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僱傭勞動運作的結果

第二章 對僱傭勞動之一般理解

第三節 僱傭勞動運作的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第三節 僱傭勞動運作的結果

一、剩餘價值

僱傭勞動運作的第一個結果是產生剩餘價值。馬克思認為商品總是按其價值 出賣。在僱傭勞動關係中,勞動者出賣勞動力商品給貨幣佔有者,而貨幣佔有者 按其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支付等價的貨幣量給勞動者,商品交換就完成了。勞動力 商品一被資本家購買,資本家就有權盡情使用勞動力商品,使勞動力盡可能的生 產商品,而這並不違反商品本身的規律,馬克思稱這對「買者是一種特別的幸運,

對賣者也絕不是不公平。」(Marx, 2004:225-226)。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和勞動產 品的價值可以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量,維持勞動者的生存只需要一定量的生活資料 價值量,一定量的社會必要勞動,但不妨礙勞動力可以生產出超過此定量的商品,

付出超過此定量的社會必要勞動,產生剩餘勞動、剩餘價值,而這是資本家僱用 勞動者,進入僱傭勞動關係的目的。假設勞動力的耗費量與勞動力的維持量相同,

那麼勞動者生產出的商品所含的勞動量就恰好等於生產勞動力所需要耗費的生 活資料所含的勞動量,也就等於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此時資本家會發現自己付出 多少拿回多少,一無所得。資本家要得到剩餘價值,就必須要使勞動力的耗費量 大於勞動力的維持量,得到剩餘勞動或剩餘價值,資本家用來達成此目標的手段 是延長勞動時間或增加勞動強度,使勞動力的耗費量越大越好,當然這個延長也 要有其界限,如前所述,一方面是考量勞動者生理能力和體力有其界限,另一方 面是考量勞動者地位的維持。

維持勞動力所需的價值量和勞動力生產出商品的價值量,兩者之間不只是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上差異,而且在性質上完全不同。勞動者沒有與資本家分享產品,他所生產的商 品以及商品賣出的價值量,全部都屬於資本家;而勞動者的工資不是從他生產的 商品中分得一部分,而是由資本家所有的資本中分得一部分(Marx, 1961:477),

勞動者拿到多少工資,跟他付出多少勞動,兩者並不相關。

二、資本家階級和勞動者階級

僱傭勞動運作的第二個結果是產生資本家階級和勞動者階級的差異。僱傭勞 動的運作絕不會只是一次性的,相反地,它會不停的循環發生。資本主義生產方 式促使勞動者持續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以謀求生存;以及資本家持續的購買勞動 力商品,以謀求自身資本的增殖。當僱傭勞動的運作結果─剩餘價值,不停的在 貨幣佔有者身上累積,其佔有的價值量便愈趨增加,使貨幣佔有者和勞動者出現 經濟力量上明顯的差異,形成資本家階級和勞動者階級之分(Marx, 2004:

658-660,666-667)。但資本家階級和勞動者階級之分不僅僅在於經濟力量上的差 異,更重要的是在身分上的差異。當僱傭勞動關係不斷的再生產,使資本家和勞 工的身分被固定下來,使身分差異抽象的脫離現實經濟力量的差異,而成為人們 意識中的「自然」的階級差異時,資本家階級和勞動者階級之分才真正完成。因 此資本家階級和勞動者階級之分絕不僅僅是財富量的差異,它還表示一種身分特 質上的差異和對立,是一種階級關係。

筆者在這一章,大略論述了僱傭勞動的條件:包括勞動者的自由以及生產資 料與勞動者的分離;僱傭勞動的性質:包括商品交換關係帶來的人的內部分裂和 對立,以及自由、平等、所有權和利己心四個形式上的性質;和僱傭勞動的結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

產生剩餘價值以及資本家階級和勞動者階級的差異。在下一章,筆者要論述馬克 思對僱傭勞動有何批判,看看馬克思如何運用不同的概念來批判僱傭勞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