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6

第六章 結論

在本篇論文中,筆者以馬克思的觀點去解析僱傭勞動,僱傭勞動以勞動者的 自由以及生產資料和勞動者的分離為條件,其性質是商品交換關係和形式上的自 由和平等,而僱傭勞動在社會中運作的結果是產生資本家無償佔有勞動者的剩餘 價值,以及產生資本家階級和勞動者階級的對立。筆者並論述了馬克思在他思想 的不同時期發展出的各種概念,運用它們來批判僱傭勞動:從批判人的異化到批 判人的商品化、再到批判人受限於社會中的商品規律此一拜物教的迷思、以及批 判僱傭勞動產生的剝削問題和社會階級對立的問題,從中可看出馬克思批判的重 點從人轉移到社會結構和社會運作的規律和法則。接著筆者藉由論述寇恩、羅莫 爾和羅爾斯對僱傭勞動的不同理解,來釐清馬克思的批判脈絡,筆者認為馬克思 對僱傭勞動的批判針對的是社會現象和社會結構面的問題,而不是個人層面的問 題。這三位思想家以個人層次去理解和反駁馬克思對僱傭勞動的批判,與馬克思 以社會結構層次為批判的出發點大不相同。而在本篇論文的最後一章,筆者提出 馬克思的共產社會理想,與資本主義社會下的僱傭勞動作一對比。在共產社會中,

生產資料由社會全體共有,生產首要考慮的是社會需要,再來才是個人需要;且 勞動者不再需要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商品給資本家,不再產生自我分裂和對立,勞 動者彼此作為平等的人在社會中生產。而馬克思設想在共產社會持續發展下,按 需分配將會取代按勞分配,成為主要的分配形式,使共產社會中的個人能得到發 展自身興趣和能力的必要條件。

以上大致是本篇論文的總結。不過即使本文詳細的論述馬克思對僱傭勞動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7

批判,這仍然只是理論上的成果,並不會改變具體的現實。二元對立的結構、理 論與現實的鴻溝依然存在,我們依然受到僱傭勞動的束縛。於是此時我們面對一 個新問題:如何改變現實?在現實社會中,勞動者每天仍然摸摸鼻子上班打卡,

資本家仍然擁有大量財富和較高的社經地位。但比起馬克思生活的年代,我們能 享有的物資更豐富,網路和交通的發展使人們的交往更加頻繁,獲得資訊更加快 速,似乎一切生活都比十九世紀的英國更加美好,勞動者階級失去了反抗社會的 理由,許多勞動者拿的工資不再只是基本生活所需,它可以讓你去做一些休閒活 動,讓你改良居住環境,甚至可以讓你買一些以前的工人買不起的奢侈品。在客 觀環境上,勞動者沒有理由反抗資本主義社會、沒有理由反抗僱傭勞動,甚至在 勞動者的內心,也沒有反抗資本主義社會的意願。而共產社會的理想?在台灣是 個被汙名化的名詞,一者被汙名為蘇聯、中共的極權統治;另一者被汙名為不切 實際的烏托邦,好似「用膝蓋想」也知道共產社會是不可能實現的;革命早已變 成政治學教科書中的專有名詞,俄國十月革命帶給全世界共產黨人的熱情,如今 看來只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一個註腳。相比馬克思所處的時代,在現今談消滅 僱傭勞動、無產階級革命、創造共產社會,都是不可能的。馬克思也許沒有想到 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遠遠沒到盡頭,相反地,它還在不停地擴張和變形,離馬克 思說的崩潰點還遙遙無期,如果真是如此,馬克思主義者能做什麼?

筆者認為要改變現實,需要重新回到馬克思重視實踐的那一面。在馬克思的 早期作品《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談到如果要想改變現實,就必須走上實踐 的道路,其中最為人所知的莫過於第十一條:「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 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21,由批判得到的成果作為實踐的指引,以實踐填

21 請參見 Marx (1956:3-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8

平理論和現實的鴻溝(Lukács, 1995:290-304),人的實踐做為推動歷史發展和辯證 的動力。然而馬克思在他的中後期作品─《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提出了另 一種現實變易的方式:

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活動的現存生產關 係或財產關係(這只是生產關係的法律用語)發生矛盾。於是這些關係便由 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Marx, 1962b:8-9)

現實的改變取決於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馬克思將生產力的發展看作是 超越人類一切活動而能推動社會變革的力量,這是他的唯物論的核心觀點。如果 要將馬克思對於改變現實的不同觀點結合起來,或許有這麼一種結合方式:物質 生產力的發展限定社會變革的可能性,當生產力和現存的生產關係發生矛盾時,

需要一股決定性的力量去推動這個矛盾,那就是處在這個客觀矛盾中的人的實踐,

沒有人的實踐,新的現實無法產生出來。因此要改變具體現實,除了需要物質生 產力的一定發展作為條件以外,人的決定性的實踐─消滅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種種 矛盾、消滅僱傭勞動的實踐─是至關重要的。而實踐的目標是共產社會,共產社 會作為一個理想,必須將之放在實踐的羅盤針上,受其指引,即使目前還不具備 實現共產社會的物質條件,馬克思主義者也要堅持下去,不計得失的創造條件,

繼續從事工人運動。筆者在結論將馬克思思想中重視實踐的那一面凸顯出來,期 望本文除了論述馬克思對僱傭勞動的批判,還能夠使人們將這些批判運用在改變 現實的實踐行動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9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Althusser, Louis

2009 《保衛馬克思》,顧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Cohen, G.A.

2008 《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李朝暉譯。北京:東方出版社 Kant, Immanuel

1990 《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李明輝譯。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 司。

Locke, John

1986 《政府論次講》,葉啓芳、瞿菊農譯。臺北:唐山出版社。

Lukács, Georg

1995 《歷史與階級意識─關於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研究》,杜章智、任立、

燕弘遠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Marx, Karl

1956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收錄於《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 京:人民出版社,頁3-8。

1961 《僱傭勞動與資本》,收錄於《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頁473-506。

1962a《〈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收錄於《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二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頁733-76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0

1962b《〈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收錄於《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三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頁7-11。

1963 《哥達綱領批判》,收錄於《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頁11-35。

1964 《工資、價格與利潤》,收錄於《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六卷,北 京:人民出版社,頁111-169。

1974 《〈資本論〉第三卷》,收錄於《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頁29-1001。

1990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伊海宇譯。臺北:時報文化。

2004 《資本論》第一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

北京:人民出版社。

Marx, Karl and Friedrich Engels

1956 《德意志意識形態》,收錄於《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頁11-640。

1958 《共產黨宣言》,收錄於《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 出版社,頁461-504。

Moore, Thomas

2012 《烏托邦》,戴鎦齡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Rawls, John

1992 《正義論》,李少軍等譯。苗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Smith, Adam

1972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王亞南譯。北京:商務印 書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1

柄谷行人

2011 《跨越性批判─康德與馬克思》,趙京華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外文部分

Archard, David

1987 “ The Marxist Ethic of Self-realization:Individuality and Community”,

Royal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Lecture Series, 22, 19-34.

Booth, William James

1989 “Gone Fishing: Making Sense of Marx's Concept of Communism”,

Political Theory, Vol. 17, No. 2, 205-222.

Brown, Alexander

2014 “Marx on Exploitation:A Kantian Perspective”, Rethinking Marxism:A

Journal of Economics,Culture and Society , 26:3, 360-381.

Elster, John,

1985 Making Sense of Marx. Cambridge,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ukes, Steven

1987 Marxism and Morality.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észáros, István

1978 Marx's Theory of Alienation. London:Merlin Press.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2

Musto, Marcello

2010 “Revisiting Marx's Concept of Alienation”,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24:3,79-101.

Roemer, John E

1982 A General Theory of Exploitation and Class.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 Should Marxists be Interested in Exploitation? ”, Philosophy & Public

Affairs, Vol. 14, No. 1, 30-65.

White, Stuart

1996 “Needs, Labour, and Marx's Conception of Justice”, Political Studies, XLIV, 8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