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僱傭勞動的幾個變形

第四節 剝削(Exploitation)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客觀的物的規律所控制,二是將一特殊的事物視作永恆不變、自然普遍的事物。

而運用拜物教概念對僱傭勞動進行批判,可看見僱傭勞動關係使人的交往關係被 物的交換關係所掩蓋和控制,且僱傭勞動關係呈現出的商品交換關係,只是歷史 中一個特殊的社會關係,不具有自然必然性。由以上的論述可知,從異化概念到 商品化概念再到拜物教概念,馬克思的研究對象已經從人轉移到社會規律。

第四節 剝削(Exploitation)

在前三節,筆者談論馬克思對僱傭勞動的批判強調一點:勞動力的商品化。

而勞動者之所以變成社會中的勞動力商品,目的在為資本家創造剩餘價值。剩餘 價值的產生是資本主義社會運作下的一個經濟現象,是制度的產物,馬克思在談 論僱傭勞動中的買者與賣者時,也說「這種情況對買者是一種特別的幸運,對賣 者也絕不是不公平」(Marx, 2004:226)。但是馬克思有時也認為資本家攫取剩餘 價值是對勞動者的剝削,原因在於資本家佔有勞動者生產的剩餘價值。而資本主 義社會的意識形態特別強調勞動者的勞動產物應該屬於勞動者,藉此證成私有財 產制度是正當的7,既然如此,如果勞動者的勞動產物屬於勞動者,那麼資本家 佔有勞動者的剩餘價值,就與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勞動產物屬於勞動者─不相 符合。故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佔有勞動者生產的剩餘價值是一種剝削。

馬克思對資本家佔有剩餘價值是否為剝削的模稜兩可的態度,引起研究馬克 思主義學者的爭論(Lukes,1987:48-54)。第一種立場認為在馬克思的思想中,道 德規範和法律是上層建築,它受作為基礎的生產經濟結構所決定。在資本主義社

7 譬如洛克在《政府論次講》中的勞動私有說,請參見 Locke ( 1986:18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4

會中,勞動力商品生產的所有產品都屬於購買它的資本家所有,若有剩餘價值,

則它本該由資本家佔有,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僱傭勞動制度所產生的經濟現象,

而道德規範和法律受到特定生產方式的限定。因此資本家佔有剩餘價值的行為在 資本主義社會中並非不正義的剝削。第二種立場則認為前種說法忽略馬克思對資 本家佔有剩餘價值的批判,馬克思不只一次強調資本家拿走剩餘價值的行為是一 種偷竊的行為。並且馬克思對資本家壓榨勞動者的各種情況詳實的描述,譴責資 本家無止盡的渴求剩餘價值。主張此看法的學者強調馬克思真正的立場是批判而 不是肯定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現象。筆者較為贊同第二種說法:馬克思認為資本 主義社會存在剝削,因資本家佔有勞動者生產的剩餘價值,資本家不勞而獲,故 資本家佔有剩餘價值是一種對勞動者的剝削,這是站在勞動者的立場才能看到的 剝削現象。由對剝削的不同解釋,亦可看見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商品交換原則和 勞動者有其勞動產物原則在僱傭勞動關係中互相衝突,這兩項原則產生的矛盾正 好表現了資本家階級和勞動者階級之間的矛盾。

不過筆者認為運用剝削概念來批判僱傭勞動,其意義除了剩餘價值的量和對 剝削行為的道德譴責之外,還在於它造成的社會內部矛盾和對立,如勞動力商品 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勞動力佔有者與勞動力商品的對立、以及剩餘價值造 成的階級對立。運用剝削概念來批判僱傭勞動最重要的是突出其蘊含的社會對立。

勞動者若沒有被資本家僱用,進入僱傭勞動關係,就不能看見這些對立和矛盾。

如果只關注剩餘價值量的問題,而不去看剩餘價值造成的矛盾,那就是將最末端 的表象誤做成真正的問題看待,雖然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大篇幅談論剩餘價值的性 質和其種類(絕對剩餘價值和相對剩餘價值),認為這是資本家的利潤真正的秘密 所在,可是它的前提是在勞動力的商品化。如果將焦點放在剩餘價值的量上做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5

章,那就會跌入現代社會的「可計算性」以及「理性」、「效率」的陷阱。經濟 學家便會開始討論剩餘價值是否真的存在?如果有該如何填補它「量」的問題?

如果勞動力商品的價值等於或大於勞動力耗費在產品的勞動量,馬克思的剩餘價 值的概念還可以成立嗎?這種討論將僱傭勞動、勞動力的商品化視做自然的前提,

忽略馬克思重視的並不只是勞動者要取回他付出的勞動量,而在於要消滅僱傭勞 動關係中人的商品化,人的自我分裂,以及階級的對立。可以試想一個情況:資 本主義社會、僱傭勞動制度依然存在,但是經由社會重分配的政策,將資本家攫 取的剩餘價值還給勞動者,在量上彌平差距,那麼社會問題就解決了嗎?筆者認 為即便量的問題解決了,馬克思仍不會贊同這樣的社會,因為根本的對立還沒有 被消除。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個內部充滿矛盾的社會,而勞動者的勞動力在僱傭勞 動關係中成為商品,使勞動者自我內部產生對立、使資本家和勞動者的對立繼續 存在。要解開這條箝制勞動者的連環鎖鏈,只能從根本處著手─消滅僱傭勞動 (Marx, 1964:169)、消滅人的自我對立、消滅生產資料和勞動的對立。

筆者在本章論述了馬克思對僱傭勞動的批判,從對僱傭勞動關係產生人的異 化之批判、對僱傭勞動關係中勞動者將自身勞動力當成商品出賣帶來的自我分裂 之批判、對商品化造成勞動者發展自身興趣和能力的阻礙之批判、對人在僱傭勞 動關係下受限於物的交換關係的拜物教批判,以及對勞動力商品生產剩餘價值所 產生的社會矛盾之批判。並且討論了批判與實踐如何在馬克思的理論中結合起來,

對現實發生影響。在下一章筆者將以當代思想家對僱傭勞動不同面向提出的看法 做一描述,並指出其與馬克思的看法有何差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