力而生,

對於發展生產力有其益處。然而此種生產方式會產生自己的掘墓人:即無產階級 (Marx and Engels, 1958:479),生產資料和勞動者的分離使大批無產者出現,他們 除了自身的勞動力外一無所有,他們為了生存必須受制於資產階級,在艱困的生 存條件下,漸漸讓他們理解到必須要反抗資產階級,才能脫離這種糟糕的處境。

另一方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僅產生了大批的無產者,更為無產階級的聯合和 壯大製造有利的條件,這是在先前社會的受壓迫階級中所未曾見的。譬如資本家 對勞動者的指揮、監督和組織使勞動者形成一個整體,這為無產階級的聯合帶來 了有利條件;又譬如為了商品流通的需要,從開通鐵路、公路等交通設施,到現 今的網路發展,使勞動者間的聯絡更為方便,更能夠採取一致的行動,規模小者 如罷工,規模大者則為社會革命。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巨大生產力,以及資本主 義生產方式的擴張,使社會在空間上更加擴大,使無產階級的聯合人數更多、範 圍更大、力量更強。因此馬克思並不像近代左派或馬克思主義者對資本主義生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7

方式或僱傭勞動帶來的剝削、異化一昧的譴責和否定,而是站在歷史發展的辯證 觀點,認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有其原因,它與當時的生產力相適應。但資 本主義生產方式會出現內部的矛盾,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提及有兩個部分的矛盾,

一者為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Marx,1962b:8-9),二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 盾(Marx and Engels, 1958:476-479),這兩個矛盾會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被揚棄 (Aufhebung),進而進入一個新的社會生產方式─共產主義社會。此即僱傭勞動的 辯證性理解:一方面帶來龐大的生產力,另一方面,僱傭勞動產生的階級矛盾又 為僱傭勞動的消滅埋下種子。

這是僱傭勞動在歷史過程中的意義:它在某個時期為主要生產關係,也在某 個時期消亡被新的生產關係取代,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二版跋中所 說:

辯證法,在其合理型態上,引起資產階級及其空論主義的代言人的惱怒和恐 怖,因為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 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Marx, 2004:22)

僱傭勞動在歷史的發展中只是暫時存在的生產關係和勞動形式,並非不可變異,

近代思想家們對僱傭勞動的預設是只看到肯定的那一面,而沒有看到否定的那一 面;只認為歷史從古到今一成不變,而沒有看到在歷史的發展中其辯證變異的可 能性。而馬克思相信,僱傭勞動產生的階級矛盾會導致社會的變革、社會的辯證 發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8

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 地步。這個外殼就要炸毀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鐘就要響了。剝奪者就要 被剝奪了。(Marx, 2004:874)

生產資料和勞動者的分離雖然使得生產力增加,但是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

生產力越大程度地以社會的生產力表現出來,而生產關係仍是由少數階級以資本 的形式私有佔據生產力時,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 盾就一觸即發了,最終舊社會的矛盾會導致新社會的出現,從舊社會中脫胞而出。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稱之為自由人聯合體,而更為一般人熟悉的名詞是共產社會 (Communist Society)。在下節,筆者將論述馬克思如何設想共產社會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