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羅爾斯的正義理論

第四章 對僱傭勞動的不同理解

第三節 羅爾斯的正義理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6

第三節 羅爾斯的正義理論

羅爾斯(John Rawls)的《正義論》對政治哲學界有巨大影響,該書涵蓋的主題 之廣,論述之精密細緻,少有思想家可比擬。筆者在此處的意圖並不是要對《正 義論》做全盤的分析與批判,而只揀選出與理解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僱傭勞動有關 聯的部分,此即羅爾斯的正義第二原則─差異原則,以及將社會視作個人之間的 合作或互利體系。筆者試圖將羅爾斯思想中的社會合作和馬克思思想中的階級對 立關係做一對比,說明羅爾斯以個人去理解社會,忽視了僱傭勞動關係作為社會 的主要生產關係。

《正義論》的目標在於制定出一個正義社會應遵循的原則,羅爾斯認為要得 出這個原則必須要排除一切可能的偶然因素,他認為至少有兩個重要的偶然因素 要排除,一個是個人在社會中的位置、階級地位,一個是自然樂透決定的個人稟 賦。羅爾斯設想一個原初狀態,處在該原初狀態的人在無知之幕之後(一種圖像 上的比喻),他們不知道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也不知道自己的天資和能力如何 (Rawls, 1992:124-125)13,這些人只是自利的、互相平等的理性人,羅爾斯認為這 是產生正義原則的最適條件,他稱為「作為公平的正義」(Justice as Fairness)。所 有人在最公平的條件下,審慎的運用理性思考什麼樣的原則最能夠使社會是一個 正義的社會,彼此公平的訂定協議,簽訂一個社會契約,現實社會必須接受這些 原則的指導。羅爾斯試圖使我們相信在原初狀態下的理性人基於理性和正義感,

會選擇兩個正義原則,第一個是最大的平等的自由原則,第二個是公平的機會平

13 這些人當然不能什麼都不知道,羅爾斯在其後補充,「他們知道有關人類社會的一般事實,理 解政治事務和經濟理論的原則;他們知道社會組織的基礎和人類心理學法則。」問題是,人類社 會的一般事實是什麼呢,難道不正是羅爾斯理論的預設條件─資本主義社會嗎?

(Reflective Equilbrium),社會的基本結構便依循著這兩個原則而運行,達到羅爾斯 所稱的社會合作和社會互利。 人自然的稟賦或能力對社會不平等的影響(Rawls, 1992:66-68)15,他直觀的認為個 人自然稟賦或能力的分配不平等是社會不平等的一個原因(羅爾斯在此處講的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8

響;另一方面,即使一個人的能力或天賦明確被觀察到,它與整體社會不平等的 對應關係也極其微弱:能力或天賦優秀者可能分配較少,而能力不足者也可能分 配較多,後一種情況在現實社會中更是常常發生。因此說社會的不平等是因為自 然分配的結果所造成的,至少在現實情況看來並非如此,沒有足夠的說服力。羅 爾斯用個人的自然稟賦差異來解釋社會不平等,這是羅爾斯以理性個人為其理論 基礎的必然結果─一切皆歸因於個人的差異,而不是社會結構本身運作的結果。

而這與馬克思的研究方法大異其趣。馬克思對社會不平等的解釋是:在資本主義 社會中,透過僱傭勞動生產關係,一部份擁有生產資料的人作為資本家階級,藉 由剝削另一群人的剩餘勞動達到累積財富的目的;而另一群人作為勞動者階級,

由於沒有生產資料,不得不出賣自身的勞動力,聽任資本家階級剝削剩餘勞動以 謀求生存,於是兩個階級之間的社會不平等情況就出現了,僱傭勞動帶來的不平 等問題正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帶來的結構性問題,而不是個人的自然稟賦或能力 的問題;造成的不平等結果不是以個人為單位,而是以階級為單位,羅爾斯重視 個人的看法,容易忽視僱傭勞動做為主要社會生產關係對社會階級不平等的影響。

羅爾斯重視個人的傾向,與寇恩和羅莫爾的傾向相同,他們都習慣以個人為出發 點來解釋現實的社會。

其次,羅爾斯的差異原則的內涵是:只要不平等能使社會最不利階層獲得最 大的利益,那社會不平等就是正義的。在羅爾斯看來,原初狀態的理性人應該會 同意差異原則,因為第一、處在無知之幕後的人們不知道自己走出無知之幕後,

會落在什麼社會位置,基於自利以及承諾不可變易(Rawls, 1992:158-159)的壓力,

處在原初狀態的理性人應該會選擇較平等的社會分配,避免自身處在較不利的社 會位置中;第二、雖然理性人有選擇平等分配的傾向,但跟平等使個人獲得較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9

利益相比,如果不平等使每個人(尤其是處境最不利者)都得利,沒有理由加以反 對這種社會不平等(Rawls, 1992:136-137)。因此羅爾斯認為在原初狀態中,差異 原則會被選擇為正義原則。

但是筆者認為羅爾斯的差異原則顯示正義理論的一個問題:只要最不利者得 到最大的利益則社會不平等就是正義的,這個說法忽視一件事情,即那些最不利 者之所以處於較不利的處境(即使他能獲得較多的利益和補償),可能是因為那些 處在較有利階層行為的後果,兩者存在一定的關聯。如果將他們的聯繫分割,就 只能看到較不利者因為差異原則的實施而能獲得利益,而看不到較不利者與較有 利者之間的動態連結關係。這正是僱傭勞動關係呈現出來的狀況,資本家對勞動 者的剝削逐漸地加深社會不平等,即使勞動者的工資增加,增加的幅度也跟不上 資本家利潤增加的幅度16,但這是羅爾斯的差異原則可以接受的不平等,因為勞 動者有獲得利益或者有足夠的補償,就能使剝削造成的不平等正義化。羅爾斯試 圖利用社會的分配和調控達到較為平等的社會,卻忽視社會不平等的根源正是僱 傭勞動關係─資本主義社會主要的生產關係─造成的。羅爾斯習慣於將各個社會 因素分別詳加分析,但卻較缺乏因素間動態聯繫的理解;習慣於將個人獨立的看 待,較缺乏關注階級間的互動及影響。

第三,羅爾斯肯定正義原則具有抽象一般性,可以適用在任何社會,包括私 有制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但是羅爾斯認為一個正義的社會需要市場體系,這等 於間接肯定現實的資本主義社會。他首先稱:

16 「假如資本增加得迅速,工資是可能提高的;可是資本的利潤增加得更迅速無比。工人的物 質生活改善了,然而這是以他們的社會地位的降低為代價換來的。橫在他們和資本家之間的社會 鴻溝擴大了。」,請參見 Marx(1961:497-49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0

所有的政制,通常都利用市場分配實際生產的消費品。任何其他辦法,都會 造成管理上的麻煩,只有特殊情況下,才會採取配給或者其他方式。

(Rawls, 1992:250-251)

接著又說,

市場體系的另一個更重要的優越性是,在必要的背景體制下,它與平等自由 權和機會均等相符合。公民有權自由選擇職業和工作。根本沒有任何理由進 行強制和集中勞動…….政府依據民主程序做出的決定,通過規約它所支配 的某些因素,如,總投資額、利率以及貨幣量等,控制經濟形勢。沒有必要 制定全面性的指揮計劃。個人的家庭和私人公司可以在服從一般經濟條件的 前提下,自由地做出自己的決定。(Rawls, 1992:252)

這種說法近似於市場社會主義─既要市場帶來的自由和效率,又需要政府進行收 入的調控,避免社會不平等的擴大。羅爾斯相信,完美的競爭性市場搭配上政府 分配部門依據差異原則的調控,就能達到正義的分配。因此相較於社會主義或共 產主義,受到政府依據正義原則調控的資本主義社會,較符合羅爾斯理想中的社 會17。羅爾斯對市場體系的信任,使得他所設想的理想社會更偏向資本主義社會,

因為資本主義社會以市場為其基礎。羅爾斯雖然強調社會主義社會也存在市場體 系(Rawls, 1992:253),但這是馬克思主義者不會贊同的,市場標誌的是私人交換 的場域,標誌的是私有財產制而不是共產制。羅爾斯相信市場體系產生的好處更

17 譬如在《正義論》281 頁,羅爾斯對某些社會主義者反對市場的說法進行了駁斥,認為社會主 義以官僚機構集中指導的經濟活動比行使價格手段支配的經濟活動更為正義,似乎不太可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1

多,而壞處也可以用一些必要的背景體制(background institution)的設計或是政府部 門依據正義原則去解決(Rawls, 1992:254-261)。然而羅爾斯正義社會中的市場體 系仍然包含勞動力商品的市場,也包含對工資和利潤做適當的調控,意即僱傭勞 動關係仍然存在在市場體系中。僱傭勞動產生的異化勞動、剝削和勞動者和資本 家地位的不平等仍然存在,羅爾斯忽視了市場體制下產生的這些負面後果,他雖 然注意到市場的過度競爭或壟斷會使社會產生過度的不平等,必須運用各種體制 上的設計和政策手段來管制這些情況,但他沒有注意到的是,即使是最完美的市 場體系,只要僱傭勞動關係和私有生產持續存在,社會不平等就絕不可能被消除,

資本家收取最適當的利潤還是一種剝削。羅爾斯的調控和管制對社會不平等的補 救只是事後補救,而沒有觸及到社會不平等的結構性原因─資本和僱傭勞動關係。

資本主義下的市場體系的發展固然可能使勞動者的工資逐步上升,享受的商品和 服務更多,但是資本主義也製造了失業,那些失業的人既沒有生產資料或生產工 具,又沒有就業機會,他們是這個社會最不利的人,一無所有,比起其他社會中

資本主義下的市場體系的發展固然可能使勞動者的工資逐步上升,享受的商品和 服務更多,但是資本主義也製造了失業,那些失業的人既沒有生產資料或生產工 具,又沒有就業機會,他們是這個社會最不利的人,一無所有,比起其他社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