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僱傭勞動的幾個變形

第三節 拜物教(Fetishism)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長來因應機器取代人力的衝擊,但這並沒有解決問題,即使勞動者培養第二、第 三或者更多的專長,具有更多異質的勞動力商品可以出賣,也沒有改變在僱傭勞 動中,勞動者依賴資本家的現實:生產資料和公司(工廠)內的生產過程的分工都 是由專制的資本家所掌握(Marx, 2004:413,485-489),僱傭勞動者只能聽命行事。

第三節 拜物教(Fetishism)

人類的社會關係表現為物之間的社會關係,物與物的交換關係取代人與人的 交往關係,人的行為受物的客觀運動所控制,馬克思把這一特殊情形稱為拜物教。

拜物教的概念強調客觀經濟規律的影響,因而有論者稱在僱傭勞動關係中,資本 家是人格化的資本,而勞動者是人格化的勞動時間,兩者都是受到客觀的資本運 作規律的控制(Booth,1989:209-210,218-220)。在拜物教的影響下,物與物的交換 關係成為人與人產生交往關係的媒介,若將拜物教概念運用在批判僱傭勞動上,

則僱傭勞動中的商品交換關係成為資本家和勞動者產生交往關係的媒介。僱傭勞 動的一切運作似乎都建立在物(商品)的關係之上,而人的關係反倒隱而不見。

對於受到拜物教統治的現代社會,馬克思認為必須要對之加以批判才能使物 與物的社會關係還原成人與人的社會關係,該批判不只侷限於指出我們受物的規 律所控制,還要指出它是一個人造的、特殊的規律。為了破除拜物教的幻象,馬 克思將批判眼光放在資本主義社會、僱傭勞動、商品的特殊性上。商品、僱傭勞 動、資本主義社會,被當作既定的條件、不證自明的事實展現在我們眼前,一切 現實變得不可變易,它沒有起源,也沒有變化,換言之,它沒有歷史發展的過程,

所以現今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構成:商品、私有制、交換、市場、僱傭勞動,都

的方法(Marx, 1962a:750-759),他的方法是從具體的現實出發,在分析中達到最 簡單的抽象規定,再從抽象規定返回到具體現實,即特殊─普遍─特殊6。如果 Engels, 1956:25-28;Marx, 2004:94-97, 619),如部落公有制、奴隸勞動和徭役勞

5 譬如 Smith ( 1972:12-15 ); Roemer ( 1982:62 )。他們的理論起點,總是「個別生產者」擁有 一定的生產資料。

6 柄谷行人稱馬克思的批判在於觀念論和經驗論的「視差」之中,請參見柄谷行人( 2011:103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

動,這樣使僱傭勞動不再是自然的勞動形式,經由比較的差異,可以分析出共同 的元素和性質,它變成與其他社會勞動形式並列的一個特殊勞動形式,都是有關 社會勞動產物的分配、都是社會勞動關係的表現形式,因此社會勞動關係是更抽 象的規定。而抽象的社會勞動關係是以人類必須勞動才能持續生存為前提,於是

「勞動」變成更普遍的抽象規定(Marx, 2004:50),達到分析的終點─勞動。但是 在馬克思的研究方法中,達到分析的終點後,必須回過頭將規定運用在具體現實 中,使原本混沌不明的具體現實在規定的指引下得到闡明。勞動的各項要素和性 質指引著僱傭勞動的要素和性質,這時的僱傭勞動與作為思維過程起點的僱傭勞 動不同,不再是混沌不明的現實,而是「勞動」這個抽象規定底下豐富的整體:

僱傭勞動是勞動的一個特殊表現形式。

這是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告訴我們的治學方法,也是拜物教 概念的批判重點:一般看來是自然而然的事物,其實只是歷史發展的產物;一般 看來是本質的事物,其實只是本質的表現形式;資本主義社會的物與物的社會關 係,其實只是人與人的社會關係的表現形式(Marx, 2004:89-90),但我們卻 將前者視作不證自明並受其控制,這都因為我們習慣於將特殊的表現形式看作普 遍的本質,若用僱傭勞動來作為例子,就是將僱傭勞動視為勞動、將僱傭勞動視 為永恆的、自然必然的勞動形式,然而事實是僱傭勞動只是人類勞動的特殊形 式,只在特定的社會形式中才會出現。會出現拜物教的誤解是由於缺乏批判的能 力、缺乏將事物放進歷史發展中考察其不同表現的能力,誤將事物發展的特殊形 式看作事物的本性如此,彷彿是無條件的自明之物。

以上對馬克思拜物教概念的分析,可以得出拜物教的意義有二:一是人受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客觀的物的規律所控制,二是將一特殊的事物視作永恆不變、自然普遍的事物。

而運用拜物教概念對僱傭勞動進行批判,可看見僱傭勞動關係使人的交往關係被 物的交換關係所掩蓋和控制,且僱傭勞動關係呈現出的商品交換關係,只是歷史 中一個特殊的社會關係,不具有自然必然性。由以上的論述可知,從異化概念到 商品化概念再到拜物教概念,馬克思的研究對象已經從人轉移到社會規律。